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知秋全身散發(fā)著火紅色的光芒,在漆黑的深淵中垂直下落著。
“至少有上千米的深度,這里已經(jīng)是地平線下方了。”南知秋微皺著眉頭,自語道。
他現(xiàn)在懷疑,這座古墓,幾乎挖空了整座初晴山。
終于,南知秋借著火光,看到了最底層的地面。
只見,他手中的日月大戟之上附著著離火真氣,猛然揮出,擊出一道烈焰波刃。
那烈焰波形成的反沖力抵消了一部分重力加速度。
緊跟著,南知秋大頭朝下,持著日月大戟,用戟刃率先觸底,再一次抵消了一部分重力。
然后南知秋松開雙手,翻身穩(wěn)穩(wěn)落地。
日月大戟之上附著著離火真氣,照亮了整個地下空間。
南知秋環(huán)顧四周,在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人的時候,他先是松了一口氣,然后又嘆了一口氣。
松氣,是因為秦冰和趙月沒有墜落于此,畢竟如此高度,她們兩個若是落下來,必然會被摔死嘆氣,是因為沒有找到她們。
看樣子,這楚王墓內(nèi)設計的非常精妙,連墓內(nèi)的地貌都是可以隨時發(fā)生變化的。
南知秋記得秦冰她們進入的那條通道下方是有路面的,一開始南知秋以為是那路面塌陷了,但現(xiàn)在看來,并不是他猜測的那樣,而是那路面移動了,帶著秦冰和趙月,移動到了別處。
正因此,那個通道才會消失,這個深淵才會出現(xiàn)。
此時此刻,南知秋所處之地,地面無比的平滑,空曠,而在四周,是四面垂直向上的花崗巖石壁。
這里幾乎空無一物,死一般的沉靜。
簡單的來說,南知秋也被困在了這里。
抬頭望著上方,南知秋沉聲自語道:“上千米的垂直光滑石壁,要想辦法上去才行。”
這樣想著,南知秋拔出大戟,朝著一面石壁走去。
更新最p快上
突然,他仿佛踢到了什么硬物,那硬物翻滾著,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低頭看去,南知秋彎腰將之撿了起來。
只見,那是一把通體黑色的錐子,黑得發(fā)亮,甚至還反射著離火真氣的火光。
用力捏了捏,錐子完全不為所動,南知秋看不出這錐子的材質(zhì),但他知道,這把錐子無比堅硬,是他無法摧毀的。
“又是一種不知名的神奇金屬啊。”自語著,南知秋仔細觀望了一下附近的地面。
只見,在前方不遠處,還有著一把黑色的錘子,仔細看過之后,南知秋可以確認,這錘子跟錐子的材質(zhì)是一樣的。
“錘子和錐子難道是雕刻的工具?”
隨手放下日月大戟,南知秋蹲下身來,一手持錘,一手持錐子,對著花崗巖地面鑿了起來。
只需要輕輕的一錘,錐子就能劃開花崗巖。
別說是南知秋這種武林高手了,就算是普通人,只要拿上這兩把工具,都可以隨意的在堅硬的花崗巖上雕刻圖案和文字。
“雕刻圖案和文字這兩把工具,難道是古墓工匠留下來的?”南知秋自語著,并回顧歷史,越來越確信自己的猜想了。
歷史上,無論是諸侯王墓還是帝王之墓,大多都喜歡坑殺建造墓陵的工匠,因為工匠最懂墓陵的構造,帝王擔心工匠活著出去后,將墓陵圖紙畫出來。
無論是誰得了整個墓陵的圖紙,想盜墓的話,都是輕而易舉的。
想通了這一點,南知秋已是明白了過來。
只怕,他現(xiàn)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就是墓陵完工后,楚王坑殺工匠的地方。
而且,這個地方應該是那些墓陵工匠最后挖出來的,楚王肯定告訴他們,挖好這里,就收工了,工匠們卻不曾想過,這最后一道工序,其實就是讓他們自己為自己挖掘墳墓。
把工匠留在這千米深淵中,活活餓死,遠比用刀殺得更徹底。
那之后,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歲月,工匠們的尸首都已風化干凈,唯留這一錘一錐子完好無損。
南知秋猜測,這兩把工具應該是一名工匠大師留下的,畢竟,一般的工匠可沒有資格用這般好寶貝,其他工匠的工具應該只是普通金屬,到了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被歲月腐蝕干凈了。
“與君王共事,無異與虎謀皮啊。”南知秋嘆了口氣,緩步走到石壁旁。
突然,看著石壁上的圖案,南知秋愣住了。
“這是”南知秋用離火真氣照亮石壁,認真的看了起來。
他一邊看,一邊沿著石壁走,足足走完了四面石壁,他發(fā)現(xiàn),整整四面石壁,離地一米處,都被畫滿了圖案,寫滿了文字。
那些文字,南知秋認得一些,是西周金文演變而成的大篆體。
其實一開始南知秋就看到了這些,只不過那時候離得遠,他以為這只是雕刻出來的圖騰,所以并未在意。
但是現(xiàn)在,當仔細看完之后,南知秋已是驚訝的目瞪口呆。
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圖騰象征,而是工匠們留下來的整座墓陵剖析圖,不但如此,他們還用文字講解了墓陵中的機關構架和變更模式。
然而,這都不足以讓南知秋驚訝。
他之所以震驚無比,是因為這個墓陵工程本身,太過浩大,太過高級了,南知秋甚至覺得,就算是以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都很難建造出如此神奇的建筑物。
這整個墓陵,就像是用無數(shù)塊零件拼湊出來的巨大機器一般,所有零件都可以通過觸發(fā)機關進行移動。
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魔方,但它遠比魔方巨大得多,靈活得多,復雜得多。
這里的通道、石室、地面、墻壁、天花板都是會根據(jù)機關的觸發(fā)而隨處移動的。
打個比方,就算是記憶力最為驚人的存在,在這里來回走三遍,把道路全部記熟,但只要有人輕輕的觸碰到一個核心機關,那么,整個墓陵結構都會發(fā)生變化,曾記熟的道路將變得一點用處都沒有。
只怕,完全熟悉此墓構造的,也只有那工匠大師和拿著詳細圖紙的人了吧。
這座墓陵,真正稱得上是巧奪天工,前人不敢想象,后人汗顏羞愧。
在圖文的最后,南知秋看到了一排名字:楚人班、軒轅氏、陸千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