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著話,沈睿帶著一個中權親衛過來了。rg
“寨主!”
“不必多禮,幫我把箭拔出來。”李瑾下意識地想要揮手,牽動了傷口,又是一陣齜牙咧嘴。
“是。”那親衛抱拳,隨即用兩手將箭桿折斷,右手一用力,將箭頭拔出來。如是三次,李瑾的臉上是冷汗,仍舊咬牙忍著。好在箭頭上沒有倒鉤,否則的話,也不算深,傷勢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要是直接拔出來的話,會帶下來一片血肉。
拔出箭頭之后,那親衛從腰間取下一只葫蘆,拔開木塞,一股刺鼻的酒味飄散出來。
見那親衛有些遲疑,李瑾咬牙道:“沒事,來吧。”完,從懷中掏出一塊手絹,咬在口中。
“的得罪了。”罷,那親衛將葫蘆中的酒倒在李瑾的傷口上,李瑾渾身的肌肉繃緊,牙齒緊咬。
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李瑾只能是想到這一個辦法來防止感染,那親衛手中葫蘆里裝的也不是普通的酒,而是山寨的匠人在李瑾的指導下蒸餾出來的酒精濃度更高的酒。
這個時代,酒一般來多半是釀造酒,酒精含量不高,最多也就能達到二十度。釀造酒又稱發酵酒、原汁酒,是借著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質原料的物質進行發酵,產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即便是在實驗室條件下,當酒精發酵中,發酵醪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3%時,酵母菌細胞不再生長,也不產生酒精。但一般情況下,發酵醪液中的酒精含量達不到這么高,一般最高大約是18%左右。能使酒精度數達到二十度的釀造方法已經可以稱之為秘方了。
至于蒸餾酒,始創的年代在史學界一直有爭論,有人認為始創于元代,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于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明。
有人則認為蒸餾酒是在宋代產生的,經過大量學者的考證,發現宋代史籍中有蒸餾器的記載,而且出土了金代的蒸餾器實物。
蒸餾酒具體產生于哪個年代,李瑾也不清楚,至少他穿到這個時代之后,還沒有喝過酒精度數較高的酒類。關鍵的問題是,兩宋都實行酒類專賣,如果當真已經產生了蒸餾酒的話,他來到這個時代也有好幾年了,應該是喝過的。
之前徐寧身上的棒瘡長時間沒有愈合,還產生了感染,回山之后,李瑾就開始指導山上的匠人進行蒸餾提純,得到的雖然不是純酒精,酒精度數至少也能達到七十度左右。此次下山,李瑾他們就帶了不少這種酒。
用酒將傷口洗凈之后,親衛給李瑾敷上金瘡藥,包扎好之后,又給史進處理了一下,就退下了。此戰山寨有不少兄弟受傷,他還要去為其他人處理傷勢。
坐著緩了一會兒,傷口的痛感沒有那么強烈了,李瑾道:“咱們去看看受傷的兄弟。”林沖和沈睿將他攙扶起來,五人朝著傷兵扎堆的地方緩步走過去。
不能不遼人戰力強悍,率先隨李瑾和史進參戰的中權親衛和三百馬軍,除了戰死的,幾乎人人帶傷。現在正由后面趕來的兩百馬軍和受傷較輕的兄弟包扎傷口。
看到李瑾他們過來,不少兄弟要起身,許貫忠和林沖趕緊安撫住,李瑾看著周邊的傷兵,讓攙扶著自己的沈睿放開手,站定之后,大聲道:“兄弟們!你們都是好樣的!”
眾人都聞聲看過來,李瑾接著道:“自高粱河之戰以來,無論大戰事,朝廷都不能在遼軍手下討到便宜。但是今日,我們這一伙所謂的草寇,卻能將同等數量的遼軍殲,沒有一個兄弟退縮,雖有不少兄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我們應當自豪,應當驕傲,不為別的,就為我們這伙朝堂高官口中的草寇做到了他們沒有做到的事!”
喘息了一下,李瑾接著道:“犧牲的兄弟,他們的家自有山寨照料,而我們這些還活著人,應該帶著他們的信念和遺愿,繼續戰斗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再是所謂的草寇,而是人人敬仰的英豪。那時候,或許沒有人會記得犧牲的兄弟的名姓,但是,我們記得。”
完這一句,李瑾忽然大喊一聲:“梁山!”
“虎!”在場的所有人齊聲大呼。
“梁山!”
“虎!”
“梁山!”
“虎!”
三聲呼喊,在夜空中回蕩,原因為死傷慘重有些低落的士氣也變得高漲起來。李瑾最怕的就是因為這一戰,大家變得怯戰,現在看到大家的士氣重新振作,放心下來。
完這些話,李瑾在傷兵中轉了一圈,隨即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坐下來,此時他傷口處的包扎著的白布已經被鮮血浸透。
“大哥,你沒事吧?”沈睿的臉上滿是擔心。
李瑾強笑著道:“沒事,你重新給我包扎一下。”
“沈睿,你看到了嗎?害怕嗎?這還不是戰爭,不過是一場的戰斗而已,你以后還要上戰場嗎?”在沈睿給自己包扎的時候,李瑾問他。
“我不害怕,以后我要和大哥一起沖鋒陷陣。”
“哈哈哈!你也是好樣的。”李瑾開心地大笑。等他給自己包扎好了,李瑾道:“你去找許先生和林教頭,讓他們吩咐弟兄們動作快一點,咱們得連夜離開。”
“好。”沈睿叫過一個親衛照顧李瑾,找許貫忠他們去了。
半個時辰之后,李瑾他們撤出這一處遼軍據點,從營房中搜出來遼軍的弓箭、刀槍、戰甲部打包帶上,好在從這遼軍營地里有三十多匹戰馬,六七輛大車,東西也都能帶上。至于戰死的兄弟,他們將尸體都帶上了,準備找一個偏僻的地方埋葬。入土為安,這是一個漢家戰士應該有的最基待遇。
離開遼軍據點,李瑾他們朝著西面趕去,趁著夜色趕了半夜的路后,在天色漸漸發亮的時候,才在一處偏僻的山谷停下。
將死去的一百多號兄弟埋葬之后,李瑾他們在山谷里暫做停留,畢竟激戰一場之后,一半的人身上帶著或輕或重的傷勢,又趕了半夜的路,再繼續趕路的話很可能會有人支撐不住。
此時他們孤軍奮戰,損失要盡量減少,再者,這些經過血戰的士卒會是最好的戰士,損失一個李瑾也要心疼好半天。好在他們是夜間發起的進攻,敵人又被殲了,趕了半夜的路,暫時來應該還是安的。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