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對東方哲學包括中國理學基本上不予認可。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理學“本不屬于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題材和范圍之內……我們所以要提它,只是為了表明何以我們不多講它”黑格爾,哲學演講錄第一卷。他認為中國無哲學,有的只是一些常識性的道德教訓,“我們在這里尚找不到哲學知識”,“真正的哲學是自西方開始”。
黑格爾看了中國的道德經認為,中國的理學只能叫思想,希臘人的文化才叫哲學,并得出結論認為:“所以道就是原始的理性,產生宇宙,主宰宇宙,就象精神支配身體那樣。”
黑格爾簡單的幾句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中國傳統(tǒng)理學發(fā)展到清末、民國結束其歷史進程是合理的,不能形成完整的哲學的根本性在于,中國傳統(tǒng)理學是原始的理性,并沒有脫離自然觀對中國理學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無法擺脫自然科學影響的情況下產生的所有理論都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
這句話不好理解,通俗地說,當你用兩眼看世界時,你看到什么,你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物質條件,你的大腦就必然呈現(xiàn)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反映,你就會從現(xiàn)實存在出發(fā)來看待問題,你就必然會產生物質客觀存在為首先的辯證思維,而把意識聯(lián)想擱置于第二性的位置,你的世界觀就必然是原始的直觀世界,歸于唯物論的范疇。你必然就會產生“以理服人”“向理不向人”的思想,這個是“原始的理性”,這只是哲學的初級階段,歸思想與道德的規(guī)范,而非哲學的范疇。
這就違背了哲學的本意,哲學是高出現(xiàn)實存在的理性世界,是從客觀條件出發(fā)升華到主觀意識世界的產物,歸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看世界所產生本原意識的轉換,通過“絕對精神”來轉換人類兩眼觀世界,看到的自然規(guī)律,社會現(xiàn)象,人文精神等等客觀世界,把事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通過“絕對觀念”來表述,闡述事物發(fā)展從存在到泯沒的全部過程,展現(xiàn)“絕對精神”的價值意義,通過人類的“絕對精神”來認識世界,升華人類意識到上層空間的一門“絕對理念”的學問,就必然是純粹唯心主義的知識界面。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你就好理解了。
比如雷鋒精神,鐵人王進喜精神就歸于用人的“絕對精神”來支配事物客觀存在的范圍,歸于純粹唯心主義的范疇,因為當你用“絕對意志”改變“絕對現(xiàn)實”存在的時候,你的精神必然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你就是純粹唯心主義思想產生影響造就的事實后果。
我們不能錯誤的定義哲學名詞,把抽象的概念貫徹到哲學中去,讓人無法理解哲學的真諦。
哲學的任務與目的,就是以人類的“絕對精神”來改變客觀現(xiàn)實存在為目的的結論性學問,通過“絕對觀念”來總結過去的經驗,利用現(xiàn)有的智慧,運用自然科學原理換算事物發(fā)展從存在到滅亡的整個過程,揭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來探討事物消長過程中存在的辨證關系,就是中國人認為世界起于一,合于二,分于三,成于四,結于五,順于六,離于七,易于八,歸于九,圓滿于十的道理,只是中國人不能升華這些理論,最終玩滅亡了自己的理論罷了。
黑格爾的哲學觀是建立在“分于三”、“成于四”與“易于八”基礎之上的理論,重點關注“絕對精神”自我發(fā)展的三個階段,邏輯階段、自然階段、精神階段,加絕對精神。是“分于三”理論的結束與“成于四”理論的開始。
在邏輯階段存在三個階段,即存在、本質和概念。
在自然階段也分三個層次,即機械性、物理性和有機性三個層次。
在精神階段同樣分三個階段,即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社會意識與絕對精神。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社會意識又合分三個層次。主觀精神分靈魂、意識和精神三個層次。客觀精神分抽象、道德、倫理三個階段。
絕對精神則是對上述所有觀點“對立與統(tǒng)一”的總結,是客觀唯心主義者從人的觀念出發(fā)對事物發(fā)展存在“理念與存在”的全部哲學總結。
這就是黑格爾對人類哲學的偉大貢獻,反觀中國傳統(tǒng)理學,死抱著“合于二”的陰陽世界不放,導致中國理學思想不能升華,致使哲學理論不能正確的定義,最終沖上沙灘擱淺就避免不了了。如果你不能把思想上升到“絕對精神”的界面,你就不是哲學,只能算是理學,說“理”的學問。
黑格爾對現(xiàn)代哲學的最偉大貢獻是“合理內核”論,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法則、眾生業(yè)力等的角度來闡述存在的合理性,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存在的物質世界只是“絕對精神”的最后階段,物質的消亡正是精神世界回歸理性的外部表現(xiàn),絕對精神等同于客觀存在,所以“凡是存在的都是現(xiàn)實的,凡是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黑格爾的這種思想對現(xiàn)代西方人影響深遠,通過黑格爾的“合理內核”論你可以用主觀意識來改變客觀現(xiàn)實,而不會用抱怨的心態(tài)盲目地接受現(xiàn)實存在,不會像中國人那樣被動地接受現(xiàn)實,被動地對待現(xiàn)實,用逆來順受的思想接受現(xiàn)實。
以如一根黃瓜從生長到成熟,被瓜農帶到市場中來,這一切的過程都是客觀唯心主義在起作用,因為種瓜需要瓜農的客觀意識,他種黃瓜的目的是為了賣錢,這就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受瓜農客觀意志的支配產生的后果,同樣黃瓜成熟后,被瓜農帶到市場也是客觀唯心主義在瓜農心中存在,產生的后果。
黑格爾的“合理內核”論又是在主觀唯心主義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產物。黑格爾升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原則,把主觀精神的本原性擴大到物質消亡的必然性上,就是升華到“絕對精神”上來,客觀的把事物內部存在不確定性、缺陷性、矛盾性、差異性歸結到事物消亡的必然性上,認為物質條件既然存在,就有其表面的確定性,同樣存在物質結構的不確定性、缺陷性、矛盾性與差異性,正是物質存在不確定性、缺陷性、矛盾性與差異性,所以物質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在物質結構沒有發(fā)生改變之前,消滅它、改造它是依靠主觀意識來決定的。
比如,一根黃瓜,在黃瓜沒有變質之前,你是生吃掉它,還是炒熟吃掉它就是你的主觀意識決定的事情了,就這么簡單,而這個黃瓜從來到你身邊起就是“絕對精神等同于客觀存在”的存在著的,你買到它的結果就是被你吃掉,或自己爛掉,最終實現(xiàn)物質的泯沒。
黑格爾哲學超越了三觀看世界的方法論,展開四季輪回思辯哲學的方法論,把哲學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進入純粹唯心主義的界面。
三觀論只看到了事物發(fā)展的消長過程,而不能看到事物的泯沒結果,而四季輪回的思辯哲學就看到了事物從產生到消沒,再到重生的全部過程。不要小看黑格爾在精神階段加入“絕對精神”的哲學理念,正是這個“絕對精神”輪回了事物發(fā)展的重生過程,把事物推進到冺沒后的階段,從哲學理論上升華了事物發(fā)展的絕對過程。
反觀中國傳統(tǒng)理學,就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理論缺陷,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理論框架是建立在“究天理,明人倫”的基礎之上的。把自然科學、存在、物質條件,物質基礎的物理性放在論證方法的首置,把精神、意志、信念、經驗、覺悟放在自然法則之后,把主觀與客觀意識置于自然法則之下,被動的從屬于“天定人為”的思想方法之上,并沒有把思想方法升華到哲學理論的高度,這樣理解世界的知識結構,就必然會出現(xiàn)“順其自然”的心理響應,產生“逆來順受”的思想后果。
我們不要刻意的回避哲學流派的掘墓現(xiàn)象,刻意隱瞞一些哲學流派的已經學識,而強加于某些哲學體系無關宏旨的哲學名詞,把原本非常正確的哲學方法推到讓人費解的地步。掘墓者的用意非常明確,就是把已經存在的現(xiàn)實,改造成適應自己理論存在的事實,擴大自以為的思想方法,并冠以哲學的頭銜,以便讓更多人接受。但是往往是掘墓者所持有的思想高度根本無法超越逝者的思想高度,只能用強制的方法修改逝者的哲學方法,這樣做的結果是讓更多人無法理解哲學的真諦,盲目地從屬于掘墓人的道理,向錯誤的方向進發(fā)。
對于已經失去光澤的思想理論,我們不能因為其曾經的輝煌而緊抱著不放,不放棄已經的已經,就是把已經的思想置于現(xiàn)實的時間之上,行為已經的已經現(xiàn)實,導致新的認識無法跟進,無法建立全新的哲學思潮。
黑格爾說:“哲學的任務在于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就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兒,哲學也一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哲學就應該是緊隨時代發(fā)展的產物。
黑格爾哲學的邏輯思維方法最終開拓了西方人的八種思維方法,即人類看問題通常有三種思維方式,即主觀思維,客觀思維,辨證思維。四種感觀反應,即抽象、形象、邏輯、情感反應。八種思維方法,即一、基礎邏輯思維方法,事物發(fā)展中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的原因與結果。二、系統(tǒng)思維方法,事物發(fā)展中系統(tǒng)內部順序編程的思維方法。三、事物發(fā)展的矛盾性與互補互斥性,相互消減性。四、事物發(fā)展靜止與運動性,量變與質變性,相對與絕對性。五、事物發(fā)展的結構性。六、判定與篩選性,判斷,否決,選擇篩選的作用性。七、邏輯編輯思維。八、假設法、排除法、反證法。
這八種思維方法是人類從觀察事情發(fā)生到最終決定處理問題的必然方法,這一切意識來自人類的自覺行動,也就是先天條件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存在與泯沒的原因,最終形成黑格爾哲學的基本原則,即“實體即主體”思想,“絕對精神等同于客觀存在”的絕對的純粹唯心主義世界觀。
“實體即主體”思想的實質內容是思維與存在并存,意識與物質同在,“思維是事物的本質,事物是思維的表現(xiàn)”。
黑格爾哲學的思想方法在孟子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孟子認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等等思想都是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存在的物質世界只是“絕對精神”的最后階段,把精神置于事物的前端,用“絕對精神”來理解物質從開始到泯沒的全部過程。
哲學就應該是“先人后理”的世界,而絕非“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概念,黑格爾哲學把“絕對精神”置身于泯沒的物質發(fā)展過程的頂端,就是把哲學歸到死而后生的境界。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就是這個意思。
這道理中國人很明白,但是卻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原因是中國的理學沒有升華到哲學的界面,仍然混雜在自然科學與易經理論之中,導致中國傳統(tǒng)理學無法開啟“愛心與智慧”之門,把人性升華到一個全新的邏輯思維的界面。可惜了中國人的慧心。
作為中國人生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環(huán)境中,應該說是深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學思想,但是當你細致地疏理中國傳統(tǒng)理學時,你還真的難以找到有關辨證思維的方法與認識,只看了定義性的教條文獻,無論中國古文多么博大精深,內涵深刻,真正的形而上的東西真的很少,甚至就沒有。
當你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中國理學時,你的最終總結還是中國理學認為的“究天理,明人倫”的學問,理在先,人在后的純唯物主義理論。
但是事實是無論你怎么理解哲學,哲學都應該是凌駕于物質條件與思想意識之上的學問,哲學的最高目的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目的都是圍繞著“人”的存在而保障的“理性的和諧”。
黑格爾說:“哲學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確認思想和經驗的一致,并達到自覺的理性與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達到理性與現(xiàn)實的和解。”無論怎么理解哲學的最高境界都是回歸理性的唯心世界。絕對精神的物質基礎消失在宇宙中,輪回著事物發(fā)展的全部進程。而非客觀的存在于唯物世界,漂泊于宇宙空間。
精神作為理性存在回歸宇宙空間,起源全新的概念。這也等同于中國道家的核心世界觀,但是道家思想很凌亂,沒有完整的思維方法,以致于后世沿著這條天梯向上爬時,各找各的道,各爬各的天梯,產生無數(shù)歪理邪說。
從這里也就能理解中國傳統(tǒng)理學是必死的學問,不死不足以后生,不死“實體”就無法成為“主體”,不死“絕對精神”就無法等同于“客觀存在”,無法泯沒“究天理”的思想,就無法把“明人倫”升華到“絕對精神”上去。
哲學的本意是什么?哲學的本意是了解人類思想的根源性,歸納物質結構性,總結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圍繞人性的本原,分析經驗教訓,記憶經驗方法,積累優(yōu)質經驗與方法,為現(xiàn)實存在服務。
哲學的最高目的,就是把人類總結的經驗記憶碎片,通過形而上的方式,升華到思想與經驗統(tǒng)一的境界,用邏輯性的方式結束思想與經驗的進程,以達到不斷積累、總結,利用,創(chuàng)新,消亡,再積累,再總結,再利用,再創(chuàng)新,再消亡的輪回反復的過程。
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建新的哲學體系,始終有一點你不能脫離,就是你不能超越“人”的界面,一切都必須圍繞著“人”的存在為源頭,達成理性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沒有人就什么都沒有了,那來的哲學呢?
無論你用西方人的哲學觀看世界,還是用中國傳統(tǒng)理學看世界,始終有一點你無法擺脫,就是你用兩眼看世界,看到的必須是陰陽世界,你看到君臨天下,臣服在地,你看到男人女人,兩人為家,無論你多么不肖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理性論”,當你用理念、自然與邏輯這三觀分析事物的存在與消亡的關系時,“理性”的主導位置無論如何你都無法改變,你只有通過概念轉換來論證“理性與現(xiàn)實的和解”,這就是中國理學的悲劇。
如何把中國傳統(tǒng)理學死而后生呢?
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主義者站在主觀與客觀存在差異的角度,竭力要求維護對準備性知識的權威接受性,而對不確定性、缺陷性、矛盾性、差異性的知識采取排斥性態(tài)度,否定或不接受事物的內在因素,不從反面或內部看問題,然而往往正是事物內部存在不確定性、缺陷性、矛盾性、差異性而導致事物發(fā)生變化,而這些卻是事物出現(xiàn)消亡的原因。
對于正確的現(xiàn)實存在用強制與曲解的方法貫徹到實際應用中去,而無法把正確的哲學精神落地生根。西方人不了解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內核,中國人又不愿修正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知識結構,只能是順其自然的存在與泯沒了。
其實黑格爾哲學的理論框架有些是中國傳統(tǒng)理學的核心價值觀,只是由于中國古代理學在概念上無法擺脫自然性的思維邏輯,無法形成一種全新的概念,無法把理學上升到客觀唯心主義的界面,只能在主觀唯物主義的層面徘徊,而無法進步。
哲學分四個階段,就是自然論階段,主觀與客觀意識階段,邏輯思維階段,最終是絕對精神階段。你無法擺脫自然階段,你就只能生存在二元論的空間,而無法升華到主觀與客觀認知結構的領域,更無法了解邏輯思維的真?zhèn)危肋h無法達到“絕對精神”的世界,即回歸理性的世界。無法達成思想和經驗的一致,完成事物從發(fā)生到泯沒的全部過程。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