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惲的原配本來是曹操之女安陽公主。司馬炎受禪稱帝之后,曹家失勢已成定局。
荀家為了加強與司馬家的聯系,決定讓荀惲停妻再娶。說白了就是取締安陽公主的正室地位,改為平妻。空出正室位置,好迎娶司馬氏之女。
荀惲與安陽公主夫妻情深,不肯行此等禽獸之事。這才有了荀勖取而代之的戲碼。
荀彧對于荀勖的非正常上位,也很頭疼。只是司馬家勢大,荀家不得不調整家族戰略。
世家之間互相插手家務事,把傳統的嫡庶認定搞得烏煙瘴氣。長安世家也算是飽受其害。
這回主動與興漢山莊進行二次談判,其實是想用分家制化解傳統的嫡庶之爭。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這就意味著后輩可以光明正大的啃老。然而分家制出現之后,會有一套全新的制度來劃分家族成員的私產。
既然是私產,長輩就可以毫不顧忌的做出處置決定。給誰,不給誰,就算是親生的也無法干涉。給家族成員的私產劃清界限,可以有效的刺激家族子弟奮勇爭先。
嫡脈躺贏的可能性急速下降!庶出子弟只要能力出眾,就有機會繼承祖先的榮耀。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類的生命安全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特別是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完備,挨餓受凍的情況基本上消失殆盡了。國家糧食保障體系的建立,從根本上打破了世家抱團取暖。
由至上而下的官府承擔救災重任,不僅可以有效的謀篇布局,還能增加官府的信譽。
在世家政治時代,抗險救災的主流群體是世家。官府并沒有建立糧食安全保障,遇到險情也只是簡單粗暴的免除稅賦。
劉正在會上告訴荀彧等人,由國家主導的糧食安全保障,是實施分家制度的根本前提。世家的庶出子弟,為什么愿意忍受嫡脈的打壓和剝削?歸根結底只不過是為了在災荒時節獲得有限的資源。
世家嫡脈掌控資源,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家族成員們,在災年獲得生存的權力。
資源總是不夠用的,人的私心決定了嫡庶之爭的慘烈。誰主持災年資源分配,誰就可以一言決定家族成員的生死。
嫡庶失序,其實就是世家內部的資源分配模式失控。雖然說仍舊由嫡脈掌握分配權,但是卻在嫡庶認定環節上出了問題。
嫡非嫡,庶非庶。手足相殘的悲劇愈演愈烈。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對世家凝聚力最殘酷的摧殘。
田地畝產的增加,小家小戶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就意味著庶出子弟,有能力養活自己。
生命得到保障的庶出子弟,還有必要向嫡脈子弟卑躬屈膝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是為什么世家的庶出子弟很難出人才,一旦出人才就意味著分家。
世家的分支,大多數是由庶出優秀子弟拼出來的。嫡脈無法掌控的庶出分支。為了鞏固家族傳承,就只能捏著鼻子承認庶子分家獨立的權利。
“文若,為什么世家要等到庶出子弟與家族決裂之后,才被動的分家析產呢?”郭嘉問道。
“還不是為了確保庶出子弟的絕對生存能力。”荀彧回答說:“分家就意味著斬斷經濟上的聯系。庶出子弟一旦離開,就得全權承擔養家糊口的重任。”
責任與義務直接掛鉤,庶出子弟沒有底蘊,很難帶著追隨者抵御生活的風險。官府又沒有統一的糧食安全保障,分家就相當于放棄庶出子弟生存的權利。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家的單獨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這嚴重的沖擊了傳統的世家制度。當小家不再依賴主家的資源支持,對主家的忠誠度就會大幅下降。
分家是歷史的必然。可是大型災害的爆發,會讓無數的小家陷入絕境。由于小家的底蘊各不相同,也導致了百姓承擔風險的能力天差地別。
每逸災年的到來,實力雄厚的小家,在確保自家相對生活質量的前提之下,會有限的展開賑濟。傳統的世家嫡脈,會為了家族成員的生計殫精竭慮。
可是分家之后的殷實之家,在賑濟受災群體方面,就會有所保留了。
這就是分家制的后遺癥。百姓在享受當家做主榮耀的時候,就得唱好承擔災年謀生的獨角戲。
然而天災的殘酷,會讓分家之后的百姓獨自面對悲慘命運。庶出子弟被嫡脈壓制了數千年,一朝分家獨立自主,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可是面對生活的壓力,能力參差不齊的庶出子弟,有幾個可以有著嫡脈子弟的長遠目光?暴發戶坐吃山空,那是會要命的。
在這災難來臨的時刻,人們會情不自禁的想到,世家子弟抱團取暖的好處。可是家已經分了,貧富差距也出現了。再回到嫡脈一言堂的過去,那些拼命努力的家族子弟不會答應。
失去了世家的幫忙,如何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就成了官府不得不面對的歷史性難題。
在劉正的印象中,二十年前,幽州有一個不大不小的世家錢家。這錢家有兩個兄弟,錢大寶和錢小寶。在梅園的分家制度下,兩兄弟平分了祖輩傳承家產。
這分家似乎耗盡了錢大寶的氣運,老婆常年臥病,兒子又神經不正常。不出五年,家中余財耗盡,錢大寶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的維持了生計。
家徒四壁的錢大寶,算是見識到了老天爺的殘酷。
反觀錢小寶,分家之后順風順水,又機緣巧合的拿著分到的家產與同村的退伍軍人,合伙做起了小生意。
退伍軍人的人脈,帶給了錢小寶無限的商機。生意的規模越來越大,直到成了村里的首富。
家徒四壁的錢大寶一家,日子越過越差。即便是錢小寶隔三差五的救濟,兩兄弟也無法達到相同的生活水準。
錢小寶出錢出力,替錢大寶的兒子治好了病。騰出精力的錢大寶又開始折騰了。
兄弟之間又鬧出了重新分家的笑話。
錢小寶無奈,只好同意了再次分家,把三分之一的家產給了錢大寶。
錢大寶拿到錢之后,大排場的替兒子娶了媳婦。
然而產業縮水的錢小寶,再一次投入了生意中。他離開了村子,到了邊境郡城,與當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參與了興漢軍前線作戰的后勤保障體系建設。
錢大寶一家的胸無大志和坐吃山空,很快就從富足的日子越過越回去,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錢大寶的兒子攛掇父親,找錢小寶要錢。畢竟過慣了好日子,再也無法忍受窮困潦倒的情況。
錢大寶望著壓箱底的兩份分家協議,一口氣上不來就過去了。
錢大寶的兒子為了操辦父親的后事,居然把不到十歲的大兒子錢申賣給了別人家。
后來不知怎的,錢申輾轉流落涼州西平城。
錢小寶在一次交易會上發現了錢申。
“孩子,我是你二爺爺!”錢小寶含著熱淚說道。
“不可能!”錢申吼道:“你騙人。你要真的是我二爺爺的話,你這么有錢,為什么不照顧我們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