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要求興漢山莊履行青山協定的條款。
劉正按照劉巴的建議,趁機擴大晉國與漠北的邊貿規模。
漠北的經濟秩序,遭遇了商品傾銷的破壞,周邊地區也遭遇了經濟危機。
商業秩序的紊亂,后果十分的嚴重。不僅曹操麾下的貴霸商人損失慘重,一直替袁紹提供軍費的波斯商人也血本無歸。
晉軍坐鎮克孜爾,在貿易問題上占盡了先機。
拓跋沙漠汗無力阻止晉軍西進的戰略計劃,就想出了驅虎吞狼的辦法。
曹操為了保住商業利益,對于拓跋沙漠汗的邀約欣然接受。
袁紹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遠在禹村的劉正,也收到了拓跋沙漠汗的堅昆周邊貿易談判的邀請函。
劉巴力主劉正赴會。
劉正也想見見老兄弟,于是就整裝出發。
穿越死亡沙漠之后,劉正和劉巴進入了塔城地界。
作為東道主的拓跋沙漠汗早就迎候在城門口,把晉國的代表團安頓在了英雄酒肆。
一天之后,袁紹和田豐帶著代表團抵達了塔城。
劉正在英雄酒肆陳留閣設宴,替二師兄袁紹接風洗塵。
田豐和劉巴作為陪同人員出席了宴會。兩個對商業極其敏感的老人,一見面就掐了起來。
袁紹倒是看得開,充耳不聞的與劉正推杯換盞。
“二師兄,在外創業的感覺怎么樣呀?”劉正問道。
“七郎,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所謂的根基,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袁紹感慨說:“如今到了外面才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根基就沒有拖累,輕裝上陣更容易達成期望目標。商道即政道,無情才是永恒的傳續。”
袁紹不停的向劉正倒苦水。想當年袁家四世三公,家族勢力一時無倆。只可惜外有盟友挖墻角,內有兄弟斷根基。到頭來地盤保不住不說,還落得個志大才疏的罵名。
袁紹也是悔不當初。承接了袁家的榮耀,就等于接手了家族的傳統利益劃分。想要從老人的牙縫里替新人爭取利益,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追隨袁氏的人完成利益劃分之后就不愿意動彈。畢竟擴張勢力就意味著戰爭。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讓寒門分一杯羹,也不愿意替周邊的勢力洗牌火中取栗。
就拿并州世家來說,借助袁紹的規矩完成利益洗牌之后,就不再愿意出錢出力攻打長安。
也許長安世家想要借助袁氏的沖擊力和破壞力,完成利益分配的重新洗牌。可是并州世家不傻,怎么可能為了注定無法到手的利益而出錢出力呢?
沖擊舊秩序的堡壘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已經完成利益洗牌的并州世家,怎么可能為了別人而拿家族的百年榮辱冒險呢?
難怪當一方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既得利益者就會漸漸的變成保守派。甚至很多家族不會在意誰做皇帝。
諸侯爭霸,也無法代替百姓種田。
在普通家族的世界里,愿意為天下太平而付出的代價相對有限。一旦超過了可以容忍的底線,就會萌生換主子的想法。
袁紹就是吃了保守力量強大的虧。倘若追隨者不能萬眾一心,上位者如何縱橫天下?
晉國遠征,其實是在商業利益驅使下對財富的追逐。
“二師兄,自古以來邊境和中樞的博弈,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利益均衡的問題!”劉正說道。
中原富庶,邊境苦寒。財富分布不均,勢必會讓很多人眼紅。
邊境的百姓替中原名正言順的抵御外敵,借機索要利益配額也是人之常情。
中原百姓安居樂業,對邊境的戰亂之苦無法感同身受。于是就在拿錢的時候表現得摳門。
邊境百姓豁出命拼,卻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支持。久而久之就會生出怠惰之心。結果就是山河破碎,大家一起感受戰爭的危機。
每一次保守勢力的抬頭,都會釀成損失慘重的邊塞危機。邊境百姓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只能選擇平衡。既不愿意大勝,也不愿意大敗虧輸。
養寇自重,其實是邊境百姓向中原索要利益的手段。
萬里長城萬里長,需要駐軍的關隘也就那么幾處。每一次勝利,都會削減邊境物資的數量。
“七郎,地方保守勢力既是國之棟梁,又是國之大敵。”袁紹說道。
袁紹接著講,當某方勢力掃平障礙一統天下,天下太平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裁軍。
就以華夏為例。真正養兵的主力就是中原一帶。可以說中原九州會出大頭。
待到亂世平定,中原百姓就會化實守為虛御。裁撤軍隊就是為了減少消耗,增加創造財富的人口。
然而虛御就是虛御,一旦戰無不勝的假象被捅破,就會造成全面崩潰。
怎么樣才能讓遠離戰亂的中原百姓認識到軍隊規模的重要性?
這是歷代上位者研究的課題。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直接導致了六國反秦各地兵力不足,甚至鬧出了用囚徒成軍的笑話。
漢武帝的衛、霍伐匈奴,大勝之后北方邊境再無名將,后果就是鮮卑的趁勢崛起。落日原悲歌,就是歷史的見證。
是以歷代明主的御邊之策,都是有限度的打。
“華夏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十二個字,一直都是華夏御邊的核心思想。其宗旨是讓中原百姓持續不斷的出錢出力。同時也是保持軍隊規模的唯一理由。
劉正知道,梅園政事堂也在鼓吹裁軍。總是把虛御的震懾手段當成了保境安民的唯一手段。
養兵成本的倍增,成了虛御流鼓吹裁軍的重要證據。晉軍的威名已經傳遍天下,沒有必要再以規模懾敵。
當初魯肅主導政事堂提出虛御學說的時候,劉正只問了一個問題——“當戰爭來臨的瞬間,咱們的兵力夠用嗎?”
劉正此刻依舊記得,魯肅當時的回答是——“晉軍威服四海,德感五內,誰敢輕舉妄動,又有誰愿意輕易的造反呢?”
此刻聽到袁紹介紹,如何保持軍隊規模?這樣的經驗總結,總算是讓劉正茅塞頓開了。
讓中原百姓感受到戰爭并不遙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虛御學說。
保持軍隊的規模,才能有效的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虛御可以在特定的時間段收到奇效,也容易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遠離戰亂的中原百姓,最容易在戰爭降臨的最初階段吃虧。相信虛御學說,其實就是拿身家性命去賭敵人不敢動手。
當一支軍隊威震天下之后,必然會受到虛御學說的沖擊。這威名懾敵,其實就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劉正覺得虛御學說其實就是紙老虎,一旦被捅破,就會徹底的散架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倘若一味的借助虛御學說削減軍費開支,就會出現“兵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那是要死人的。
劉正也認為捅破窗戶紙需要大無畏的勇氣,然而華夏最不缺的就是勇敢的先驅。
虛御學說的盛行,勢必會讓擁護者付出生命的代價。
袁紹用了很久很久,才明白這個道理。
劉正也是一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