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月聽了劉正的話之后,緩緩的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如今公孫家族呆在遼東太久了,居然忘記了隱族的使命。
不但享受了守護華夏的榮耀,還奢望王朝宗廟的顯赫。
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哪?
隱族的使命,就是在王朝向四方開拓出新的地盤之后,迅速的移駐新的邊境,讓華夏的本土變得更加的安全。
王爺拿下青州,東方家族移駐蓬萊仙島。
王爺消滅了二十萬鮮卑鐵騎主力,軒轅家舉家向北海遷移,就是為了拓展華夏的生存空間。
王爺消滅了烏桓突騎,按理說公孫家族應該主動向帶方以南遷徙,從而把遼東納入華夏的本土。
想不到公孫家族居然忘記了當初加入隱族九姓的承諾,鉆了空子讓王朝引烏桓人進入昌黎郡。
更是打著消滅異族的幌子,竟然培養出了薊王公孫瓚。
這是公然破壞隱族的使命,難怪當初公孫家會挑撥忠漢王劉備搶奪族譜,就是想要把手伸進范陽郡。
只是可惜忠漢王劉備金蟬脫殼,逃出了幽州。
王爺橫空出世,建立了以梅園為中心的五大山城。
公孫家才不敢明目張膽的破壞約定。
想不到在興漢軍一統幽州的關鍵時刻,公孫家族居然打算分庭抗禮。
劉正問:“月先生,你們東方家族的立場是什么呢?”
既然你們認為公孫家族背叛了隱族盟約,打算如何處置這個叛徒呢?
我只想知道,東方家族是敵是友呀?
東方月說:“王爺,東方家族嚴守中立,至于公孫家族,既然決定要逐鹿天下,那就自動失去了隱族共約的保護。”
劉正說:“既然月先生這么說了,那我就放心了。”
我再重申一次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婦孺。
要是公孫家族,敢壞了逐鹿天下的規矩,我就有膽量重新打造一個守護帶方之南的隱族。
以王朝之力打造隱族,想來月先生也沒有理由拒絕的。
東方月問:“王爺知道隱族的行事規則嗎?”
要是隱族真的那么容易成長,為什么經過數千年的大浪淘沙,隱族卻只有九姓存在呢?
隱族生存的根基,在于始終秉持著的那個理念。
就拿公孫家來說,如今也有了養賊自重的嫌疑。
雖然他們推出了庶出的薊王公孫瓚,也分出了部分的資源引導著天下大義但是公孫家的核心力量,始終都在經營著遼東。
公孫家已經背棄了入世隱族的規矩,想要挾迫其他姓為公孫家所用。
只是可惜呂家不僅拒絕了公孫家,還拉上了霍家和軒轅家一起抵制公孫家。
這十幾年來,公孫家一直面臨著北方三姓的打壓。
興漢軍恢復昌黎郡之后,公孫家就已經擺在了明面上。
五大校尉出山,就是想要助薊王公孫瓚一臂之力。
公孫家不甘寂寞,想要利用隱族的守護理念來逐鹿天下。
只不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只怕以后的遼東公孫家,再也沒有資格列入隱族九姓了。
劉正說:“月先生,其實你可以考慮一下范陽盧家。”
這天下洗牌,隱族九姓也會聞風而動。
這公孫家拋棄了隱族的理想,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守護東海事關重大,東方家族獨木難支。
范陽盧家,先有盧師的海內名望,再有盧毓的北山大學,扛起了整個天下的教化大業。
如今整個興漢國中的大學,均以北山大學為首。
這份教化之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正好符合隱族的行事理念,也好讓盧門野望得到升華。
東方月問:“王爺還真的是奇了怪了,為什么不推出自己的劉家呢?”
要知道成為隱族九姓之一,不僅可以掌握天下大義,還能引導天下大勢。
公孫家要不是碰上了王爺和興漢軍,早就形成了氣吞天下的戰略優勢。
劉正嘆了一口氣,幽幽的說:“月先生其實比我清楚,劉家的經世理念,與隱族格格不入。”
劉家成為隱族九姓之一,那就是天下隱族的災難。
成為隱族有太多的約束,這對于我和劉家來說是最致命的。
隱族發展傳世了這么多年,已經用事實證明了精神理念的合理性。
然而天下不能只有隱族,還得有顯族。
九九歸元,天下十一顯族,與隱族一起構成了華夏,百家姓傳承由此而來。
劉家已經做了四百年天下顯族之首,我還想繼續帶著劉家走下去。
隱族雖然歷史悠久,永生不滅,但是卻礙于規矩,不能享受人前顯耀。
顯族也許只是曇花一現,卻可以在青史之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姬氏百年,劉姓四百載,都是顯族中最輝煌的存在。
二周成禮傳萬世,一劉定漢證永恒。
漢人海納百川,漢語傳承更是貫穿華夏上下五千年。
劉漢永垂不朽,這事已經得到了驗證。
東方月說:“出頭的椽子先爛,顯族從現世的那一刻起,就是在不斷的走向衰亡。”
這就是顯族的悲哀。
難道王爺不想改變顯族的使命嗎?
劉正說:“月先生是聰明的人。”
隱族以守護華夏為第一使命,千百年來屹立不倒。
顯族以光耀華夏為經世理念,無論經歷多少風雨飄搖,曾經的那些閃光點都是咱們的底蘊。
顯、隱二族互為表里,才鑄造了華夏的永垂不朽。
隱族不會放棄數千年的使命,顯族也不敢拋棄經世致用的傳統。
現如今劉家執顯族之牛耳,就得與外九姓爭,與隱族爭,這是責任,也是使命。
東方月問:“王爺這是要像隱族宣戰嗎?”
雖然以興漢軍目前的實力,外九姓奈何不了興漢國但是隱族聯盟,一定可以碾壓我們的。
大家不如井水不犯河水,顯族只爭當代,隱族志在千秋。
雙方各行其是不就好了。
劉正冷笑著說:“月先生真是貴人多忘事哪?”
天下大亂的年代,哪一回沒有隱族的存在呢?
弄出外九姓擾亂朝綱也就罷了,還可以說是他們不受控制。
如今內九姓之一的公孫家,居然也起了雄心壯志。
這讓顯族怎么相信隱族的誠意呢?
東方月說:“寶劍鋒自石磨礪,梅花香自苦寒來。”
邊境要是平安無事了,中原就得血流成河了。
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外九姓有過太多的流血犧牲,才明白了一件事情平衡才是硬道理。
既然顯族當道之后,讓隱族一時不痛快那么隱族就肯定會展開血腥報復,讓顯族一直不痛快。
這就是:中原歌舞升平日,邊境刀光劍影時。
也是隱族的自保策略。
王爺用流放的辦法,算是解開了顯族和隱族之間的死結。
軒轅家族已經認可了王爺的理念,呂家唯軒轅家馬首是瞻。
霍家則是選擇了外九姓之一的袁家,打算與興漢軍分庭抗禮。
東方家族與軒轅家族同氣連枝,也認可了王爺。
然而公孫家當初謀算王爺失敗,卻是一直懷恨在心。
公孫家族不愿意承認王爺的地位,卻又不敢讓隱族的傳世理念因為他們而崩潰,所以才推出庶出的薊王公孫瓚,想要爭上一爭。
要是僥幸成功了,哪怕是就此淪落為外九姓,那也是值得的。
要是失敗了,庶出的薊王公孫瓚,就是一顆棄子。
如今公孫五子現身薊城,只怕是察覺到了薊王公孫瓚的心思,想要逼迫著公孫瓚往絕路上走,替遼東公孫家爭取到談判的本錢。
劉正問:“月先生以為,興漢軍應該如何選擇呢?”
畢竟東方家族與公孫家族,那還是有感情的。
你們要是想左右一下局勢,我們也無能為力的,不是嗎?
東方月回答說:“王爺不用試探東方家族的態度了。”
公孫家族公然挑釁隱族的理念,是在破壞隱族的生存根基。
我想他們是打算取東方家族而代之,這也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真以為展示了一番公孫家族的力量之后,就可以迫使興漢軍主動合作,再給東方家族致命的一擊。
公孫延那老家伙,可是一直都不安分哪?
雖然如今公孫家族主事的是公孫度,但是沒有公孫延的首肯,公孫家有膽量改弦易轍嗎?
劉正說:“我不管薊王公孫瓚的出身,也不管公孫家族是否能置身事外。”
既然都是公孫家族的人,那么在興漢軍的控制范圍之內,公孫家族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既然不肯走,那就打吧!
打到公孫家族服氣。
好了,月先生還是回梅園去吧!
畢竟是曾經的戰友,要是讓你看著遼東公孫家血流成河,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萬一公孫家族狗急跳墻,梅園和五大山城,就拜托月先生了。
東方月問:“要是這件事情辦成了,王爺打算怎么報答我呢?”
劉正想了想,只得退一步說:“月先生已經是梅園的一份子了,事成之后,我任你處置!”
東方月悄悄的離開了薊城大營,回梅園坐鎮了。
劉正也悄悄的進入了白馬軍大營。
趙云布置了一番之后,才與郭嘉一起拜見了劉正。
郭嘉問:“王爺,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呀?”
劉正回答說:“奉孝,情況有變!”
薊王公孫瓚的身后,還有一個勢力龐大的遼東公孫家。
如今遼東公孫家的人已經進入了薊城,正在快速的搶占白馬義從的控制權。
一旦萬白馬義從完全被公孫五子掌控,就是公孫家族大舉入世的開始。
遼東公孫家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具體有多少底蘊,實在是難以估量。
一旦興漢軍與整個公孫家開戰,那后果不堪設想。
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掉公孫家光明正大的入世的基礎。
白馬義從必須要消滅,薊王軍也不要放過。
一旦興漢軍戰敗,就會變成公孫家入世的理由。
趙云問:“王爺,你想要白馬軍怎么做呢?”
劉正想了想,才回答說:“盡快跟白馬義從決戰,讓遼東公孫家來不及插手。”
畢竟隱族共約,公孫家族還是不敢公然背棄的。
然而薊王公孫瓚的存在,就是公孫家族最好的掩護。
要是咱們可以釜底抽薪,那么遼東公孫家就得做出生死抉擇了。
郭嘉問:“王爺,那徐榮與公孫家族關系匪淺,可以信任嗎?”
劉正回答說:“徐榮的問題以后再說。”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滅掉白馬義從。
只有滅了白馬義從,才能讓興漢軍形成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郭嘉說:“王爺不用擔心。”
既然公孫家有意架空公孫瓚,那就需要戰功。
就算是白馬軍不主動挑釁,五大新進的校尉也會出來邀戰。
薊王公孫瓚可不是傻瓜,他愿意成為傀儡嗎?
咱們可以拿這個做文章,迅速的斬掉公孫勇。
沒有武力作為支撐,其余四個人就無用武之地了。
劉正說:“現在已經是興漢四年六月了,爭取盡快拿下薊城。”
不能誤了冬種,否則的話明年的日子會很難過的。
郭嘉說:“王爺放心,我一定會拿出最好的方案來。”
劉正點了點頭原來求勝心切,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