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像導游一樣,頗為自豪的介紹了起來:“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四千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后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我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后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前朝時期全國人口已突破了五千多萬。”
等翻譯官翻譯后,眾使節又是一陣贊嘆與驚訝,五千萬人口,對于他們這些邦國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天文數字。
“五千萬人里除去老弱病殘、婦女兒童,青壯人口有兩千多萬,這些青壯人口,農忙時下田務農,農閑時進行軍隊訓練,也就是說,一旦發生戰事,我們隨時都可以拉起一支兩千多萬人的軍隊,不需要刻意訓練即可上戰場作戰。”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
在冷兵器時代,人力資源是核心中的核心,人口多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的優勢。人口多,意味著可以組建龐大的軍隊,僅是龐大的數量即可讓人望而生畏。
果然,聽了秦我這一番話,一個個使節只嚇得面如土色,兩千多萬人的軍隊要是一擁而上,那豈不是如同蝗蟲過境一般?寸草不生?這么龐大的數量,又有誰膽敢與大唐為敵?
大唐的官員對秦風甚是嘆服,這看似不經意的介紹,卻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威懾,只看各國使節蒼白的臉色,即可知道這番話的威力了。不過大家為自己生在這個國度深感自豪之余,也不禁心痛萬分。
秦風說的人口數目沒有錯,只不過是隋煬帝大業五年的統計,可是楊廣敗家,而衍生的隋末大亂,這場大亂的危害實在太過巨大。本來一個擁有八百九十萬戶人口的中國。因為這一動蕩,銳減至了唐初時的兩百多萬戶,整整減少了六七百萬戶的人。
大唐不缺英明的君主,且大唐無庸將,隨便數數都有千百名獨當一面的能征善戰之士,但是,大唐有著自己的短板。那就是經濟基礎差,稀少的百姓不足長時間供給強大的軍隊。
也因為人少,初唐最大的弊端經濟農業上不來。
這是限制大唐發展的最大問題。如果李世民與漢武帝、隋煬帝易地相處,眼前的大唐恐怕早發展成了令人恐怖的泱泱大國。
秦風領著一眾使者面見了李世民,經過一路上的見聞交談,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等西方大國,已經不敢有任何的放肆之心。
他們所了解的大唐只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富饒、強大。他們并不了解李世民的偉大之處,也不了解華夏的歷史,更不知道唐朝有今日,時非一代朝代之功,更多的關鍵在于千年文化的累積。只覺得唐朝了不起,了不得,心中更是敬仰。
秦風給他們介紹長安城,但聽到長安城人口多達百萬時候,一個個都驚的說不出話來。西方最大的特點地廣人稀,這種百萬人口的城市,在他們看來就算是做夢一樣。羅馬鼎盛的時候,王城也遠遠不及啊。
最初他們聽到迎賓使節描繪的大唐王朝,心底有些不以為然的。這自然在情理之中,人都有舔犢之情。在外人面前,大多人都不會說自己的國家如何如何的垃圾。哪怕這個國家,真的不怎么樣。也許唐朝很強大,但他們根本不信有迎賓使節描繪的那么強盛,心中一直覺得唐朝最多最多就是領先他們一點點而已。這一點點的距離是可以追的上的,而不是用來仰望的。
直到進入了大唐的領土,這一群使者們就傻眼了。也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或許大唐一些地方雖然也比較貧困,是整個大唐王朝有著蓬勃向上的朝氣,幾乎所有人都在努力的作著本行業之事情,他們途徑了北地一帶,那里雖然剛剛遭受了戰爭的破壞,是正在快速的恢復,各種全新基礎設施,都在緊張的建設施工之中。
在西方,財富大多都聚集在貴族奴隸主領主的手上,百姓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使喚的下人。那個時期,他們是沒有什么自由可言的。在大唐固然不敢說什么民主自由,但只要不是那些犯了罪,或者交了賣身契的傭人,尋常百姓還是有很大的自主權。
以前,他們說得最多的是這個國家殘酷的禮教與對百姓殘酷的思想、言論控制,不過他們看到的現實卻是大唐的百姓隨意就可議論朝政,即便是辱罵朝中大臣也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大唐的開放程度絕非他們所能比較。
在唐朝你可以看見一個尋常人奮斗成為億萬富豪,但在西方就不那么容易了。西方的貴族奴隸主領主擁有一切力量,常人再如何的努力,都是在為這些貴族奴隸主領主效力。他們做事的熱情可想而知。
雙方在這點上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西方不可能瞧見這種百姓富足,天下富足的景象。
隨著深入大唐腹地,各國使者都傻眼了。他們這群使者有些強大,有些弱弱小的國家發現自己“偌大”的國家,占地面積都比不過唐朝的一個城鎮,羞得他們險些要找個地縫鉆進去。
即便是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這類所謂的強國,也察覺出了大唐的地大物博。西方最偉大的征服者是亞歷山大,他打下了無比遼闊的領土,但與唐朝相比起來,亞歷山大似乎還差得遠呢。
今日到了長安,遇到的震撼更為嚴重。
一座城池,一百萬人口
正街干道寬一百多米,能夠容下八十輛馬車并排而行,那規模在各國使者眼中實在是驚世駭俗。即便是西方最強的阿拉伯帝國,他們通往皇宮的干道都不及長安城干道的一半。
這差距實在是太大
前來長安的都是各國精英,一路上的見聞,他們哪里還分不清楚事實真相。人人都明白,真實的大唐王朝比迎賓使節描繪的,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強的多得多。
面對如此強盛的王朝,各國使節全然沒有了爭鋒的意思,一個個如乖寶寶一樣的聽話,乖巧。
對于李世民敬若神明,對于秦風也是言聽計從。
送上了禮物,國與國之間,展開了接觸,互定盟約,商議絲綢之路的互利條款。
李世民從頭到尾都沒有以勢壓人,他只給各國使節灌輸一個概念,那就是合作、合則兩利。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