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道:“說說看。”
“前天,我在戶部閱讀一分公文時,發現我大唐的人口劇增。難道,這不是致命的隱患?”
“哈哈,你小子危言聳聽。都嚇了朕一大跳了。我大唐地廣人稀,缺少的就是人口,人口劇增是大喜事啊。”
“陛下言有之理。”
“諸位,關中的八百里秦川,物產相當豐富,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口太少,這是眼下的現狀,從短期來說,人口劇增確實是大喜事,可未來呢?一但人口激增,一但人口達到隋文帝時期,甚至超過了文帝時期,八百里秦川如何供養那么多人口?當人口猛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么,八百里秦川就像是一個筷子筒,而百姓則是一根根筷子,這所謂的八百里秦川分攤到個人頭上,一個人又能分到多少寸土地?諸位,歷朝歷代農民起義,幾乎都是因為土地、糧食而引發的啊!前車之鑒后世之師,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咱們就得考慮到人口劇增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必須要考慮到怎么去安置那些無糧無地的百姓。如果把猛增的百姓比作洪水,那么,江南廣袤的土壤無疑是吞下洪水的水庫,而現在,正是我們興建水庫的時候,以免得洪水到來時手足無措。”
眾人聽罷,無不倒抽了一口寒氣,他們只看到人口增長的好處,卻從未考慮到人口過多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經秦風這么一提,大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愧疚啊,陛下,臣等短視了。”過了半晌,杜如晦深吸了一口氣道:“這豈止是洪水啊!這簡直是毀天滅地的濤天巨浪!”
“是啊,是臣等太過樂觀于現實了。秦將軍視野開闊,走一步看三步,比臣等看得深遠多了。”房玄齡亦說道。
李世民道:“不止是你們,朕又何嘗不是短視了呢?好小子,今天可真是給我們這些長輩們上了一課啊?不過朕對于江南,了解的也是不多,但你小子似乎能掐會算,說的事情匪夷所思,可回想起來處處都是事實。若是他人說這話朕會嗤之以鼻,但從你小子口中說出來,還真不能不將它當回事。滿朝文武對江南了解的人不多,你既然如此堅決的要開發江南,這江南肯定有值得重視值得開發的地方,朕想聽聽,這江南究竟有何奇妙之處能夠與讓你這般重視?”
關中,自古就是繁華之地,從最初的先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起,一直以來都在天下大勢中占據著非同凡響的地位。
秦因關中而富,漢因關中而強,唐也因關中而昌。
在史記留侯世家中,司馬遷記載著這么一句話“夫關中左肴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將關中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帝都之首。
可見在世人眼中,關中是天下罕見的nsb,獨一無二。
說偏遠的江南能于關中相提并論,這話說出來是沒有幾個人相信的。
也只有秦風這個后世人才說的出這種話來,也只有李世民這位明君能夠接受秦風那滿腦子匪夷所思的思想。
秦風聽李世民已經有意開發江南,大是歡喜,初步整理了腦中的資料,道:“臣對于江南自有足夠的了解。那里瀕海又臨江,境內湖泊縱橫,以致物產豐富,稱之為魚米之鄉一點也不為過。”
“這一點關中也不差吧”李世民聞言,問了一句,在他的心底還是偏向與關中的,畢竟關中才是大唐的立足根本,根基所在。
“這個不假”秦風也不否認,關中瀕臨渭水,而渭水是黃河的源頭,僅僅長安這一城附近就有八條河流,俗稱“八水繞長安”。論水資源的豐富,關中平原是不會遜色江南多少的,但是
“但是”秦風提高了聲音道:“氣候與降水就萬萬不能相提并論了。陛下或許不知,但一個地方的氣候與降水,跟當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的。這溫度高了,不適合糧食的生長,溫度低了也不適合糧食的生長水降多了如是,水降少了也如是。這也是各地上繳糧食時,有多有少的關鍵緣故。故而一般來說,糧食收成好不好,全憑老天來做主。”
這個知識李世民就不太了解了。
他也是世家子弟出身,父親是國公,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對于農地上的知識卻不甚了解。他知道糧食的收成與雨水有關,但卻不知雨水多了也會對收成造成影響,至于氣候溫度更加不曾聽說了。
不過他已經習慣了從秦風口中聽一些新鮮且正確的知識。這一次也沒有懷疑事情的真實性,只是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不過,他不知道,不代表尚書省的左右仆射不知。
杜如晦頷首道:“陛下,秦將軍說得非常準確,與農事沒有絲毫出入。”
有了杜如晦的支持,秦風精神一振道:“江南氣候非常獨特,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類生存的地方。這一點關中就遠遠比不上了。還有江南那一塊地方處于r區,也就是雨水不斷,但大雨不多的地方。雖然具體的氣候上也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點變化并不大。比起我們關中、中原七月常出現的大雨水又豈止勝過一籌?”他本想說江南處于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溫高,降水豐富,但覺得這些話里的后世知識太濃,說了李世民他們也聽不懂,也便臨時改口隨意的說了一些簡單易懂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你說的這些朕似懂非懂,也有些匪夷所思。但細細想來,似乎也有些依據。大唐統一天下已有數年,這些年里,朕自問對得起天下百姓,對于民生民計也很是看中。所以何處鬧水患,何處有干旱,朕都知道。這些年里,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自然天災,五年前有一次大水甚至淹到了玄武門外。可江南卻少有水患發生,便是有,那也是因為長江沿岸的堤壩倒塌之故,禍不及腹地。”他想了一會兒,從一寫是明是吏部的書架上找出一份奏章,讓秦風翻看。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