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晁錯一路往前,太攀可以清清楚楚的感覺到,四面八方,都有目光落到自己的身上,如同芒刺一般,帶著森森的惡意,叫他渾身都不自在。
而在他前面的御史大夫晁錯,或許是因為看到了他袖中的憑證之故,并不曾將他視為仆役童子之流——晁錯手中提著的晚飯,依舊是由他自己提著,并不曾交到太攀的手上。
“對了,你用過膳食了沒?”走了幾步,晁錯突然停下來,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飯食,然后出聲。
因為他一直被針對的緣故,他的府中,連一個仆役都沒有,故此這數年來,他的膳食等等,都是自己親手準備的,當然,因為孑然一身之故,他準備這些飯食之類,也向來都只準備自己的那一份。
“勞煩先生掛念,學生已經用過了膳食了。”見此,太攀也是和晁錯同時停下腳步,在晁錯起行之際,太攀再重新的跟上。
沒有任何波折的,太攀就已經跟隨者晁錯進了那御史大夫府。
上一次來是深夜,故而太攀不曾注意,但這個時候光明正大的踏進這御史大夫府,太攀才是發現,這位秩二千石的當朝大員的府邸,竟是顯得荒涼破敗無比。
青石鋪就的地面上,滿是凋落下來的枯葉,道旁兩側的花園圃子當中,也都是凌亂無比的雜草叢生著。
宅子當中的一處大堂,一間臥房以及一座書房,是這宅邸當中僅有的三處干凈整潔的地方。
“平日里無人往來,故而疏于打整,卻是叫小友見笑了。”晁錯對著太攀道。
等到夜色降臨下來之后,將大堂打理了一番之后,晁錯才是往那書房而去,太攀也是緊跟在晁錯的背后。
書房當中,是兩排擺滿了竹簡的書架,書架面前的案桌上,空空蕩蕩的什么也沒有。
“唉。”見此,晁錯也只是習以為常的感慨了一聲,“這些人做事,卻是越來越不講究了。”
最早的時候,他半夜在竹簡上沒有刻完的削藩策,等到第二日醒來的時候,這竹簡上的文字,都會有一些錯漏,最初的時候,他還以為是因為自己晚上精神不佳的緣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自然也清楚了這是怎么一回事。
而這個時候,那些弄壞他竹簡的人,行事也是越來越明目張膽,都是直接將他的竹簡給盜走,換成空白的代替,就算他偶爾能夠將這竹簡刻完,但當他懷揣著這竹簡走進宮門的時候,這竹簡,也依舊是會被神不知鬼不覺的掉包。
再后來,那些人,卻是連掩飾都懶得掩飾了,都是如同現在在這般,將他的竹簡刻刀,都一起拿走。
說來慚愧,這位二千石且有孑然一身,清苦無比的大員,到現在,都不曾攢下什么家當的原因,正是因為他的俸祿,都被用來買這刻刀竹簡了。
“這書房當中的經卷,你可以隨意翻看。”晁錯對著太攀道,“不過我如今的狀況你也知曉,想要依靠我踏上仕途,怕是不可能了。”
“區區仕途而已。”
“我之來意,先生應該知曉才是。”
看著晁錯熟練無比的從懷中拿出新的刻刀和竹簡,然后一邊和太攀交流溝通,一邊在那竹簡上刻字,太攀也是一陣默然。
在竹簡上刻字,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疏忽,這竹簡就會被劃破,但如今,這位御史大夫晁錯,卻是能夠分心兩用,一邊和太攀交流溝通,一邊刻著那竹簡,且沒有絲毫的錯漏。
晁錯對這要刻在竹簡上的內容的熟悉,可想而知。
看著這位老者努力的將脊背挺直,太攀的心頭,也忍不住的涌出一陣感慨敬意來。
無關乎身份,也無關乎立場,僅僅是因為這位御史大夫晁錯正在做的事。
整整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位御史大夫晁錯,竭盡全力的,只為了上那一道削藩策。
三十年來,縱然是看不到有絲毫半點的希望,但這位晁錯大夫,卻一直在堅持著。
從盛年,堅持到暮年。
太攀實在是難以想象,會是什么樣的力量,令這位已經瀕臨死亡的老者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這一件事。
“算了,我也懶得去追究你的來歷了。”晁錯說著,“陛下的人也好,還是武安侯府的人也好,都無所謂。”
“我只問你一句,你能不能守得住我這一道削藩策。”隨著晁錯手中刻刀的滑動,竹簡上,零零星星的粉末碎屑灑落下來,在那光禿禿的安卓上,兀自多出幾點凄涼。
“也不用你守太久!”
“只需要從這宅邸當中進了宮門便是。”
“不過一刻鐘的路程。”晁錯并不抬頭。
“先生信我?”太攀的眉頭一挑,蒼白的臉色上,平添了三分妖冶。
“都到這個時候了,也無所謂信和不信了。”
“這一道疏沒了,再刻一道也就是了。”
“被你帶走,和被其他人盜走,都沒有什么區別。”
“既然如此,本官又何妨賭上這一把?”晁錯將手中的刻刀放下,抬起頭來看著太攀,目光幽幽,瞳孔當中,似乎是有火光燃起。
“至少,比起其他人,你總歸是要可信三分。”
“只得三分而已么!”太攀苦笑了一句。
“三分難道還不夠?”晁錯反問道。
“受寵若驚!”太攀后退兩步,朝著面前的老者一禮。
“好了!”一個多時辰以后,晁錯才是面帶三分疲倦之色的起身,然后將那竹簡遞給太攀,隨后從桌案上拿起自己的笏板,出了書房往臥房而去——太攀這才發現,這位御史大夫在刻那竹簡之際,竟是將自己的笏板給壓在了竹簡的下面。
“這宅邸當中,任意一個屋子隨你選。”
“雖然臟亂了些,但養足精神,卻是足夠了。”
“明天上朝路上,就全依仗你了!”
“先生放心。”太攀拱手道,那一卷竹簡,在太攀的手中,仿佛是重若千鈞。
書房當中,太攀將竹簡緩緩攤開,竹簡上,還泛著一些竹石所特有的清香。
將竹簡攤開,太攀細細的看著竹簡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
“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短短的百余字,每一個字體,每一筆每一劃的輕重,以及轉折的弧度,都是一般無二。
只是看著轉折深淺,就足以發現,晁錯在刻這一道削藩策之際,有多么的用心。
攤開的竹簡上,燈火透過竹條和竹條間的縫隙,灑落在地上,跳躍出一行一行的光芒來。
將手中的削藩策卷起,揣到懷中,太攀也是踏出書房,然后端坐于破敗的庭院當中。
晁錯以為,明天上朝的路上,才是麻煩的開始,但實際上,當這一道不知道第多少次被刻出來的削藩策,被晁錯遞給太攀的時候,這長安城中的風暴,就已經開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