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陰雄正文第4章后金內(nèi)亂于是,文武百官們,紛紛出謀劃策,調(diào)兵遣將,不斷的從西北邊鎮(zhèn),還有山西,四川,以及南方各地抽調(diào)兵馬,爭取早日將闖賊滅殺,同時崇禎還連發(fā)七道上諭,催促熊文燦進入南陽盆地,剿滅闖賊。
可以說,整個大明官場,都被闖賊給弄得人心惶惶,他們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半年前不過兩三千殘兵,現(xiàn)在卻大有席卷中原之事。
甚至還有人提議,將天策軍調(diào)派著去打闖賊,讓他們拼個兩敗俱傷,最后朝廷再出來撿漏,但稍微明白點的人都知道,天策軍可不會傻到接受這種安排。
不過,崇禎還是抱著一絲僥幸的心理,給孔有德發(fā)了幾道圣旨,先是一番夸贊他為國為民,忠心可鑒,大敗建奴,為國戍邊,然后話鋒一轉(zhuǎn),提到了中原戰(zhàn)局,流賊為禍一方,百姓生靈涂炭。
崇禎希望一心為國的沈陽公能率軍進入河南,平定流賊,還中原百姓一片安寧,救百姓于水火,解萬民于倒懸。
甚至崇禎還表示,只要能夠平定中原流寇,可以仿朝鮮故例,封孔有德為遼王,在遼東立國,為大明藩屬國,永世不征。
對此,孔有德當然是嗤之以鼻,高迎祥就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為的就是拖住明軍,他除了腦子進水了才會去滅了他們。
而現(xiàn)在朝鮮都成了他的小弟了,天策軍的實際控制地盤可遠不止一個山東,還會在乎一個王爵不成。
這大明朝已經(jīng)兩百六十多歲了,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天策軍,有著后世見識的孔有德,能將中華帶向更為輝煌的未來。
不過,這高迎祥也確實是個人物,不愧為闖王一代目,自己就賣給他們一批軍火,居然就能從兩三千人的隊伍,迅速發(fā)展到是余萬人的地步,而且連敗左良玉,盧象升,秦良玉等部,穩(wěn)穩(wěn)的扎根于南陽盆地。
當初制定的這個計劃,現(xiàn)在看來相當有效,朝廷想要對付天策軍,肯定要先解決掉高迎祥部才行。
而無論誰取得勝利,對于天策軍來說都不算什么壞結(jié)果,若是朝廷取勝,高迎祥為天策軍爭取了大量的時間,若是高迎祥取勝,像原本歷史上李自成那樣席卷天下,天策軍也絲毫不虛,直接斷了他的軍火供應(yīng),他手里的那些家伙事兒可就不好使了。
不過這崇禎都舔著臉來尋求幫助了,孔有德也不能一點都不回應(yīng)不是,于是斟酌一番,他便寫了一份奏章,呈遞給了崇禎皇帝。
在奏章上,孔有德說天策軍要防患建奴,雖然錦州一戰(zhàn),建奴大敗,但其實力仍舊不可小覷,隨時有卷土重來的威脅,當務(wù)之急,便是趁著建奴實力大減,又生內(nèi)亂的情況下,將其斬草除根,徹底消滅。
天策軍接下來的幾個月,要忙著剿滅建奴,恕不能為朝廷掃平流寇,不過依朝廷數(shù)十萬大軍,剿滅流寇易如反掌,就不需要他這個小小的天策軍統(tǒng)帥來插手了。
事實上,孔有德說的也不是假的,現(xiàn)在確實到了徹底解決建奴的時候了,而且相應(yīng)的準備工作也都完成了。
三月初,在他離開前線,回到登州之后,在此之后,除了葉赫軍團之外,其余各部天策軍的進攻行動都基本停了下來,為的就是讓建奴內(nèi)部可以放心內(nèi)斗。
在近三個月的時間之后,建奴內(nèi)部的爭斗也告一段落了,多爾袞成了新的后金大汗。
根據(jù)潛伏在沈陽的情報人員發(fā)回來的消息,整個三個月份,多爾袞和代善都在處理后事,沒有發(fā)生什么沖突。
畢竟這一場大戰(zhàn)下來,整個后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千頭萬緒不得不去處理,哪有那個閑工夫去爭斗啊。
大汗陣亡,先后陣亡和被俘的旗主和固山額真有杜度,多鐸,阿山,德類格,耿仲明,祖澤潤,馬光遠,石廷柱,蘇納,阿濟格等十人,只不過阿濟格‘幸運’的逃了回來。
其余的梅勒額真,甲喇章京,牛錄章京等中高級將領(lǐng)更是不計其數(shù),此外還有阿巴泰這個叛徒,背叛大金,歸順天策軍,他的背叛,對大金國的打擊不亞于陣亡三個旗主。
兵力損失更是高達十四萬,即使是去掉漢軍旗,蒙軍旗,朝鮮仆從軍,外藩蒙古兵,野人女真部落兵等,單單滿洲旗的傷亡,就高達五萬人,正黃旗更是直接被全殲了,逃回來的不足千人。
他們要忙活的,首先便是穩(wěn)住局勢,把滿洲旗的架子保持住,安撫那些陣亡將士的家屬
不過,隨著善后的進行,多爾袞和代善的爭斗便開始了。
首先便是軍官的安排問題,基層的牛錄章京,壯大,分得撥什庫這些軍官,即使是陣亡了,可以直接由他們的兒子或者兄弟來繼承,這倒是有點類似明軍的衛(wèi)所制度。
但高級一些的軍官,比如甲喇章京,可不是直接繼承的,統(tǒng)帥一千多人的將領(lǐng),如果沒有足夠的戰(zhàn)功,想要服眾根本不可能,再到固山額真,旗主這個級別,不但要有戰(zhàn)功,而且還要有資歷,有出身才行。
所以,對這些高級軍官的安排,就成了代善和多爾袞矛盾爆發(fā)的開始,他們都想安插自己一系的人去,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很自然的產(chǎn)生了矛盾。
大敗之后的追擊戰(zhàn)中,天策軍針對代善的勢力不斷攻擊,不斷地削弱他們的勢力,使得代善一系的實力已經(jīng)沒辦法碾壓多爾袞一系了,而且后方留守的兵馬中,又以多爾袞一系居多,如此一來,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了。
此外,阿濟格和那一票牛錄章京,甲喇章京,也被孔有德故意放跑了,使得多爾袞有了與代善抗衡的能力,否則這個時候代善直接稱汗就沒人反對偶爾。
正是贏未來有了這個實力,雙方對任何一個職位的安排,都開始了無休止的爭論。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便是對汗位的爭奪。
后金大汗皇太極死了,他的長子豪格也被天策軍俘虜,在北京被崇禎皇帝給凌遲了,剩下的兩個兒子都才四五歲,根本沒辦發(fā)繼承汗位,最有資格的當屬多爾袞和代善兩人。
多爾袞也早就預料到現(xiàn)在的局面,所以早在回到盛京就開始著手布置了,代善忙著籠絡(luò)旗貴族,而多爾袞則不同,他一開始便盯上了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漢人文官。
在他看來,漢人依舊強大,而且多智,如果不是內(nèi)斗嚴重,根本不會給大金國崛起的機會,現(xiàn)在只要控制好大金國內(nèi)的漢人官員,他就穩(wěn)操勝券了。
而范文程等人也對多爾袞的招攬投桃報李,代善這人跟他老子努爾哈赤一樣,不待見漢人,范文程也不會自討沒趣的投靠代善,于是他們便成為了多爾袞的智囊團,開始策劃著怎么擊敗代善,奪取汗位。
“貝勒爺,現(xiàn)如今您與大貝勒實力不相上下,大貝勒必然也不服您,所以當務(wù)之急,乃是尋求外援,方能增加我方勝算!”
范文程一投效多爾袞,便為他獻上一計策,助他奪取汗位。
“外援?你的意思該不會是天策軍吧?”
聽他這么一說,多爾袞不由得臉冷下來了,天策軍是打定主意要滅亡大金國,這要是找天策軍當外援,代善是被結(jié)局了,轉(zhuǎn)過頭來天策軍就把他自己給滅掉了。
“貝勒爺您誤會了,我說的是二貝勒!”
經(jīng)范文程這么一提醒,多爾袞眼前一亮,是啊,怎么把他給忘了。
二貝勒,說的就是阿敏,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當初封四大貝勒的時候,阿敏為二貝勒。
而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從多爾袞三兄弟手中搶走汗位之后,便開始著力于廢除四大貝勒共政的局面,最先下手的便是阿敏,畢竟不是親兄弟,而且阿敏還有很多把柄。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軍繞道草原入寇京畿的時候,阿敏奉命防守遵化,遷安,永平等城池,結(jié)果被馬世龍,楊肇基等明軍暴打,幾座城池也被明軍收復,阿敏逃出關(guān)外去了,皇太極便以此為借口,定其十六條罪狀,原本想殺了他的,但阿敏在軍中威望頗高,只能將其圈禁起來。
現(xiàn)在阿敏還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但阿敏的嫡系兵馬,可并沒有因此全部消失啊,他的威望還在。
當年的四大貝勒中,三貝勒莽古爾泰已經(jīng)病逝了,他的正藍旗給了濟爾哈朗,四貝勒皇太極成了大汗,又死在天策軍手中,正黃旗全軍覆沒,現(xiàn)在就剩下大貝勒代善和二貝勒阿敏了。
如果把阿敏從牢獄中放出來,那就是自己天然的盟友啊,畢竟關(guān)他進去的是皇太極,而代善又是皇太極一伙的。
說干就干,多爾袞直接派人控制了牢房,然后進入監(jiān)中,跟阿敏簡單聊了幾句,阿敏便愿意投效多爾袞,然后就被放了出來。
而阿敏一被放出來,便在阿濟格的護送下,秘密去了遼陽,收編駐扎在那里的鑲藍旗殘部。
阿敏本就是鑲藍旗旗主,繼任的旗主阿巴泰已經(jīng)歸順天策軍了,鑲藍旗殘部目前還沒有旗主,阿敏重新成為旗主簡直是眾望所歸,沒有任何阻力。
當代善等人知道的時候,阿敏已經(jīng)開始著手整編鑲藍旗了,對此代善等人極為憤怒,但阿敏成為鑲藍旗旗主已經(jīng)成為既定事實了,他們再怎么反對,也沒辦法改變了。
有了阿敏的支持,多爾袞的實力進一步增長,然后又打算重建正黃旗,借此繼續(xù)增加影響力,甚至還打算拉攏只剩下不足十五個牛錄的鑲黃旗。
這一切,都導致多爾袞與代善之間矛盾的加深,雖然還沒有爆發(fā)沖突,但已經(jīng)不遠了。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發(fā)酵,代善和多爾袞的矛盾越積越深,漸漸達到了無法調(diào)和的地步。
多爾袞和代善身邊,都有聚集了一大批支持他們的中高層將領(lǐng),都想自己支持的人成為大汗
即使那些想要明哲保身的,這個時候也無法繼續(xù)中立下去了,兩邊都拉攏過他們,萬一等到哪一方勝利,他們說不定就因為拒絕拉攏,而被當成對方派系的人,被清算掉。
不過,雙方實力相當,誰也不敢先動手,多爾袞和代善也多次進行磋商,但誰也不愿意服輸,權(quán)利的誘惑讓人瘋狂,這大汗之位,誰都不想讓出去。
而且他們都明白,現(xiàn)在已經(jīng)積攢了這么多矛盾,萬一自己示弱,哪怕對方念在親族的份上放自己一馬,他的那些派系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最終,這個火藥桶被濟爾哈朗引爆了。
濟爾哈朗自小跟皇太極船一條褲子長大的,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可比對多爾袞他們親近多了,在他看來,豪格的死就是多爾袞等人故意瞞報天策軍實力,導致豪格盲目進攻,才慘敗被俘的。
這一次大汗皇太極的死,也是多爾袞這個奸賊害的,若不是他派人來求援,皇太極也不會繞道毛家?guī)X,被天策軍在山頂上的火箭彈打的潰不成軍,最后身死戰(zhàn)場。
而多爾袞這個奸賊,一早就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定然是利用天策軍的手,來干掉皇太極的。
所以雖然不是鐵桿的代善派,但絕對不愿意讓多爾袞成為新的大汗,真要讓多爾袞繼位,作為皇太極鐵桿的他,肯定沒有好下場。
所以,他決定先發(fā)制人,擒賊先擒王,解決掉多爾袞和阿濟格,再慢慢地收拾他的余部。
入夜之后,沈陽,也就是建奴口中的盛京城中,幾乎看不見一絲燈火,只有幾個巡城的兵丁,懶洋洋的舉著燈籠沿著街道巡視。
突然間,一隊巡城的兵丁,發(fā)現(xiàn)前面火光四起,而且有很多喊打喊殺的聲音傳來。
不一會,他們便看到前方有大股兵馬,沿著街道狂奔而來,撲向多爾袞的宅邸。
仔細一看,赫然是鑲藍旗的兵馬,這些巡城兵丁哪里敢招惹,紛紛避讓,他們知道,流血沖突即將開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