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云鋒提議到附近村鎮的小學里去看看。
窯合鎮和很多的鎮是一樣的,一所鎮中心中學,一所鎮中心小學,其他的都是鄉里設的村小,有的村小有著齊整的一到六年級,有的則只有一到三年級,有的村小里有操場、教學樓、升旗臺等樓房建筑一應具全,有的則是土磚瓦房,規模情況由當地的經濟情況和上學人數所決定。
云鋒看了鎮中心小學,如同看見了當年自己在中心小學上學的情景,只是升旗臺造型不同,其他都像得很。而臨近的一個村小則只有一到三年級,又像及了云鋒當年讀一年級時的云家村村小一樣,紅紅的土磚蓋著灰黑的瓦,小小的操場兩邊分立著兩個籃球架,云鋒當年加入少先隊員時戴紅領巾的儀式便是在這樣的操場上完成的,她記憶猶新。
“花鄉小學還在嗎?”
王副校長轉頭問陪行的窯合鎮鎮長和在一旁的葉科長。
“在,在。”
鎮長笑著回答道。
“那我們明天去花鄉小學看看吧?”
王副校長提議道。
“去那可得考驗開車技術了。”
鎮長仍是笑著說道。
云鋒想起自己班里的生活委員家便是在花鄉,小學最初好像上的就是花鄉小學,后來聽說三年級后便轉到鎮中心小學里寄宿就讀,便不由得也笑著問道:
“鎮長,是山路嗎?那山路可是盤山路?”
“云老師還真有見識,就是盤山路,比較窄。怕嗎?”
鎮長繼續著他的笑容應道。
“嘿嘿,反正我不會開車,葉科長和王校開車,我可不擔心。”
云鋒打趣道。
“那怎么能讓葉科和王校開車,那真得熟悉路的人才能行。明天你們去,我們安排兩個熟悉路的人幫你們開車。”
鎮長接口說道。
翌日,鎮長果然帶了兩個年輕人過來開車。盤山路讓云鋒想起山路十八彎這首歌,看著高高湛藍的天空,想象著高亢的歌聲,坐在搖搖晃晃向上攀行的車上,云鋒心里還詩意得很。但一個不小心,她看見了山下,卻是垂直碧落的深山下數十米高度,猶如隨山而行的碧綠的見底的深淵,才體會到窄窄車道其實就是山崖,不禁心驚肉跳,擔心地問道:
“這,這對面不會有車開過來吧?”
“一般不會,這邊的車極少,平時有車的年輕人都在外面的世界里打拼,住的都是老人孩子,沒車也不會開車。出集市的車一般也早就出去了,如果真有,在拐彎處都會鳴喇叭,停下來小心讓一讓,也能過去。“
開車的年輕男孩回答道。云鋒才想起每過一個比較陡峭的轉彎處,他們的車喇叭都會提前響幾下。
兩輛車小心翼翼地行至大半個山腰,才七拐八拐地進了一個小村落,停在了村子旁邊的一棵大榕樹下。
“王奶奶,又坐這編竹篾呢?”
開車的兩位年輕人果然熟絡,看見坐在泥磚瓦房旁編織著竹簸箕的一位老人打招呼道。
“哦,是呀,你們這是又來看我們來啦?”
老人家張著一張沒了大門牙的癟嘴回道。她青筋突起的粗黑的手指繼續編織著竹篾,抬起頭看不出是否有笑意,但面容平靜,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上星星點點的老人斑隨著說話時牽動的皺紋在陽光里移動。
”可不是嘛,您那大孫兒呢?怎么沒見他出來呀?“
”跟著去山里砍竹子了。中午才得回來呢。“
老人家說起孫子,手里的動作稍微停了下來,臉色有些遲緩地回答。
”王奶奶一個人帶著她孫子過活。她孫子今年十歲了,讀書晚,就在這村的村小上三年級。“
給云鋒他們那輛車開車的小伙子介紹道。
”哦,那王奶奶的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咯?“
云鋒不經意地問道。
”不是。老人家兒子五年前去山里砍竹子被蛇咬了,回來后發炎,生了一場大病,走了,兒媳婦丟下孩子,跟人去打工,后來就再沒回來,也沒音信了。現在就王奶奶帶著孫子兩個人過日子。鎮里和鄉里安排村里給照顧著。“
年輕的小伙子緩聲說道。
“哦“
云鋒一聽這樣的情況,便垂下來眼簾。她是最聽不得這樣的事情,眼里早已經是一滴飽滿的淚止不住地在她低頭時掉進了泥土。站在她身邊的李峰也是臉現哀容,低頭不語。
”其實這村里留守的都幾乎是老人和孩子。年輕力壯的早就出去打工了,也有日子因為打工過得好的,就在山下鎮里建了房子,把老人孩子都接下去鎮里上學過日子了。“
”現在留守的人家戶數也就三十多戶,還有些正在尋摸著往外搬的,這些孩子也都幾乎是跟著老人長大,就近入學。原本鄉里和鎮里想把這里的旅游業搞起來,就像山腳幾個村一樣,春天種的桃花李花一大片,秋天銀杏葉黃滿山,廣州深圳的人都愿意來看,但這花家鄉村的山路實在太陡峭,人來人往的交通也承受不住,反而危險事故防不勝防,后來也就放棄了,只是照看著仍留在山里的人家的生活。也因為進山出山太麻煩,村小也就留著。“
”前些年,鎮里將小學教室修整了一番,倒是結實了,不再和從前一樣下雨一邊上課一邊在教室里用臉盤接雨。前年又修了籃球場,安放了乒乓球臺,在學期間孩子們用,下學孩子們回家干活去了就留守的大人們用。“
兩位開車的小伙子輪番給云鋒和李峰還有隨行的幾位老師介紹著情況。鎮長帶著葉科長和王副校長走在人群的前面。
不一會兒,云鋒這一群人便到了花家鄉村小,學校的大門,就是圍墻圍起來后開的圍墻門,門楣上橫著一塊木牌子紅字,用楷書寫著花家鄉小學五個大字。一進門就是操場和乒乓球臺,往前便是五間連成排的瓦房,三間是教室,兩間是老師辦公室,從窗戶里望去,教室里是木桌椅,原木色,不算舊,也說不上新,三排擺放齊整,前后墻上各有黑板,講臺倒也正式。老師辦公室里是一排辦公桌,桌面上也堆放著作業本和教參。
教室和辦公室后面,隔著一塊空地,便是老師的住處,也是一連五間成排的紅磚瓦房,門窗都緊閉著,估計放假,老師們也都回家了。
“老師們都是哪里的呢?”
云鋒好奇地問道。
“這里的老師有兩個支教的,有常年駐扎在村小的本地三個四五十歲的老教師。總共就五個老師。支教是任務,每年都有不同學校的老師來,三個本地老教師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都教。這里就一到三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里現在也沒超過十個人。也都上完三年級,免考就去了鎮中心小學了。”
鎮長回答云鋒的問話,也給大家介紹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