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壯、楊奎、鐘岳、傅力等幾人,從各自家族帶出來五百私兵,跟隨馬謖在關中轉戰數月,越戰越強。
他們手下兵力,也增加到一千人,最后不戰而攻下了襄陽,立下大功,被劉備任命為千人將。
在鎮守襄陽期間,因為他們沒得到重用,并沒有戰功,職位一直無法升遷。
關羽統領荊州以后,也無法對他們幾個從關中來的降將放心使用,索性把他們幾個閑置在武陵,讓他們去五溪蠻的沙摩柯去火拼。
關羽沒有安好心,他們幾個也不是省油的燈,暗地里和沙摩柯取得默契,兩家和平相處,倒也沒有出現什么叉子,但升官也是無望。
家族能夠派他們幾個出來給家族另謀后路,雖然未必是家族最杰出的年青一代,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
關羽丟失江陵以后,荊南的形勢非常微妙,但他們幾個能夠穩住陣腳,按兵不動,并沒有和其他官員一樣,主動投靠孫權。
因為他們知道,領軍投奔江東孫權,他們既沒有投名狀,又沒有靠山,到孫權也許能夠短時間內繼續統領自己的軍隊,但絕對得不到重用,注定只能是炮灰,而且面對的還是自己過去的袍澤,肯定沒有什么前途。
沒有家族的指示,他們也不敢擅自回歸家族。
因為這樣等于是家族分配給他們的任務失敗,家族絕對不會再給他們機會,只能是庸庸碌碌渡過余生。
他們在關羽已經敗亡的形勢下,都沒有背叛劉備,如果能夠立下大功,前途不可限量。
問題是要跟對人才行,像習珍、樊胄之流,都是眼高手低的無能之輩。
如果到他們手下,能夠保住自己手下這點血本就不錯了,要想立下大功,想都不用想。
就算習珍、樊胄運氣爆盆,真的陵助劉備收復荊州,這些大功勞,也沒有他們幾個的事情,樊家、和習家,出來領功的將領可不缺。
如果跟隨沙摩柯,等于是投奔到了蠻族的麾下,在回過頭來再成為劉備的手下,就算劉備體諒他們發的難處不刻意針對,但他們日子也未必好過。
因為沙摩柯作為外族,劉備對他留有戒心,肯定是虛名大于實職,他們又被沙摩柯壓了一頭,要想出人頭地,基本沒有可能。
想通了這兩條路行不通,就只有繼續追隨馬謖一途了。
馬謖才華過人,他們幾個現在的職位,也是跟隨馬謖立功所得。
但馬謖本人似乎仕途不順,立下的軍功不少,但反而被放到地方打理政務,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怕是無法安排他們這幾千人馬。
猜不透馬謖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他們幾個用眼神交換了一下意見,還是由鐘岳開口問道:
“馬將軍,你說的是那三條路,能否說出來讓我們參詳一下?”
馬謖要忽悠他們前往越嶲,自然要不可以把事情說的太直白,就故弄玄虛道:
“你們心里也明白,主公稱帝以后,必定需要對外用兵,我估計十有臣武將,都提出讓孫權做好大戰的準備。
因為按照慣例,新皇上位,都是有大動作的。
曹丕和劉備登基以后,可不是大赦天下那么簡單,還要必須要四海賓服。
孫權既然無法稱帝,也就是無法和曹丕、劉備平起平坐,他就面臨著一個選擇,那就是向誰稱臣的問題。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孫權不管向誰臣服,都會遭到另一方的攻打。
而臣服的一方,并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靠山,不但不能引為援手,還需要嚴加防范。
因為孫權作為臣屬,就是所有的地盤、權利被剝奪,也是名正言順的。
孫權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先調兵遣將,把自己的疆界,守嚴實了。
孫權和文武百官討論的結果是:不管是曹丕和劉備誰來進攻,首選之地,自然是孫權用不正當手段奪取、且人心未定的荊州,因此,孫權一直在公安鎮守。
公安是劉備占據荊州不久之后修建的都城,其實是不想進入想孫權借來的江陵。
因而在修建的時候,并沒有下大力氣,城市的規模和防御力都不夠,孫權并不想在這里防守。
通過多次考察,孫權相中了鄂州,這里地處荊州中心,伴山依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于是,孫權改鄂州為武昌,在那里修建堅城,準備把武昌作為荊州的治所。
做好了抵抗劉備的準備,孫權可不認為自己搶奪了劉備的荊州,用臣服這么一個幌子就能打消劉備奪回荊州的心思,
因此,他決定選擇歸順曹丕,一起對抗劉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