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派出欽差大臣才能徹底查清貪官污吏的情況。欽差大臣直屬朝廷,與地方沒有任何瓜葛,這些人,既無前車之鑒,又無后顧之憂,直接歸皇帝領導,一定會盡心盡力,何況他們還想靠查除貪官污吏來邀功請賞呢。適合擔任欽差大臣者非御史臺、諫官莫屬了,首先,他們是挑毛病的絕世高人,派他們去正好徹查地方上的問題其次、御史臺、諫官獨立于三省六部,能夠保證一定的公平公正。欽差大臣代表皇帝巡視天下,權力大得出奇,為了避免他們因私廢公而擅自處置與自己有過節的好人好官,只賜予他們糾察、取證、抓捕之權,要是越界,殺無赦,且沒收其全部財產付與受害人家屬。”
“等等,什么是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又簡稱欽差,是明清時一種臨時官職,大唐時期,還沒有欽差大臣一說。
所謂欽意為皇帝,欽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欽差大臣是由皇帝專門派出辦理某事的官員。因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擔任該官職往往都是皇帝信得過的高官,能得此職事本身也是一種榮譽。一般事畢復命后,該官職便取消。
在明清時期,欽差大臣的權利很大,對違反朝綱地方官員可以先斬后奏權,也因為權力過大,使得很多欽差大臣在巡視天下的時候,做出了許多損人利己的事件。正因為如此,秦風才在自己的建議中限制了欽差大臣的權力。
聽了秦風對欽差大臣的解讀,讓李世民的思緒有些短路。
整理了好一會兒,他才理清了頭緒,眼中閃過一絲明悟、興奮,忙道:“欽差大臣及其權力的安排很有意思,別愣著,繼續說下去。”
“欽差大臣的意義您明白了,那么,咱們再說一說欽差大臣一行的人員搭配:除了欽差大臣本人與他之助手,外帶一批閑散而著朝廷安排職位的官員去清查,查出一個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職,從隨行閑散官員里選一個同級官員接任。”
“妙!妙,妙,妙!”李世民一口氣道了五個“妙”字,難掩感激的說道:“官官相護是官場頑癥。歷來的繼任官,總是會幫著前任補窟窿,然后自己再留下一大筆虧空,讓后任去彌補,虧空之所以總也補不上,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若按你這般做法就不一樣了,后來上任的人是來查賬的,查賬之人為了自己的前程著想,自然不會替他打圓場、做掩護。這樣,這個貪官就再也無處可逃,只有低頭認罪,接受處罰。而且查賬之人也知道自己的官位是怎么來的,故而只能兢兢業業做事,而不敢有所貪污,因為誰也不知道欽差大臣哪天會查到他的頭上。”
“貪官們應對檢查的第二招是借錢糧來填補虧空。上司要來查賬時,就從當地富戶那里借些錢糧來放在庫里。上面的來人一看,分文不少。檢查的人一走,這些錢糧又還回去。因為是官借,不但利息高,還不怕不還,再說富戶們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因此這個辦法也屢屢為貪官所用。針對這種伎倆,您完全定制一條律法,就是誰也不能借錢糧給官府。要借也可以,這些錢糧一旦借出就屬于官府屬于國家所有,所借錢糧別想收回去。這一來,誰都再不肯借錢、借糧給貪官們了。貪官們沒有富戶的支持,自然無處可遁。
針對貪官的虛假報賬,您可以成立一個獨立的核查審計機構,它的任務,是稽查核實各級官員的錢糧奏銷。從此,各地方上繳稅銀或報銷開支,動用的錢糧和經費,都要通過審核,最終誰也做不了手腳。”
“以上,足以掐斷貪污**的產生,至于已經產生了的貪官,辦法是三步走:先罷官,次索賠,三抄家。”
“先罷官:即查出虧空后,立刻停止一切官職,勒令該官員在限期內補齊。一個被罷免的官員無法再魚肉百姓,他們只能自己掏腰包填補虧空,這樣一來,就有些還不起錢的官員出現,對此,辦法是抄家,只有把貪官追得水盡山窮,叫他子孫后代也做個窮人,方能達到警示天下警示后人的目的。”
“嘿嘿!當這些招數一一運用到官場上,貪官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死路!因為除了賠償國庫,還有各種律法在等著他。對于這些人,我的建議是連死路都沒有不留。有些人自知罪大惡極自身難保,就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讓子孫后代享用,這是萬萬不行的。”
最后,秦風笑道:“您說,如此這般一來!這天下將會如何?”
李世民讓秦風深深的震撼了一把,半天回不過神來,突然爆發出了一陣大笑:“如此一來,天下將無官不清,無官敢貪!來呀,將房、杜二相給朕請來,要快!”
“參見陛下!”
時間不長,房謀杜斷氣息不定的到了宮中。
“玄齡、克明,坐坐坐!”李世民難掩激動的將秦風的話一一道來,不當之處,秦風在旁補充,二人一唱一喝,將這套導致“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治吏方法完整的還原了出來。
“此議甚妙”
房玄齡上前一步,激動得道:“陛下,秦將軍所獻之幾項治吏策略,無不是天人之作,臣建議立刻形成律法,詔告天下!”
杜如晦也是一臉興奮,以他的才智,不難判斷,此策確實可行,他似乎已經看到:整個大唐王朝一片清廉為民的前景。
“陛下,秦將軍乃治吏天才,治吏水平及眼光長遠獨到,縱然是吏部尚書亦是拍馬難敵,臣建議秦將軍棄武從文,也建議陛下將吏部交付于秦將軍。”杜如晦雙眼放光,口水都差點留下來了,以秦風這等水準,要是他進入吏部,自己與房玄齡這個尚書省的實際首領,將會輕松萬分。
李世民看著秦風,也是一臉意動的表情。
相對于軍事,秦風在文事與治國之道展現了太多太多驚艷的謀略了。
“不行,不行!我嘴巴上厲害而已,可做不來這些繁雜的事情,軍隊單純,適合我這個性子。”秦風嚇了一大跳,要是調到文官一系,他非得讓繁復的政務弄得頭破血流,一世英名付于東流水。
房玄齡覺得秦風在文事上更有發展,小小年輕就能解決千古難題,若善加培養,將來是大唐的棟梁之材,他也聽出秦風不太愿意往政務之道發展,可是他愛才心切,又誘導秦風:“為什么一定要從軍呢,現在天下已定,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學文更能輔佐陛下,治理天下,不是更能實現你心中的抱負嗎?”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