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急了道:“不跟你這傻子說,男孩子跟我們女孩子計較什么!師父,你怎么收了這么個壞蛋,做徒孫,按理說他蕭天樞得叫我姑姑呢!哼,不行師父,你得給我出氣……”
呂洞賓笑道:“哈哈哈,徒莫急,待為師給他擺道理,陰,古作“侌”,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陰”;陽,古作“昜”,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陽”。“侌”字從今從云,意為“正在旋轉團聚的霧氣”。“昜”意為“發散氣體”。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天地)……。
又說:“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轉起來后,逐漸形成為一根中空的云霧氣柱,云霧氣柱的進一步加速旋轉,就在上下兩端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得云霧中的輕揚物質上升而形成“天”,濁重物質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組成了“世界”。由此創生過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誕生于“云霧水汽的旋轉”即“混沌的有序化運動”,而有了天地才有陰陽之分(沒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狀態——“混沌”)。所以“陰”在“陽”前。”
蕭天樞說:“呵呵,翾楚你看這,陰,《說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說文系傳》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這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天地是古人類所知的最大的陰陽實體。從最大的陰陽實體論陰陽性質,有大陰陽囊括所有小陰陽的意思,也算高明之舉。但說不清楚何以陰在陽前,固定地稱“陰陽”,而非“陽陰”。難道是先有地后有天?這說不通。只有從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說清楚何以陰在陽前。”
又說:“陽,《說文解字》曰:“高明也。”《說文解字義證》:“高明也,對陰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這還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
翾楚說:“哼,誰看你的,你愛咋咋,我只知道《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案:這是從宇宙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道者,導也。導者,向也。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于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太極就是“一”,它誕生于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太極一誕生,隨后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天地就是“二”。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是它們的總代表。隨后世界萬物在陰陽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
呂洞賓笑道:“陰陽相倚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范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又說:“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于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翾楚笑道:“陰中有陰,陽中有陰,蕭天樞怎么樣,不會了吧?哈哈哈,沒達到這個境界吧?看你還有什么話說,哼!姓蕭的,還有啥要說的,哈哈哈……”
蕭天樞也不與翾楚一般見識,笑道:“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意思所在。國學(醫、天文、地理、數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并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呂洞賓笑道:“徒兒休要欺負徒孫……《童子問易》強調:“乾坤一元,陰陽相倚”,不存在陰陽二元的問題。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二氣(柯易大道注:原本為“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這種闡述雖然詳盡但過于抽象也過于概括,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呂洞賓叫了蕭天樞徒孫,翾楚得意的忍俊不禁,蕭天樞一臉尷尬懵逼。
總之,陰陽首先是自然界存在的兩種對立統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對立統一性質的兩種粒子,這種具有對立統一性質的兩種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萬有包括人類的生、長、收、藏變化規律的充要條件。中華先圣們通過上觀天文、下察地理,對自然陰陽的觀測、總結、歸納、提煉而形成易學,并通過對易學陰陽的發揮應用于醫學、軍事學、哲學和預測學等居多領域。為我們后學子孫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