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軍大營,主將營帳,林宗武吩咐左右隨從退下,告知守衛:沒有傳喚,任何人不得擅入。
門口負責執勤的守衛皆是來自英勇千戶所,對林宗武而言,這些人更可靠、更厲害。
營帳之中,只有三人,林宗武與仲逸立于左右,中間坐著的是那名年輕男子,看樣子,他是有話要說。
如此精湛的易容之術,除了她,還有誰?
“師妹,師父安好?衛叔叔安好?關于戎一昶,師父可有新的囑咐?”,林宗武先開口問道,希望師妹仲姝給一個肯定的答復。
畢竟,戎一昶之死,是他們二人先斬后奏的。
“師父之言:不能因戎一昶而將我凌云山示于眾,而戎一昶之死則是因其貪墨軍備、罪惡深重,被韃靼所殺,皆乃北方戰事所致,若此人有通敵之罪,則是自絕于天”。
仲姝起身而立,說的再清楚不過:“如今,戎一昶死于韃靼亂箭之下,此人之前有貪墨軍備之罪,如今又有通敵的事實,就是自絕于天”。
末了,她補充一句:“你們這么做,并沒有違背師命,我也算交差了”。
哦
林宗武與仲逸長長舒口氣:那晚發生戰事,事出突然,臨時有了借刀殺人的主意,好在總算沒有違背師父的意思。
凌云山,遠在千里之外,而師父凌云子卻能對這里情形把握的如此精準,不是一般的神機妙算。
說完師父的囑咐,便是他們三人之間的對話了。
仲姝雙手后背,饒有興致的問道:“接下來的仗,怎么打?不知師兄、師弟,是否有應敵之策?”。
初次掌兵,且是近兩萬人的兵馬,激動之情難抑,三人都感同身受。
不過,兩軍陣前、沖鋒陷陣,僅僅有激動,是斷斷不夠的。
林宗武與仲姝不約而同的望著仲逸,眼神分明就是在說:輪你上場了。
此處并無外人,倒是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是他們三人之間,多年的默契。
來到地圖前,在用沙石擺放的道路、城池前,仲逸開始他的破敵之策。
“就目前情形來看,大軍要繼續向北而行,勢必要經過黃沙鎮,以及它的兩座附屬城池西沙城和東沙城。
其中黃沙鎮城中兵力五萬之余,兩個附屬城池各自兵力過萬,敵軍所有兵力:近八萬之余”。
因仲姝初來北漠,仲逸特意向她解釋道:而我軍之前兩萬之余的兵力,經過那晚一戰,如今兵力不足兩萬,連同今日負責押運的兩個百戶所,也就是敵軍四分之一的兵力。
很顯然,僅從兵力而言,雙方相差懸殊,不言而喻。
對林宗武來說,兵力只是一方面,他的顧慮:能否真的放開手腳大干一番?
如此顧慮,是基于之前朝廷與韃靼之前形成的默契:雙方只是為和談而做的一次試探。
只是那晚戎一昶死于亂箭之下后,事情的性質也就漸漸發生了變化。
戎一昶私通敵軍,死有余辜,但畢竟他是之前的北征主將,對不知情的將士們來說,縱然對他有多少不是,也咽不下這口氣:韃靼軍欺人太甚,竟將他們的主將亂箭射死?
而阿帖木兒或許也知道,既然朝廷大軍都換了主將,想必雙方將避免不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
兩軍陣前,刀槍無眼,一旦雙方兵馬交戰開來,便沒有了那么多考慮:除了打贏這場仗,再無其他
韃靼之前不足三萬的兵力,如今增加到近八萬之多,而朝廷先行派遣的是兩萬之余的兵力,一旦戰事開,隨時準備增兵。
一旦朝廷二次派兵,便是由戚繼光親自掛帥。
很明顯,如今的戰事,只有打贏首戰,才能奠定所有的基礎:若韃靼八萬的兵力,連朝廷兩萬之余兵力都不敵,以后這仗還怎么打?
還怎么打?
這是一場硬仗,鐵定的硬仗。
“從朝廷此次準予向北漠運送裝備來看,我們是無須顧忌的,此仗必打”。
仲逸向林宗武說道:“接下來,就要看如何部署首戰之戰了?”。
自從接到朝廷旨意,執掌這支兵馬以來,林宗武也一直在琢磨此事,他的意見很明確:先攻下西沙城、東沙城,而后以此為據點,與黃沙鎮的敵軍展開最后的較量。
關于如何攻取西沙、東沙二城,林宗武對此也早有計劃,只是沒有明說而已。以仲逸對他了解,即便他什么也不說,也絕瞞不過這位師弟。
在謀略方面,他這個做師兄的,沒有多少把握能勝過師弟,甚至于眼前的師妹。
“此處是北漠,所謂知己知彼,敵軍對我兵力也十分清楚,誰也做不到兵從天降,但再好的計謀,再厲害的將帥,沒有兵馬,無從談起”。
仲逸緩緩上前,在師兄手掌心寫了兩個字,同時嘴里輕輕說了一句:“事已至此,我們只能請當地駐軍幫忙了”。
“借兵?”,林宗武驚道:“這可以嗎?我可沒有這個權利啊,是不是要朝廷準許?”。
仲逸微微搖搖頭:“你是沒有這個權利,朝廷也沒有給你旨意,但這并不意味著,朝廷沒有給其他將領旨意?”。
此話何意?林宗武一頭霧水,他的心思全在如何打贏這場仗上,其他的,都無暇去細想了。
“師兄,連我都聽懂啦,虧你還做主將”。
一旁的仲姝補充道:師弟的意思:你先去當地都司、衛司借兵,如果他們二話不說,便是之前朝廷有過旨意,同意為你增兵,如他們堅決不從,那說明此舉也就行不通。
一語點破,林宗武重重點頭:對對對,是這么個理,如此倒也省去不少麻煩。
若向京城請旨,莫說需要朝廷準許的時間,就是來回路上的行程,不知要耽誤多少時日?
“此事,我這就去辦,剩下事兒”,林宗武笑道:“剩下的事兒,就靠師弟部署了,師兄我定能全力以赴、依計行事”。
仲逸微微點點頭:還是先請師兄去搬援兵吧。
北方的天氣終究不同于南方,春末夏初的時節,中午還是很燥熱的,綠植少、光照強,若到三伏日,大太陽足以讓你輕輕褪層皮。
說來也怪,中午這么熱的天,只要太陽下山,暑氣頓減,晚風拂來時,竟有絲絲涼意,睡覺怕是要蓋被子了。
軍營的飯菜很特殊,根據林宗武的吩咐:駐軍大營以千戶所為單位,各自開灶做飯,打飯用飯時,以百戶所為單位。
如此,可避免用飯時軍士聚集太多,給將士們換防也提供便利,不會出現大量變動兵力的狀況。
對于飯菜的質量,林宗武也有規定:在當地駐軍和州縣衙門的支持下,軍中每日都宰羊下鍋,連同野菜、面餅,佐料供應等,保證軍士們能吃飽。
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的吃好。
坐在地上,啃著幾個干饅頭,嘴唇都要開裂如樹皮的狀態,在目前來說不會看到,戰事不知何時開始,又不知道何時結束,太過委屈將士們,最后幾乎注定要吃敗仗的。
一口大鍋,熬有羊肉、羊骨、羊雜,或豬肉、豬骨等,另有一口大鍋,熬有野菜或米粥之類,撒入鹽巴、姜粉、花椒再有面膜、干餅
雖不是酒肉管夠,但至少能吃飽,有熱湯,還葷素搭配,體質不至于拖垮,更不會動搖軍心。
沒有帶兵不知兵之苦,若征戰之時,長期吃不飽飯,莫說戰況如何,年輕軍士首先是會想家的。
這個道理與私塾、書院的學子一樣,肚子都咕咕叫了,還能看進去書嗎?
想家,到一定程度,就要動搖軍心了。
林宗武此舉,對普通軍士來說,這樣的待遇,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大鍋飯,就是香,看看這肉,多爛?這骨頭,多香?還有這湯,多鮮?”。
到了晚飯時間,年青、壯實的漢子們偶爾玩笑幾句,從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樣的吃食,是滿意的。
隨軍多日,連同去年東南抗倭一直住在軍營,仲逸早已熟悉了這種生活。
說句實話,大鍋飯確實香,或是因用肉用料足、或是因人多起哄更有味。
總之,飯菜確實好吃。
而對仲姝來說,這不是香不香的問題,而是吃法的問題。
“一份羊排骨,一碗米粥,半個面鏌”。
仲逸與眾人用完飯菜后,特意為仲姝帶了一份,她不愿意在營外用飯,只能在仲逸的住處了。
安置好夫人,仲逸便帶著程默出了營帳,英勇千戶所的副千戶周通走了過來,朝他微微點頭示意。
“按照林大人的吩咐,大營外,尤其東北、西北方向,皆已布置完畢,其他方向有選擇撒下,敵軍絕不會輕易進軍”。
周通向仲逸說道:“我先帶兄弟們用些飯菜,待林大人歸來后,還請仲大人差人說一聲”。
仲逸連連點頭:“好好好,兄弟們辛苦”。
英勇千戶所辦事向來穩妥,此乃實戰而出,絕對靠的住。
如今,大營外空地上,已布滿鐵蒺藜,敵軍若騎兵偷襲,幾乎寸步難行的,若是步兵攻來,則首先要繞開地面根根鐵地刺。
鐵蒺藜,四個長長的鐵角無論如何撒出,總有一腳朝上,馬蹄與腳掌,只要踩上去,幾乎是要廢了,更不要說繼續作戰。
相對步兵,騎兵作戰:若前面馬匹受驚,后面的馬兒也會跟著受驚,甚至于整個馬隊。
鐵地刺撒出,駐軍大營一如往常部署,可防敵軍突襲。
當然,對這東西,敵軍也是知道的。
“南大人,還請你派錦衣衛的弟兄,晝夜不停在大營外圍巡邏,無論敵軍、我軍隨意走動的軍士,連同當地百姓,皆要稟告”。
見到南棲原后,仲逸特意說道:“就由你們錦衣衛的人向你稟明實情,而后由你直接向林大人說”。
末了,他補充一句:“林大人有令:從現在開始,我軍將士,不得隨意外出走動,換防、換崗皆要統一行動。尤其不得隨意打探軍情”。
這話說的再明白不過:免得有人向敵軍散出消息。
很簡單,大營內的兵力,要發生變化了。
南棲原負責警示與情報打探,他自然知道如此安排的真正原因。
大營往南百里之外,散落著兩處看似毫無相干的衙門:都指揮使司、縣衙。
林宗武向當地都司指揮使請求增兵,正如仲逸所料:指揮使大人立刻答應下來,而且人數之多八千兵馬。
一個衛司才五千多的兵力,等于還要加上兩三個千戶所。
僅此一項,林宗武的兵力,簡直要兵強馬壯了。
很明顯,當地都司或許早就接到旨意:隨時增援北征大軍。
當然,也或是朝廷另外一層安排,作為一個補充的后備軍,必要時再派上用場。
不管怎么說,林宗武已借到八千的兵馬,這絕對是個好消息。
人馬有了,還得要糧餉供給:八千兵馬,每日消耗的糧草,自然要多出許多了。
從京城調來供給,是不可能了,還得要靠當地解決。
“林大人,這八千多的兵馬供給、糧餉,全由我們出”。
輪到表態,當地的知縣也確實痛快:“之前朝廷已撥了一部分糧餉,我們縣先墊付一部分,之后再由朝廷補齊,本縣與那些牧民、富戶,都商量好了”。
滿滿的誠意,滿滿的感動,林宗武帶著兵馬、糧餉回到大營,正是晚飯剛剛結束時。
“奉監軍仲大人之命:任何人不得隨意外出走動,出入要有令牌”,不遠處,幾名巡邏的校尉正大聲說著,見到林宗武后,立刻走了過來。
“做的好,從現在開始,務必要加強戒備,不能有絲毫的閃失”。
林宗武向身后的部署吩咐道:“先帶新來弟兄們用些飯菜,而后飽飽睡一覺”。
傳令官上前,他再次說道:“請監軍仲大人、英勇千戶所譚千戶入帳議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