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反應,已經遠遠超出了吳爭、張煌言的預料。
他們不僅沒當場殺了陳洪范,反而生怕把陳洪范弄死了。
按說像陳洪范這樣,被江南百姓稱之為“活秦檜”、惡貫滿盈的人,此時民眾應該立即將他大卸八塊,以解心頭之恨才是,但百姓卻生怕他當時就死了。
在如何處置他的問題上,民眾特地為此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由此來決定該如何去“招待”這個,人人皆想生啖了他的“活秦檜”。
民眾在此事上,有著相當大的耐心。也可能是因為百姓太恨他了吧,就像人會喜極而泣,怒極反笑一樣。
整整一個白天的商議,最后終于有了一個讓最大多數人滿意的方案,而這一天里,陳洪范就在當場聽著,可惜的是,他已經沒有辦法,去表達心中的恐懼。
陳洪范的衣裳已經被盡數扒去,此時的寒風刺骨,幸好是白天,如果是晚上,怕是已凍死了。他的頭發(fā)已經被剃去,在民眾看來,象陳洪范這樣的人,就不該有漢人的衣冠束發(fā)之制。
陳洪范被捆綁著,他的嘴被縫上了,用的是鋼針加上麻線。
所以,就算陳洪范想要爭辯和求饒,也張不開嘴。
可他的下面浠浠漓漓地,顯示著他心中極度的恐懼,已經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當天晚上,當百姓將討論、商議所擬定的方案,由一個前朝落第秀才潤筆之后,呈至吳爭面前時,吳爭傻眼了。
身邊張煌言好奇地湊上來掃了一眼,駭然道:“王爺,這……這太有悖圣人教化了吧?”
吳爭確實猶豫了,此例該不該開?
而此時,蔣全義掛著他受傷的左手臂,上前看了之后,哂然道:“圣人教人向善,可今日,人已非人,就該以畜生視之。若王爺能將此賊交于卑職處置,卑職保證,九日之后,此賊還能喘氣!”
吳爭有些動容,掃了眼馬士英道:“馬大人以為如何?”
馬士英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語氣堅定地道:“下官以為,理當如此處置!只有這樣,方可撫慰民眾心中的怨氣,方可震懾各地奸臣邪和舉棋不定、左右逢源之人。”
吳爭回頭對張煌言道:“玄著兄,你都聽見了?”
張煌言執(zhí)拗道:“我不反對處死陳洪范,可這手段過于暴虐、陰損……有違天和啊!之前聽說山東有義士謝遷聚集民眾反抗?jié)M清,義軍攻入淄川城,將諫言多爾袞下剃發(fā)令的孫之獬以此法施行,雖說解恨,可聞聽之后,也覺不寒而栗……王爺,人,終究是人,不能成為獸!”
孫之獬,山東淄川縣人,天啟二年進士。
這廝向來性格怪異,崇禎初年,閹黨倒臺,孫之獬并非閹黨中人,可在廷臣請毀《三朝要典》時,唯獨這廝當堂放聲大哭,崇禎帝遂下令將其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
清軍入關后,一紙征辟召他入京,他就屁顛屁顛地去了,被授官禮部右侍郎。
之后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后,副都統佟岱留守,孫之獬自告奮勇地自薦前往招撫,多爾袞信了,授以兵部尚書銜令他招撫江西。
可惜,到了江西之后,軍民沒人搭理他,“久任無功,市恩沽譽”,多爾袞大感失望,于是也不再搭理孫之獬,不久孫之獬就被革職為民。
如果僅僅是這樣,尚不算罪大惡極,本來嘛,大明朝養(yǎng)士幾百年,可一旦滅亡,愿意與之一起慷慨赴死的讀書人卻沒有幾個。
京城死國難者,大臣不過東閣大學士范景文以下二十一人,很多人搖身一變做了新朝的臣子。
若真要以此,來定一人生死,怕得殺光江北讀書人之七成。
孫之獬之所以被百姓憎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那是因為他向多爾袞的諫言——剃發(fā)令。
事實上,清軍入關的“剃發(fā)令”有過兩波。
第一波是多鐸施行的,直接引發(fā)了江陰屠城和嘉定三屠,主要集中在江南。
而第二波,就是孫之獬這漢奸向多爾袞諫言“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剃發(fā)令”之后引發(fā)的。
漢人幾千年來皆受“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教化。
剃發(fā)令使百姓失去了作為漢人的標志和不做奴隸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
于是一場悲壯激烈的反剃發(fā)斗爭由此引發(fā),有多么慘烈、死了多少人,是難以想象的。
短短三年間,先有山東與天津之間的百姓起義多達十七起。
有山東兗州農民丁維岳、張堯中率眾舉行反清起義
有慶云楊思海冒充天啟帝嗣子聚集民眾數千人反清,但僅半年間,被鎮(zhèn)壓。
有天津婦人張氏自稱天啟帝的皇后,與王禮、張?zhí)毂S≈朴裼 ⒘钇欤M織抗清隊伍,人數多達二、三萬人,也是僅不足半年時間被剿滅。
而聲勢、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也就是張煌言此時所說的,山東謝遷起義,前后歷時三年,因義軍首先把矛頭對準與清勾結的當地地主、漢奸商賈,沒收了他們的財產、糧食,分給當地貧苦農民,受到了農民的擁護,勢力發(fā)展很快,被清廷稱之為山東“第一巨寇”,人數最多時高達五、六萬之眾。
年初時,謝遷和丁可澤率起義軍里應外合攻陷了淄川,逮捕了孫之獬,當眾宣布其罪狀并處以極刑,手法與此時民眾呈上處置陳洪滿了的方案雷同,孫之獬直系親屬八人也被全部處死。
之后,謝遷率領起義軍據守淄川縣城達兩月之久,后被清軍挖地道用火藥轟塌城墻,失守敗亡,軍師趙束鄉(xiāng)被殺,謝遷被俘押往京城。
順便多說一句,即使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雖然他為了陳圓圓而“尸山血海壯婚禮,錦繡河山做嫁妝”,但也不同意實行剃發(fā),他還曾為了制止“剃發(fā)令”而當眾與多爾袞起過爭執(zhí)。
可見“剃發(fā)令”在當時民間漢人中,是多么不得人心。
所以,聽到張煌言以孫之獬的下場來說事,吳爭心里有升起一股無名的惱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