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9、又是一年自考時
——————————————————
公元2017年4月15至16號是一年兩度的自考時間。
眾所周知,自學考試的通過率一直不高,很多人報著自考必過的心態,但是在一兩次考試失敗的時候就放棄了,只有少部人堅強的笑到最后。
今年4月份的自考,劉曉雨和往年一樣照常參加。
逢考必有劉曉雨的身影,實在記不清這是劉曉雨第幾次參加自考了。
能堅持自考,太不容易了,因為社會考生每天有處理不完的瑣事和應酬,能擠出時間來學習,就像從老虎嘴里拔牙,難啊!
劉曉雨能在自考這條道上堅持下來,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劉曉雨何時和自考結下的不解之緣,說本話長。
那要追溯到十四年前了,公元2003年,劉曉雨高中畢業,高考得不理想,就沒繼續上大學。
剛步入社會的劉曉雨,在找工作時處處碰壁,面對面試官追問的學歷問題,劉曉雨無法回答。
劉曉雨知道學歷可能不是很重要,但它畢竟是工作的入場券啊,所有的面試都石沉大海,沒有丁點回聲。
劉曉雨當時非常失望,但為了生計無奈之下去了一家餐廳做洗碗工。
自考生的不容易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在學習的同時還得努力工作,養活自己,比起在學校里安心學習實在是來得不容易,這也可見我們自考生也是很積極進取的群體之一。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一小部分的自考生可能還沒開悟,不是那么積極進取,但我們也深信在今后的走向社會時,他們也都會積極起來,努力起來,我也相信有這樣信念的人不止我一個。
我們大多有親身經歷,每逢過完周末,大多有點懶散,可以美美睡個懶覺,突然周一得大早起來,有時真不想區,但還得去,因為生活逼。
現在的好多小學生和中學生每天放學不想做功課,還得做,因為老師逼。
一個在家從來不入廚房的人,漂泊煙城的時候,居然燒的一手好菜,因為環境逼。
一般的男人,跳過了一條他平時絕不敢跳的深溝,因為有只野獸在后面,被逼的。
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于是,我們也該了解<<孟子>>那段話的道理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說的不就只有四個字嗎?逼你成功。
在自考的道路上,劉曉雨特別刻苦,每天凌晨3點鐘就起來看書、做題,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劉曉雨已經學了兩個小時的習。
自考前夕的一個夜晚,他獨自坐在窗前。眼,已經紅腫,淚,還在流著。他沒有擦,任他們流到嘴邊,澀澀的。他不知道自己已坐了多久,只知道月亮正在照著這個世界,但照不到他的心里,照不到他的出路。
他不敢想,同齡人在拼命著掙著白花花的銀子時自己卻還當著文弱書生;他更不敢想,自己心愛的女人睡在別的男人家里時,內心是多么的凄涼。
月光靜靜地映在桌面上,映在他黝黑的臉上。
劉曉雨想起了那熟悉沒法再熟悉的小村落,父母起早貪黑干農活的身影是那樣的瘦小,被太陽曬得發黑的臉上,無情的歲月和生活刻下了那么多那么深的皺紋,還有那皸裂的手;他想起臨行前父母心痛之余不得不說的那些關切而鼓勵的話語,那充滿期待的眼神。而如今……
一陣冷風吹來,窗外的樹葉沙沙作響,是那棵高大的垂柳。
劉曉雨打了一個冷戰,腦子一下子清醒了起來。
不!不能這樣敗下去,不能這樣認輸,我還這么年輕,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我就不相信人們都這么勢利,不相信努力不會最終得到回報。
劉曉雨拉亮了燈,宿舍仿佛一下子溫暖了起來,一股力量仿佛回到了他的身上。
他擦干眼淚提起了筆,劉曉雨一下子仿佛早熟了的大腦開始認真地自我總結起來,規劃起來。
窗外,月光依舊,星星依舊,在這個煙臺的深夜,忠實地陪伴著他。
劉曉雨在黑夜里樂觀的很,柳暗花明知恥而后進;劉曉雨深知,沒有學問,早晚會被時代淘汰掉,哪怕他再有錢,哪怕她臉蛋再漂亮。
劉曉雨當天晚上,失眠了,他在思考人生理想到底是生么呢?到底想要什么?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中年人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呢?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
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
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
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保爾柯察金的警句久久的回響在在我腦海,我也沒讀多少書,可是我就喜歡《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就是影響我命運的一本書。
人活著就要折騰。折騰對了就對了;折騰不對,大不了從頭再來。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大意是:有一塊質地上乘的石頭,被雕刻師選中,進行雕鑿。然而,那塊石頭忍受不了雕鑿的痛疼,哀號不已。
雕刻師放棄了它,而對另一塊質地遠不如它的粗石頭重新雕起,最后,那塊粗石頭成了一尊肅穆莊嚴、氣魄宏大的佛像,日夜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而那塊受不了一刀一銼的石塊只能忍受人來車往頻繁碾過的痛苦。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雕鑿才能成器。我們每個人內在的潛質、潛能和潛在的智慧,便是我們成就未來輝煌人生的那塊“石頭”,而雕刻師恰恰是我們自己。
想要成為人上人,必須吃得苦中苦。
這種苦是孤獨,是寂寞,是理智,是自我約束,是受盡委屈和折磨。
自學才能成材,每個人從出生到老,真正能接受學校的教育,受到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只有短暫的十余年,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要靠自己讀書、思索,不斷地通過學習和進取來豐富自我的。因為在校學到的知識,不管有多深厚,都不可能夠自己用一輩子。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層出不窮,我們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只有不輟自學。只有自學才能對自己的潛質和潛能不斷挖掘和發展,才能成就事業。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漫長曲折、永不停息的。
即使是一個優秀的畢業生,當他背上知識行囊走出大學校門時,他能否成就一番事業,還要靠他融人社會后的再學習。成功學家奧里森·馬登說:“從一個人打發空閑時間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他人生的基調……如果我們不一點點地積累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我們就永遠也干不成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可見,能否堅持自學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
有多少失去再深造機會的人在自學路上圓了大學夢;有多少跌倒在人生路上的人,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又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有多少失意彷徨者,自學如燈塔指航,讓他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每一個自學成材的人,在別人看來是成功的喜悅,自己體味的卻是酸甜苦辣,經歷千錘百煉、千辛萬苦、千淘萬漉,三更燈火五更雞,才能有所作為。正如那塊經雕刻師雕鑿而成佛的粗石,別人看到的赫然屹立的佛像,而無法知道它是如何忍受刀琢斧敲的痛苦。
雕鑿成器,自學成材,在漫漫自學長路上,唯有忍受雕鑿這種切膚之痛,上下而求索,才能成器成才。
“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期待這個社會有更多的武訓。而不是范進。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尊重并羨慕每一位通過高考獲得本科學歷的人,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尊重自考的每一位考生,也許我們只是一群不太聰明的人,但我們也想要努力變得更好一點。
劉曉雨永遠是精神勝利者,哪怕在現實中敗的一塌涂地。
公元2017年4月16號,劉曉雨繼續奔向自考的考場……
—————————————————
聲明:本小說在創作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足之處或錯誤,若文中有錯誤,請您批評指正;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作家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