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多年戰(zhàn)亂的緣由,灰塵密布,漫天塵埃,天氣更是變化無常。四月剛過,五月初至。
天澤的南部大雨連綿,本是件好事,可是這個雨,卻沒有個停的時候。
本就是水源富裕的地區(qū),洪水泛濫,淹沒房屋,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更況且這南部的洪水恰好沖撞了兩個月以后的天澤黃六十大壽,確實是不祥之兆。
皇宮
大殿
“臣有本參奏,南部汝城、蘇城、宿城等,接連大雨,洪水泛濫,請皇上撥款賑災(zāi)!”
左侍郎上前諫言道。
“不僅如此,百姓流離失所,淹沒莊稼,賦稅困難,怕是要亡死不少人!請皇上定奪!”
太傅一言,隨即群臣附和。
“請皇上定奪。”
君龍澤審視一圈下頭的諸位大臣,沉思片刻道:
“不是已經(jīng)撥過賑災(zāi)款嗎?當(dāng)?shù)刂趺崔k的事?”
“皇上,這大雨不斷,這一連數(shù)個城鄉(xiāng)河道星羅棋布,撥款有限,知府也實在無能為力。”
君龍澤話一出,太傅立即上前,應(yīng)對自若。
“是無力?還是無能?一出什么事,就知道張手要錢,不知道,還以為你們這群文臣都是群軟蛋?!”
一個武將不屑的說道,這武將心直口快,那里知道什么委婉?有什么就說什么,自然,也絲毫不顧及這群文臣的顏面。
“就是,遇到事就知道當(dāng)縮頭烏龜,朝廷撥了那么多賑災(zāi)款,連一個小小的水患都治不好,莫非都是入了自己的腰包?”
話語一落,文臣老臉通紅,有性子急得,忍不住上去反駁幾句。
“你們這些武夫,除了殺人,還懂些什么?治國之道?簡直對牛彈琴!”
“你們倒是懂啊,南部一個小水患,還不是急得抓耳撓腮?”
“你們……頭腦簡單,魯莽!無知!”
“你們不無知,是無能!瞧瞧你們一個個氣急敗壞的模樣,真是什么來著?有辱斯文!對!有辱斯文!”
引起武將群臣哄堂大笑,文臣越發(fā)掛不住面子,文臣本就是以口如舌黃著稱,這倒好,讓一群武夫說的啞口無言。
顏面何存?頓時七嘴八舌,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
君龍澤的臉色越發(fā)的黑,確實南部水患的嚴重他也有所耳聞。
事發(fā)的第一刻,他便撥款賑災(zāi),這不出十天,這款項已經(jīng)所剩寥寥無幾。
“吵什么吵?這是朝堂,豈是你們爭吵的地方?要吵滾出去吵!”
見君龍澤大怒,眾位大臣也紛紛閉嘴,不敢吱聲。
文武雙方互相瞪了一眼,文臣氣氛的甩袖回到文臣列陣,一副棄之以鼻的模樣。
而武將也不甘示弱,輕哼幾聲,也是一臉的不屑。
待局勢稍稍穩(wěn)定之后,欽天監(jiān)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走出人群。
“皇上,臣昨夜夜觀天象,發(fā)現(xiàn)天狼星直指南部,此時天狼星出現(xiàn),恰好與皇上的六十大壽沖撞,實則是不祥之兆。南部水患不解決,怕是要動搖天澤的根本!
“一次水患而已,怎么可能動搖天澤的根基?!天澤的根基是成千上萬的戰(zhàn)士用鮮血鑄成的!莫要胡說!”
武將一聽到根基兩個字,瞬間炸了毛,當(dāng)場指責(zé)道。
“就是,你看就一場小小水患就把你們嚇得要死,若是要你們上了戰(zhàn)場,豈不是要嚇得屁滾尿流?!”
話音一落,引得群臣哄堂大笑。
“你,你們,這群無知得武夫!皇上,臣所說的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敢胡言亂語,還請皇上明察!
君龍澤皺著眉頭,緊握著龍椅上金光燦燦的龍頭,他很看重這次六十大壽。
屆時,北戎、南夷以及諸個小部落都要來朝慶賀,怎么會有不祥之兆?!
賀壽是次要,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天澤在兩國的圍攻中取得勝利,日后奠定未來的走向。
“既然如此,不知諸位愛卿有什么解決之法?趕在大壽之前解決南部水患?!”
眾臣面面相窺,許久,一個大臣仿佛被推舉出來一般。諫言道:
“臣一位南部諸城與長安地勢不同,無法判斷如何解決,最好的辦法是因地制宜,朝廷派遣一個王爺前往南部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水患!
“你們是干什么吃的?還需要王爺去?要你們有何用?!”
“一場小小的水患,一會動搖了天澤的根基,一會又要王爺親自去解決,依老夫所見,把那些文官都抓起來,把刀架在脖子上,不是老夫妄言,莫說這南部小小的水患,就連漠北的大旱也不在話下!”
“一群無知的人!只知道魯莽行事!懂不懂什么叫治國之策?若要是你們?nèi),別說水患了,只會越弄越糟!”
“你說什么?你這個文縐縐,滿口儒家學(xué)說的糟老頭子!有本事你去?!你厲害,你去治啊?!”
“你!你!簡直無理取鬧!”
“你還信口雌黃呢?!”
“驢唇對不上馬嘴!”
“你是驢唇。窟是馬嘴啊?”
……
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見,一會又吵的不可開交。
君龍澤望著這亂糟糟的一團,那還有半點大臣的模樣。
南部水患雖然迫在眉睫,但也不是一個良好的契機,若是成了,在朝堂上不難站穩(wěn)腳跟。
“夠了!文武愛卿說的都有些道理,只不過這應(yīng)該派誰去?”
“皇上,依老臣之見,大王爺作為嫡長子,西北大獲全勝,最有功勞,自然這水患定不在話下!
“老臣也認為大王爺最為合適,大王爺年輕有為,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微臣也認為大王爺是最佳人選!
“此言差矣,依老臣之見,三王爺亦是不錯,西北戰(zhàn)役,功勞也是不小,派往南部最為合適!
“如此說來,二王爺也不落人后,二王爺精通各種史書,定會有治理水患的方法!
……
唯有這時,太子之爭的大臣們紛紛站隊,擁護他們追隨的王爺。
要不為了日后站穩(wěn)腳跟,要不就是為了上表決心,或者是趁機撈些好處。
“幾位王爺都是不錯,不知太傅怎么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