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不惑于一事:“父王在試刀時為何將試刀點換了四個地方,還故意留下線索好讓紋龍將軍去找他?”
三斗師兄解釋說:“當時的紋龍在景平縣霸占一方,無人能敵,自然心高氣傲,我想先王這么做就是為了磨滅他和合成傲氣。在這樣做后,先王雖看到了紋龍還是生氣,但是見紋鋼大刀就沒有怨氣,說明他是可造之材。所以才會確信日后此人定能成大事。”
天子繼續問三斗師兄:“紋龍將軍是隨我父王征戰的第二人,也就是說他跟隨父王的時候,父王手上沒有一兵一卒,也不是一方霸主,為何他會一心跟隨父王?”
三斗師兄說:“紋龍將軍被稱為不敗將軍,一生戰爭生涯無一失敗。但是若要說他的人生中要有失敗,那就是先王同他試刀那一次,那一次是他紋龍敗的最徹底的一次,也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敗,他敗的心服口服。所以說,這個世界上能贏過他紋龍的人,僅先王一人,我猜定這才是紋龍一生忠心于先王的原因。”
先王能夠統一天下,絕非偶然,他能誠服傲氣滿天的紋龍,就能體現出先王的能力是這世上無人能及的。
至此,紋龍將軍的傳說已經全部說完,皇上又一次在這個地方,同三斗師兄聊得很晚才極不情愿地睡了。
次日凌晨,天子起架回宮,除了紋龍將軍一行來接架的人,天子特令三斗師兄也一起回宮,青龍一事暫且停下,三斗師兄回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天子沒有食言,在路上加快了趕路的時間,于第五日晚回到宮中。
天子回宮,沒作休整,第二日便復朝主政了,大江雖值太平盛世,但是一個多月來累積的奏折已經堆積成山,還有些奏折小事,大臣們能處理的已經處理了,做不了主的交由太后,太后拘謹,不論政事,未批一紙,正因為如此,紋龍才被委以重任,親去青龍寺接架。
在復朝當日,天子大概翻閱了一些民奏,大多都是關于民田改革的提議,大江雖建立多年,但農田改革一直在不斷完善,每年每月都會有新的制度提出來。
回宮復朝后,天子并沒有立刻將三斗師兄的計策立刻實施,而是先完成批閱累積下來的奏折,接連幾日,朝上朝下,國綱漸漸地在恢復到正軌。
再數日,朝綱正常,百官齊鳴大江太保,天子便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朝上,天子示意由三斗師兄先提出:“大江久太平,天下亂世止于此,當年先王南征北戰,就是最頂峰時期,手中將士不過六十萬,經數百戰而創立大江。如今大江和平,卻擁有總兵超百萬余。
大江創立讓天下百姓免于戰爭創傷,但是與前朝相比,百姓的生活并沒有變好。為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當以減稅少賦,如此百姓得益,國之興旺。
大江國庫財力用于軍隊上占多數,減稅少賦,當先減兵而后少賦,才能造福于百姓,造福于大江。”
減稅少賦之舉,得到了百官高聲擁護,得以通過,但是減兵之舉在武官上,稍有導議,天子于當日不決,改日再議。
朝中武官不敢遷怒于天子,在朝中不敢提出,便在下朝后去了紋龍府上,紛紛表示不原減兵,因為他們都怕到時裁到自己手下愛將。
紋龍將軍雖為全國大將軍,常年身處軍營,但是聽到天子少兵減賦之舉,從心里也是支持的便對武官說:“后一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這一點我覺得內務總議說的非常對。
天子在亂世才以六十萬大軍統一天下,現在咱們處于和平時期,卻擁兵百余萬,確實是多了,這百余萬將士對于大江,也是不小的開銷。我將士當以令行禁止,自力更生為主,不給國家添負擔,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先王。
且在亂世中,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們,如今天下太平,是該給他們過些好的日子了。”
議罷,待次日早朝,紋龍親表奏章,同意天子的減兵少賦之舉,隨后武官紛紛校仿,全朝百官最終以全票通過減兵少賦審議。
減兵之事達成,這讓天子和三斗師兄都沒有料到,這完全是意外的收獲。即便是這樣,天子仍然不食言天三斗師兄,答應減稅,圣旨立刻下放到全國各地。
幾個月后,減兵少賦之舉轟動全國,百姓心里高興壞了,在得知減稅之事歸功于國家減兵,全國各地傳達著百姓們對天子的愛惜之情的市井諺語。
經過幾番的搜集和尋找,民間傳播最多的就是“季民是福”四字,各級州府,均做了各種各樣的“季民是福”的牌匾,以表達對天子的敬愛。
民心毅然,天子之舉再次轟動天下,諾大的大江,萬萬平民,統一起來僅僅用了四個字足以表達了全國的民意,這才是百年之道。
受到大趨勢的渲染,軍隊也做出了表率,短短兩個月,全國百萬余軍隊精挑細選,去輜留精,銳減至六十萬整的精良部隊,光上將軍就裁減了百人,他們自愿帶頭去自力更生,不給大江增負擔。
不僅如此,就連宮中也同樣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以紋龍為首的文武百官共同聯名,為天子打造了一幅鑲金巨匾,同書“季民是福”,他們自傳說是此四字更是表達了多一層意思,除了同民間民意表達對當今天子的敬愛外,還表達了先王創立大江的敬意。正因為先王的創立,成就了大江的盛世,成就了季氏領導的天下太平。
至此,大江自天子到百官,再到州郡,再到平民百姓,其樂融融,歡騰空前的慶賀達到頂峰。
想想在幾個月前,天子還在擔心兵多壓權之惱,如今聽得三斗師兄一計,天下齊心,百官和諧,簡直就是意外的收獲。
“季民是福”不僅僅是一塊金匾,更是全大江萬萬人心中流露出的真實情感,“季民是福”四個字全面地概括了大江昌盛時期的體現。
為此,天子在擺國宴,慶祝三日,并令天下無論蒼生,全民同樂,三日內,商人歇營,官軍停勤,農民止耕,全身心沉浸于慶樂中。
國宴中,天子還特意贊賞了促成此盛況的三斗師兄,要不是他提出此議,就不會有此盛況,大贊其雄厚奇才,趁著興起,當頭文武百官的面,親手寫下“為國為民”四個大字,賜墨于三斗師兄。
這個時候,天子的心中的青龍一案,或許可以暫時地將其拋之腦后了,這在古今中外都不曾有的和諧盛況,是每個帝王朝思暮想也做不到的成就。在這個時候就盡情地享受這美好的時刻就對了。
為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意,天子在國宴結束后,突然提出要去巡訪大江,親自聽聽平民百姓的聲音,看看他們生活的真實轉變。
因為百姓的生活都是由州郡官員上報,朝中文武百臣也沒有親眼聽聞,所以天子巡訪之意,立刻得到贊同。紋龍將軍和三斗師兄等一行大官一起跟隨出巡。
為了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天子決定一行人微服出巡,采用暗中觀察的形勢去巡游。
結果可想而知,大江處處繁榮贊嘆之聲不絕于耳,使得天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盡情大好,龍顏大悅。
巡游回來,天子仍意猶未盡,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但是大江實在是太大了,數月來連半個大江國土都沒有走完,但是國事為先,又被紋龍將軍勸架回宮。
這不勸還好,一勸又惹怒了天子,本慶樂之事已經慢慢地淡了下來,然后又出現了紋龍“逼架”之事,實在讓天子不好受了。
高興之余來了個自認為是逼架之舉,天子又聯想到了上次青龍寺休朝“逼架”之事來,想著上一次是自己一意孤行,要休朝蹤龍,逼架回宮是必須要聽的,但是這一次自己是體察民情民意,也算是在為大江做事,為什么還要“逼架”。
回到宮中就又將些事向三斗師兄報怨:“上次紋龍將軍勸朕復朝,朕覺得他們用盡良苦,尚可不追究逼壓之過,可是這次已經減少了那么大一部分軍隊,為什么還有臣壓君之勢?”
三斗師兄說:“皇上體察民情,自當可以,但是,大江太平,少不了有一個君來領導其持續發展,所以無論是體察民情,還是休朝蹤龍,皇上都是不在宮中,整個大江大大小小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皇上是應該在宮中常理政事,固紋龍將軍此次絕非是逼架。而是為國著想,為皇上著想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