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有及第士子都可以上來拿到自己的卷子,而與此同時,所有及第士子在拿到自己的卷子以后,都會好奇別人得了多少分。
所以,這宴會也是一度變了個樣子。
置身于其中的孔奐,也是拿著他那位朋友,劉過的卷子,一時間竟然有些茫然無措。
因為不管是誰,此時他們所議論的得分,都比他的那位朋友劉過的得分要高。
這到底是什么情況?
他也神色有所慌張,開始四處地扒拉人家的卷子來看,然而無一例外,他身遭一圈的人的評分,都要比他的那位朋友劉過的要高得多。
而且,那些人的答卷上面的評分是不可能作得了假的,上面的白紙黑字,并且全都是蓋了章的。
這若是發(fā)現(xiàn)誰徇私舞弊、想要弄虛作假,那事后一旦調(diào)查起來,很容易就能找到是誰做了手腳,所以肯定也不可能有人會冒這么大的險去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見孔奐已經(jīng)一臉茫然地頓留在那里,此時,李承乾也是說道:“如何?可有發(fā)現(xiàn)你那位朋友明明考上,卻沒有錄取的情況?”那原本有些茫然的眼神,這才重新恢復(fù)了過來,孔奐忽然驚醒了過來,道:“若是我的那位朋友都考不上,而我的答卷寫得比我那位朋友還差,那為何,我又能考上?”
那眾多此事與自己無關(guān)的及第士子一聽這話,也是瞬間來了精神,而且,在這些及第士子中間,也有一些其實也是根本考得不怎樣,可最終,卻也被錄取了的,可他們大多都能偷偷地先不說話。
否則,誰又能接受得了,自己其實根本沒考上這樣的事實,這打擊,若是對于那些心里脆弱之人來說,更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
果然!經(jīng)過孔奐如此一說,下面,也有幾個人,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地走了上來。
而這其中
便有李季常,因為他也很費解,為何自己明明沒考上,可最終,卻又為何將他也給錄取了。
他來到跟前,直接說道:“學(xué)生也有這樣的疑問。”
而隨著李季常站了出來,之后,后面又有數(shù)人,紛紛地走了上前。
而那些本來就是靠得分來獲得及第的士子,此時,也是對這些人頗為指指點點了起來。
倒是周邦熠跟崔英明兩人一看,原來還有這么多人,而且,他們似乎立刻就想起來了。
此時這些站出來的人,莫不都是副榜上的人吧?
沒等他們繼續(xù)往下想下去,李承乾也是大手一揮,讓之前去把收藏在自己東宮,由夭夭保管的這些及第士子的答卷,又是呈了上來,只見說道:“接下來,這里是你們在考最后一門試時的答卷,都呈上來吧!”
女官此時也是恭敬地把答卷都呈上。
眾人又是拿起卷子,當(dāng)然,這一次便沒有打分了,夭夭也懶得去打分,但可以發(fā)現(xiàn)的卻是,若是回答得能讓夭夭滿意的,都可以見到在答卷的左上角,做了一個圓圈的記號。
但是,也有一些人的記號,是畫了一個圓圈后,又被畫了一條斜杠。
此時,李承乾也是接著道:“在你們的這一份答卷上,答卷的左上角若是有圓圈的,則表示可錄取,而若是除了圓圈以外,還有一條斜線,穿過圓,那就是可錄取,但最終還是被舍棄了,而若是連圓圈都沒有,那就是回答得極差。你們自己可以分別一一對應(yīng),看看自己答卷上是什么情況。”
接著李季常低頭拿起自己的卷子一看,上面是一個圓圈,與此同時周邦熠跟崔英明也很在意自己這位朋友到底行不行啊,一同扒開了眾人,湊了上來,看到上面果然是一個圓圈,頓時,兩人便都放心了。而其他與李季常一起站出來的人,他們手中的答卷,也同是圓圈。
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因為考官評分搞錯,又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才被錄取上的,而是真的憑借他們自己的智謀以及滿腹的經(jīng)綸。
眾人都翻完了,又過了一會,孔奐這才找到了自己的答卷,同時,他還找到了自己那位叫做劉過的朋友的答卷。
只見此時在他自己的卷子上,左上角十分晃眼地畫著一個圓圈,但是在他那位朋友劉過的卷子上
他一時間,仿佛噗通一聲,就跪到了地上。
為什么?
怎么會?
為什么明明才華不及自己朋友的他,卻被選上了,而自己那位有著大才的朋友,卻偏偏沒有被錄取?
這是什么道理?
這時,剩下的所有及第士子,也都拿到自己的答卷了,同時也是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圓圈。
倒是周邦熠,有圓圈,可最后又被劃掉了,而崔英明,則干脆是連圓圈都沒得到。
為此,崔英明還不由得對周邦熠又是一番吹捧,“周兄,可以啊!兩門都考上了。”
“哈哈,過獎,過獎了!不過最后還不是沒被錄取上。”
正當(dāng)兩人高興地互相吹捧謙虛之際,這時,有的人也是不解了,比如說孔奐,就突然說道:“為什么?為什么劉兄沒有被錄取上,而我卻被錄取了?”
對啊!而且他這一看劉兄的卷子,上面分明都寫滿了東西。
反觀他自己的卷子,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空著的。
這時,李承乾也是道:“好了!都別站著了,有疑問的留下,沒疑問的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吧。”
等眾及第士子又安坐好,李承乾這才道:“所以孔奐,你現(xiàn)在是質(zhì)疑完了這一次考試的公平性,如今,又來開始質(zhì)疑這一次考試的合理性了?你是覺得這題目出得不對,還是本太子用這個來取士,不合你意?”
“學(xué)生學(xué)生不敢。學(xué)生只是以為,學(xué)生卷子上幾乎什么都沒有回答,就只做了最后一道題,而劉兄,他幾乎把每一道題都做了,為何,最終被錄取的人卻還是我。”
孔奐手上拿著卷子,跪著趴了下去。
或許,此時大部分的及第士子,也同樣有著這樣的疑問。
只不過
李承乾卻只用了一句話,就把所有人,這里面自然也有孔奐,給問住了。
李承乾說道:“你說,你的那位朋友他幾乎把每一道題都做了,那么,他做對了嗎?”
“這”
李承乾接著道:“這里的每一道題,尤其是前十五道題,每一道,都只有,而且是唯一的答案,只有后面五道,是酌情給分,而且這份卷子最后的五道題算的不是總分,而且考察考生的某一樣特長。所以,你自己看看,你的這位朋友,他前十五道題是否全都答對了,再看看,后五道題,也答得如何。如果本太子沒有記錯的話,答案應(yīng)該都貼在了當(dāng)初放榜的副榜之后。”
“這“
孔奐接下來也是很快便看了起來,只可惜,他早就忘了答案都是什么了。
李承乾見他有點尷尬,也是對在座的諸位道:“有誰還記得當(dāng)初張貼出來的答案,給他所說。”
這時周邦熠立馬站了起來,“啟稟太子殿下,學(xué)生還記得。”
李承乾:“那你來讀給他聽。”
隨著周邦熠把答案一字不漏地背了下來,而孔奐,心中也是哇涼哇涼的,因為一路下來,他的那位朋友幾乎是全錯。
周邦熠背完了前面十五道題的答案,包括里面有一道題,說的是計算任意知道三邊長度的三角形的面積,還給出了三邊,這樣的題目,簡直就不是人做的。
背完了前十五道題。
李承乾道:“如何?你那位朋友對了幾道?”
這時,孔奐也是支吾了起來。
李承乾:“對的太少了,不好意思說出來?”
孔奐:“回稟太子殿下,只對了一道。”
李承乾:“我猜猜,應(yīng)該還是有選項可選的吧。”
李承乾這話說的,怎么感覺像是在侮辱人。
孔奐:“是。”
不過隨后,李承乾又說道:“其實這也很正常!想問在座哪一位,能真真正正明明白白地知道前十五道題是如何解的,認(rèn)為自己是真的明白的,現(xiàn)在可以站起來。”
只見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沒人敢站起來。
李承乾:“這就對了!本太子也答不上來。不過本太子再怎么差,應(yīng)該也還是能蒙對兩三道的。”
孔奐聽了,無比羞愧。
主要是替他那位朋友劉兄覺得羞愧。
他自己都好像蒙對了兩道好吧。
只能說劉兄自己不爭氣。
這時,李承乾又道:“然后,還有最后五道題,你還需要現(xiàn)在念出來,讓在座眾多及第士子,一起品鑒嗎?”
孔奐的心被狠狠地撞擊了一下。
他已經(jīng)被前面的題目給弄得完全沒有信心了。
他軀體幾乎貼地在地,“學(xué)生,再沒有疑問。”
“我有。”
然而孔奐退卻了,李季常卻沒有退卻。
然后李承乾把目光又是往李季常這邊看了過來。
但李季常還算是穩(wěn)得住,硬是把李承乾的鋒利目光給接住了。
李季常:“學(xué)生尚有兩個疑問。”
李承乾:“說。”
李季常:“后五道題的答案是什么,以何為錄取標(biāo)準(zhǔn),還有,最后五道題,是僅憑一道題,就能決定科舉及第與否?”
這李季常還真敢說,也不怕李承乾現(xiàn)在就把他的功名給撤了。
不過,或許他也只是想為自己正名吧。否則,若只是因為答上了后五題的某一題,便被選上。這不管如何,都很難以服眾。
對啊!
孔奐這邊一聽,也是覺得如此。
為何他只答對了兩道,但是卻能科舉及第,這也太兒戲了。
“學(xué)生也有與這位士子,一樣的疑問。”
孔奐又起來說道。
接下來,夭夭知道自己必須要出場了。她讓苒兒去給李承乾傳話,而李承乾聽得了苒兒的話后,也是點了點頭。
緊接著,話語權(quán)便來到了夭夭這里。
夭夭每說一句話,再由苒兒來傳遞。
第一句
“太子妃說,太子殿下所出的這五道題,每一道題,都有他很深很深的用意。”
一上來,便把所有功勞都給到李承乾。
“譬如說這第一道,煉鐵。”
“自上古以來,我們祖先所使用的農(nóng)器經(jīng)過了可以說是三個階段的發(fā)展。”
“從一開始的石器時代,使用的是石斧、石鐮。到大概一千五百年前,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青銅在作為禮器的同時,隨著青銅的普及,以及青銅冶煉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也成為了百姓手中的常見農(nóng)具。直至今天,鐵器開始大行其道,哪家百姓手里沒點鐵器,這耕作都做不好。”
“可以說,如今的我們,正正生活在鐵器的時代。”
“而從石斧、石鐮,到銅鏟、銅鋤,再到現(xiàn)在的鐵镢、鐵犁,你們以為,到底于百姓而言,是方便了,還是不便。”
“鐵器技術(shù)的發(fā)展,必須視為重中之重,鐵不單單能冶煉作兵器,也能作為農(nóng)具,而且為百姓的生活生產(chǎn),提供更多的便利。”
“然而鐵器是如此重要,會煉鐵的工人卻不懂文字,好的技術(shù)無法記錄下來,推廣出去,不會煉鐵的鐵官,只懂得把鐵錠往倉庫里一拉,然后上報朝廷了事,對改進煉鐵根本毫不留心。”
“煉鐵有從低爐到高爐的變化,煉鐵技術(shù)也并非完全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進步。而我朝正需要懂得如此技術(shù)之人,一步步去改進此等技術(shù)。”
“太子殿下設(shè)立這一道題的目的,為的便是能夠選出一批既有學(xué)識,又能夠重視冶鐵技術(shù)的人才。為我朝出力,也為百姓謀福祉。”
“因此你們明白為何這一道題,便能決定錄取與否了么?”
“至于孔奐你。”
“于太子殿下看來,你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你的畫罷了。不管是明經(jīng)科,還是前面的十五道題,你都毫無長處。”
“相信之前看過他現(xiàn)場作畫的人,都無不被他的畫所驚訝。”
“可為何,他最終還是被錄取了?而當(dāng)時的題目,又是什么?”
“是請試畫出一幅辰都與街道有關(guān)的圖畫,要求:內(nèi)容豐富,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這畫畫出來有何用,之前的煉鐵,還可以說是為了給百姓謀福祉。”
“然而歷史,不應(yīng)該只有文字。還應(yīng)該有圖畫。”
“為何我讓你畫此次的宴會圖,要求是:務(wù)必真實。”
“這是因為,歷史不單單應(yīng)該有圖畫,甚至,還應(yīng)當(dāng)是能真實反映當(dāng)時現(xiàn)狀的圖畫。”
“不用想都知道,我在那副畫中的形象,是一位徇私舞弊,于幕后操縱及第士子登科與否之人,你心中也一定覺得,若不是因為我與你二叔相識,你必然不可能考上,肯定是我出于與你二叔的關(guān)系,所以才給予你方便。這卻是你想多了!先不說我的意見尚不能左右太子殿下,若不是因為太子殿下見你著實有才,能為所用,你連站在這里的資格都沒有。還想為朋友翻案,不自量力。而你身為人侄,卻以此等卑鄙的想法去想自己二叔,更是不敬不孝。再加上一條識人不明,將一個毫無才學(xué),卻自視過大的人視為榜樣。你這樣的人,我如今都想當(dāng)場請奏太子,免去了你的功名身份。你這樣的人,根本不適合做官,連當(dāng)個普普通通的史官都不及格!”
眾及第士子聞言,皆是沉默。
而李承乾,也是覺得夭夭說的太過了,“咳!”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