另有稱其“妖魔”、“怪物”,如“又選十八個宮娥彩女,吹彈歌舞,勸妖魔飲酒作樂。那怪物獨坐上席,左右排列的,都是那艷質嬌姿,你看他受用”。
黃袍怪一個人物,卻用到了“怪”、“老怪”、“老妖”、“妖魔”、“怪物”這些稱謂。
但這些稱謂是作者在旁白中對妖怪的稱呼,并不是妖怪的本身名號。一定意義上說符合作者語言口語化的特點。
每一個妖魔鬼怪在九九八十一難中都有著不同的法術法力和性情特點,因此他們的名號是固定且帶有自身特性的,并不能為他者所并用的。
如“黑風怪”、“金角大王”、“黃袍怪”才是真正體現他們自身特點的名稱,以上的分析均是針對這樣的名號來做分類。
由此來看,牛魔王的“魔王”也是作者認真思量所下名號,與此同時,牛魔王所代表的一類妖怪及妖怪之王也是有其自身特點的。
包括眾相蕓蕓,獨為一類。
像是各種妖魔鬼怪在西游記中由于出身和修行的不同,最后的結局也各不相同。
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自身不仙佛相關,而是因動物本體的靈性,自身經過修煉而成妖魔,最后多被鏟除。
另一類正是出身仙佛之地或是與仙佛有著密切聯系,最終被收服歸位的妖怪。
在此分類的基礎上,牛魔王與前面的兩類各有區別,顯出了他的特殊之處。
他是動物之身修煉成魔,卻最終被收服走上正道的魔王。
因此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首先,從西游記文本本身來看這三類妖怪。
由于涉及的妖魔眾多,因此用于分類的妖怪均是九九八十一難中涉及的主要妖魔,小妖不作分類。
第一類是有著仙佛本源的,通常是在未成妖魔之前就和仙佛相互牽連,或者本身就為仙佛的坐騎和童子。
因此,這一類妖魔本領異常強大,往往有著特殊的法器法術。
以下就是作者君對西游記中這類妖怪的歸類,包括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一回中的的波月洞黃袍老怪、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五回的蓮花洞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
以及第三十七至第三十九回烏雞國全真道人、第四十三回黑水河假河神、第四十七至第四十九回通天河錄感大王等。
單從所在回目和涉及人物來看,此類妖怪占據了西游記全部妖怪的大半,所蘊含的意義是具有現實性和諷刺性的。他
們的出身暗示了他們的結局,由此,他們這類的妖怪可以說是妖怪中的姣姣者,多數屬于魔王,魔由心生而成魔。
無論是為了吃唐僧肉長生不老,還是為情下界成魔,都表現出了他們的本欲之念。
這種魔心阻礙了他們本來歸從的正道,但并不妨礙他們入魔后經歷劫難而重新歸順,最終被神佛所原諒,在結局上與第二類妖怪截然不同。
第二類妖怪與第一類妖怪是相對立的,他們的出身與仙佛無關,多是由動物植物自行修煉成精,有著原始的形態特征,最終在與孫悟空及仙佛的較量中被打死。
這類妖怪在西游記的具體人物有第二十至二十一回的黃風嶺黃風怪、第二十七回的白骨精、第四十五四十六回的車遲國三道士、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回的蝎子精、第五十六回至五十八回的假美猴王六耳獼猴等。78中文8178z<首發、域名、請記住
這類妖魔由于不借外力自行修煉而成精,因此法術和法力多與第一類妖怪有著本質的差別。
像是以殺生和掠奪為依托,是他們生存下來的依托,這體現出的正是原始妖怪的本性。
因此,他們被直接稱為“妖”或“怪”。
與魔不同的是,他們多不具備魔王的實力和慧根。
在此類別中,假美猴王六耳獼猴是特別的,他本是天地之靈,與孫悟空所屬一類,能力智力都屬強者,但最終被打死,而沒有被收復,體現出的可能不僅僅是下層妖怪的宿命,更是為了體現孫悟空難以泯滅的心魔。
以上所論的兩類妖怪,似乎與牛魔王并無聯系,實際上正是為了突出牛魔王所屬一類妖怪的特殊性而論述。
就牛魔王作為魔王之類,不提及他人性的一面,只論他在西游記中的出身和結局,他是上述兩類妖怪特點的集合。
他是天地之間的有著靈性的青牛通過修煉而成魔,在西游記中并沒有提及他與佛界和神界的淵源。78中文首發https78zhttps78z
因此,他的出身是和第一類妖怪有著本質上的共性。
他與孫悟空結拜從側面上證實了他的出身,在西游記第三回里提及“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犭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
“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并且在這六兄弟中排名之首。
孫悟空此時尚無佛性,也屬于魔王之列,牛魔王的身份在不言自明了。
但牛魔王這個人物再次出現在西游記之中時,孫悟空已經在修煉的取經路途中,他們之間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在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和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牛魔王和孫悟空經歷了武斗和智斗的過程,最終結果卻和第一類妖怪大相徑庭。
在第六十一回中這樣描述:
有詩為證,詩曰:火焰山遙八百程,火光大地有聲名。火煎五漏丹難熟,火燎三關道不清。
時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將助神功。
牽牛歸佛休顛劣,水火相聯性自平。
此時三藏解燥除煩,清心了意。
四眾皈依,謝了金剛,各轉寶山。
六丁六甲升空保護,過往神只四散,天王太子牽牛徑歸佛地回繳。
牛魔王最終沒有被打死,而是被天將帶回歸于佛門之下。
這點是與第二類妖怪相同的。
由此可以看出,牛魔王的“魔王”之號并非偶然,他的實力與其他有著神佛本源的魔王相比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牛魔王的慧根和靈性是極為突出的。
歸于正道,修于佛門,也正是從結局上對牛魔王這一人物特殊性的肯定和證明。
而需要說明,西游記中與牛魔王相似的第三類妖魔屈指可數,包括第十六回至第十七回的黑風山黑風洞的黑風怪黑熊精。
以及第四十和四十一回山枯松澗火云洞的圣嬰大王紅孩兒,以及牛魔王的妻子鐵扇公主,在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回中描述。
黑熊精在黑風山占山為王,在老和尚垂涎唐僧的袈裟而起貪念后,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后偷走袈裟,從而遇見孫悟空。
因觀音菩薩的慈悲之心,從而沒有死于孫悟空的棒下,最后成為落珈山的守山大神,從而走上修煉之路。
與西游記其他妖怪比較,黑熊精并無殺害唐僧之意,只是貪念較重,本性上有修道之愿。
并且在他所在的環境上有所暗示,文中有:
果然是:崖深岫險,云生嶺上柏蒼松翠,風颯林間。崖深岫險,果是妖邪出沒人煙少柏蒼松翠,也可仙真修隱道情多。
山有澗,澗有泉,潺潺流水咽鳴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鶴,幽幽仙籟動間岑,亦可賞心。
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無邊垂惻隱。
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這孽畜占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是有個慈悲。
與牛魔王比較,黑熊精缺少了魔王的霸氣,在回目和描述上是不能和牛魔王相較的。
這已在前文中有所論述。
比如紅孩兒和鐵扇公主都是牛魔王的家屬,在西游記中,與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類人物所屬同一類別有理可循,因為牛魔王家族在由魔修道的這一經歷上是有著相同特點的。
關于紅孩兒和鐵扇公主則在下兩章中進行具體論述。
以上兩節,從兩方面詮釋了牛魔王形象的特殊性,體現出了牛魔王在西游記眾多妖怪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且家族和家庭的關系,可以說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
在血緣關系為紐帶結合而成的特殊的社會組織中,家庭是個體,是基礎家族是多個家庭組成的群體。
一般情況下,家庭是同居共財,家族是別籍異財。
如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
如南朝鮑照數名詩“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二年從車駕,齋祭甘泉宮”。
以牛魔王為中心的一類妖怪的群體之所以稱為家族,也因為有著人類類似的血緣關系的維系。
牛魔王家族成員包括鐵扇公主、玉面狐精、紅孩兒、如意真仙。
其中又是以牛魔王、鐵扇公主、玉面狐精、紅孩兒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
在西游記中,妖魔鬼怪處處可見,但獨有牛魔王有著完整的家庭關系,也因為家族關系的牽連,使孫悟空在取經路經歷數次阻礙和險境,前后呼應,有因有果。
牛魔家族成員在西游記中均是以妖魔形象出現,以下對他們獨特的妖魔形象來源和特點分別進行分析。
包括他的夫人鐵扇公主羅剎女,就像前文說的,羅剎,梵名rkss,又作羅剎娑、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
女羅剎稱羅剎私。印度神話中的惡魔,數目很多。
最早見于梨俱吠陀,成為惡人的代名詞,繼而使羅剎演變為惡鬼。
后被佛教吸收,仍為惡鬼。女羅剎為絕美婦人。
對羅剎的分類,是為了體現女羅剎是羅剎中一類特有群體。
慧琳音義卷七又說“羅剎娑,梵語也,古云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這其中對羅剎進一步形象化,其中提及女羅剎相貌之俊美,但仍然是惡鬼之類。
其次,羅剎女在佛教經卷中,有了具體的形象特質。
以十羅剎女為一類,與羅剎本源的釋義相比十分不同。
十羅剎女,指守護誦持法華經者的十位羅剎女。
法華經卷七云: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發,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瓔珞,九名睪帝,十名奪一切眾生精氣。
是十羅剎女,與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屬俱詣佛所,同聲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
羅剎女具體的形象也有了相應描述。
值得注意的,羅剎女的外貌特征與“羅剎女”這一名號有著內在的關聯。
在西游記中有兩段關于她外貌特征的描述,第五十九回中
“頭裹團花手帕,身穿納錦云袍。腰間雙束虎筋絳,微露繡裙偏綃。鳳嘴弓鞋三寸,龍須膝褲金銷。手提寶劍怒聲高,兇比月婆容貌。”
以及第六十回“果然是:面赤似夭桃,身搖如嫩柳。絮絮叨叨話語多,捻捻掐掐風情有。時見掠云鬟,又見輪尖手。幾番常把腳兒蹺,數次每將衣袖抖。粉項自然低,蠻腰漸覺扭。合歡言語不曾丟,酥胸半露松金鈕。醉來真個玉山頹,餳眼摩娑幾弄丑”。
盡管作者對羅剎女衣著的考究、身姿的搖曳、醉態的嫵媚都有著詳盡的描述,但終究掩飾不了她兇惡的外貌和做作的丑態。
她始終無法讓讀者聯想出美艷如仙、楚楚動人的女性形象。
這與慧琳音義中所提及的女羅剎的容貌殊美是極為不同的,這反而更接近于妖怪本身的丑態。
由羅剎,羅剎女和十羅剎女在佛教經卷中的不同釋義,進而能對有鐵扇公主這個人物的本性進行推測和論斷。
可以說,她的本性里兼具著食人惡鬼的兇殘,卻有著修煉佛身的慧根。
因此,在西游記中,羅剎女這個名號體現出人物具有善與惡的雙重本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