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背負雙手,抬頭望天,漆黑的天。
“本王無意揮刀向自己人,五年多的時間,本王自信沒有揮刀向自己人。”說到這,吳爭霍地轉身,“可這些自己人,卻不把本王當自己人,不把北伐軍當自己人,那就別怪本王不把他們當自己人有一個算一個,除惡務盡!”
除惡務盡,誰是善,誰是惡?
這世間從未有過定論。
唯有符合自身利益是善,反之是惡,才是歷久不衰的真理。
當然,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吳爭的大炮,夠得著應天府的奉天殿和禁中嗎?
廖仲平一直沉默,沉默,不是他反對吳爭,恰恰相反,從杭州府自己斬下這半根小指之際,廖仲平最期盼的就是,吳爭登上九王至尊之位。
廖仲平非貪圖權位之人,但自己的主上如果是至尊,怕是誰也不會反對吧?
他的沉默,只是不同意吳爭的說法,不,準確地說,廖仲平反對,到了這個時候,吳爭依舊沒有絲毫登基自立的打算。
那還搞什么?
辛辛苦苦、背負以下犯上的惡名,為他人作嫁衣裳,何苦來哉?
夏完淳不沉默,他皺眉道:“重立魯王雖并無不妥,可一朝天子一朝臣,以魯王的年齡和心性,恐怕難為你所控制今日之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與其立而廢,不如你自立登極,畢其功于一役!
吳爭笑了,發(fā)乎真心。
笑得很舒暢,還有什么,比在這種時候,可以棄身家性命,聚在自己身邊,更讓人暖心的事呢?
黃道周斟酌道:“王爺?shù)男乃,臣或許能猜度一、二,天下四分五裂,若王爺以異姓登基,怕是難有天下人心,譬如永歷朝,如今晉王李定國兵鋒直指湖廣,陜甘大順軍殘部趁我軍江北大捷之際,也在對清軍吳三桂所部發(fā)起反擊如果此時王爺行廢立之事尚可,但自立怕是會遭來各路人馬的聲討。”
吳爭開口道,“黃相言之有理,如果一個尊位,可以讓天下一統(tǒng),本王絕不戀棧。與其內斗不休,便宜了滿人,不如暫且空出這尊位,使得三方勢力融合,共同舉事北伐至于最后誰登尊位,亦或者明室是否保留,不妨收復順天府,將滿人趕出關外之外,再作定奪!
吳爭話音方落,廖仲平悶聲道:“既然王爺主意已定,那就下令吧廖某及左營將士,唯王爺馬首是瞻!
夏完淳嘆了口氣,起身道:“我不能在此久留,王爺就下令吧建陽衛(wèi)隨時可越過大勝關,攻北城儀鳳、定淮二門!
“右營作了什么安排。”
廖仲平道:“前衛(wèi)指揮使、后衛(wèi)副指揮使、左衛(wèi)指揮使及麾下眾佐屬皆是由臣之前京衛(wèi)調撥過去的,從王爺傳訊,臣已經派人暗中聯(lián)絡過,他們都回復,愿為王爺效力只要王爺一聲令下,大半京城可傳檄而定!
“錦衣衛(wèi)中可有安排?”
宋安道:“人手倒是有一些,不過都是夜梟改編成錦衣衛(wèi)后,在擴招時進去的,大都在外圍,無法起到關鍵作用!
夏完淳微微皺眉道:“錦衣衛(wèi)不過是支宮中隨扈,論起正面交戰(zhàn),他們根本不是個兒,況且咱們并無打算攻入宮中只要咱們合圍皇城,大事可定!”
吳爭慢慢轉身,望著漆黑的夜空,沉默許久,突然道:“攻!”
攻!
這一聲,代表著敵我之分。
應天府第三場內亂由此夜正式開啟。
。
搶時間。
先出手得利,后出手遭殃。
這道理,張同敞自然最清楚不過了,他也一直是這么做的,譬如對朱存釜。
可對付吳爭不一樣,張同敞深知右營不太可靠,他執(zhí)掌右營時日不久,難以短時間掌控這支成份復雜的軍隊。
張同敞最為依仗的還是手中的錦衣衛(wèi)。
但這并非是說,所有錦衣衛(wèi)都歸他調動。
由夜梟改編錦衣衛(wèi),一度引發(fā)了朝臣的激烈反對。
這支“臭名在外”的密諜勁旅,一度被前朝撤編、廢止,這才有了之后的東、西廠。
所以,朱媺娖為了平息、安撫朝臣們,給錦衣衛(wèi)立了個規(guī)矩,那就是出宮限制。
八千錦衣衛(wèi)分為左右營,駐扎于乾清宮以北,原羽林左右二衛(wèi)原址,北安門兩側,并嚴令無旨不得出宮門。
尋常糾察、密諜諸事,設一專門偏師,也就是說,廖仲平真正能調動的錦衣衛(wèi),也就這支偏師,大概一千人左右。
不過,京城之中,頂著錦衣衛(wèi)的名頭,有千人之眾,自然是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
反過來,這一樣造成了張同敞的誤判。
事實上,到此時為止,張同敞沒有真正上過戰(zhàn)場,令出法隨,造成了張同敞過于高估了錦衣衛(wèi)的實力。
也是,從京城良家子中遴選出的錦衣衛(wèi),哪個不是氣宇軒昂、精神抖擻?加上錦衣華服,讓人一見,不自覺地就自慚形穢起來。
張同敞堅信,只要攻其不備,以雷霆之勢包圍吳王府,那吳爭就是甕中之鱉,難以在短時間組織起抵抗和反擊。
只要拿住吳爭,接下去的事就好辦了,甚至不用吳爭同意,他張同敞就可以向杭州府獅子大開口,予取予求了。
投鼠忌器之下,就連京中一些察言觀色、附火趨勢之人,恐怕也會慢慢轉向,到時,明室中興,可期!
一千錦衣衛(wèi)、三千被張同敞延攬為心腹的右營京衛(wèi),得到朱媺娖點頭的張同敞在這夜迅速集結起四千人馬,動手了!
。
這場被稱為義興朝第三次內亂的內亂,其實經過和結局有些好笑。
說它是一場令人捧腹的鬧劇,也不冤枉。
事實上,對于吳王府中,那幾個從血戰(zhàn)中滾將過來的戰(zhàn)將們,著實沒有將這些許連戰(zhàn)場都沒見識過的錦衣衛(wèi),放在眼中。
吳王府,從光復應天府,朝廷北遷時,就很低調,當然,這是吳爭很少待在應天府的緣故。
但低調,并不等于沒有該有的規(guī)制。
按律,親王府可配帶甲府衛(wèi)八百六十余人。
加上吳爭帶來百人,幾乎就是一支千人軍隊了。
百人與萬人無異這說法,是吳爭就京城中右營,絕非針對錦衣衛(wèi)而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