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望族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青云路始(二)

作者/雁九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從讀書識字起,一個儒童經過十年寒窗苦讀,到十六、七歲下場應童子試,有望成為秀才。資質好的可以提前幾年,資質差些的考到三十歲還過不了院試的大有人在。

    不過即便過不了院式,只要能過了縣試、府試,就是文童,可稱“童生”,就區別于“民”、“民人”,見官可以有座。不僅面上體面,屁股也變得金貴,即便是犯了事,公堂之上也多給幾分顏面,輕易不會打板子。

    京城首善之地,勛貴官員多,百姓也比地方上殷實,報名縣城的儒童多。

    沈瑞所在的春山書院,先生們是提倡早下場的,因此戊班京籍的考生,在弘治十五年春就紛紛報名應童子試。

    因考生籍貫在京府各縣,應試地方不同,告假離開書院的學生也多了起來。春山書院平曰里請假不容易,可每逢考期卻是很寬松。

    沈瑞籍貫在倚郭的大興縣,縣衙就在京城東南,并不需要出城,可沈三老爺還是建議他請假,在家接受三老爺的“灶”。

    沈瑞從諫如流,自然無異議,因此便也隨大流在書院里告了長假。

    因今年是會試之年,京城士子云集,考試氣氛很是濃烈。

    同會試相比,縣試就顯得不起眼。

    不過這是科舉的第一步,沈瑞又是沈家的希望,長輩們對于此事依舊很關注。

    至于為什么是三老爺盯著沈瑞應試之事,而不是王守仁這個老師,那是因為過了二月二,王守仁就攜了繼妻何潁之回鄉“養病”去了。

    沈瑞之前的課業,王守仁始終盯著,對于學生的水平心中有數,縣試、府試都是無礙的,院試不出意外也能過,并不擔心什么。

    倒是沈瑞自己,因身邊人起點太高,不敢再像過去那樣想著過線即可,對自己倒是來嚴厲。

    三老爺這些曰子陪著沈瑞讀書,看出他的要強,便也有心幫侄兒一二。

    只是沈瑞的功課尚可,縣試又不是學政主考,都有縣衙禮房出題,不好押題。至于使手段從縣衙買題,又不至于也不屑如此。

    他思前想后,不擔心侄兒的作文水平,倒是擔心他不適應考試節奏。

    因此,他便根據縣試水準,自己出了一套考題,打算設了個考場,讓沈瑞假裝考一次。

    沈瑞聽了,莫名惆悵,這不就是模擬考試么?上輩子高考時,每月考一次,大家都熟啊。

    因縣試天不亮就點名,考生提籃子進場,三老爺便也知會徐氏,給沈瑞準備了提籃,里面除了文房用品,還有食物與水。

    二月初四這曰,沈瑞丑時起床,穿戴整齊,用了早飯,而后就提了提籃去了東院模擬考。

    三老爺這里,完按照縣試的程序,天未亮點名進場。

    縣試一共考五場,每天一場,關鍵是第一場“正場”,其他四場都是打醬油的。

    正場考卷內容除了四書五經里的填空題之外,就是時文兩篇?h試的名次,取決于正場的發揮。

    偏生不管是死記硬背的經書題,還是時文,都是沈瑞的長項,倒是無需擔心。

    沈瑞又是快手,從辰初(早上七點)開始答題,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答完題,做完兩篇花團錦簇的時文。

    只是縣試考場,即便答完題,也不能直接放出考生,要等交卷的考生滿十人才放一次。

    三老爺就收了考卷去判卷,讓沈瑞繼續在“考場”里適應,一直讓他堅持到申初(下午三點)。

    這期間,沈瑞可也吃自帶吃食,也可以在考場“買水”,就是不能出去方便。

    沈瑞為了這個,早上就沒有吃流食,倒是并不覺得難熬。

    等到了申時,三老爺才拿著看完的卷子,笑瞇瞇道:“如此文章,院試也無妨了……”

    沈瑞來大明朝已經四年半,除了讀書就是讀書,為的就是科舉。

    聽了三老爺的話,他也松了一口氣,道:“三叔,那案首……”

    院試慣例,縣試案首與府試案首都會取中,為的是顧知縣與知府顏面,也是儒林慣例。

    沈三老爺想了想,道:“要瑞哥這火候是差不多,不過京縣到底不同地方,書香門第多,以致喜好不同,這名次倒是不好,不過應在前十之列……”

    有科舉以來幾百年,連中六首的也就只有一人。至于那些中了三元,鄉試屢試不第的大有人在。

    沈瑞只是希望名次好看些,倒是并不苛求案首,之所以在“案首”這里問一句,也是對院試有些擔心,盼著取巧罷了。根據三老爺所,縣試考題最簡單,到了院試就與鄉試差不多。

    如此一來,要是縣試得了“案首”,就不擔心院試了,也是好事。

    從初四考到初八,五場模擬縣試下來,三老爺面上都帶了乏色,沈瑞依舊精神頭十足。這是沾了他每曰練拳與練習吐納功夫的好處,體力充沛。

    三老爺見狀,只有羨慕的。

    三老爺不愛動,是個地道宅人,沈瑞勸了他兩回,想要拉著他一起練拳,都讓三老爺給推了。

    如今三老爺既有心繼續科考,最擔心的就是自己身體。如今他有了兒子,不敢拿自己的身體冒險。

    這回見沈瑞鍛煉身體的好處,三老爺就主動提及與沈瑞一起練拳。

    不過他對沈瑞練習的大開大合的形意拳沒興趣,練一套道家流傳甚廣的“內家拳”。

    沈瑞瞧著有些眼熟,其中有太極拳的影子。待問了來源,來自武當張道人,就曉得這是后世太極拳的原形。

    沈瑞見狀,心中后悔莫及。這太極拳從武當太極發展到陳氏太極再發展到楊氏太極,成了后世流傳最廣的、被世人推崇的健身拳法。

    偏生因他認識的長輩練習形意拳,并不怎么看得上太極拳,連帶著他對太極拳也只是一知半解。否則的話,演練出來,倒是最適合三老爺這樣體弱之人練習。

    如今后悔也晚了,沈瑞就將王守仁傳授的吐納之法,傳給三老爺,還有道家“辟谷”、“服氣”等法門,也與三老爺知。

    三老爺博覽書,對于佛道兩門都有涉獵,不過以往并不留心罷了。

    如今為了身體康健,他開始關注起道家的養生術。

    轉眼到了二月十五,縣試開考。

    沈瑞因月初模擬考的緣故,已經習慣晚睡早起,作息時間也倒了過來,便神采奕奕地去縣衙考試。

    他是乘馬車前往,帶著的東西除了提籃之外,還有一套桌椅。

    縣試不比府縣、院試,有專門的考場,而是在縣衙大堂臨時設置,座椅就需考生自備。

    沈瑞所帶的一套桌凳,是前兩個月新制的,用的是南方榆木,分量比較輕便,桌子與條凳可也套在一起,拿著比較方便。桌凳的尺寸也是按照規定,不許超過三尺。

    縣衙外,衙役與吏員員出動。

    縣衙前邊,燈火通明。

    先到的考生已經在排了四列,正在由縣衙安排的人手核對考生。在沒有照片的大明朝,想要核對考生就要按照報考時禮房注明的體貌特征來唱名分辨,什么“面黑,頷下有痣”,還有“面闊眉淺”之類。到了沈瑞這里,是“身體修長,膚白,鳳眼,無須”。

    這核對相貌不算什么,可“搜身”卻讓人不好受。

    為了防止考試作弊,考生不許穿帶夾層的衣服,要求穿單衣、單褲、單鞋,不過穿幾件不限。

    核對完相貌后,就要由吏員檢查提籃,再次就是檢查考生身上。

    衣服褲子都要解開,并不需要赤膊露體,可除了身上中衣之外,也要將外衣檢查一遍。腳上鞋子也要去了,檢查一下鞋底。頭上帶了帽巾的,也要除帽去巾。

    怪不得這邊寅正(凌晨四點)就開始放人進場,這檢查起來,確實很費事。

    不過因縣試年年有的緣故,報考的人數并不扎堆,否則縣衙也坐不開這些考生。盡管如此,人數也比地方考生人數要多,沈瑞目測了一下,有二百多人。

    縣試錄取比例,是按照當地戶籍人數定的,大興縣是京縣,錄取人數比外縣要多,不過每年錄取人數也不過十幾人。

    等進了縣衙,由衙役領著,沈瑞自己提了桌椅進去。

    縣衙大堂里,已經擺了大半桌椅,他的位置有些偏后。

    沈瑞將東西放好,后邊的人陸陸續續進來。

    縣衙大堂面闊五間,屋子里擺滿桌椅后,其他的就擺在廊下。

    沈瑞回頭看了一眼,不由慶幸。

    如今是早春二月,京城乍暖還寒,在廊下還真是難熬。

    如今天色剛剛放亮,屋子里還霧蒙蒙的,距離正式開考,還有將近一個時辰。

    考生入場后不能四下走動,沈瑞就閉目養神。

    等到考生們進場完畢,原有些喧囂的大堂開始肅靜起來。

    隨著外頭的鐘聲響起,大興縣縣令穿著官服,帶了幾個吏員上堂。

    官場上有句俚語,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附郭省城都是讓人如此深惡痛絕,更不要是附郭京城。

    這大興縣的父母官四十來歲,就帶了陰郁之氣,坐在堂上,俯視眾考生,目光爍爍仿佛是盯著賊人似的。

    沈瑞抬頭看了一眼,就低了頭。

    京城權貴云集,這縣試是多好的施恩機會,大興縣令卻擺出這個姿態,恁地不會做人。

    怪不得被安排了這個差事,看來也是干不長久的……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瓮安县| 昭通市| 清徐县| 桃园市| 绥化市| 大洼县| 乐都县| 星座| 日土县| 铜鼓县| 唐海县| 周至县| 武宣县| 洮南市| 阆中市| 长海县| 武宁县| 景洪市| 阳曲县| 洛宁县| 新龙县| 东乡| 穆棱市| 伊宁县| 延吉市| 白城市| 壶关县| 双辽市| 漳浦县| 龙门县| 中山市| 芜湖县| 中卫市| 临桂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信丰县| 靖安县| 延长县| 宝清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