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逆風(fēng)仗,不是不能打。
自古以來,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多了去了。
再不成,背水一戰(zhàn),也有哀兵必勝的說法。
但打,就需要將士用命,血戰(zhàn),九死一生。
原本這些士兵,確實已經(jīng)決定,追隨王朝先反叛降清的,他們愿意戰(zhàn),為王朝先、也為自己活命和被許諾的前程而戰(zhàn)。
可之前那一幕,讓他們認為,自己不過是顆隨意舍棄的棋子。
為何戰(zhàn)?
為誰戰(zhàn)?
他們于是想到,自己只是脅從,并非主謀。
為這樣的主將效死,還不如給自己留條活路,誰的命,也不是大風(fēng)刮來的不是?
所以,降,自己有活路,反抗,自己死路一條。
為,何,要,戰(zhàn)?
王朝先驚駭?shù)匕l(fā)現(xiàn),自己的命令已經(jīng)不起作用。
士兵們開始向船艙聚來。
在最后的一瞬間,王朝先看到了,桅桿上的了望哨,掛出了……白旗。
完了!這是王朝先被涌來的士兵制伏時,心里發(fā)出的哀嘆。
……。
此時的吳爭,注意力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
轉(zhuǎn)移到反制和報復(fù)。
長江南岸,只要自己內(nèi)部不亂,所有來犯之?dāng)常堑扔谑亲哉宜缆贰?br />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大將軍府早就被西、南、北三面虎視眈眈的清軍給滅了
在最初的慌亂之后,吳爭想明白了這點。
于是,他令大將軍府各主官,趕至松江府,開始商議反制事項。
有道是,有來不往,非禮也。
人,不能吃啞巴虧,如果忍了一次,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只有奮力打回去,讓敵人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很顯然,吳爭不是個養(yǎng)光韜晦的人,他沒學(xué)會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做不了忍氣吞聲的事。
“強**事,絕不能少了國家報復(fù)!”
這是吳爭面對大將軍府各主官時的開場白,充滿著無限激情和……煽惑。
“被人扇了一記耳光,還要湊上去,將另一面讓人扇……這樣的事,我做不出來。”吳爭厲聲道,“打回去,打痛它!令它再不敢惦記!這就是我的處事之道。”
吳爭的決議,簡單,有效。
沒有人敢反對,包括一直敢于諫言的張煌言。
在這種軍工坊上萬雙的注視下,誰敢違逆群意,那說不定,晚上睡覺,家就被人點了。
這種事,在十一府之地沒少發(fā)生,針對的,就是那些“鴿派”。
面對著一座火藥工坊的炸毀,和十多人的無辜喪命,百余人的受傷,這樣慘痛的代價,是個人,都得怒!
但錢肅樂,還是有不同意見,他提議道:“吳王既然說到國家報復(fù),那自然該有朝廷出面反制……不妨派人知會應(yīng)天府,如此既有大義,也能不落人口實。”
“另外,師出有名方為正道。待方、魯二位將軍,將炮擊軍工坊的肇事者擒獲,問出口供,這樣出兵,方才稱得上師出有名……。”
吳爭一向敬重錢肅樂,不僅僅是因為錢肅樂是個正直的長者,更因為錢肅樂是他的岳丈。
但此時,吳爭毫不客氣地打斷錢肅樂的話頭,沉聲道:“太慢了。別人不知道,諸公難道也不知道?朝廷與我不是一條心,如果等到報上去,經(jīng)內(nèi)閣無數(shù)次的商議,再籌劃共同出兵……黃花菜都涼了。自己遭的罪,痛,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有靠自己報復(fù)回去,才可證明自己的強大。”
“至于證據(jù)……我不需要!大將軍府一樣不需要!”吳爭用力地一揮手道,“打勝了,自然就會有證據(jù)!若還沒有,造一份證據(jù)出來,輸家敢不認?!”
“那……以何名出師?”
“為死難的無辜匠人復(fù)仇!”吳爭堅定地說道。
這話,還真沒人信。
騙騙尋常百姓也就是了,真騙不倒在場的所有人。
為十多個殉難的匠人,動用大軍,再添無數(shù)冤魂?
但,沒有人敢否定。
因為,這就是,至理,明言!
吳爭一開始就說過了,強**事,絕不能少了國家報復(fù)。
只有報復(fù),才能有存在的尊嚴!
錢肅樂再沒有應(yīng)對的話了。
實力,才是真正的證據(jù),不可被否定的證據(jù)。
無論千年前,還是千年后,這,從來都是世間不可忽視的基本規(guī)則。
話糙,理不糙。
吳爭的話聽起來非常魯莽,但契合了兵家之道。
戰(zhàn)機稍縱即逝。
真要將所有事,都調(diào)查清楚后,再來決斷的報不報復(fù)。
那么,許多時候,戰(zhàn)機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憤怒,這種憤怒可以被傳達到每個將士身上。
所謂哀兵必勝,就是這個道理。
吳爭隨即下令,泰州衛(wèi)(原靖江衛(wèi)和泰州新軍合并而成)擴編,人員編額為三萬人。
天曉得,這哪是擴編?
泰州衛(wèi)原本就是三萬人,只是當(dāng)初與清廷停戰(zhàn)和談,清廷提出江北駐軍不得超過一萬人,以此來換取清廷對北伐軍占領(lǐng)泰州、泰興、各皋的承認。
所以三萬大軍,對外只說是一衛(wèi)一萬人,卻有著二萬輔兵,這無非是掩耳盜鈴罷了。
可清廷也沒辦法啊,只能睜只眼閉只眼,權(quán)當(dāng)不知曉。
吳爭這是打算,以這次變故做為借口,直接突破協(xié)議的限制了。
同時,急調(diào)吳淞衛(wèi)和臨時征調(diào)軍校學(xué)員,渡江備戰(zhàn)。并調(diào)金華衛(wèi)、處州衛(wèi)各有力之一部,部置于吳淞、劉河堡(明衛(wèi)所,在沿海吳淞以西),充當(dāng)預(yù)備隊。
令寧波、廣信二衛(wèi)進入戒備,防御來自江西、福建清軍的進犯。
這等于是“全國動員”了。
一日之間,十一府之地,諸衛(wèi)都被牽扯進來。
或許吳爭自己都沒有想到,情況會演變成這樣。
原本想著,一面積極備戰(zhàn),一面給清廷挖幾個坑,阻礙清廷也得到喘息的機會。
但吳爭覺得自己沒錯,亂世之秋,唯有狠,才能生存。
吃啞巴虧的事,只會讓人看不起,從而影響轄下軍民的士氣。
打過去,等打敗了或者打不動了……再想轍也不遲!
這就是吳爭此時真實的想法。
在沒有任何預(yù)案的情況下,一場突發(fā)的變故,又一次拉開了戰(zhàn)爭的帷幕。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