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皇城在鳳凰山東麓,布局上開創了“南宮北市”的先河。
皇宮在南,民居、市集等可供城市發展的主要用地在吳山以北,為后續發展留出了足夠空間。
事實上,臨安城早早就有了綜合商業街的概念,既有金、銀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場。此外還有“瓦子”多處,類似后世的電影院、酒吧、茶樓乃至劇院的混合體。
在宋代以前,城內街道上一律不準開設店鋪,晚上街上會實行宵禁。
變化始于唐朝末年,到了北宋,商家街頭買賣既成事實,皇帝下詔,承認現狀。
于是,大街上店鋪櫛比,熙熙攘攘,遠超漢唐。
當然,雖然北宋有了強大無比的商業經濟水平,軍事水平卻與之極不相配,甚至不足以守護這個國家,導致慘痛的下場。
而南宋雖固守江南,但正值靈氣復蘇,卻又將給了這個原本走向末路的帝國新的機會。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陸明登高憑欄,眺望半城風景,倒是想到了辛棄疾所書《青玉案》中的名句。
原本辛棄疾打算騰一間樞密院的閑置府邸出來供陸明使用,結果朱熹淡淡來了句:“我書院在臨安也有一處閣樓,尚無人入駐,乃仿洪都滕王閣所建,日月閣既然取名為閣,便贈給陸閣主吧。”
無論日月閣還是書院,明面上跟朝廷都沒有直屬的關系,收下書院的閣樓,確實也比公器私用來得好聽。
陸明便也不客氣的要了下來。
朱熹表現的更是大喜,又提筆寫了副橫匾,一并贈予陸明,一幅老傲嬌的派頭。
于是,過了數日,書院將閣樓打掃干凈,便進行了交接。
閣樓中層,郭靖和阿刺海別吉將朱熹親手書寫的“日月閣”橫牌掛了起來,寥寥三字,卻是氣象超然。
樓頂,則掛著另一封更大的橫匾,卻是宋帝趙擴親手所書的“天下第一宗”,但字體意象,卻又遠不及朱熹了。
金國使團已經跟南宋方面會晤了,楊康事畢之后,也不敢多停留,便匆匆而去。
今日則是蒙古使團都跟南宋方面會晤之日,目前已定下了個暫時的合作協議。
但明眼人都明白,這種談判只是個形式,真正決定一切的,還是歸屬于戰場內外。
于是,阿刺海別吉根本懶得出面,隨便找了個借口,只是讓金輪法王陪拖雷前去見了見南宋的軍政大員,表明了一下蒙古的態度。
南宋方面聽說公主殿下不來,倒是也絲毫不以為意。
對于南宋而言,男女地位還是有差異的,滿朝文武里也只有李清照身為文宗,才授了二品閑職。
但今日之后,蒙古使團便不便留在臨安了,阿刺海別吉也得隨之返回了。
一整天阿刺海別吉雖然依舊談笑風生,心中卻還是有些悶悶不樂。
黃蓉在樓下,歪著腦袋左右看了看,橫匾位置懸掛的頗為合適,便拍了拍小手,輕輕笑了出來。
閣院里,不遠處的亭子里,江南七怪懶洋洋的或坐或臥,談天說地,倒是一派安樂的畫卷。
這幾人本就是嘉慶人士,離的不遠,聽聞郭靖在此,便走了過來。
陸明覺得日月閣中人丁太少,便索性也請這幾人當了客卿。
七人本來就沒門派束縛,也知陸明武功蓋世,見他相邀,便也欣然答應了。
當然,這種客卿并非弟子,跟阿刺海別吉一樣,陸明也一概不教武功。
江南七怪武功的可塑性太低,莫說不會向陸明學武,就算肯學,陸明也不知道教什么比較好,大概還得去因人不同,而去自創不同武道。
顯然是吃力不討好的行徑。
……
“你跟朱熹朱夫子,關系還挺好的嘛。”楊湘綺一襲黃衫,站在陸明身旁,涼風吹拂,衣袂飄飄,望著樓下的景色,眼中露出一絲笑意。
“確實是個挺有意思的老頭,跟我原本想的也差不多。”陸明微微笑了笑。
“可惜,歷史上被黑的挺慘的。”楊湘綺撇了撇嘴。
“諒皆考覆以非誣?莫說如今的朱熹,便是歷史上的那位,恐怕也不會當回事吧。”陸明搖了搖頭。
朱熹在歷史上的位面,倒是足足被黑了上千年,甚至網絡不發達的時代,也一直被很多人以為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宋寧宗時,趙汝愚和韓侂胄兩大勢力斗爭,結果趙汝愚失敗,朱熹作為同黨受到牽連。
其時,宋代的監察御史,也就是言官,是可以胡說八道,不用承擔任何風險的,于是,索性編造了許多黑點,來污蔑朱熹,討好韓侂胄。
一時間,不孝其親、不敬于君、不忠于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侵吞人財,乃至引誘尼姑、勾引寡婦,種種聳人聽聞之事,不一而足。
目的很簡單,朱熹一代理學大家,便在道德上潑臟水,效果自然最好。
朱熹倒是無所謂,覺得自己風燭殘年,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將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統后繼有人,便索性服罪告老,遠離權力斗爭,隱居鄉間,數年嘔心瀝血,到成書時,幾乎雙目皆盲。
可惜,民間喜歡吃瓜,對朱熹的學術修為沒什么人有興趣,對這種熱鬧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一時間,以訛傳訛,哪怕宋史定性了對朱熹的污蔑,也依舊有人深信不疑。
當然,謠言止于智者,便是歷史上歸屬韓侂胄一派的辛棄疾,哪怕立場對立,他也在朱熹墓前提下了“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半圣文宗,浩然長存,本就為天下師表。
哪怕在政敵眼中,朱熹也擔的上這個評價。
當然,在這個位面里,朱熹只要修為尚在,便是國士無雙之才,倒是不至于淪落到那種下場。
至于滅金之事,諸人乃至宋帝趙擴都無意見,宋帝加封陸游為副樞密使,成為辛棄疾的副手,兩人共同進行戰略上的宏觀部署。
昨天剛搬入這閣樓時,辛棄疾和陸游聯袂找上門來,一為恭賀,一為商議后續計劃。
陸明便隨口又推薦了孟珙給辛棄疾,此人在歷史上曾聯蒙滅金又屢敗蒙古,足可謂僅次于岳飛南宋的名將,想必不會讓辛棄疾失望。
對于孟珙而言,現在的局面,比他當初的牌面好的太多,想必他也不會如同歷史上一般壯志難酬了。
其他事情,包括他們的出兵計劃,陸明都不予關注。
畢竟一個國家,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太過依賴輪回者的幫助,對于日后依舊是極大的隱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