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沒一會兒,齊長和發現阿卿認得極快,似乎還能把《三字經》后面的內容背出來。一開始,她還以為阿卿天賦異稟,過目不忘,不過很快她就發現不是那回事,因為隨便翻一頁考阿卿時,他卻不認識上面的字。
齊長和不由看向阿卿,“怎么回事?”
在她平和的目光下,阿卿羞愧的低下頭,有種自己的小心思在對方眼里無處遁形的感覺。
這本《三字經》他偷偷聽別人讀過,還背了下來。剛才齊長和是一段一段教他的,教完一段就讓他背一段,他自然很快就背了出來。本來他沒想著表現自己的,可是在看到她驚訝的眼神,聽了她贊賞自己的話,他也不知自己怎么了,心里就開始激動興奮起來,下意識把下面的內容一一背了出來
只要一想到那雙細長好看的眸子里會有更多的贊賞,他就忍不住洋洋得意。
可是他沒想到他那么快就在齊長和面前露了怯,現了原形。他就算背出了后面的內容又如何,上面的字卻一個也不認識,又有什么用。
真丟臉啊,她現在一定在偷偷笑話他吧!
“既然會背了,那我們走吧。”齊長和的聲音讓人聽不出喜怒,她站起來,和書攤的老頭打過招呼,就拉著阿卿走了。
阿卿跟在她身后,心里不自覺打起了鼓。
她怎么了,是不是生氣了?
“我小時候聽人讀過,就記住了一些,才會背的。”阿卿忍不住解釋道。
他們村有一個童生老爺,開設了一個小學堂,授課教書,他有事沒事就喜歡去他家偷聽墻角,時間久了,也背下了一些。
“那很好啊,你既然會背,我也更方便教你了。”
和她所認知的古代一樣,《三字經》也是這里啟蒙的必備讀物,她就想先從《三字經》開始教阿卿認字。想當初,她剛開始穿到這里,也是從《三字經》開始認字的,要知道她小學的時候,就開設了國學這門課,那時候的她被硬逼著把《三字經》背的滾瓜爛熟,只要把內容和字對上,那么就簡單多了。
同理,阿卿會背《三字經》,她只需把字給他一一對上就是了,也省的占人家書攤太長時間,這也是她剛才想到的。
回到家,齊長和發現門口蹲著一個人,此刻正拿著樹枝逗螞蟻,見他們兩來了,那人驚喜地站了起來。
“長和,阿卿,你們回來啦!”來人是宋二。
說來齊長和也很久沒見她了,這些日子也沒心情理她,宋二也識趣,沒來打擾。
“嗯。”齊長和點頭,開鎖進了院子,阿卿和宋二隨后。
齊長和又開鎖進了堂屋,也沒管宋二,做了一個泥沙盤放在廊檐,搬來兩張杌子,又找了了兩只木棍,準備就這樣教阿卿寫字。
現在情況就是這樣,阿卿還不會寫字,初學肯定會浪費很多紙墨,紙墨很貴的,容不得浪費,現在剛學還是用沙盤比較好,很多小說不就是這樣寫的。
“阿卿,過來。”齊長和朝阿卿招手。
阿卿也知道齊長和弄這個是干嘛的,立馬就屁顛屁顛小跑著過來了。
宋二就懵了,這是在干啥,玩沙子嗎?心里這樣想,她也這般說出口了。
“我打算送阿卿去學堂,現在先教他認幾個字,以免夫子到時候問了什么都不會。你要不要一起來?”
今天宋二是來看齊長和怎么樣了,有沒有想開一點,現在見她好像沒事了,自然也不想這么快走,索性就答應了。她雖不喜歡讀書寫字,不過如果是齊長和教的話,她倒想看看她怎么個教法,權當是玩了。
齊長和從《三字經》第一個字開始教起,她先在沙盤上寫,讓兩人模仿她的字寫出來,又讓他們寫了幾遍,估摸著他們掌握得差不多了,她把泥沙盤上的字全擦掉,讓他們自己按照記憶的字寫。
齊長和本來以為教起來很容易的,可惜事實卻不是如此。宋二與阿卿是初學者,筆畫都不清楚,可以說什么也不懂。那些簡單的字還好,那些復雜的字,連模仿起來都費力,更不必說擦掉讓他們自己寫了。
一個上午過去,也才教了六個字——人之初,性本善,還不知道他們完全會了沒有。
心好累!
“不來了,不來了!”宋二把木棍扔在一邊,“長和,餓了,有沒有吃的啊?”
阿卿有些不悅地瞪了她一眼,又低頭練自己的字去了,對他來說,現在能夠認字,是件幸運的事,什么都沒有練字重要,就連吃飯也一樣。
卻不想齊長和也站了起來,“我去煮點東西。”
她和阿卿都瘦巴巴的,再不好好吃飯,估計會落個營養不良,或者,現在就營養不良了。
“我也去。”阿卿見此,也趕緊站起來。
“不用,你在這繼續練吧。”
午飯是炒青菜,燜豆腐,還有白米飯。
這頓飯菜看似簡單,其實很多人家還吃不起,宋二也沒問齊長和哪來的錢買精米,只是老老實實的吃。
吃完飯,宋二也沒走,在齊家休息,下午和阿卿一起練字。
一轉眼,過了幾天。宋二每天都來,齊長和也沒事,教一個也是教,教兩個也是教。
也許是阿卿聰明,亦或是他年齡小,學什么都快。不得不說,有了宋二的對比,阿卿學的那是飛快,短時間看不出來,時間長了,就顯示出差距了。
齊長和現在是做了兩個沙盤,沒辦法,阿卿的進度越來快,宋二是跟不上的。一個沙盤的話,容易干擾兩人,還不如分開教。
這天晚上,宋二照樣留下來吃晚飯。
“每天在這里蹭飯,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宋二雖這樣說,卻沒停止往嘴里塞飯菜。
“你還會不好意思?”齊長和斜睨了她一眼。
“哎呀,別這樣子啦,大家都是朋友嘛!”
歡脫了一會兒,宋二笑容慢慢消失在了臉上。
“怎么了?”齊長和看了她一眼。
“我爹給我找了個活,是去鎮上的老木匠家當學徒,每個月500文,錢是不多,不過待得時間長了工錢應該會漲,還能學個手藝……總之,以后我可能就不能經常來找你了。”宋二哭喪著一張臉。
宋二忽然突發奇想,“長和,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那當學徒怎么樣?我讓我爹和那邊說一下,那邊說不定會同意。”長和也在的話,說不定會很有意思,不會那么無聊。
每月五百文,這工錢也算不錯了,不過對她來說,伙食費都不夠,更別提還要給阿卿的學費了。而且她聽說鎮上那個老木匠早就不收學徒了,也不知宋父是怎么為宋二找來的差事,想來是不容易的,她還是算了吧。
“不怎么樣。我對木頭不感興趣。”
宋二這會兒也冷靜下來,也知這事是不成的,她爹為了她的這份差事托了不少關系才辦成,哪還能再捎上一個人。聽到齊長和拒絕了,她松了口氣,過后又是愧疚又是羞窘。
宋二終究沒再提這事,齊長和也不在意她心中所想,目光又落在飯菜上,而阿卿就沒抬過頭,一直悶頭吃飯。
宋二自那天之后,果然就沒有再上門了,齊長和現在只需教阿卿一個人,閑了不少。
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阿卿學得更快了,到最后齊長和都有些羨慕嫉妒恨了。
這才兩個月不到,阿卿就學會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不僅倒背如流,上面的詞義、典故,也是熟之又熟。
齊長和也知差不多了,清風學堂設有啟蒙齋,有正統的一套學習方法,她又不是教師出身,再教下去說不定會誤人子弟。
“姐,我覺得你教得很好啊,比我以前看到的那個童生老師都還要厲害,學堂就不用去了吧?”
齊長和自己幾斤幾兩還是知道的,并沒有因為阿卿的夸贊而就真覺得自己那么厲害,不過高興還是有一點的。
她摸了摸阿卿的腦袋,“清風學堂人才濟濟,科舉入仕的不少,而且那些授課的夫子,都是大儒名士,學問淵博,為人處世通達,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何愁不進步。再說,你進不進得去,還是一回事,清風學堂又不是什么人都收。”
“姐,我一定會進去,不讓你失望的!”阿卿兩個小拳頭緊握,志氣滿滿。
齊長和準備好了束脩六禮肉干、芹菜、龍眼干、蓮子、紅棗、紅豆,就帶著阿卿去清風學堂求學了。
清風學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現在又正值春天,百花競相盛開,爭妍斗艷,美不勝收。踏在通往清風學堂的青石臺階上,聞著醉人的花香,聽著幽靜山林不時傳來的清脆鳥鳴聲,讓人覺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之中,不受世俗的喧囂所擾,心中只有平靜淡然。
兩人爬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的山,終于來到清風學堂的大門。
大門巍然緊閉,頭頂上有一塊匾額,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清風學堂”四個大字,莊嚴肅穆,讓人望而生畏。
齊長和用門環扣了扣門,不一會兒就傳來人的腳步聲,門也隨之被打開了,一個老者出現在二人面前。
齊長和道明了來意,老者側身請他們二人進門。
只是一個守門的人,那通身的氣度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二人對清風學堂更加好奇了。
一踏進那道門,二人仿佛進了另一個世界。莊嚴典雅,滿是書香,古樹參天,桃花爛漫,本以為學堂外的景色就夠美了,卻不想里面更甚。
齊長和前世也見過不少市面,然第一次看到這古代的書香之地,卻還是看呆了,更不必說沒見過市面的阿卿了。
一想到以后能在這里進學,阿卿就不由心生向往。
老者領著二人往一條幽深小路走,最后在一個建筑門前停下,他上前敲了敲門,說了二人來求學的事。
“讓他們進來吧。”
老者聽后,請二人進門。
阿卿抬頭看向齊長和,有些不安,齊長和感受到了,對他一笑,牽著他走了進去。
屋子挺大,二人不敢多看,找到坐在案幾后的年長者,他們走了過去。
齊長和簡明扼要的表明了來意,把束脩六禮給了那人,就等著那人的回答。
“我是負責登記考教前來求學學生的陳管事,你們不必拘束,我問幾個問題便可。”知道是阿卿來求學,陳管事是看著阿卿說的。
他首先問阿卿識字否,阿卿回答了識字,他又問阿卿學了哪些,阿卿都一一回答了。
可以說,阿卿表現的不錯,比齊長和想象中的還要好。只見他一改往日瑟縮害羞的形象,在那陳管事面前,從容不迫,對答如流,讓那管事頻頻點頭,眉眼間盡是滿意之色。
“好了,你們今日回去準備準備,明天早上再過來吧。”最后,陳管事道。
出了門,走遠了,阿卿再也忍不住激動,眼睛亮亮地望著齊長和,“姐,我可以在這里讀書了!”
“很好。”
齊長和摸了摸他的頭,阿卿很是受用挨著她的手蹭了蹭。
兩人順著剛才來時的路出去,走到一半時,忽然遠處傳來一道鐘聲,悠遠留長,似穿梭了千年,讓人銘記。本來安靜的學堂響起了大大小小的說話聲,緊接著白衣廣袖的學子陸陸續續從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走了出來,給學堂增添了絲絲活力,看來是下課了。
“走吧,明天你就可以和他們一樣了。”齊長和拉著呆怔的阿卿走了。
兩人走到了學堂大門,在那他們看到引他們二人來的老者。他們向他禮貌的告別后,出了大門。
下山比上山容易,兩人只用了半個時辰就下了山。到了鎮上,齊長和給阿卿買了兩套新衣裳,又給他買了筆墨紙硯還有書袋,才回家。
晚上齊長和給阿卿做了餅子,準備讓他帶去學堂。前些天宋二上門的時候并不都是兩手空空,她也帶了些糖還有點心來,齊長和一起給阿卿打包了。
第二天去學堂的時候,兩人還是去見了陳管事,阿卿被人領走后,陳管事留了齊長和一會兒。
清風學堂的衣服是統一的,就是為了避免攀比之心,需要交180文,這還是夏季的衣服,冬季的衣服到時也要交。而且,每季仲月之時每個學子最少還要交二兩銀子。昨天由于他們交了束脩之禮,這季就不用交了,只需付衣服錢即可。
陳管事也看出齊長和家境不好,還體貼的說,如果她沒錢的話,可以讓阿卿下次休沐回來再交。
陳管事其實也很同情這些好學卻貧困的學子,不過學堂是這樣的規矩,他們也要吃飯不是,沒辦法的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