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知道,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種田技術的進步,肯定會節約更多的勞動力。
按照二十年前一個人養活五個人的比例,興漢軍需要四百萬種田的人口。
如今種田技術好了,一個專職種田的人,可以養活二十個人了,興漢軍只需要一百萬種田人口,就可以完成備糧任務了。
剩下的三百萬人口,無論是從軍,還是進入工坊勞作,以及一些有償勞役,都可以讓專事種田的人口不用分心。
想要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首先是提高種田的技術,讓單位人口養活人口的比例提升。
隨便增加一個數值,都會獲得大量的富余人口。
不斷的優化行業結構,從改變農民開始。
農業是基礎,基礎行業的產能提升,就會推動衍生出其他的行業。
劉正總算是想通了,種田人的水平,直接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地位。
用最少的人口,養活更多的人,那些從士地上被釋放的種田人,將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儲備人力資源。
這就是整個時代的進步,畢竟種田技術的革新,是最不容易保密的。
興漢國可以在武器裝備方面嚴格保密,卻不會在種田技術上敝帚自珍。
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衣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
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基礎,就像興漢軍當初在幽州設立的屯墾團,就是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糧食的生產。
種田人能力的提升,帶給了興漢國快人一步的機遇。
相比之下,其他諸侯國種田人的能力,大部分在一個種田人養活十個非農業人口的范圍之內。
以魏王曹操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實力,種田人需要一百萬。
麾下各大世家隱匿的人口,也在百萬左右。
剩下的百萬人,除開三百萬的老弱病殘,再減掉兩百萬左右的管理人口。
能夠用于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口,就不足三百萬了。
商業人口和裝備工坊的人口數量,將會直接決定軍力儲備。
魏國的總兵力的極限是一百萬,除掉各類輔助軍,正規軍的規模會少于四十萬。
一旦魏軍超過四十萬人,整個魏國就會崩潰了。
劉正也不知道這樣的計算方式是怎么得來的,但是興漢軍的兵力極限是七百萬人口。
相當于魏國的二十倍,這才是興漢國可以席卷天下的底氣所在。
畢竟兵力儲備的多寡,直接反映了一個諸侯國的戰爭潛力。
以興漢國目前的實力,還沒有哪個諸侯國有實力,消耗掉興漢軍七百萬人的兵力儲備。
其實在真實戰場上的人口消耗,基本上維持在一比一的水平,最多就是前線人口和后方人口的差別而已。
精兵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需要大量的輔助人口。
一個精兵需要十個左右的輔助人口。
然而一個普通的士兵,有一個輔助的人口就足夠了。
這就是兵家的多多益善原則,畢竟精兵太貴了,一般的實力根本就用不起。
只能用大量的普通軍隊代替,畢竟在大型戰場上,精兵的戰損會讓一個勢力傷筋動骨的。
真正的精兵,只能用在最關鍵的時刻一錘定音。
在冷兵器時代,人多力量大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天很快就亮了,思考了一夜的劉正,在點卯之后就讓周倉帶隊攻城。
陶升站在東阿城頭,身后一步遠的地方,站著長史薛山。
薛山問:“王爺,興漢軍勢大,咱們真的要頑抗到底嗎?”
東阿實力太弱了,即便是擋住了興漢軍的攻勢,也會大傷元氣。
更何況興漢軍數倍于我,想要擋住,恐怕不行。
陶升說:“一旦稱了王,就身不由己了!
必須要打上一仗,對各方都有一個交代。
這不得不戰的理由,是那些追隨我的人不肯死心的綜合意志。
要是不戰而降,你和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祈禱可以在仗打完之后依然活著。
興漢王不會滿足所有人的條件,咱們要是不戰而降,肯定會有人想要找咱們的麻煩。
周倉站在東阿城下,看著城頭上竊竊私語的兩個人,終于開始了攻城。
陶升坐鎮城頭,親自指揮守城部隊反擊。
三萬鐵騎,下馬備盾,列陣向前。
周倉提著長柄大砍刀,率先沖鋒。
云梯小隊跟在周倉身后,亦步亦趨。
自行弩砲小分隊,居然向城頭拋擲陶罐彈。
陶升不知道陶罐彈的厲害,居然命令弓箭手朝天放箭。
大風吹散了漫天的沙土,禍害了守城將士的眼睛。
趁著城頭慌亂的功夫,周倉接近了城墻。
興漢軍主力前移,自行弩砲部隊也開始了火力的延伸。
云梯豎起,周倉踏步而上,如履平地般的登上了城頭。
陶升帶人圍住了周倉,雙方開始了血戰。
周倉最大的特色就是跑得快,最得意的戰績,就是跟興漢王劉正的紅龍馬,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友誼賽,一人一馬居然跑了個旗鼓相當。
現在到了東阿城頭,周倉就在方圓二十米范圍之內活動,把速度優勢發揮到了一個極致。
陶升追著周倉跑,連衣角的邊兒都沾不上。
周倉以運動為主,至于斬將殺敵,那都是次要的。
陶升的圍追堵截,對周倉來說根本就沒有意義。
周倉刀下沒有一合之敵,如果有,那就可以活命了。
陶升看得真切,周倉對每一個敵人,都只揮出一刀,決不拖泥帶水。
這就是男人的本色,戰斗就是這樣,非生即死。
陶升覺得很憋屈,居然讓周倉在城頭上,跑出了千里馬的速度。
這仗該怎么打,陶升的心里也沒有底。
當陶升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周倉身上的時候,后續部隊上城了。
興漢軍攻城,到了城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樹起圓盾,用血肉之軀掩護身后的戰友。
成建制的向著敵人推進。
周倉的速度越來越快了,陶升的百名親衛,居然在追逐的過程之中,折損了十幾人。
陶升不想管周倉了,他要回到指揮的位置上去。
然而輪到周倉主動了,陶升想走,興漢軍是不會答應的。
陶升退一步,周倉就會進兩步,還能順手的解決幾個敵人,替登上了城頭的興漢軍,總算是打開了局面。
這是一場拼體力的較量,養尊處優的陶升,不是周倉的對手。
城頭上的興漢軍已經超過三千人,周倉的體力也消耗了七成。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畢竟高速的跑動,還要躲避明n暗箭,周倉也不敢過于托大了。
周倉退回了大陣,指揮上了城的鐵柄長刀兵,以陶升為目標,開始了向前推進。
陶升的身邊,居然聚集了五千人,打算跟周倉陣戰。
長刀兵呈兵墻移動,遇上的敵人要么退走,要么成為刀下鬼。
單打獨斗的周倉,速度是令人絕望的噩夢。
指揮陣戰的周倉,聯兵成墻的辦法,直接摧毀了陶升的戰斗意志。
城頭上的興漢軍已經超過了六千,距離戰斗發起的時間,也才過了一個時辰。
薛山帶人接替陶升,卻無法扼制興漢軍的攻勢。
陶升后退的速度很快,更多的人居然慌不擇路的下了城墻。
周倉居高臨下,開始朝城門方向迂回。
一千興漢軍,漸漸的靠近了城門,拉起了門栓,打開了城門。
周倉立即整隊,盯住了陶升廝殺,替興漢軍主力掃清障礙。
自行弩砲部隊進城之后,立即化整為零,投入了巷戰之中。
陶升見大勢已去,只得退守東阿王宮。
興漢軍按照巷戰的演練標準,迅速的投入兵力,不斷的壓縮陶升的生存空間。
這是一場力量的對壘,沒有技術含量可言。
自行弩砲的架子不大,在巷戰之中的威力,可是比攻打城頭的時候大多了。
薛山在混戰的過程中,挨上了一枚陶罐彈。
幸虧是砸在了肩膀上,又有鐵制盔甲保護,才沒有受到更加嚴重的傷害。
只是陶罐彈的精準度,嚇得薛山躲進了軍陣中間,再也不敢輕易的露頭了。
東阿巷戰失去了陶升的統一指揮,只持續了半個時辰,就兵敗如山倒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