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節檀郎謝女來拜薇輅為循諷德誦功
見冷清而空落落的乾清宮的客廳,孫太后進出就看幾位侍女和飛鏢護衛的保鏢,沒著沒落的在客廳地走,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侍女錢一娘與周影環、萬立薦、劉敬、王惠,在正統八年至十四年間先后嫁給了皇帝朱祁鎮。皇朝明確錢一娘為孝莊皇后、周影環為貴妃,萬立薦、劉敬、王惠成皇妃。皇宮在正統十三年又招來批宮女,分在孫太后身邊四名侍女:楊安、高淑、魏德、王賢。樊順是管孫太后身邊侍女的女官,也管孫太后身邊日雜事務,美靜、邢紅因年齡大,被調進宮女事務局另安排。小雨被送回了太醫院。孫太后改變了乾清宮一些規定:例如侍女站客廳門外,改進一間空閑室待命,以免在室外冬日寒冷。龍椅和臣座位前小茶桌上的一些奏折,有可能成為歷史古董,孫太后讓給放進了書櫥。空曠的冷清和小茶桌上的清潔,促使孫太后一時產生無法排泄的孤獨,孫太后多么希望有人來說點啥事,以趕走心中無可奈何的靜寂!
“報!黃小丫,求見太后!”懷恩進來報。
“請進!”黃小丫凈隨孫太后的遐想來求見,孫太后雖不迷信可也感覺是個吉兆,就坐臣右椅位地說。
“黃小丫拜見,上圣皇太后,太后吉祥!”朱祁鈺郕王被明確為皇帝后稱景帝,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孫若薇太后為上圣皇太后。黃小丫進來施禮,加上 “上圣”倆字,一臉鄭重地說。
“平身!”孫太后看著后隨一人,是黃小丫已婚丈夫商輅,看商輅一眼地說。
“謝太后!”黃小丫說著站直身,立在一邊。
“小臣商輅,拜見上圣皇太后,太后吉祥!”商輅隨也施禮地說。
“平身!”黃小丫和商輅婚事,是由馬愉找孫太后說合而成。正統十(1445 )年,馬愉為會試主考,得狀元商輅。商輅(1414~1486)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他考取為鄉試第一名,正統十年會試,殿試均是第一名。明代三次重要的考試得第一名,(不算黃觀)只有商輅一人。他被任命為修撰,不久與劉儼等十人到東閣學習,商輅儀表美好魁偉,皇帝親自選拔為展書官。郕王監管國事時,因陳循、高谷推薦進入內閣,參與機要事務。徐珵(有貞)倡導南遷主張,商輅極力阻止。孫太后經馬愉一推薦,對商輅就有好感,況且商輅是商士國兒子。孫太后對商士國雖未怎接觸,古城姥家商鋪門市被燒時,商士國作為州巡檢聽審著,那是洪熙年間事。黃小丫與商輅婚后,孫太后曾與商輅核對過此事,商輅聽其父說過,其父年事已高在家休養。商輅極力反對徐有貞南遷,也符合孫太后心理要求的標準,想著此些事地說。
“謝太后!”商輅說著站直身,立在黃小丫一邊。
“檀郎謝女,來拜薇(孫太后),孫太后笑說:“哀家歡迎!”
“成語釋義:指才貌雙全的夫婦或情侶,出處唐??李賀《牡丹種曲》詩:檀郎是指晉代姿儀美好的潘安,謝女是指晉代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我非是潘安。黃小丫也非是謝道韞,太后過獎!”商輅看眼黃小丫,不好意思笑說。
“你們是,才貌雙全一對!”
孫太后笑說。
“馬愉老師家人,聽說土木堡之變,來信安慰太后。怕太后不便,信寄給了小臣,小臣特來送!在馬愉病逝后,小臣與禮部尚書胡濙,去料理祭祀事,與其家人熟。小臣一直拜馬愉為我師,馬愉是好官吏。”商輅一轉話題拿出封信,給黃小丫地說,黃轉手遞給了孫太后。
“是啊!馬愉是好吏……”孫太后接信,拆開看幾眼,放在一邊。信是些安慰話。孫太后說著想起馬愉等相關事:正統十(1445 )年,馬愉為會試主考,得狀元商輅。是歲,馬愉又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講學士。正統十二(1447)年九月初三日,馬愉早起準備上朝,突發中風癥。皇帝聞訊,急遣御醫診視。但過3天,馬愉不治而逝,終年53歲。正統皇帝賜給御葬,并下詔曰:“講讀之臣,所以考質疑義,非專誦習而已,館閣之職,所以備資顧問,非專辭命而已。國家列官,以館閣兼講讀……操履淳正之士則不輕畀。故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馬愉,早自賢科,榮魁多士,首擢官于史局,再遷秩于經筵。既公紀載之精亦勤,講讀之久,比參機務盜慎弗渝。顧眷遇之方殷,胡壽齡之不副?宜有顯賜,似慰朕懷。茲特贈翰林院學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咨爾冥靈,光我寵數。欽哉!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月十四日。”并循師保例賜賻萬緡(即一萬貫),派禮部尚書胡濙代表皇帝祭之,后又賜謚號襄敏。明史云,“賜官兼職自愉始”
“商輅說呀!”看一時愣怔的商輅,黃小丫沖輅地說。
“太后!小臣有一事,想向你稟報。”商輅看眼黃小丫疑遲著說。
“你說吧,這沒別人。”孫太后鼓勵地笑說。
“土木堡之變后,按陳循說,皇朝一樣運轉,等待英宗回京城。”商輅說。
“哀家沒在場,陳循怎說?”孫太后想知道得更多,就故意笑問。
“輅為循,諷德誦功!”商輅笑說。
“成語解釋:贊美、頌揚功德, 出處漢??焦贛《易林??節之革》。你說吧!”孫太后想著說。
“朝堂當時,局勢混亂,有人提出,擁立郕王。陳循說:‘虜寇理屈而情畏,大勢必不敢久留圣駕,當立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郕王輔佐,再想法迎回來皇帝(英宗),其他不用多說。’陳循在場,說的此話。”商輅環視下客廳想著說。
“其他臣怎說?”孫太后問。
“‘英宗長子,只有二、三歲。’金英當時,如此地說,皇宮人,有人如此地傳話。”看說話慢的商輅,黃小丫搶先地說。
“陳循說:‘但生一日,即是主人。’ 這才有了,您下懿旨詔:立英宗兒朱見深(后改名朱見浚)為太子,郕王朱祁鈺為監國。這是其一。其二:皇朝在二十三日,推舉于謙為兵部尚書,二十九日舉小臣、彭時入內閣,協辦機務。徐珵(徐有貞)說‘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可以紓難。’陳循、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瀅、于謙等官吏,一再堅持下,才避免南遷。”看眼黃小丫,商輅低沉地說。
“陳循出力不小,是效忠英宗。”商輅話與人傳說吻合,孫太后聽多臣說,鼓勵
二人地說。
“陳循在正統九年,高谷正統十年,二人先后進內閣。高谷擁立于謙意同時,擁立朱祁鈺繼大統,朱祁鈺在朝堂,也聽見了!”商輅說。
“陳循已盡力!”商輅說陳循的話,孫太后想著就給預肯定地說。
“是的!”商輅說。
“高谷擁朱祁鈺為帝,為穩定混亂的政局,陳循也來問過 ,哀家同意的。”孫太后怕商輅有其它想法,立刻地解釋。
“小臣來是說,在京城保衛戰中,陳循作用挺大。”商輅說。
“是么?你說說看!”孫太后也聽說了一些事,看商輅說的是否有出入,于是故意笑著問。
“好……”商輅說著說起保衛戰過程:也先率大軍在十月十日,挾持英宗抵北京城下,列陣西直門外,把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空房。也先并派信使傳話:“現在把你們的皇帝,我們送了來,請立即派大臣胡瀅、王直、于謙,出來接駕。”陳循說:“此肯定是詭計,不可派大臣,應先派一般官吏,前去問安、探望、弄清虛實。英宗果然在時,也先誠心送歸,咱即去迎接,不可延緩。”探望者回報告:“看到太上皇(英宗),他肯定地說,敵人無意將他奉還,只是將其作為入侵籌碼。”陳循說:“這樣的話,應派大將守城,不得輕易出戰。”并密令城外各個馬坊焚燒所存積馬草,以困敵方軍馬。敵人多為騎兵,見積存馬草起火,急得跺腳,驚恐不安。瓦刺軍沒過幾天,戰馬果然無飼料,皇朝又招募五名勇士潛行去宣府、大同、永平、遼東等邊防守軍處,傳令赴京勤王。所派五人只有二人到達,其余三人為敵截獲。看到皇帝調兵命令,敵軍開始懼怕,并有退兵念頭。皇朝又寫許多韃靼文和漢文宣傳單,派人散發到敵人軍營,以張揚我軍氣勢,渙散瓦刺敵軍軍心。皇朝以加封“國公”,獎勵萬金等高官厚祿懸賞也先的首級,并偽造敵將喜寧的筆跡,書寫與太監興安謀劃合兵剿寇的書信而間離敵將帥。于謙、石享在十月十三日,率軍與瓦剌軍戰于德勝門外,瓦剌軍大敗。瓦剌軍隨后轉戰至西直門,也被明軍擊退,不甘心失敗而又在彰義門組織進攻。明軍失敗后,瓦剌軍攻到土城。遇居民阻遏,瓦刺軍不得推進。因天寒地凍、人心惶惶,瓦刺軍軍心渙散,內外交困。明軍援兵將至。于十月十五日夜,也先率十余騎脫身先逃。宣府和遼東之兵,幾天后先后到達,宣府兵受命西追敵軍,而遼東邊防兵原處守備。南北軍政邊務、保安社稷等大事,主要是陳循謀劃。瓦剌軍到十一月八日退出塞外,京師才解嚴舒一口氣。陳循和主戰派官吏,組織的北京保衛戰終于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要奪取北京野心的夢想。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有陳循的一份心血,商輅看眼黃小丫,情緒低沉地說。
“陳循在戰斗中,起主導作用,有一定功績。”商輅說的打仗的過程,與別人聽來與孫太后說的,孫太后聽著沒太大的差別,環視下客廳 就一臉肯定笑著說。
“陳循主觀沒變,想著英宗,太后可以明鑒!”商輅看眼黃小丫笑地說。
“哀家感謝,你倆來送信息!”為激勵二人送信息的熱情,孫太后想著笑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