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很看重他和劉備、關(guān)羽之間的兄弟情義,愿意被兩個哥哥驅(qū)使,甘愿充當打醬油的角色。
但他的好勝心還是有的,內(nèi)心也非常不愿意真的被關(guān)羽壓一頭。
曹操為了拉攏關(guān)羽,曾經(jīng)封關(guān)羽為漢壽亭侯。
表面上,張飛對關(guān)羽接受曹操封給的爵位嗤之以鼻。
但看到大家稱呼大哥為劉皇叔,二哥為關(guān)君侯,而他自己,只能被稱為張將軍,內(nèi)心失落的同時,還是有幾分羨慕的。
張飛一直很努力,也想立下大功,得到爵位的封賞。
而馬謖剛好給了他這個機會,讓他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在關(guān)羽之下。
在夷陵道上,張飛和馬謖逼得曹操進退不得,不得不答應條件,這張君侯的含金量,自然比關(guān)君侯要高。
張飛這次可謂春風得意,他不但為劉備謀得合法的荊州刺史的職位,自己也得到了新亭侯的爵位。
終于可以和關(guān)羽的漢壽亭侯相提并論,張飛心中的得意勁可想而知。
張飛意氣風發(fā),想要留下一點紀念。
思前想后,認為自己還缺一把上好的佩刀。
當世大將,除了用長兵器以后,大部分都帶有佩劍,用于近身搏斗。
但張飛長兵器用的是長矛,卻不喜歡佩劍,偏愛佩戴短刀。
當世冶煉兵器的名家,都偏愛鑄劍,因此,流傳在世上的名劍不少。
趙云無意之中,機緣湊巧,就獲得了削鐵如泥的寶劍青虹劍。
因此,當時是“名劍易得,名刀難求!”的局面
張飛早就存下心思,一定要鑄造一把好刀,這次被封為新亭侯,得到不少的賞賜,什么也不缺,還是差一把好刀,張飛決定自己鑄造。
張三爺說干就干,風風火火的性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他親自帶人前往赤珠山,取來赤珠精鐵,延請名師巧匠,打造了一把結(jié)實剽悍的好刀,并銘刻上了“新亭侯漢大將也”七個大字。
這把刀雖然是一把佩刀,但份量可不輕,而且削鐵如泥,稱得上利器。
因為此刀是張飛所鑄造,刀上又有銘文,就被眾人稱為“新亭侯刀”。
張飛曾執(zhí)掌此刀,縱橫沙場。
在治理荊州的時候,張飛因為公正無私,被劉備用來監(jiān)察一方。
他四處巡視,也用此刀懲奸除惡。
據(jù)說,此刀經(jīng)年累月受其正氣渲染,能引天地正氣,專斬天下妖邪。
張飛對此刀非常喜愛,刀不離身,就連夜晚睡覺,也放在枕頭旁,經(jīng)常四處炫耀,令得諸多名將暗羨不已。
這次醉酒,張飛照常把自己心愛的佩刀,放在枕邊,才倒頭睡覺。
范疆拿起刀來,先拔刀出鞘,然后將雪亮的鋼刀遞給張達。
張達剛開始鼓起勇氣,拿出匕首,閉眼刺向張飛的腹部。
關(guān)鍵時刻,被范疆伸手拉住。
他收起匕首,接過新亭侯刀以后,氣勢已泄。
因為張飛積威太重,其實張達心里打鼓,已經(jīng)不敢下手了。
又不想在范疆面前丟了面子,張達只得硬著頭皮舉起短刀,顫抖著雙手,一寸寸往張飛的脖子落下。
就連旁觀的范疆,都緊張得雙拳緊握,手心冒汗。
眼看刀刃離張飛的頸部不到一寸,張飛雖然鼾聲如雷,但感覺非常靈敏,刀刃迫近,讓他肌膚受到刺激。
睡夢中,張飛以為是被蚊子叮咬,舉起蒲扇大的手掌,一巴掌拍了下去。
大概是天意如此,張飛的巴掌,剛好打在刀背上,手落刀落,無聲無息,鋒利的新亭侯刀,居然如切豆腐般的,把主人張飛斗大的頭顱切了下來。
張達面色蒼白,渾身虛汗,全身乏力,軟倒在地上。
既然張飛已死,一旁的范疆表并沒有異常,他順手拿起一塊黑色包布,把張飛的頭顱包好,背在背上,拉起張達的手,就要一起離開。
范疆冷靜非凡,離開前抬頭一看張飛的無頭尸體,覺得容易被發(fā)現(xiàn),就拉起被單,把張飛整個蓋住,看起來像蒙頭大睡的樣子,然后轉(zhuǎn)身離開。
張達雖然被張飛所驚,身不由己軟倒,但他畢竟也是殺人如麻的疆場老將,很快就恢復過來。
他們兩個出了中軍帳,鎮(zhèn)靜自若地騙過外面的守衛(wèi)。
出了軍營,兩人也不回家,馬上開始逃跑。
他們動手之前,早就安排了退路,數(shù)十名心腹,準備好逃亡的物品。
他們按照早就挑選好的路線,走偏僻的山路,往荊州而去。
……
……
劉備在成都整軍,準備御駕親征。
諸葛亮一見阻止不了劉備東征,就退而求其次,建議讓劉備坐鎮(zhèn)成都,召張飛前來為主帥,自己愿意當軍師,輔佐張飛攻打荊州。
劉備仔細考慮一番以后,覺得現(xiàn)在的張飛挺好的,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關(guān)鍵時刻為自己沖鋒陷陣。主要是自己從來沒有讓他獨當一面,也就是說沒有讓他嘗到權(quán)利的好處。
一旦這次任命張飛為主帥,又有諸葛亮為輔助,以張飛的英勇善戰(zhàn)和諸葛亮的智計百出,很可能戰(zhàn)勝孫權(quán),很快收復整個荊州。
那時張飛功高蓋世,可不是漢中可比,而且也沒有第二個魏延可以頂替張飛,自己不得不把荊州交給張飛鎮(zhèn)守。
劉備除了認為張飛沒有獨當一面的才華,主要還是怕張飛步關(guān)羽的后塵。
關(guān)羽在荊州后期,建立自己的小王國,自己的政令,在荊州幾乎無法執(zhí)行,讓他心中不喜,但也不能責怪關(guān)羽。
張飛雖然不像關(guān)羽那樣剛愎自用,自己應該還是能夠制衡,問題是自己的兒子劉禪肯定無法駕馭。
劉備自覺身體大不如前,不想給兒子留下隱患,就斷然否決了諸葛亮的提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自古一來,不管哪個政權(quán),少不了奸臣當?shù)溃珡膩矶疾蝗狈n國憂民之,他們敢于用自己的性命去踐行自己的理想。
劉備要傾西川之兵,與孫權(quán)大戰(zhàn),此戰(zhàn)勝負難料,但關(guān)系到劉備集團的生死存亡,自然還有很多不同意見,但大多數(shù)人都是明哲保身,不敢以死相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