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晝度夜思絮找薇 熏風解慍貴妃意
“晝度夜思,絮找薇!”仁宗登基是謹遵先帝遺詔,為千秋偉業,追查太祖密旨。朱瞻基登基仍是手捧通緝令,追太祖密旨?朱家老追查密旨?孫主!”柳絮萬般無奈地問。
“我不清楚。”孫貴妃從白坡回,被父親派人叫回孫府,柳絮、媽、大媽,都在父親小客廳閑聊。孫貴妃進來挨母親坐下,聽柳絮如此地說,不清楚皇朝的此事,成語釋義:日夜思量,出處《新唐書??李絳傳》,孫貴妃想著無奈地說。
“皇帝定會試,分南、北卷取士例。當時,仁宗曾與侍臣,談論科舉利弊。楊士奇稱:‘科舉當兼取南北學士。’仁宗稱:‘北方人學問遠不如南方。’楊士奇稱:‘長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雖有才華,多輕浮。’仁宗問方略。楊士奇稱:‘試卷例緘其姓名,請于外書《南》、《北》二字,如當取百人,則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表示贊同稱:‘往年北士無入格者,故怠惰成風。今如是,則北方學者亦感奮興起。’此后命與禮部議聞,未上而仁宗駕崩。宣宗即位后,遂與實行。臣們說此行,為仁政,就是太祖密旨,皇朝仍追查!”父親說皇朝事,以反應出皇朝仁政行為,看著柳絮說。
“皇朝的事,遵從先帝意!”孫貴妃說。
“皇朝事,是難捉摸。”大媽叼長桿大煙斗,吸口煙慢慢吐出地說。
“柳絮說的,是一種念想,她爸你說呢?”母親仍拿出小剪刀,修剪本不長的指甲,看眼柳絮、又看眼父親地問。孫貴妃知道母親說她爸的“她”是指孫貴妃,“爸”就是指孫貴妃父親。孫貴妃從記事,就聽母親以孫貴妃名字叫父親,例如英子她爸、孫貴妃她爸。還有時叫當家的、先生類稱謂。孫太嬪當貴妃了,母親不好如此地叫,就簡稱叫她爸。母親那樣一說,父親也明白,在場人也都明白,沒人細問此小事。孫貴妃心里想。
“啊!你母親說的,有點道理?”父親意思著說,看眼母親又看向閨女的孫貴妃。父親說你母親的“你”,也是指孫貴妃,“母親”是指孫貴妃母親。
“她爸你說,是不是這樣,人們有信仰,從基本問題做起。太祖篳路藍縷地打的天下,皇朝為記住太祖,做為一種信仰、念想信奉著。”母親為解釋自己話,使大家更明白些舉例說。
“你媽說的,也差不多。古代商亡周立在西周,‘天’的觀念,被正式確立。周人奉殷人,上帝為至上神,商代上帝給放到‘天’上。周代統治階層,仍沿用舊習,向上帝獻祭。但周代承繼商人信仰,對民眾有所交待,他們骨子里,已不再信仰上帝。在他們看來,殷商崇拜上帝,是如此虔誠,卻未逃脫覆亡。周人做出此選擇,于行政上利用神權,進行統治。在觀念上,他們則輕天重人,強調人在世,是主宰力量。明朝信奉太祖秘旨,從成祖到仁宗,又到當今宣宗未間斷。三朝追查密旨,但也只是追查。皇朝真追查?皇朝只發通緝令,二狗舉報過一次,皇朝追一次。沒人舉報,就沒人再追。我上述說的,當今皇朝統治,和周代一樣,信奉密旨是敷衍。皇朝追查密旨,敷衍形式而已,
真正的政策,是宣揚儒家思想。二夫人說念想,是否是此道理?”父親看著柳絮,又笑看眼母親,管大媽叫大夫人,管媽叫二夫人地說。
“是啊!在這個世間沒有誰能準確的說出念想是什么?念想其實就是一個人心中的那份寄托,有了這份牽掛,人們才會不停的去爭取,去實現它……念想升高,是對一人或一種行為,尊崇、信奉、仰慕的境界。我說的話,就是此理。但皇朝此行為,坑害了柳絮娘倆,大半生了,不敢公開露面。”母親看眼父親說。
“是啊!二奶奶很理解我。我這次去南京,比第一次晚些,和李豪紅走的。這多年來,我們在孫家庇護下,姑爺李六、閨女蘭琴、外甥女李豪紅,才相聚、相識。我很感謝孫家,在這給孫主、老爺、二位奶奶施禮了!”柳絮接母親話茬站起來,沖大家施禮真誠地說。柳絮叫孫貴妃為孫主,而不是叫貴妃。孫貴妃不在乎此種稱謂。
“柳絮咱是一家人,不說謝字!”父親擺手笑說。媽、大媽附和。
“是啊!你在孫家當多年保姆,孫家也感謝你。你被皇朝追捕,多年有家不敢回,我試圖撤通緝令,但未成功。仁宗時期,我與太子說,沒達到目的。母親說的,念想在作怪?仁宗駕崩,新帝登基,仍下通緝令。我與皇帝說兩次,新帝不愿違背先帝遺意,我真沒啥好辦法。我上次與你說,你如找到密旨,給了他們,皇朝許轍追捕令?”孫貴妃確實做了努力,盡量給柳絮解釋,一臉苦楚說。
“蘭琴也是,竟炸毀那房子,后面剩余房,一片狼藉。我記得清楚,密旨藏門市房,那里已是大坑,沒了密旨的蹤影。密旨大概是被炸藥炸沒。我這輩子,難翻身了。”南京被炸的房,柳絮去找那密旨,沒有找到,竟凄楚流著淚地說。
“你別太傷心,再去好好找,許記錯地方,還能找到?”母親笑地勸解,大媽附和。
“是啊!你進房里,去找了?”父親關心著問。
“在門市房坑邊,我站一會兒,大坑里外,雜草叢生。蘭琴我娘倆,轉一圈后院,房裂墻斜,殘墻斷壁,我沒再細找,就離開了那里。鄰居李璐,把門房拆掉,圈起了院墻,仍住后面房。”柳絮想著說。 “熏風解慍,貴妃意,父親看眼愁楚臉的柳絮和閨女孫貴妃,故意笑說。
“是啊!柳姨說過房照!”成語解釋:熏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出 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環視在場人,孫貴妃想著說。
“我有何用?朱棣視我為死黨,到處搜捕,房被沒收充公。我和蘭琴、李豪紅,在南京看通緝令,追查太祖密旨的知情人是我,我心真涼了半截。我這次到南京,假借別人名譽,去官府打探。官府說那房院,是建文帝舊宅,建文帝幾經轉給了奶娘。奶娘手有密旨,皇朝成祖、仁宗追查密旨未果,朱瞻基登基仍在追查。密旨不給皇朝,平反建文帝死黨事,皇朝不會算數,奶娘房院,也難以歸己。門市房被炸毀,皇朝多年沒破案,官府人說的。這大概
是皇朝意思,我和蘭琴,都很苦惱。找不到密旨,我說不清楚!蘭琴是炸房兇手,官府若知道,蘭琴得進大牢。那一片宅院,已經荒蕪,我不敢去修繕、居住呀!”柳絮一臉的苦楚,才產生出那種表情地說。
“李豪冶,在南京?”柳絮的苦悶,孫貴妃很同情,但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也只有從思想上緩解柳絮心中的愁苦,想著轉移話題問。
“和周干在一起,李豪冶沒在南京。”柳絮想著說。
“李豪紅跟你,一起走的?”孫貴妃又問。
“老爺說聽說過,李豪紅是密令追捕對象?”柳絮突然地問。
“是的!李豪紅想當皇妃,為截殉,讓仁宗寫截殉旨,才想嫁給仁宗。她為你的、她父母的,也是我的,共同截殉制的想法,做出的此一種現身的行為。你這外甥女的義舉行為,是值得敬佩,受人尊重的。她的行為,事先與我說了。仁宗不駕崩,皇朝遷都南京,李豪紅和仁宗結婚,仁宗寫截殉圣旨。仁宗給李豪紅,起了名字,叫悼僖麗妃李氏,做好一切準備。皇朝追捕布告,沒寫李豪紅,密令名單,確實有其名。我經幾人證實,不僅如此。皇朝發喪完先帝,朱瞻基親自與我說,太后追李豪紅,是給仁宗陪葬。李豪紅一露面,肯定被抓的。”孫貴妃想著,為給李豪紅傳話地說。
“皇朝真是,宮女沒結婚,得去陪葬?”大媽磕掉煙灰,一臉不解地說。媽附和。
“她與仁宗,肯定睡了覺,皇朝已經傳出,李豪紅與仁宗要結婚事。皇宮傳了緋聞,一定有信息,仁宗也能聽到,竟不限制!”父親也已聽到,李豪紅此信息,話說的那樣肯定。孫貴妃知道父親,不是亂說話的人,皇宮那時,確實是如此傳說。父親環視在場人的目光,最后落在有愁楚表情的柳絮臉上地說。
“老爺說得對,是這樣的。這丫頭在南京,與我們都說了。孫主出計策,幫她逃殉出宮,她出宮后,去找的我。她的行為,與其父母支持有關,這種行為,她父母很支持。父母也是,在幫我的忙,我是蘭琴母親,是李豪紅姥。她如此做,我不愿意,但知道已晚,很敬佩外甥女。女人做出此決定,需要勇氣和膽識,有獻身精神,排除非議。老天不長眼。仁宗駕崩,竟在那時,晚一些時間,也許截殉了。唉!人的命呀!”柳絮唉嘆一聲,一臉的郁悶、愁楚,既關心截殉事,也同情李豪紅地說。
“你的房照,還找能到?”孫貴妃一想關鍵的事,看著柳絮笑問。
“我再看我住宿,柜子里,是否有?房照和密旨,都在一塊,柜子里沒有,就都沒了。唉!我歲數大,腦筋不好使。”柳絮輕拍下腦袋莫無奈何地說。
“到你住室,咱去看,我跟你去,與駱紅聊會。”孫貴妃一想笑著說。
“孫主是貴妃,我去叫駱紅,你別去了?”柳絮笑說著問。
“那是我家鋪,我要去看看,父親、大媽、媽,你們閑聊。我去商鋪,看看職員們。”
孫貴妃為多陪會柳絮,以緩解柳絮心中郁悶笑地說,
“好!”柳絮說著站起,和孫貴妃走出了客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