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3劍豪介紹
--------------------------------------------------------------------------------
一、小田孝朝(小田流):實戰劍法之創始者。
常陸小田城之城主,代代仕北條家。
自源平時代以來的戰場上,概以弓箭、刀(長柄薄刃的刀)、槍矛、棍棒等為主要的武器,然而當它們被打落或打折之后,就必須以腰掛的大刀或小刀來廝殺,況且自進入室町期以來,戰法漸成為密集戰法,這些槍棒等的長武器,反成為累贅,并更有傷及已方戰友的危險,因此孝朝據此實戰的理論與經驗,創出大刀實戰的技法,開創小田流,其子孫相延數代,俱為杰出的劍客。
二、念阿彌慈恩(念流):為求報父仇,得異人傳授劍法。
五歲時,父親(也是劍術高手)被友人所殺,得乳母將其救出逃離,七歲時乳母將其送至相州藤澤的游行寺,得游行上人收為弟子,僧名為念阿彌。一心想為父報仇的他,遂執著于兵法劍術的修行,十歲時上京(京都)至郊外的鞍馬寺,一心想效法源義經的故事,期得異人傳授劍法妙技,十六歲至鐮倉壽福寺,得榮裕僧傳授秘傳劍法,十八歲再至九州島筑迤的安樂寺,于若修中終得劍之奧義,此后,阿彌又更以行腳僧的姿態巡游全國,探訪名人,作劍法的修行,后來終于返抵故鄉――奧州的相馬,元服并易名相馬。
三、中長秀(中流):文武兩道之達人。
所謂的劍法,并非始自室町期所發明者,自古即有神道流、京八流、鞍馬流等等,而中流也為古流的門派之一。中長秀為第四代的傳人,杰出的劍技獲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所賞識,遂聘為將軍家之劍術師范,使中流廣傳后世,后長秀歷任守護等數重職。
四、飯筱長威齋家直(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日本劍道之祖。
年青時曾仕足利第八代將軍――義政,因故辭官,返鄉后遁世隱居,在從事神佛道之修行之外,更對刀劍、槍矛、刀等之武技,日夜不斷地加以鍛煉,然至年逾六旬乃苦無心得,遂至香取神宮境內,梅山不動所,日以繼夜苦研劍理,并以樹木為打擊的對象,如此達三年,終得劍之奧義,開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一四八八年逝世,享年一○二歲。因有如松元備前守、冢原土佐守(卜傳之養父)、上泉伊勢守、師岡一羽齋等,被后世認為劍圣格的人物,皆從其傳,故被尊稱為日本劍道之祖。
五、愛洲移香齋(陰流之祖):參籠廿一日,睹蜘蛛之變幻而得悟劍之極意。
對于其出身有數種的說法,其生涯也多屬謎一般地,不為人們所知,但卻由于其所創的陰流,有像上泉伊勢守信綱般的天才劍客去繼承,所以連帶使其聲名也大揚。
六、松元備前守尚勝(鹿島神流):十文字槍的創始者。
由飯筱長威齋學得劍法之極意,再融和其實戰的經驗,除發明十文字槍之外,還有陣鐮、片鐮、萬字兼、草刈鐮、兵杖等等的技法,就是冢原卜傳著名的秘刀“一之太刀”,其實也為其所發明的。追尋足利中期諸劍流之根,皆多出諸中、飯筱、松元等之三流,故后人多把他們稱為三流祖。尚勝一生出戰場廿三次,取敵首級達百以上。
七、口高重(馬庭念流):以無構型勝敵。
馬庭念流在劍道史上,也占有很大的地位。口家首代為木曾義仲的四天王之一,以武勇絕倫著稱的兼光,其子兼重,從念阿彌慈恩習念流,至上州馬庭,故被世稱為馬庭念流。門徒中,有官家子弟,也有老百姓,最盛時期,其數逾萬。念流三世兼定,四世高重俱為名人。現仍留存于馬庭的道場“俠士館”,為群馬縣的指定史跡。
八、冢原卜傳高干(新當流):把刀的名手原長門一刀兩斷。
一生出戰場卅七次,真劍比武十九次,斬敵有名武將首級廿余名,實斬敵人達二百廿二名,僅受箭傷六處之外,從未受任何刀劍之傷。其最為有名的決斗為接受當時被一般認定為有如劍圣的原的長刀,在裁判的一聲“開始”令下,兩人同時躍進,但占得先機卜傳,僅一刀即把長門當頭劈斃。雖然如此,卜傳絕非是個嗜殺生性之人,關于這一點,倒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軼話,即,有一次在渡船中,有一武者向其挑戰,渠應謂:“那么到前邊小島上去比劃看看”,船至岸邊,武者率先一躍上岸,而卜傳卻以棹桿將船撐開離去,而將暴跳如雷的武者留下。
足利將軍義晴、義輝、義昭等,慕其名,召出以賓客禮待,并從其習劍。一代霸主,甲州的武田信玄也曾召聘其為武田家之諸將領教授劍法,其中最為杰出者為山本勘助晴幸。
后來,卜傳再巡歷諸國作武者之修行,其行列含弟子、隨從等多達百余人之眾,浩浩蕩蕩,有如大名(俸祿一萬石以上者稱為大名,亦即諸侯,或稱藩主,戰國時代有三百七十位,德川時代剩二百六十位)行列,其弟子中除上述之外,有北昌具教、師岡一羽、齋藤鬼坊、真壁道無、松岡則方等,而具有大名成份的弟子有細川藤孝(幽齋)、結城正勝、佐野天德寺、佐野裕愿寺等,而其中獨獲其傳授“一之太刀”秘傳者為北昌具教。
九、山本勘助晴幸(京流):就算是劍客也是一流的名手。
獨眼跛腳,一代名將武田信玄,依為左右手的軍師,有“奪城掠地的名人”之稱號。
三河國人氏,先從鈴木日向守學鈴木流軍學與京流劍法,后來入仕武田家,又從被信玄聘來的冢原卜傳學新當流。勘助在未被信玄錄用之前,身為落魄浪人,卻是滿懷大志,當流浪至駿府,今川義元不識其才而不予錄用,遂又流浪至甲斐時,方為信玄所錄用,時年已五十一,為了報答知遇之恩,窮其余生為主公信玄鞠躬盡瘁,一五六一年!九月十日于川中島之役(與越后上杉謙信之合戰)時陣亡,時年六十二。
十、冢原彥四郎(新當流):不撥刀而得劍之極意。
冢原卜傳有子三人,劍技皆在伯仲之間,卜傳為了決定該由誰來繼承其真傳,而做了一次試驗。有一天,卜傳在蚊帳上擱一小木箱,而人在帳內分別喊三子入。首喊長子彥四郎,彥四郎因心境非常平靜地進來,所以周遭的光景也皆可一覽無遺,自然也就能夠發現帳上的木箱,遂很平靜地取下它后,才掀帳入內。次喊次男的彥五郎,慌慌張張進來的他,剛一掀帳,木箱遂直掉了下來,好個彥五郎,將身一移,干凈利落地把它給接住。最后輪喊三男的彥六,隨隨便便進來的他,同樣在掀帳的同時,木箱直往他頭上掉,剎那“嘿”地一聲,隨著裂帛似的氣合,他的腰刀閃電般地一揮,當堂把木箱劈成兩半于空中,考驗的結果,卜傳把他的真傳授予長男的彥四郎。他說:三男的快劍,雖讓人看來是夠精妙華麗,然而對方只是個箱子,如果它是人的話,而且又是個高強的劍客的話,你早就被對方一刀斬殺了,次男同樣也為自己身手的不凡而充滿了自信,因此也失去了冷靜的心境,而彥四郎雖同樣擁有高強的身手,卻能夠冷靜地觀察周遭的景況,而事先去避開危險。
十一、口又七郎(念流八世):以木刀劈裂巖石的氣魄。
被后世稱為馬庭念流中興之祖的,即是這位八世的定次。
當時在高崎城下,另有一位當劍術指南的天道流名人――村上天流,因為在“一山難容兩虎”的情況下,兩派的門人時有爭執摩擦,以致最后演變到村上與口非一決雌雄不可的局面。
地點在烏川河畔,于青竹作成的圍垣內,由高崎城主派軍警監視與警固之下舉行,兩人以木刀對峙良久,旗鼓相當的兩人,彼此皆找不出任何可乘之隙,兩人遂像根生于大地般一動也不動地相對峙著,變成了一場精神力的持久戰,弄得兩人汗下如雨,面無血色,最后隨著又七郎出自丹田的一聲烈喊,閃電般的上段向村上的頭上劈落,而村上雖能及時地舉劍把它架住,但卻抵受不了其雷霆萬鈞之勢而被劈倒。
又七郎在這一場決斗之前,到平生最為信仰的山名八幡宮,齋戒沐浴三晝夜,祈念“但愿能以此木刀,將念流之武名傳揚天下”。滿愿之日,立于神前的大石前,以手中之枇杷木刀向其劈落,大石果然應聲裂為兩半。
十二、愛洲小七郎(猿飛陰流):威名遠播至明國。
小七郎為移香齋晚年(六十八歲)所得之子。
相傳于一五六一年(明嘉靖四十年),日本的八幡船入侵明國南東沿海一帶,明將戚繼光軍迎戰鎮壓,其時從一名敗逃的倭寇懷中,掉落一卷傳書(傳授秘法之書),是為愛洲小七郎所創“猿飛陰流”的目錄,此目錄后來原原本本地登載于茅元儀所撰的“武備志”中,遂使小七郎之名遠播于明國。
十三、上泉伊勢守信綱(新陰流):以徒手奪下柳生宗嚴之手中刀。
其家系源自藤原氏,后輾轉至上泉為一城之主,臣事關東管領上杉家,至其父之時代,上杉為小田原的北條氏所滅,上杉之手下名將長野業政據守箕輪城,繼續與北條氏康、武田信玄等世敵周旋抗衡達八年,而上泉信綱即為業政之手下,屢建奇功,嶄露頭角,被業政封為“上野國一支槍”。一五六三年業政病故,信玄之二萬大軍立即包圍箕輪城,信玄因惜信綱之才,遂派說客勸降,信綱也為救全城的生靈免于涂炭,遂允其條件,但借口欲作武者之修行,而婉拒入仕武田家,武田允其求,但卻不允許信綱再仕他家,信綱遂攜同其子秀!胤、弟子疋田文五郎、神后伊豆守等,周游諸國作武者之修行。至京城,將軍義輝親睹其兵法深為所動,欲以高祿召其出仕,信綱仍持禮婉辭,并代推舉,以其弟子神后伊豆守為將軍家的指南役(武術教練),后來卻為正親町天皇封賜“從四位下”的官位,召入殿獻示劍技,此為劍法史上最初之天覽,對手為號稱九州島第一的丸目藏人佐。信綱持袋竹刀,接連三次,信綱皆僅以一刀即把丸目擊敗,丸目隨求入其門為徒。
后來信綱又巡游至和州,號稱近畿(地名,本州島中部一帶)第一的中流高手柳生宗嚴(名聞天下的柳生初代),懇求與其比武,信綱令弟子疋田文五郎與其對立,結果宗嚴仍非文五郎之敵,大駭失色的宗嚴,更懇望信綱給予指教,信綱遂與其對立,并以徒手奪下其刀,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宗嚴,更懇留信綱一行長駐于此授劍,如此修行三年,宗嚴終獲得其真傳。
在這戰國的亂世,劍法至為興隆的時代,天下到處充斥著武藝高強的劍客,而信綱卻以更上乘的武技技壓群雄,故推崇為當世的劍圣。
十四、寶藏院胤榮(寶藏院流槍術):觀水中之映月而悟得槍術之精儀。
興福寺之塔中寶藏院院主,在武道史上,以僧人身份獲得最高武名的,就是慈恩和胤榮二人。
在此前各流各派的武術,概包含劍術與槍術在內,并沒有獨立以!槍術為名的流派。
胤榮自幼即好武,四處覓求名師,據傳,其曾事師者逾四十位之數,其中包括慈恩的念流、神道流、上泉伊勢守、成田大膳大夫、穴澤盛秀等等的名人,后來更深研槍術,有一夜于池旁,睹池中之月,得靈感而發明了鐮槍,并創立了寶藏院流的槍術。
至晚年,彼認為身為僧侶,卻授習此殺人之技的不當,遂決心舍棄武技,令高徒將所有武器搬出寺外,并嚴禁門人習武,而以讀經送其余生。然而寶藏院流之槍術,卻已名揚天下,并且綿延至今近四百年,仍不見稍衰。
十五、奧平休賀齋(神影流、奧山流):得德川家康授御朱印。
三河國人氏,在上泉信綱的門弟中,有“東國第一”之稱的高手,弟游諸國武者修行后,歸居故鄉,其劍名已廣揚,國王(諸候)的德川家康(當時尚未當上大將軍),從其習劍,后并授予御朱印,任御臺所(城主正室的尊稱)御守役。
十六、富田勢源(戶田流):善使小刀的名手。
富田家代代仕于越前朝倉家,其祖父從大撟勘解由左衛門學中流。勢源為出游諸國作武者之修行,將家督讓予其弟景政,把姓氏改為戶田,流名也遂成為戶田流。
他善使僅尺余長之短刀,曾與名劍審!比武,對方雖以三尺真劍相向,但他仍以尺余木刀與敵,并僅以一刀即獲勝利,然而非常奇怪,也非常諷刺似地,其徒弟(另有徒孫之說)佐佐木小次郎,卻以一把被稱為“物干棹”(曬衣的竹桿)的長刀而提名。
十七、師岡一羽常成(一羽流):冢原卜傳高徒之一。
其先代為源氏支流,土岐氏四天王之一。一羽幼從其父學飯筱的神道流,后再入卜傳之門得奧義。一五○九年主家戰敗,遂逃亡至信夫郡而得罹癩病,三年后皆因生性恬淡故,雖身為有名的劍客,卻沒有留下足堪留傳的事跡。
十八、柳生石齋宗嚴(新陰流):柳生新陰流之祖,對家康以徒手奪刀獲勝。
柳生一族據傳為菅原道真(**四年創和風文學,**八年任右大臣,與左大臣不睦被陷害,遭天皇流放至福岡(博德)的太宰府,不久????由太宰府天滿宮始,今全國所有天滿宮即奉祀他的)之后,代代管領大和國柳生莊而以柳生為姓。
宗嚴自幼即喜弄刀舞槍,最初從神取新十郎學新當流,再從戶田一刀齋學一刀流達極意,后來更從上泉信綱習得新陰流之奧義,曾分別獲足利義昭將軍和織田信長之征召,廿多年后的一五九四年,宗嚴六十歲時,被德川家康召至京都,與其比武,宗嚴以徒手奪下家康的手中刀而獲勝,家康令任指南役,然而宗嚴以年老為由辭!退,而推薦當時廿四歲的五男宗矩以代替。一六○○年關原大戰時,宗矩受家康命急返柳生莊,合同其父石舟齋襲擊西軍石田三成之后方而立戰功。
十九、足利義輝(新當流):歷代將軍中,空前絕后的好手。
足利第十四代的將軍,冢原卜傳的高徒。
一五六五年,府邸被叛亂的賊軍所包圍,義輝已對命運有所覺悟,遂與剩下無幾的手下,舉行后的酒宴,宴畢題辭世歌于其妻袖上,取出所有的名刀,撥刀出鞘置于身旁,以備斬鈍時所替換,如此攻進來的亂賊,死其手中者已難計其數,一時使敵兵畏其神勇而不敢近身,后來由敵將之子獻策,讓眾賊埋伏于墻邊門后,齊以長槍絆掃其腳,把他絆倒后,再紛紛以紙門覆蓋身上,以長槍將其刺斃,死時年方三十。
廿、丸目藏人佐長惠(體舍流):廿一般武藝件件皆精。
自幼好武,熟習諸流,后隨冢原卜傳習新當流,得九州島第一好手之名,聞上泉伊勢守上京,即赴往挑戰被敗,求入其門,終得奧義。丸目除了劍術之外,槍、撥刀術、手里劍(飛刀)、馬術、刀等廿一項武術,皆得其奧義,甚至連書法也為達人,到九三歲時除了敗于上泉之外,終生從未嘗敗績,故也稱得上是一位無敵的劍法家。
廿一、齋藤傳鬼坊勝秀(天流):中詭謀慘遭殺害。
幼從冢原卜傳習技,成為高徒之一,武者修行巡游諸國至京,時劍名已大噪,天皇慕其名,召其上殿獻技,并賜“左衛門尉”之官位,越使其聲名大提,返歸常州真壁郡的故里,競相入其門者極眾,睹此狀,最使嫉恨交集者為真壁城的城主――真壁暗夜軒,他原也是卜傳的高徒,然而實力卻略遜于傳鬼坊,在傳鬼坊尚未方鄉之前,其兵法為常州一帶所向無敵者,而此時聲名地位,已全為傳鬼坊所湮沒而黯然無光。暗夜軒有一聲名也頗高的弟子霞之助,對傳鬼坊屢加誹謗與挑釁,傳鬼坊無奈只好應其約斗,而僅一刀即將其斬斃,如此更引起真壁滿門的憤激,然而欲與其決斗,卻又深知非其敵手,真壁的重臣櫻井大隅守(霞之助之父)遂獻計策,約斗傳鬼坊,場所為真壁的不動堂,待傳鬼坊帶同二名弟子入堂后,櫻井以持弓箭的手下將其團團包圍,由武士齋藤萬然喊謂:“素仰貴公切矢之刀秘技,今請賜一見”言畢矢發,傳鬼坊果以十文字長槍將其撥落于地,然而即由四面八方一陣急驟的箭雨射來,二位門弟立成刺猬般倒斃于地,傳鬼坊有如阿修羅般揮槍奮抗,被其撥落在腳旁的矢箭也已堆積成厚厚的一層。
廿二、真壁暗夜軒(霞流、卜傳流):有夜叉異稱的粗暴武者。
常州真壁郡第十八代城主,也為冢原卜傳的高徒之一,力大無窮,在戰場上能揮舞二寸半徑,長丈余,植有鐵錐的堅木棒,當者披靡。在傳鬼坊尚未返鄉之前,威名遠播而門人眾多。
廿三、川崎鑰之助(東軍流):極意之劍法發性之刀。
父為朝倉家臣,鞍馬流的達人,鑰之助自幼遍學各流,并兼習軍學且皆得奧義,曾師事者如富田勢源、富田午生、天臺僧東軍僧正等等俱為名人。鑰之助因性向謙恭,并未自立流派,卻為當時人們,尊敬其軍事方面極高的造詣,故尊稱其為東軍者,可是后來,他的軍學并沒有傳人接其衣,僅留傳下其劍法,被稱為東軍流或東流。其所稱為“發性之太刀”的劍法,當留傳至后代,卻被紛紛融入各自之創意而全成為他流。
廿四、川崎次郎太夫宗勝(東軍流五代):活用地利,忍之原的死斗。
除家學淵源之外,在武者修行中,再從寶藏院胤榮學得槍術。在游歷期中,曾于武州熊谷,向某武場主挑戰,并將其斬斃。
他充分地利用地形與樹木等等,以避免墮入背腹受敵之危境,并邊跑邊殺,雖敵人眾多,但盡量去造成與敵人成為一對一的狀態。后來,歷任忍城城主和信州小諸藩藩主之劍術師范。
廿五、吉岡憲法直賢(吉岡流):京城的名門,宮本無二齋曾與之對立。
吉岡一門,自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以來,一直任將軍家劍術師范之職,以當時戰國的亂世,劍豪如云,高手輩出的時代,而能膺任將軍家師范之職,其聲名與地位之高,可就不難想象了。吉岡直賢即為首代直元之侄,劍技尤凌駕父伯,任十五代將軍義昭之師范,當宮本無二齋游歷至京時,曾向名門吉岡直賢挑戰,而被無二齋所敗。
廿六、宮本無二之助一真(無二流):武藏之父,十手與二刀之名人。
因其子的名氣過大,反倒使他的名聲被湮沒黯淡無光。
其先祖為播州赤松氏一族,名新免伊賀守,曾是揖東郡林田的城主,無二之助出生于宮本村而易姓宮本,任官于別所長治家,被稱為十手(后來江戶時代為捕吏們所持用,尺近柄有叉的鐵尺)的妙手,并擅雙刀之術。一五八○年,別所家被織田信長(征伐軍實際的主帥為柴羽秀吉)所滅,無二齋成為浪人,流浪天涯至京,向名門吉岡挑戰獲勝,后來入仕黑田家,黑田家臣的菅和泉,從其習劍也成為一流的劍客,其另一弟子青木鐵人齋也為一杰出的人物,故在小說里頭,包括拍成電影的故事,把武藏所遺留下來的著述與繪畫等等,不難看出其高度的智能與教養,這些應是除了天賦的異稟之外,須再加上后天培育所獲得的結果,此外,二刀流為武藏所發明之說,其父既已經是二刀流的名人,此說不就頗有可疑的地方了嗎?
廿七、鍾卷自齋通家(鍾卷流、外他流):佐佐木小次之師。
只知其為慶長年間的人氏(一五九六為慶長元年),如此創派立流,列劍圣格的人物,生年與爬~竟然沒有記錄留傳下來,就是師門也有從富田勢源與富田景政(勢源之弟)兩說,而佐佐木小次郎也有說是其弟子與富田勢源之徒的兩種說法,然以年齡推算,應為是其弟子說較有可能,其另一極為杰出的門弟就是成為一刀流流祖的伊藤一刀齋景久。
廿八、伊藤一刀齋景久(一刀流):以理論與技術研創出來的劍法。
鍾卷自齋的高徒,身裁魁偉、肌肉發達,留著披肩的長發,儼然一副山野頭陀的模樣。年青時,曾于所搭的夜舟上,碰到比他更魁武更高大的船夫,渠深信單靠技巧似的兵法,絕非天賦神力之敵,二人爭論不休,后此人成為極有名的劍客――善鬼,并從此陪同一刀齋游歷諸國作武者之修行,在諸國數不的與他流比斗中,一刀齋當讓善鬼出場代斗,漸漸地變成沒有一個能夠經得起善鬼一擊的對手了,從此善鬼心起邪念,認為只要把師父掉,即可成為天下之無敵,自此,時時窺機欲下毒手,但一刀齋亦早已洞悉其心,而時加提防,如此卻也能夠相安無事地抵達江戶,這時一刀齋也已收有眾多的弟子,其中以神子典膳為最突出的杰出人物。
德川家康仰慕一刀齋之名,召喚入城,一刀流之流名也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的,后來與弟子典膳,合力收除了劣徒善鬼之后,獻身佛道,從此其下落即撲朔迷離,有多種不同的傳說。
廿九、根岸兔角(微塵流)與巖間熊之助(一羽流):雪背叛師門之恨。
師岡一羽臨老境時,身罹癩病,徒眾們俱不耐其身發異臭而競相離去,最就剩下巖間熊之助、土子泥之助和根岸兔角等三人,共立誓約,決心伺候恩師至終,但才不久,根岸卻撕約不告而別,使巖間等二人切齒痛恨,決意他日必雪此恨。一方,根岸出相州小田原后,立微塵流一派,不斷地擊敗他流劍士,而獲得“天下無雙之名人”的隆譽,后出江戶開道館,成為當!時著名的兵法家。一五九三年師岡巖間與土子抽簽決定由中簽的巖間去執行懲罰根岸的任務。巖間出江戶至根岸的道場,然因門弟眾多戒備森嚴而不得其門而入,后思一計,于附近撟旁豎一札牌題文挑釁,如此果引起根岸一門的騷動,弟子們紛紛欲向巖間挑戰,但根岸深知其利害,如此門弟們必遭其痛擊無疑,至此只好親自出馬應斗了,事前并向町奉行(幕府所設,執掌行政、司法、警察等的官吏,相當于市長,偌大江戶分設有南北兩奉行)報備,場所定在附近大撟上。決斗當日,町奉行派出的差役,擔任維持交通秩序,并收繳二人之佩刀,讓二人以木刀決斗。
二人終于在撟中央會面并立定對峙,根岸采上段構型,巖間取下段,對峙中,先開始焦燥的根岸,猛然揮刀砍下,而巖間適時把它架住,并順勢把他推到欄桿邊,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撈起根岸的腳,一下子把他推落撟下水中,根岸既已無面在江戶立足,遂乘機逃亡至西國,易名信太朝勝而仕事黑田家。
雪恨的巖間在江戶聲名大揚,這時有個根岸的門人,為欲報師仇,遂處心積慮地去親近巖間,后邀至其家,并服侍其入浴,然后乘其渾身**,手無寸鐵時,施偷襲而把巖間給斬殺。
卅、富田越后守重政富田景政(勢源之弟)的養子。
有一天,利常向他說:“聞汝擅徒手奪刀之技,今且試之”,言畢撥刀嚴峙于前,而重政即謂:“無刀取系秘傳之術,不欲為他人所窺故,請囑退隱于襖(厚紙門)后者”,利常依言反顧身后,重政乘隙立奪其刀于手,并謂:“無刀取即此也”,利常啞然失笑,并深服其機敏。
后來,重政更獲得“名人越后”的稱號,曾于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之前展露劍技。
卅一、山崎左近將監(中流):以小刀勝長刀。
被稱為“名人越后”富田重政的親弟弟,中流的名手,并獲其兄的指導,劍技益形精妙,尤其擅以一尺九寸的小木刀,勝對方的三尺真劍而著名。其子三人,后來也成為非常杰出的劍客。
卅二、林田左門(戶田流):斬殺殺人逃亡者六人。
富戶勢源的外甥與弟子的兩說。仕事黑田長政家,在西國(九州島)的聲名極為盛隆。
一日,他追緝殺人逃犯六人,俱為使劍的好手,對方撥刀拒捕,左門無奈,只好撥刀應戰,轉瞬間,立斬其中四人,并將余二人活!捉生擒,據當時目擊者傳云,其劍法實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妙。
卅三、上泉主水憲元(神陰流):單槍匹馬深入敵陣而奮戰至死。
上泉信綱之弟(另一說為,信綱與其女弟子亦即其主公長野業政之女――于富,所生之子),信綱推薦入仕上杉景勝(謙信養子)家,領三千石的俸祿。
一六○○年關原大戰之前,上杉侵攻鄰國的最上義弘,以直江山城守為大將,主水憲元領三千五百騎從隨,以破竹之勢,僅費一天的時間,即將敵人的廿一座附城攻陷,最后至山形(地名)最上義弘的主城,因視其形勢十分險惡,絕非力攻所能克者,主水遂勸直江暫退,而直江卻譏其懦弱,徒具虛名,使主水屈恨交集。
不納勸的直江率軍力攻,果如主水所料,造成死傷累累仍無法得逞,直江只好下令退卻,此時,主水單槍匹馬殺入敵陣,瘋狂如瘟神般地,從日正當中直殺至近暮,終于力竭而被殺,時年方卅四。
卅四、神后伊豆守宗治(神影流):在關白秀次的御前披露劍技。
很早就入上泉信綱之門,與疋田文五郎并稱為上泉門下的雙璧,在將軍足利義輝和關白(官名,輔助天皇之大臣)豐臣秀次(豐臣秀吉得天下后,任關白職,成為實際的統治者,后將其位讓給其甥秀次,這秀次性極好武,但卻殘虐無道,故被稱為“殺生關白”,后來被以“企圖謀反”為由,全家包括婦孺老幼在內,被豐臣秀吉抄斬)之前披露劍技,后來并任將軍家劍術指南。
卅五、疋田文五郎(疋田流):龍虎相斗必有一傷。
上泉信綱之甥兼高徒。德川家康要上泉仕官,上泉婉辭并代推薦文五郎與柳生宗嚴二人,家康睹二人之武技后,遂選定柳生宗嚴為劍術師范(宗嚴也辭而以其子宗矩代),因家康認為疋田的劍法過烈,身為將軍或大名,不必具有一般武士一對一廝殺似的劍法。
后來疋田被關白秀次召為手下,曾有戶田流高手長谷川宗音于秀次前獻技,秀次令疋田為對手,疋田力辭并曰:“長谷川為名手,余亦不弱,龍虎相斗必有一傷,兵法非兒戲,如此賭命,實非其所,故此為我流所嚴禁”。
秀次一族亡后,續出游諸國,受其授劍者,逾數千。
卅六、柳生但馬守宗矩(新陰流):師事澤庵禪師,劍禪一致之極致。
除了宮本武藏之外,柳生但馬守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史上名氣最大的劍客了。他為二代秀忠,三代家光傳授劍法,尤其更獲得家光的信賴與寵愛,致連有關政治方面的問題,家光也常求策于他。一六二九年敘任“從五位下”但馬守,七年后俸祿達一萬石。
宗矩除了劍之修練之外,與澤庵禪師相交甚深,并從其作禪事的修行。宗矩有三子,長男十兵衛三嚴,劍技尤勝乃父,卻惜于宗矩逝世四年之后病亡,將軍家師范職由次男的飛彈守宗冬繼任。
但馬守之兄嚴勝,歷仕筒井順慶、加藤清正等最后至尾張(今名古屋)德川義直(家康之子,“御三家”之一,尾張德川家之祖)家,成為尾張柳生流之祖,其子兵庫助利嚴也是一名杰出的劍客。
卅七、菅和泉(疋田流):征韓之役劍斬猛虎。
先從宮本無二齋學劍,后來疋田文五郎仕黑田家時,再入其門得奧義。隨豐臣秀吉出兵朝鮮而屢建奇功。有一次其主公黑田長政作狩虎時,突從側旁竄出一只巨大猛虎,立時撲殺兩名足輕(小卒),在人們驚慌散逃中,菅和泉撥出腰二尺三寸的名刀峙立于虎前,隨著一聲巨嘯,猛虎直撲菅和泉,說時遲,那時快,泉以閃電般的速度,不退反進地撲上去,在猛虎頭上猛砍一刀,使猛虎隨著一聲哀嘯倒斃于地,時年僅廿八。后來也曾參加關原之役,因戰受封7千石俸祿。
卅八、寺澤半平(疋田陰流):能按觀者指定的部位,予取予求地取勝。
疋田文五郎巡游至肥前唐津,受城主寺澤康高禮聘為劍術師范,寺澤半平即為城主之甥,得奧義后,入仕藝州(廣島)淺野長晨家,常以糕餅素面等為獎品,讓門人們較量武技以資精進。有一天,有位二刀流的劍客上門求,仕奉主命試技的寺澤,與其對談即已悉其造詣之高低,囑免試令返,而劍客不服謂:“不試焉知其強弱”,并硬求一試,寺澤無奈即與其對立,然返顧圍觀之徒眾曰:“汝等可指定打擊部位,余必如汝愿”,結果,果如徒眾所定,劍客楫逃退,寺澤遂謂門人:“劍術者,經十分磨練達熟,心身相融,入忘彼我之境,即能不持刀也知彼之強弱”。換以現代的說法即心、技、體能夠一致,始能自由地去發揮,方可不為對方千變萬化的形影所動,而正確地去應對他。
卅九、青木鐵人齋(青木流):把無二流再添加上工夫。
原名青木城右衛門義俊,宮本無二齋之高徒,后人把他說成宮本武藏的弟子,此乃因武藏有一弟子叫青木與右衛門休心(其后第八代青木規矩男(鐵心)先生,即為我們黃老師的恩師),因兩人姓氏相同而造成混淆之誤。這鐵人齋,后來仕事贊州高松的松平家,指導二刀一流之劍術。
四十、吉岡又市郎直重(吉岡流):武藏真的擊敗過吉岡一門嗎?
吉岡直賢有子二人,兄源左衛門直綱,弟又市郎直重。
四一、林崎甚助(神夢想、林崎流):撥刀術的開山祖師。
岡城主家臣淺野數馬之子(另一說為鐮倉幕府執權北泰時之次子),幼名民治。六歲時其父為同藩食客上主膳偷襲所殺,民治立誓必報父仇,然而主膳為當時有名的一流劍客,欲報父仇實非易事。民治到十二歲時,到林崎神社祈愿,每夜雪雨無阻地持木刀到森林里以大樹為對手,一心不亂地作劍擊的修練,如此達千日,當夜于疲夢中,見一白發老翁,對其曰:“汝有創派立流之運命,但需悟得以長柄之刀較能有利之理,且以此刀試試”言畢遞予一刀,這時嚇然驚醒的民治,立依夢中所見,削造一把柄長二尺,刀長則長達三尺的木刀,再下乃練,終于創出撥刀術的流派來,元服并易名林崎甚助重信,開始踏上找殺父仇人之旅,有一天終于在攝津遇上了仇家主膳,遂向其挑戰,主膳瞧其尚如此年幼,遂不禁冷笑曰:“既向我挑戰則不能饒汝不死,但念汝年幼可憐,為免汝痛苦,倒可以給汝一刀了帳”言畢仍不斷嘿嘿冷笑,然而彼此隔著三尺距離對峙的甚助,撥刀出擊,一刀即把主膳當頭劈為兩半,而主膳的手,僅伸及刀柄而已,自此林崎甚助的聲名大噪。
林崎神社后來改名為林崎居合神社,但到了明治以后,神社漸趨荒廢,使慕名往訪的游客或武術家們,睹景慨嘆。昭和卅二年(一九五七),有河野百練氏者,聯合全國居合流劍士三十人,發起再建運動,把它重建完成。
四二、小栗仁右衛門正信(小栗流):由扭打的原理創出拳法。
德川家康的侍童,小栗又市信安之子。自少即從柳生石舟齋宗巖習劍,得其真傳,曾三加關原(一六○○)、大阪冬(一六一四)、夏(一六一五)等的戰役,而由實戰的經驗,體會出在混亂的戰場上,糊亂扭成一團的打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與同門的駿河鷲之助,共同創出一套拳法,立名為小栗流和術,將軍家并準????傳。一六二三年任土佐藩主的劍術師范,入其門者,包括諸大名、旗本(將軍直屬的武士,俸祿一萬石以下五千石以上,任各層官職,有資格直接晉見將軍,有八萬位故號稱八萬騎)、陪臣等等,數近四千。
四三、竹內中務函久盛(竹內流):父子三人俱為扭打的名手。
臣屬于毛利家一之瀨城城主,竹內流柔術的創始者,其次男久勝也為柔術的名人,以武者之修行至京,關白秀次召其獻技,頗予贊賞,秀之物繼任之近衛關白,更譽其為“天下第一”。
四四、片山伯耆守久安(撥刀術、心貫流):在馬上展示的撥刀神技。
林崎甚助之高徒,并從伯父松庵學得居合十八刀與僅能單傳的秘刀刀法,竹內中務丞久盛即為其兄長。關白秀次聞其劍名,聘任為師范,然而天皇更急欲一睹其刀法,遂召入殿表演后,封賜伯耆守之官位。
久安摜使三尺三寸的長刀,其兄久盛認為撥刀應以較短者為宜,久安遂表演其神技以證,他跨騎于飛馳的馬上,撥刀揮舞二、三十回后,干凈利落地納刀入鞘,其兄仿其動作,然其長雖僅二尺三寸之刀,竟難把刀入鞘內,遂也效其弟改習長刀。
四五、穴澤主殿助盛秀(穴澤流):刀術,于實戰中最能發揮威力者。
自源平,南北朝,室町到戰國期為止,刀在戰場上,發揮了它最大的威力,戰國末期以后,隨著戰術的改變,劍術遂取代了它的地位,進入桃山時代,社會的風潮也趨向絢爛華麗的時代,而這具有優雅絢麗姿態的刀之術,遂為女流劍術家們所喜愛,并從此成為女性專習的武道。流傳至今的流派,有穴澤流等的十七流,而這穴澤流的創始者――主殿助盛秀,為戰國時代以刀之術獲得盛名的武將,曾任豐臣秀賴(秀吉獨子)之師,于大阪冬之陣大發神威。
四六、宮本武藏(二天一流):為何從不曾與一流的劍客比斗過。
直至現今近四百年來,聲名之隆再無人能出其右者,造因概為吉川英治的小說,把他夸張美化成為一個完美的英雄形像所致。從“武藝小傳”與武藏所著“五輪之書”記載,其從十三歲初與人斗始,凡六十余度,從未失利,然而與其對手者,概非一流之人物,以當時名人云集的江戶,如柳生一門有但馬守宗矩,十兵衛三嚴,莊田喜左衛門等,此外還有如小野次郎忠明、紙谷傳心、針谷夕云、小田切一云、小笠原源心齋等等,而武藏既至江戶,除了于寬永御前比賽時,與荒木又右衛門打成平手之外,卻未聞與上述人物比武之說,這豈不是頗有悖自稱天下無雙之號了嗎?后來至九州島小倉,與佐佐木小次郎決斗于船島(嚴流島)獲勝后,出仕細川家,年過三十后,投身于著作與繪畫,從其雄渾與超俗的筆法中,不難瞧出其非凡的才華,但未知何故而終身未娶妻室,卻收育養子三人,長男伊織,次男造酒之助,三男九郎三郎。伊織頗有劍才,后仕豐前小倉小笠原家,官至家老(總管)。
武藏后隨主君移封至熊本,于此渡其一生,一六四五年卒,享年六十二。其流名稱二天一流(一般常稱二刀流),但武藏與人比斗,卻是常使一刀!。
四七、高田又兵衛吉次(寶藏院流、高田流)
五、六歲即開始練武,稍長入寶藏院胤榮之門,及學成,曾代師與他流比武達五十一次而從未落敗,十八歲胤榮物出游諸國的修行中,歷經四十一次的比武也獲全勝,后隨其父仕豐臣秀賴而入大阪城,冬之陣起,又兵衛單身殺入敵陣,棋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翌年夏之陣,豐臣家敗滅父陣亡,又兵衛依父遺言,突圍脫逃,后至江戶開道場,盛極一時,然幕府追緝豐臣殘黨甚緊,遂離開江戶至小倉,仕小笠原家,島原之亂,又兵衛身先士卒,取敵首級達一百零八之數,三代將軍家光,聞其武名而召至江戶,及睹其神技,贊嘆之余賜“槍又兵衛”之稱號。返藩后,有日藩主命與作客的武藏比賽。二人在對峙中,互相找不出任何可乘之隙,如此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二人僅互擊三次,始終分不出誰優誰劣,此時又兵衛拋槍于地服輸,藩主大訝問其何意,又兵衛答謂:“槍比劍長,已占利七分,如此尚且不勝則敗也”,這或必定屬實,然也不無對客禮讓之意,如果這是一番生死之斗的話,那么鹿死誰手就未可預料了。
四八、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小野派一刀流):如與柳生宗矩對立,到底勝利誰屬。
召喚伊藤一刀齋入城,睹其神妙劍技。
這神子上典膳后來改姓易名為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一說小野原為其母姓,而另一說則謂,為使善鬼死后瞑目,遂承其小野之姓云云。
小野忠明從此與柳生宗矩,同為將軍家劍術師范,其聲名雖不如柳生之響,亮但據傳一般對小野似有較高評價之說,而小野派一刀流,也一直流傳至今三百六十多年來,名人輩出,為主要劍流之一。
四九、針谷夕云正成(無往心劍流):以竹刀將對方擊斃的入神之技。
小笠原源信齋之弟子,先習新陰流,后自創無往心劍流。身高六尺,天生神力,常使二尺五寸的重刃引(不鋒利的刀),門人訝問其由,答謂:“如與眾多的敵人戰斗,如有刀鋒,則會因刀鋒的鈍缺而被阻,故以刃引,從頭加以打殺為宜,但差(短刀)是為切腹之用,當然留得有刀刃在”。某日有一浪人聞其豪語,遂向夕云曰:“聞先生之刀能力破鐵盔,今余且戴鐵盔,請賜一試”,夕云力辭,但浪人執意欲試,夕云無奈遂持袋竹刀與之對峙,及近身,當頭一劈,浪人口噴鮮血而亡。
夕云一生真劍比賽五十二次全勝,門人逾數千,得其新陰流真傳者八十三人,無往心劍奧義者僅四人,首待為小田切一云。
五十、口十郎兵衛定勝(馬庭念流十一世):以白扇制抑刀。
在史上有名的寬永御前比賽,定勝以飛燕般輕捷的身法,擊敗當時一流名手的中五兵衛而聲名大揚,某諸候欲以高祿召聘其任官,但他卻無志于仕官而辭退,并返故里開門授徒。有荒木流高手本間仙五郎者,聞其名而上門挑戰,定勝先命徒弟二人與斗俱敗,后親自上場即輕易地將其擊敗,仙五郎不服,遂以其拿手的刀,尚且是以真劍的刀挑戰,定勝以手持折扇與對,并立把其壓抑制服,仙五郎終于伏服。
五一、田宮重政、田宮長政(田宮流):撥刀的名手,田宮流的創始者。
重政從東下野守元治,習林崎夢想流得奧義,然尚不以此為足,常佩帶長柄之刀,巡游諸國作武者之修行,下工夫再加創意,終于又又創出田宮流撥刀之術,所謂之“居合”,即刀于鞘內,計量彼此間之距離,配合呼吸,在瞬間撥出斬敵以致勝者。重政后來出仕池田信輝家,其子長勝,劍名也甚高,入其門者眾多,大阪冬之陣后,德川家康從池田家把他要過來,成為“御三家”(家康之子除當二代將軍的秀忠之外,另三人分領尾張、紀州、水戶等稱為御三家)之一,紀州德川賴宜之家臣,其子長家也是位達人,一五九九年,被三代將軍家光召喚入城,表演撥刀之術,以后,代代俱任紀州家之劍術師范。
五二、荒木又右衛門保知(荒木流):伊賀上野的復仇,連斬三十六人是真的嗎?
荒木又右衛門的大名,是因伊賀上野的復仇,連斬卅六人的故事,而在日本劍法史上,成為數一數二的知名人物,然而實際上這有可能嗎?如對方是些平庸的人物那倒沒話說,但對方既也是有名劍客的話,怎可能有連斬卅六人的可能呢?這大概是后來說書的人把它夸大的數目。
又右衛門為柳生宗矩之高徒,任大和郡山城主松平家的劍術師范,復仇成功(故事復雜冗長從略!)的四年后,轉任鳥取藩主池田家的劍術師范,至卒,年僅四十五。
五三、龍造寺平馬(新陰流):大度量的劍客。
柳生宗冬(宗矩次子)的高徒,也是位甚為著名的劍客,任大和郡山城本多家的家臣,深研禪學,也擅鍛冶,自用之刀劍概為自行鍛造者。
有一夜,聞得屋外有異音,秉燭開門出視,突有利劍斬至,閃躲并立壓其手,視之,原為前之雇用人,未知何事恨其如此,也必有所誤會之事,但平馬也不追詰其由而逐之使去,臨走還贈米兩袋,其度量之大,確令人由衷心折。
五四、小瀧平十郎(鏡見流):比武中,以筆蘸墨點在主君的紋服上。
柳生門下屈指可數的高手之一,年青時任贊州高松源英公之劍術師范,每于主君竹刀擊來的剎那,由其袖下閃鉆而過,并以蘸墨的筆,點在主君的紋服上,或是以敏捷的動作,乘機將主君懷中之物撈取于手中而獲勝。
五五、關口柔心氏心(關口流):柔術之祖――從貓的空中翻滾動作而得靈機。
其祖先為駿州今川一族,氏心先從林崎甚助學居合術,再從三浦與次右衛門學扭打之法,以后以武者之修行至長崎,又從某中國人學得拳法中捕縛之術,而終于創立出這居合融合柔術的關口流來。
其發明柔術的動機,據傳是有一天閑坐于屋后走廊,見有一只睡于對面屋頂上的貓,不小心從瓦上滑跌下來,但見其臨至地面的時候,突作一個翻滾而輕盈地落在地上,氏心見狀忽然靈機一動,想人如果也能這么做,倒也可成為一種新的武道技術,遂于地上堆積稻草并鋪以棉被,然后從屋頂上往下躍模仿貓的動作,后來果獲得成央其子氏業、氏英、第三代的氏連等,俱為甚杰出的人物。
五六、莊田喜左衛門(莊田流):柳生宗矩之高徒,斬殺松田織部助。
松田織部助系戒重肥后守之重臣,曾從上泉信綱和柳生石舟齋習劍的達人,創立松田派新陰流。戒重肥后守被織田信長滅亡后,織部助攜主君遺孤投效筒井順慶,然而仍懷恨舊主家的滅亡,是因柳生家為信長當向導所致,遂向筒井順慶告密謂柳生家隱藏有私地,使獲悉此情的信長暴怒,下令沒收柳生家的領地,自此,松田的項上人頭,成為柳生一族立誓競相獵取的目標,而后松田果然死于莊田劍下。
五七、佐佐木小次郎(嚴流):籠罩在謎中的嚴流島決斗。
富田勢源之高徒(另一說為鍾卷自齋之高徒),出師門自立嚴流,游歷諸國未遇敵手,至小倉細川家任兵法指南,一六一二年四月,宮本武藏從京都來作客于其父門人――任細川家老臣的長岡佐渡之家,聞得小次郎之高名要求挑戰獲準,地點定在于關門海峽上的向島(又稱船島,后來為紀念這位小次郎才改稱嚴流島),除藩主、家臣檢使官、警固武士之外,其余一概不準登島參觀。
決斗當日,約定的時間――辰之上刻(上午七點至八點廿分)早已過去,卻仍不見武藏的縱影,在眾人疑怒焦燥中,直至近午,方見武藏自下關(相距約二公里多)乘舟姍姍而來,他故意如此拖延時間,其目的為使對方因久等不耐,產生疲憊與憤怒的心浮氣燥情緒,小次郎雖也早已洞悉其意圖,奈何畢竟由于年少氣盛,終還是無法加以自制鎮定,待武藏至岸邊,小次郎憤然起立,并怒責其違時,言罷撥刀,卻將刀鞘怒擲于水中,武藏見狀便調侃:“焉有勝者把刀鞘舍棄之理,看來今日你必輸無疑了”,暴怒的小次郎舉刀上段猛然下砍,武藏以剛才在舟中用木框削成的木刀,將其撥開并加以反擊,小次郎的刀尖雖把武藏的卷(束額的布帶子)一刀兩斷,并在其額上劃了一條血痕,但他的頭卻結結實實地承受了武藏重重的一擊,武藏注視倒地的小次郎一會兒,欲再補上一刀時,撐起身的小次郎猛橫掃一刀,把武藏垂在膝下的裙斬開一條三寸的裂口,而武藏的木刀,再度在小次郎的腹上狠狠地一擊,當場使其肋骨碎斷,口鼻噴血而亡,小次郎時年僅十八,武藏!為廿九。
五八、柳生十兵衛三嚴(新陰流):十兵衛隱密之說真實否。
十三歲時任三代將軍家光的侍僮,但自廿一歲以后的十二年間,卻完全失去其音訊,故有潛伏于九州島,從事監視薩摩藩島津家動靜的工作之說,然彼本身,卻于其著作“月之抄”上記述,其間系隱居于柳生谷,從事兵法修練之說,但一般仍推測,此為掩飾其隱密(密探)身份的說法。家光將軍對天下各藩,派出大量的間諜,以防彼等的暗懷異志,而以十兵衛的各項條件看,成為其中一員是非常有可能的。他的劍術造詣,一般評價為遠超過其父宗榘,但卻于四十四的英年即病逝。
五九、東鄉藤兵衛重位(示現流):拋棄恩情與恩師之子對立。
薩摩出生,初學有若薩摩國技的體舍流,十八歲初陣以來,于戰場上的實戰中磨練劍技,后入示顯流達人善吉和尚之門,加上努力與創意,自立一派為示現流。一生比斗五十余次,從未嘗敗績,當時藩內劍術師范為體舍流的名人東新之丞,其為藤兵衛舊師之子,然而在龍虎不能并存的情形下,二人必須分出勝負方能罷休,藤兵衛雖恩情所困惱,但身為劍客必須舍棄世俗的親情,遂決意與其比斗,地點在藩主家大龍寺的庭園,在眾藩士的圍!觀之下,勝負就在一瞬之間決定,但這重逾泰山的一刀,非但把他的木刀砍為二段,余勢仍重擊在他頭上而斃命。
六十、柳生連也嚴包(新陰流、柳生流):柳生一門中空前絕后的天才。
任御三家之一――尾張德川家劍術師范,柳生兵庫助利嚴(將軍家師范柳生宗矩之侄)的三男,自幼即頗負劍才,十八歲時藩主命其與一刀流、柳生流等高手卅余人比賽,嚴包連剩卅余高手而能毫不露疲態。三代將軍家光聞其名,遂召至江戶,命與第三代師范柳生宗冬(即嚴包的表叔)比賽,結果仍由嚴包獲勝而轟動一時。六十一歲隱居修佛,一生未婚,故也無后。
kesin發帖時間2004-04-21,11:17:36南郡公諫議大夫安西將軍組別:白衣卿相功績:943現金:4521存款:信息保密帖子數量:3,151精華帖數:26用戶編號:2,725注冊時間:2003-11-29六一、小田切一云(空鈍流):互擊即有十分的勝算。
深研儒學與佛學的思想家。自廿八歲至卅四歲間,從針谷夕云習劍,更深悟得乃師無往心劍思想與劍理的神髓,得夕云秘傳之印可,是一位稱得上文武全才的人物,后易名空鈍,其理論是“初學者,唯有去想獲得互擊則可,互擊即能獲得十分的勝利,但不要去想獲勝,也不能去想會失敗,要忘卻勝負,對敵人之刀以無我無心去應對,如此對強于汝者求得互擊,弱于汝者則能獲勝,如此累積修練的歲月,自然對強于汝者也能獲勝”。
六二、涉川伴五郎義方(涉川流):將柔術的極意活用在劍上。
自幼即臂力過人,自習得柔術之后,常依賴其神力而忽視了技巧的運用,在修行游歷途中,遇上關口氏業,氏業身材矮小,卻腰插觸地長刀,再于刀鞘末端裝上輪子拖地而行,且又衣著華麗有如歌舞伎者,伴五郎瞧不順眼,遂向其挑釁,豈知只一近身,見對方毫不用力,而自己也使不出力道之間,已經被對方摔倒在地上,屢戰屢敗,伴五郎驚佩萬分地求入其門。后終得其真傳,至江戶開授徒,并著有“柔術百道”一書流傳后世。
六三、平井八郎兵衛(一羽派神道流)!:一劍劈倒石地藏。
師岡一羽齋的傳統,由另一留下來的高徒土子泥之助,傳至其門人水谷八彌,再傳至其門人家所伊右衛門,則于大阪夏之陣戰死后,其傳似乎已經斷絕,然而至寬文年間(一六六一至一六七二),有平井八郎兵衛卻宣稱以得此派之秘傳而巡游天下。有一天,于上州比劍獲勝的歸途,對方道場的門徒十余人,埋伏突襲,平井于剎那之間,立斃其中三、四名,余則競相逃離,殺興未盡的,他順手一刀把路旁的石地藏給劈倒,由此更悟出,只要凝滿力道時,就是再堅牢的鎧盔,也可以貫穿擊破的道理。然而因殺人而向地方代官自首,領主認為殺人乃屬大罪,但其卻是自衛而揮劍,故領主遂以別出心裁的判決方法來決定平井的命運。
領主選派廿名所能夠找到的高手劍客持真劍,而平井則僅能以木刀輪番應戰,如能得以不死,則可無罪釋放。比武的結果,平井果獲合勝,后至江戶再入柳生之門深造,最后返歸常州,又獲得鹿島神道流之傳。
六四、堀部安兵衛(念流):高田馬場連斬十八人的故事,可能是個夸張不實的傳說。
原姓中山,從馬庭念流第十三代口將定學念流,據考,在發生“高田馬場仇”故事的時候,其劍技應尚未臻!成熟,故其連斬十八人之說,可能是后來說書者添加上去的數字。后來又入堀內源太左衛門之門,劍術方見大進,并成為堀內館主的親友,播州赤穗藩士,堀部金丸之養子,易姓堀部,后來更成為史上最為膾炙人口的復仇故事赤穗義士(浪士),四十七義士之一員。
在攻入仇魁吉良邸的時候,曾與吉良上野介義央的貼身侍衛,一流的劍客清水一學相對而將其斬倒,另外,最后斬獲仇魁吉良項上人頭的劍士,武林唯七則為我國孟子的后裔。
復仇成攻的武士們,向幕府投案自首,而被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判處初腹,現渠等遺物塑像等,俱陳列于東京高輪泉岳寺境內的義士館,供后人憑吊,館后則為其埋骨的義士冢。
上述孟子的后裔有一事跡:從古時候的千百年來,有不少的中國人和朝鮮人,陸續渡海到日本來,并改姓氏入日本籍,變成為“日本人”(日人稱彼等為歸化人),如現今的山口、丹波、山村、長岡、志賀、桑原、平田、豐岡、河內、高村、長野等等,共達三百廿六氏之多。在全日本新撰一千一百八十二姓氏中,幾乎達三分之一之數(還不包括沒改姓氏的僑民在內)。由此大概可以想象,日本與我們的關系與淵源是如何的深遠!
六五、桃井八郎左衛門直由(鏡新明智流):以戶田流撥刀術中之型鏡新為流名。
六六、中西忠兵衛子正(中西派一刀流):培育出幕末的六位劍豪。
初代的中西忠太子定,從第四代小野次郎右衛門忠一習一刀流,后其劍技凌駕乃師,其子中西忠藏子武有感于小野派之“型”,有流于形式似的狀態,遂發明了面、手、胴等的護套,再以四片竹片做成的竹刀,作實際攻防的練習,一時各流各派也競相仿效,蔚為一時風尚,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現代劍道最初雛形。
中西第四代的忠兵衛子正,更堪稱為一世劍圣。由其手中培育出來的淺利又七郎、千葉周作、寺田五郎右衛門、高柳又四郎、白井享、高野苗正等等,俱為幕末時代,名震一方的劍豪。
六七、平山行藏子龍(忠孝心貫流):是位憤世嫉俗型的劍客。
其家代代為幕府的下級武士,行藏自幼即具撥群的武才,非但遍修所有武學如槍、劍、軍學、柔術、游泳、馬術、炮術等等,概達出神入化之境,其余如儒學、土木、農政等也達一流之域。其身裁十分的矮小,卻偏喜腰插近四尺的長刀,每!于其招搖過市時,不識者概視其為怪人而加以訕笑,而知其本事的人,則紛紛敬而退避。他平常一面看書,一面以拳擊櫸木板,裨以強藶詠睡覺時也慣于地上,并從不用任何寢具,每早以七尺長棒作素振五○○次,然后再以四尺的長刀作撥刀術的練習二、三百次,從無一日間斷。他土生土長于江戶,卻至死仍痛恨江戶的**、污濁、柔弱與搖蕩的時代,是位典型憤世嫉俗型的武士。
六八、戶崎熊太郎(神道無念流):兵法者一生能不用為大幸。
熊太郎十六歲到江戶,入福井兵右衛門嘉平的道場習無念流。熊太郎生就高大魁偉,力大無窮,至卅一歲時得師之真傳,遂返故鄉開道館,四年后,復出江戶開館授徒,無念流之名遂在江戶傳開,在他道館的壁上,貼有一張誡文曰:“兵法系兇器,故一生能以不用為大幸,非不得已時不用,為私己之意趣或憤恨,更不可用,因這已屬暴力,如是為君父之仇而用者,此則屬于忠義,武德也”。
六九、寺田五郎右衛門宗有(天真一刀流):臨事需將生死置之度外。
自幼即入中西道場,認為乃師所發明著護套以竹劍互打的練法,有違劍法之真意,遂出中西門改入平常無敵流,池田八左衛門之門,時年僅十五、六,在此修業十二年得無敵流之奧秘,后從藩主命,再入中西之門,深研。
七十、岡田十松吉利(神道無念流):廿二歲即得神道無念流之真傳。
身材魁偉,卻生就一派溫文儒雅的氣質,是位十分能予人好感的人物,但卻又是僅以廿二歲的稚齡得其師戶崎熊太郎,神道無念流真傳的天才劍客。
十松十三歲時入鄰鄉戶賀崎松村源四郎之道場,進步之神速,令松村既驚又喜,遂攜十松出江戶,交予乃師熊太郎,時年僅十五,三年后,門徒中已無人能出其右者,有他流武者上門求比試時,概由十松應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