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黃沙城守衛依舊,城墻上的守衛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城外負責打探軍情的錦衣衛校尉、英勇千戶所軍士依舊正常執勤,沒有發現什么異常。
地面很寬廣,除了那一片片的胡楊林,只要你的騎術足夠好,盡管可以縱情馳騁、揮鞭而上。
“大人,你看前方,似乎有敵軍前來”。
城外胡楊林中,潛伏的錦衣衛校尉指著正北的方向,急忙向他們的總旗說道。
眾人尋聲而去,確見大隊人馬奔來,所過之處,一陣塵土飛揚。
自從魏申弄出那個木亭談判,再自盡后,連日以來,雙方似乎都安靜了許多,更多的是圍繞接下來的態勢:戰與不戰?
眼前這一幕的發生,對于接下來的部署,似乎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快,快去稟告林將軍、仲大人”。
那名錦衣衛總旗用手擋在額頭,再次望著前方,據經驗判斷:“敵軍兵力在四五千左右,暫無發現戰車、輜重等,若后續還有兵馬,會隨時差人再報”。
“遵命”,兩名軍士立刻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英勇千戶所也派人南下,直奔黃沙城而去
當敵軍行至城外四五里處時,為首的將領單手一揮,他的隨從轉身向身后大喊一聲:“停止前行、原地待命”。
很明顯,這是一種預防,預防進入黃沙城墻上火炮的射程范圍內。
從城墻上望去,錦衣衛的人探查大致屬實,五千左右的兵力,與之前大多數情況一樣:全是騎兵。
這些騎兵所攜帶兵器只是刀劍、長槍之類,頂多肩上或馬背上再搭一副弓箭而已。并無安放火炮的木車,亦無攜帶如投石器、強弩機等重型家伙。
看樣子,這不像是攻城的架勢。
當錦衣衛、英勇千戶所的軍士,將這個消息稟告林宗武和仲逸后,其他在場參與議事的將領紛紛搖頭,對此表示不解。
林宗武當即下令:防守依舊,城墻加強警戒,尤其火炮手、弓箭手,其他將士堅守各自崗位,不必驚慌,更不得私自帶兵出城。
魏申死后,韃靼方面一直沒有人出面交涉,如今有了鐵吉臺這個新將軍,雙方的較量,也漸漸拉開了帷幕。
鐵吉臺作為新的管事人,全權負責接下來的戰事部署,大明方面也知曉一些。
而鐵吉臺本人也向林宗武和仲逸去信一封,簡單寒暄問候幾句,并請他們若感興趣的話,可來營中一座:無論飲酒或品茶,都可奉陪到底。
顯然,鐵吉臺意在說明兩件事:他已經掌握了戰與不戰的大權,至少在這兩萬人的范圍內。
同時,他也向林宗武說明一個跡象:他本人并不反對談判。至少,他未將談判這條路堵上。
正如之前所說,談判什么時候都可以:無論戰前、戰后,那怕是雙方正在交戰中,只要一方或雙方提出,最后雙方達成一致,都可以談判。
這一點,無論是林宗武與仲逸,還是韃靼方面的鐵吉臺、甚至于他的大汗,心中再清楚不過。
“這個鐵吉臺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比上次那個叫托托的還要怪異?”。
底下一名將領說了一句,眾人紛紛表示贊同:聽說此人能文能武,這次又手握大權,又不知道要整出什么幺蛾子來?
林宗武見底下眾人議論不休,他立刻令道:“大家不必多慮,不管是他魏申、托托,還是這個叫什么鐵吉臺的,你們盡管做好各自的差事即可,防守和探查依舊”。
人多嘴雜,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適參與議事的。
大部分將領離去后,林宗武與向英勇千戶所千戶譚遼吩咐道:“密切關注城外敵情,一旦敵軍有攻城跡象,優先考慮火炮、弩機,務必要死死守住,絕不能讓敵軍有機可乘”。
攻城如同決堤,一旦打開一個缺口,往往就會有千軍萬馬沖了進來,口子只會越來越大,最后直至整個城池。
譚遼笑道:“請林將軍方向,咱們英勇千戶所就是鐵板一塊,絕不會讓敵軍鑿開一個小孔”。
剩下的,還是軍情的打探,雙方都需要知道:更多的關于對方的消息。
此事依舊由錦衣衛負責,英勇千戶所也派出數十人予以協助打探,兩軍對峙,軍情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這支人馬的力量是絕不能小覷的。
陣前議事,將帥做出判斷的依據、或謀略的依據等,往往正是來自于一個準確、及時、有效的情報。
“師弟,你怎么看?”。
眾人各自領命離去后,房中只剩林宗武和仲逸二人。
雖是師兄,但這么多年下來,林宗武已習慣了仲逸的建議。
三人當中,若論武功,那當是他這個做師兄的,但說起謀略,首推仲逸,這似乎也是沒有爭議的。
“沒有攻城的重兵器,又在城墻火炮射程外止步不前,這個叫鐵吉臺的,玩的就是心理戰,這種情形之下,受波動最大的,往往是要從軍心開始,可是”。
仲逸繼續道:“但僅憑城外這五千多兵馬,還不能足以判斷敵軍接下來的部署,當此之時,我們應以靜制動,只需守好城池即可,看看再說”。
林宗武微微點點頭,這幾乎是已經定下來的。之前,他對其他將士也是這么吩咐的。
不過,這次他卻似乎也想來一次不按套路出牌。
“師弟,你有沒有想過,此刻城外只有五千多的兵馬,而朝北的方向,再無敵軍前來”。
林宗武有些激動的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先端掉這五千人馬?送上門的肥肉”。
仲逸有些驚訝道:“不用火炮、弓箭?一對一的打,這樣是不是太過冒險?兵法云”。
還未等仲逸說完,林宗武便擺擺手道:“師弟啊,就不要什么兵法兵法的了,活學活用吧,反正就一個英勇前戶所,一千之余的兵力,但對付他們綽綽有余”。
說到這里,林宗武有些興奮:“當初在京城外與韃靼對決,在東南與倭賊交戰,不都是這樣嗎?”。
抗倭之戰,仲逸并不陌生,但他依舊搖頭道:“英勇千戶所是主力兼精銳,一旦雙方僵持,敵軍再派援兵前來,可如何是好?”。
末了,他特意說了一句:“況且,你身為主將,不宜隨意出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