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經倫論的章節推進到四十四章,并沒有得出經倫主張的最佳結論。
人類文明起始于智慧財富的傳播、復制與遺傳。我們用畢生的精力來探索某一項智慧財富的礦產資源,并尋找獲得財富的豐富的經驗,克服種種困難,尋找缺陷,彌補缺陷,尋找錯誤,更正錯誤,只是為得到高質量、高產量的礦藏。人類的文化產業就是如此發展的,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都是為一個目標努力探索,只為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找到最合適的理論思想,用以指導人們向更加文明的社會進軍。
現在我們繼續探討東方儒理學與西方哲學的差距,要想得到完善的結論,我們還得從理性與人性談起。
我們之所以對理性的概念記憶深刻,就在于理性是我們兩眼直觀的看到的東西,這就給我們留下真實的印象,而對于人腦海里想象空間的客入印象就顯得非常模糊,不容易讓人牢記。但對于腦海里想象空間的這種客入印象,人卻都會有一種向往的傾向,也就是說現實存在的物質很容易讓人即時記憶,而靈魂里存在的思想卻是對未來世界的向往。
比如權力,人們通常會關注權力的直接影響,而不會在意權力使用的間接影響。而直接影響的正是儒家理學所關注的課題,而間接影響卻是哲學體系所探索的科目。這就是兩者的差距。
哲學一詞對中國人來說很新鮮,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舶來于日本漢語。但取意中國漢語哲則智慧之意,有哲博慧心之意。
哲學的本意是從人性出發,探索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所以哲學的命題說來很狹義,只限于人本。所以你會看到哲學的入口很狹窄,但進入了就是寬廣的世界了,哲學涉及到廣泛的有關人類的學問,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等學科,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了解人類自我,了解人類自己,尋找人類最強烈的意圖,探索人類最薄弱的意志,為人類尋找最適合人類應用的思想方法,用以改造人類,發展文明,創造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外部物質環境,建設最適意人類擁有的精神家園,造福人類,為人類謀福祉。
我是人,我來到這個世界是基于自然法理,我能夠成為人是在一個偶然的時機,發生的必然結果。
我來自哪里?我來自浩瀚的宇宙。
我來到這個世界,我把靈魂寄托于主宰我命運的天神。
我既然成為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來自浩瀚的宇宙,帶著靈魂與精神而來,借用人的軀體,經歷人的行程。
我來到這個世界,帶著足夠的理性與直覺,通過直觀的認識,在周圍智者的提示下,找回我原本的認知。
我知道了我為什么做了人,我知道我的認知不足,存在缺陷,我用謙卑的心,以及清新空尹的心靈,找拾善良的本質,經歷著做人的全部過程。
我終將我的意志與靈魂寄托于上帝,遵循正義的哲理,踐行善良的本意,以不超越自我為前提,在不影響他人的意志的情況下,完美的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終將死去,靈魂出竅,回歸浩瀚的天際,但我的靈魂不死,又在等待下一次的宇宙航行,回歸下一個自然星際。
這就是我是誰?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的哲學原理。
哲學的命題說來很狹義,但是要經歷完這個命題的整個人生過程,卻是一個宏觀的命題,宏大到波瀾壯闊的地步。
回顧人類文明,能夠發起一種思想方法的人并不多,在九種思想方法中,能代表“起于一,合于二”思想方法的圣人以孔子最具代表性。在“分于三”的思想界面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圣人。在“立于四”的思想階段黑格爾的思想最具代表性,而思想發展“結于五”的思想層次之后,還沒有可以代表的思想家出現。倒是叔本華的思想嶄露出悲觀主義的頭角,但并不全面。
孔子的思想代表著理性思維的最高意圖,世界上沒有人在理性思考的界面可以超過孔子,在人類用兩眼觀世界,并記錄下心得的人只有孔子一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用一種思想引導一方人民經歷二千多年始終不變的人,世界上只有孔子做到了。
但是理性的局限也給中國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因此,批判理性與拋棄理性的謬誤是正確的選擇。因為人類在發展,人類為了自身文明高度的追求,批判理性與拋棄理性陳舊的思想方法,并建立起全新的思想方法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理性思維并不是萬惡的毒瘤,理性思維作為人類最原始的認識,把兩眼看到的記錄下,總結成經驗、教條,一代代傳承下來,為人類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真理,起到領航的作用。
因此,理性思維不可以全盤否定,并踏上一萬只腳。
但是,人類還是需要正確的認識到理性思維的片面與謬誤性。理性的頑固是隨著人類的血液而來的,所以清除理性比換掉血液都難。
人類之所以不能固守理性的防線,正是因為理性的教條侵吞了人類的精神家園,讓原本虛無的靈魂無法落地生根。
為了給靈魂找到家園,蘇格拉底勇敢的拋棄自然科學,放棄兩眼看到的理性,走上感受所觸動到的辛酸苦澀的靈魂深處,將唯心世界展現給人類,為人類文明點燃了一盞不滅的明燈。他本人為踐行真理勇敢面對死刑,把邪惡與正義的鏡子留給了后人,這正是孔子所不具備的。
這正是蘇格拉底的偉大之處。
千百年來,無數人質疑靈魂與精神存在,但是最終又不得不將靈魂與精神交給上帝,當人走完最一刻的人生之路時,靈魂悲哀的說:讓我歇息吧,我終于回去了。
人生就是這么簡單而無意義,意志隨靈魂而來,經歷萬千磨難,并沒有找到最終的目的。
當人從母體生出來,第一眼看到不是世界,而是,引導著意志向一個明確的方向走去,就是從滿足自己開始。
從此在父母的傳教下給幼稚的意志指示著方向,教育以及宗教傳播著善惡的本質,向意志傳輸著正確與謬誤的知識,最終意志成為工具,被政治所利用著、牽引著向某一方向進發。
然而,政治的意圖是什么?國家的意志是什么?是誰設計著政治意圖,又是誰在操縱著國家意志,初生幼稚的意志并不知道,只有盲從而已。
當意志長成成人,意志卻找不到了寄托,成人之初是意志最迷惘的時期。如何將初綻的意志引導到正確的方向,正是西方哲學的高明之處,而這正是中國的理學所不具備的。
哲學為什么要肩負起為人指示方向的職責,因為哲學的是正確的,而儒學的卻是謬誤的。
儒學也在肩負著為人指示方向的職責,但儒學只為權力階層指引方向,民眾則被儒學引入絕望的死路,王權意志左右著民眾意志,人民只有在奴役下煎熬,儒柔的水沒有流通,遲早腐臭不堪。高尚的道德高掛在山頂,終究會曬到腐爛被風吹走。
而哲學因為立足于人性本源而不會枯竭,只要有人在,人的學問就是永遠探索不完的話題,人性學就永遠是政治、經濟、文化必須的話題,除非人類不存在了。
所以真正的哲學不是研究邏輯推理,而是探索人類更加健康,更加幸福美滿的生存問題。從政治、民生、精神上探索最適宜人類跟隨的政治制度,最適宜人類遵守的法律制度,最適宜人類接受的民生制度,造福人類,為人類謀福祉。
這才是哲學產生的本意。
我們不用宏篇大論的闡述理性的頑固與謬誤,也不用為了張揚人性的深邃與抽象,而大費周章。我們只需用簡單的闡述就可以了解為什么理性思維需要批判,而人性思維需要弘揚。
我們知道感觀與感受不同,感觀來自兩眼看到的,感受來自心靈觸動的。感觀把看到的傳輸給大腦,得到直觀判斷,通過分析來判斷看到的東西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滿足自己的。人類初始看到的東西并沒有明顯的目的,只是看到了并反映回大腦,形成腦海中的影像。
目光投向的開始并沒有多大意義,人睜開眼睛的目的只是睡醒了,眼睛需要看到光明。這時的目光傳遞給大腦的只是自然世界,只是感覺,并沒有感受出現,但是當人的大腦撇開感觀,進入感受時,決定目光投向的命令就開始從大腦發出了,大腦開始決定放棄還是繼續關注某一瞬間的目光的投向,而決定目光投向的決策因子就是人類最原始的。
是對感觀認識的第二次接觸,決定直觀觀察到的東西是否符合心理邏輯標準,心理決定著目光投向,以及停留的時間與時間的長短。是站上感觀認識,進入感受意識的原始動力。通俗地說人類文明是從開始的,所以人類不可以把當作牛鬼蛇神,肆意的踐踏與摧殘,詬罵與禁忌的天性。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沒有天賦的原始,人類就無法將原始的理性,上升到文明的人性上去,無法擺脫禽獸的愚昧,建立健全人類社會的智慧文明與愛心世界。
從這一點上來說,你會看到盲人至始至終都不需要理性判斷,盲人并不是沒有感性,盲人的感性也來自,在盲人心中與明眼人是同等的,盲人的促發思維向客觀唯心的想象空間進發,所以盲人得到的判斷標準都來自客觀的,引導盲人的思維進入感受空間,來決定意志的走向。
在盲人的腦海里白色也許是黑暗的,藍天也是一樣的黑暗世界,但盲人的感受空間一點也不比明眼人狹窄,反倒是更能體會到心靈天地的辛酸苦辣甜。
感受受的引導控制大腦對看到的東西產生記憶,并在的驅使下強化與削弱感觀記憶,在記憶的世界里邏輯分析已有的價值取向,感受人世間的辛酸苦辣甜,這就是說人的感受是特定的模式,只有人具備這種特定的感受模式,只有人性特有,這正是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
感觀來自直觀的觀察,經過過濾后決定是否強化記憶,或削弱記憶,而決定這一切的除了還有,因此,是理性思維的原始的惟一標準,同時也是人性思維的惟一跳板,也就是說大腦只有觸發,才會產生感受,指導目光向前后左右徘徊觀看,決定是否留下記憶的痕跡。
我們知道嬰兒睜開眼睛的一瞬間并沒有意識表現,而惟一的意識向往便是尋找奶源。也就是說人的第一理性的感觀只是吃奶的。
所以說是理性思維的原始的惟一標準,理性思維產生于,而又是人性思維的跳板。從這里你就能理解,理性直觀、簡單、粗放、短視、漫無目標、急功近利、不守游戲規則,藐視法律,踏越紅線,抄襲等等缺陷的原因。你也能理解,為什么持理性思維的官僚都是貪官污吏的原因了。
平民百姓也一樣,只要你持理性思維,你就是以物質利益為最高標準的惟利是圖的人,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這就是理性感觀的謬誤必須批判并摒棄的原因。
而感受所觸動的人性的唯心思維,卻是通過邏輯思維依據記憶法碼對比判斷后得到的只有人類才具備的特定的人事標準,也叫人性概念。
人性思維的關鍵點就在“人”字上。人性概念的生產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之始。希臘人早在二千年前就在通過三角定律來探索人性的思維過程,力圖通過三棱角立物的形式來證明人的思維是通過第三方傳遞給大腦的。
中醫學也在二千年前證明脾氣系統是傳輸意志的人體器官,只是由于中國人不信仰靈魂與精神存在,所以中醫理論得不到古代官方認可,以至于這一理論僅限于醫理應用,而無法上升到思想理論層面。
回過頭來我們繼續探索人性思維過程的感受過程,來說明為什么人必須接受唯心思維的概念方式,用事實來證明人類將人性文明提升到一切感觀思維之上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吃的促使我們為了食物的滿足而勤勞工作,為了得到足夠食物的是出于人是動物的本能才產生的理性的感觀思維,這個過程是原始的動物性的理性的。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吃飽的是來自動物本能的理性思維,但是吃好就不再是動物本能的理性思維了。
自人類形成社會,產生文明,人類就成為高出動物一個等級的高等動物了,跳出動物的理性界面成為有思想的文明的高等動物了,于是感觀思維的過程便被拋棄到一邊,擱置起來,而進行感受的人性思維的過程,感受辛酸、甜蜜、苦辣的感官思維過程,所以人只要進入客入的客觀唯心世界,人的思想就是復雜紛亂、龐雜繁瑣、敏感激情的,人就會放棄簡單粗放的理性,進入文明的人性世界,感受人性的辛酸苦辣。
從此人類產生了文字,繼而產生了文章、戲曲、詩詞等等文化產品,開始文化交流。人類文明開始傳播、復制與遺傳。而這一切一切的產生都歸功于人類有高出動物面感受思維的感性過程,有高出動物的優良的智慧財富,這也是人之所以是人的道理。
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人的脾系統強大于動物的脾系統,人有超越自我的感官系統,而動物沒有。
人可以為了吃好而將食物從生變熟,從淡變咸,從一味變多味,這個過程就是人類感受過程的長征路。人通過改造物質基礎的原始本質來滿足人類吃好的,而動物沒有。
人為了滿足多方面的,將感觀的理性進化到感受的人的客觀感受之上,完成了從動物進化到人的全部過程。
因此,人的思維過程不可以停留在原始的感觀層面,而要將思維建立在感受的客入感性界面,踐行人之所以是人的道理。
理論上講起來深奧難懂,其實我們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你成為人,你就要有人的思維,這包括世界上所有哲學家的思想體系,無論是西方的哲學家還是東方的理學家,無論這些人的思想多么博大精深,其實只有一句話,“你是人,你就要有人的思維。”
否則,你就不是人。
為了證明人之所以是人的道理,無論是西方的哲學家還是東方的理學家都在擠扁腦袋探索人之所以是人的道理。
這句話說起來繞嘴,其實包含著深奧的人性哲理。
我們是人,我們有人的思維,我們每天都在做什么?
我們是人,我們是人中龍鳳,我們主宰著別人的命運,我們每天都在做什么?
我們是人,我們是普通人,我們聽命于別人的指揮,我們每天都在接受什么?
我們是人,我們是男人,我們為了確保家庭幸福,而是否將手伸向無窮的極端,將理性的貪婪發揮到極致。為了保證家的溫暖,否是將愛的升華到人性的層面?我們每天都在做什么?
我們是人,我們是女人,我們為了達成光彩體面的,而是否將手伸向無窮的極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的,是否用我們特定的條件換取理性的滿足,我們每天都在做什么?
這就是人之所以是人的道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并沒有什么高大尚的理由,也沒有哲學家們深邃的思索,只是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人成為人并生存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人性本應該得到的我們得到了嗎?
這就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全部問題。
我們不用證明人是否有精神與靈魂,也不用為了證明靈魂與精神存在而大費周章。
其實我們是否有靈魂與精神不在于理論價值,而在實際意義。
說到底,我們是靈魂與的命題,我們肩負著做人的職責,我們就必然有喜怒哀樂悲的情感天地,就有高于動物性的人性思維,我們不是動物,也勿須用動物的理性教化我們,我們有自我,我們用蒼白的聲音大聲的問:統治階級,你們也是人,你們給了我們什么?
我們可以沒有靈魂,也可以沒有思想。但我們要說,我們應該有自我,因為我們是人!我們的并不高,只求滿足一點理性的與人性的精神就足夠了,也就是只要有自我就足夠了。往高尚處說就是:我們只要民主與民生就足夠了。
這就是哲學的高明之處,只要有人存在,哲學就會發出一種同樣的聲音,人之所以是人,人就必須擁有民主與民生的社會價值。
只要有人存在,哲學就不會死,但理學卻是必死的學問,因為理學是理性感觀的教條,只存在于動物本能的物質層面,而無法深入到人性的精神層面。
人類為了食物的滿足,可以將感觀的理性發揮到極致,看看饑餓的人一旦為了滿足理性的是多么的勇敢無畏,就能理解感觀理性的頑固性。
現實是最好的詮釋理論框架的金鑰匙。
我們知道,感受到來時,心會激起波瀾,血液會加速循環,心臟的血液向腦部傳輸時會加速,有一種氣流上沖的感覺,隨之而來的就是喜怒哀樂的感受激發,這種現象不能說是物質條件的反應,而應該歸于人類特定條件的感性反映,是人類特定條件的景象反應,這就是精神存在的最有力的佐證。
我們可以不認同靈魂存在,但是精神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精神存在的依據我們還可以從中醫學中得到佐證,人類用肺部呼吸空氣,呼入的空氣凈化后有一部分進入了脾系統,脾系再把空氣轉化成動能來統攝心臟動能,以便向全身供血。所以脾氣是心臟的供應商,而心臟又左右著大腦的供血量。我們知道當一個人脾氣暴躁時,大腦是充血量最多的時刻。人這個時刻是激動不已的,情緒暴發出來,精神高度緊張,這就是人類存在精神層面的最有力的證據。
其實認同與不認同靈魂與精神存在,正是東方儒理學與西方哲學的差距,說明東方儒理家的文化層次尚未達到西方哲學的高度。
你不認同靈魂與精神存在,只能說明你仍處在原始的理性狀態,處于動物性的感觀世界,思想文化就無法達到人類客觀主義的感受世界,你也就無法從理論上證明人性的客觀唯心主義思維在經歷喜怒哀樂時的情景過程。
人之所以成為人,就是因為人有自知之明,人有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能看到自身差距的民族沒有希望。
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