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世棟梁 第二十五章 善意,惡意(續)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秦淮河畔,印刷作場邊,校書局內,身兼多職的中書舍人顏之推,看著書架上放滿的樣書,只覺有些頭疼。

    隨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日漸推廣,以及紙張價格的不斷下降,各類書籍刊物的“發行量”大增。

    又有“報紙”這種新式刊物,對時效要求很強,使得建康印刷作場日夜忙碌。

    作場每天都要對大量書籍“定版”,然后開始大批量印刷,但·定下的“初版”所印樣書,需要校書局來校對,所以校書局的員工每天都很忙。

    顏之推感覺手下校書人再多,都忙不過來。

    校書,光識字還不行,因為僅僅識字而不通典籍的話,只能分辨錯字,而難以分辨別字。

    所以,校書員的數量有限,但工作量很大。

    因為現在已到午時,是用餐時間,校書們都已經“下班”,去食堂用餐,所以廳內沒幾個人。

    他左看右看,確定沒什么人,麻利的從腰間拿出一個扁扁的酒壺,擰開蓋子后,喝了兩口。

    美酒入口,只覺神清氣爽,頭也不疼了。

    把蓋子擰上,將酒壺放回腰間,顏之推對當值的吏員交代了幾句,隨后向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他作為主官,自然有人送餐到他辦公室,用餐完畢后,在隔間小憩一會,以便抖起精神,繼續后邊天的工作。

    坐在書案邊,看著堆積如山的書籍,顏之推默默掏出酒壺,又喝了兩口。

    皇帝已經離開建康,帶著文武百官返回淮陰行在,他作為中書舍人,卻沒有同行。

    留在建康,負責幾件事,其中就有主持校書局事務。

    主持管理事務并不難,難的是每天還要抽空校書(審核),因為人手緊張不夠:要校對的書籍太多了。

    校書,看起來輕松,做起來不輕松,因為當一個人每天都要看許多書,并且要仔細勘誤的時候,精力和眼力消耗得很快。

    顏之推之所以臨時被安排來主持校書局事務,是因為“前任”因為長期用眼、用腦過度,導致頭昏目眩,體力不支,病倒了。

    新的人選還沒定,所以三十出頭的顏之推,被皇帝派來校書局“救火”,先撐過這段時間再說。

    他將酒壺放好,看看案上整個辦公室里一堆堆的書籍,忽然有一種上當的感覺:說是臨時讓我頂一下,不會這一上任,就走不脫了吧?

    這不是不可能,顏之推在徐州做過幾年佐官,按照李笠當年在徐州任上的行事作風,騙人上船“說一下話”然把船撐離岸邊的事情,可沒少做。

    不過,主管校書局,是個清要的職務,多少人想著這個位置,所以顏之推覺得皇帝應該不會食言,讓他由“臨時”變“長任”。

    仆人送來午餐,并擺好食案,顏之推慢慢吃起來。

    沒錯,這個位置雖然好,可不能待得太久,否則再過幾個月,請托的人可就要把他家門檻都踏破了。

    朝廷在三吳地區檢籍、檢地,不顧反對,要求所有田地都要繳租賦,所有人都要服勞役。

    當然,那些符合條件,可以減租賦、免服勞役的人和地另算。

    但是,想要減租賦,除非當地受災,或所有者有軍功。

    想要免服勞役,要么交免役錢,要么是一定級別的官。

    對于大量士族子弟而言,自家土地從今年秋天起就要繳納租賦,自己本人就要服勞役,除非花錢免役。

    在收入大減的情況下,許多人不太想花錢免勞役,但也不想服勞役,不想和卑賤的百姓一起去修橋補路,看守庫房、水塘。

    畢竟,高高在上的士族子弟,怎么可以從事如此污濁之事?

    可朝廷是不會給士族免勞役的,怎么辦?

    朝廷給了一些個不錯的選擇,譬如,凡戶籍為士族的人,服勞役時,可以去印刷作場以及對應的校書局署干活,負責校書。

    這是文事,可不污濁,而且官府還包吃住,并且提供一項便利:有很多書可以看。

    來服勞役的士族子弟,可以看到許多平日看不到的書籍,增加見識。

    所以,消息傳出去之后,建康的校書局,就成了士族子弟向往的服勞役之地。

    建康內外聚居著大量士族,所以來校書局服勞役很近,甚至可以回家住宿。

    校書局里有煤氣燈,有大量書籍,來服勞役的人,工作之余,可以盡情看書,伙食又不錯,住宿條件也好。

    然而,校書局不可能容納建康內外那么多士族子弟來服勞役,于是,為了爭“名額”,少不了各種請托。

    顏之推可不想招惹這種麻煩,所以,還是希望早點離任,離開這是非之地。

    因為再往后,更大的麻煩就來了:建康校書局,要負責考試試卷的統一印刷。

    是什么考試的試卷?

    科舉考試。

    新朝新政,要以考試選拔人才入仕,其實這就是國子學考試入仕制度的變革,將參加考試的資格放寬:

    由必須是國子生,放寬到可以是尋常百姓。

    那么,印刷考卷的建康印刷作場,以及校對考卷的校書局,臨考前,就容易出事:肯定會有人千方百計要窺探試卷內容。

    顏之推可不想碰這種麻煩,所以,還是回去當中書舍人為好。

    不過,他和許多人一樣,很關注這個正在醞釀的科舉考試制度。

    因為關注的人很多,許多內幕消息不脛而走,傳得沸沸揚揚,顏之推便知道一些。

    譬如,參加考試的考生分士、庶,即科舉考試分士榜、庶榜。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譬如,考試計劃分三級,第一級是“鄉試”,在縣范圍內進行。

    這一考試的作用類似于最低門檻,目的是初步篩選具備參加考試資格的讀書人,免得那些連字都認不全的人也參加考試、濫竽充數。

    第二級是“州試”,通過“鄉試”的考生,可以到州治參加考試,州試上榜后,等同于具備國子學學生的水準。

    第三級是“省試”,通過“州試”的考生,到京城(或行在),參加尚書省主持的考試,這場考試,就等同于梁國時國子學的考試。

    在省試考試中上榜者,就能入仕,無論士、庶,起家流內官。

    僅僅這兩個消息,就能讓無數人激動萬分:憑學問,通過考試入仕,起家流內官,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

    雖然,之前梁國的國子學也有考試入仕制度,但想要獲得入國子學讀書資格、成為國子生,這可不容易。

    而且,國子學的考試,其實黑幕重重,顏之推當年求學時,就知道國子學考試有替考的存在。

    許多士族子弟成了國子生后,不學無術,到考試時作弊,也能榜上有名,順利入仕。

    所以,這樣的考試制度本身沒錯,但因為實施起來問題太多,所以并不公平,完全扭曲了考試選拔人才的初衷。

    現在,新朝建立,要實行的“科舉考試”,特點是放低考試選拔的“準考”門檻,并實行士、庶兩榜。

    但最關鍵的還是考試能公平公正舉行,且必須有較為統一的“教材”和學習資料。

    所以,朝廷朝廷召集大量經學名家,對各經學典籍進行“定稿”。

    定稿后的典籍,經過印刷作場排版、印刷出樣書,樣書就要由校書局來校對。

    所以,校書局的工作愈發繁忙,合格的校書人員根本就不夠。

    顏之推吃完飯,卻不打算午憩,坐回書案旁,翻看著一本樣書。

    看著看著,想到時局。

    改朝換代,前朝功臣李笠,變成新朝天子,即便是受禪,但免不了一個“篡”字。

    所以顏之推總覺得心里有個結。

    但是,百余年來,宋、齊、梁更替,不都是這樣么?

    新朝建立,篡位的新君,卻沒按老規矩用各種“優惠政策”,未對世家高門進行拉攏。

    反倒是磨刀霍霍,要大動干戈,不再給特權,不再給各種優待。

    對三吳地區的檢籍、檢地,就讓顏之推感受到皇帝對士族們乃至庶族大戶們的惡意。

    有很多士族子弟,將新朝新政稱為“苛政猛于虎”,對出身漁家子的皇帝各種詆毀、咒罵。

    然而面對兵強馬壯的軍隊,沒人敢明著反對。

    與此同時,皇帝又打算行科舉考試,讓士、庶人才有充分的入仕通道,讓真正用功讀書的人,有機會靠著學問當官。

    顏之推一直對士族子弟濫竽充數、不學無術深惡痛絕,所以,對科舉考試制度是極其認同的。

    所以,他感受到皇帝對士、庶讀書人的善意。

    有時候他會想,若先帝(蕭綱)沒有出事,或者皇太子(蕭大器)當年沒有英年早逝,那么,李笠能不能以梁國能臣的身份,有一番大作為么?

    很遺憾,不能。

    國子學考試黑幕,難道先帝們不知道?知道,卻治理不了,那么,身為臣子的李笠,自然也改變不了。

    先帝們不可能冒著得罪士族的風險,去真正實行檢籍、檢地,所以即便李笠有這個心,也做不到。

    只有當了皇帝,才能從根本上清理各種弊端,讓國家重新煥發生機。

    顏之推看著酒壺,聞著酒香,只覺世事無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瑞安市| 米易县| 乌恰县| 政和县| 张掖市| 罗源县| 达日县| 松溪县| 且末县| 灵宝市| 漾濞| 邹城市| 贵南县| 离岛区| 连南| 宁国市| 许昌县| 砀山县| 绥芬河市| 瑞丽市| 永德县| 林芝县| 伊金霍洛旗| 长宁县| 盈江县| 永州市| 汤阴县| 修水县| 山西省| 内丘县| 贡觉县| 资溪县| 通榆县| 鸡泽县| 印江| 广南县| 金坛市| 炎陵县| 新干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