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擎宋 正文 第323章:樂大人是個好官

作者/月如弓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撫軍治民,樂大人一兼兩職,嵊泗群島剿匪大獲勝是樂大人的功績,錢塘縣治軍是樂大人的政績。功績刷完了,樂大人回到錢塘縣衙繼續刷政績。

    “府尊大老爺,今日錢塘縣衙門前貼出了告示,告上寫著邀錢塘士紳商賈捐資修補錢塘江堤。”一大早剛剛散了衙參,王漢之正在簽押房里閑坐休息品茶,府衙有個王府尊的親信差伇來到門外稟報道。

    王漢之聞言冷冷一笑,立時想清楚了其中緣由,錢塘縣要修建沿江堤壩,以錢塘縣的財力自然是不敷使用,若要上奏朝廷減免稅賦,自然繞不過自己這個府尊,只有自己這個府尊批過才能上報朝廷,那樂天素來與自己不睦,絕對舍不下臉皮來求自己,才想出這么一個邀請錢塘士紳商賈捐資的辦法。

    做為蔡京的黨羽,王漢之于崇寧年間乘了蔡京為相的東風,被擢為禮部侍郎,后于崇寧二年出知瀛州,歷知河南府、蘇州直到現在出知杭州,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經歷的政務甚多,邀士紳商賈捐資修堤鋪路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做過,早有感觸的王大人更是清楚其中艱難,從這些鐵公雞般的士紳商賈手里摳出多少銀錢心中更是有數,滿打滿算能湊齊十之一二就很不錯了,其余的還要伸手向朝廷要。

    修建錢塘江堤不是工程,沒有朝廷的撥款,指一縣之財力根無法獨自完成,哪怕錢塘縣富庶非常。

    想到這里,王府尊的眼睛帶著喜意的瞇成了一條線,真希望樂天這一次鬧的灰頭土臉啊。

    錢塘縣衙門前告示一貼,立時在錢塘縣鄉紳商賈中引起一陣嘩然,在平民百姓心中倒沒有什么異樣,縣衙要求捐資修堤怎么也捐不到自己這些平民百姓的頭上,老百姓心中自然沒有感覺。

    莫是王府尊,便是府縣同城的仁和縣、余杭縣,還有駐杭州府的兩浙路諸司官員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持看熱鬧的心態,等著看最近風頭正盛的樂大人弄的灰頭土臉,這些人對官場上的事務太熟悉了。

    嫉妒是人的天性!

    正所謂樹大招風,樂大人到任錢塘以來掀起了太多的我浪,又刷出了太多的功績,難免不讓一眾同僚們眼紅。

    錢塘江流經錢塘縣境內足有四十余里,江南岸便是州,所以錢塘縣只需修江北的堤壩便可以了,但這四十里江堤精打細算怎么也需要七萬余貫錢。七萬貫不是個數字,相當于錢塘兩年的稅賦,便是錢塘縣收了余杭商賈三個月的稅,距離這個數字也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就在杭州府諸司滿心期待看樂大人笑話的時候,錢塘縣大戶白正繁白員外、王佐王員外率先站了出來,開口便是捐資一萬貫錢,緊接著仁和縣、臨安縣的李員外、張員外、許員外也是紛紛表態捐資一萬貫。

    聽到這個消息,杭州府的官員一陣愕然,王佐身為樂大人半個岳父,出資一萬貫有替自家女婿刷政績之意,倒也在情理之中,這白員外是抽什么風?仁和、臨安兩縣的李員外、張員外三人俱不是錢塘縣籍,又來湊什么熱鬧?

    錢塘縣地的一眾商賈來還打著看熱鬧的態度觀望,看到這般狀況也不好意思再繼續裝聾做啞,只好捏著鼻子認捐,雖然數目不大,一番下來再加上縣衙的庫錢,這修堤的費用倒也湊齊了。

    官場上從不缺明白人,身為兩浙路置制使的陳建陳大人更是明白人中的明白人,立時便知道為何這白員外四人會慷慨解囊了,心中猜個八

    九不離十,這四人便是樂天給自己名單上杭州府中的漏之魚。同時心中也在感嘆,這位樂大人為了刷政績往上爬可謂不遺余力,己經將天時、地利、人和,凡是能夠動用的條件部利用了起來,

    要知道樂大人從來不是一個安份的人,刷政績己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花樣更是百出,就在這七萬貫錢剛剛湊齊之際,先是寫了幾塊牌匾命人吹吹打打的送到了幾位員外家里,隨即又在縣衙門前又貼出兩張告示。

    第一張告示無非是用來打醬油的,用來表彰地士紳踴躍捐獻的,看不看都沒什么意思;第二張告示可就有些意味深長了,上面清楚的寫著日后修堤時,每筆錢財的用處明細去向都會一一寫在縣衙門前的告示上,讓錢塘百姓看個明明白白,用樂大人的話來這叫財務公開,有讓百姓監督之意。

    在這個時代,政

    府財務公開是不可想像之事,使得兩浙路官場一陣嘩然,似樂大人這般財務公開,日后這些人還怎么撈取灰色收入。

    然而樂大人此舉,莫是錢塘百姓,便是那些原捏著鼻子認捐的錢塘士紳商賈,也不由的為樂大人叫了聲好,又道天下官員若都如樂大人這般,大宋何愁不國富民強。

    然而令錢塘百姓驚喜,又令兩浙路官員瞠目結舌的事情一樁接著一樁。只見又過了一日,縣衙門前再次貼了一張告示,前面冠以《神童詩》三字,其意如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室,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義,須知學后通;圣賢俱間出,以此發蒙童。

    這一次終于有人看出來樂大人是抄襲了,其中有幾句是隋唐乃至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甚至這“自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兩句,出處更是有名有姓,乃是朝觀文殿大學士汪洙所做的勸學詩。

    不要忘了汪大學士的父親汪元吉可是曾在明州府做過司法參軍的,這汪洙自幼在明州長大,距離杭州不遠,而汪大學士年幼就有神童之譽,在兩浙路幾乎被傳為神話,汪大學士的這兩句勸學詞,杭州人又怎么不知道。

    拋去這些再向下細看這張告示,錢塘百姓們就會拍手叫好,還要樂大人抄得好抄得妙了,因為在告示上分明寫著縣王員外、白員外等五人愿各捐二百畝上等良田共計一千畝做為學田之用,學田收成用于獎勵縣學上等生員;另,縣衙欲在縣建啟蒙學堂數所,請教書先生免收束修,用教化鄉梓兒童,由縣衙免費提供書籍,其中所用也從學田所得中支取。

    二十一世紀的義務制免費教育提前九百年實現,這對廣大貧民百姓來無疑是個好消息。

    縣衙發放稟糧與品學兼優的生員,縣學的生員們震動了;錢塘縣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錢塘廣大低等收入百姓震動了。

    錢塘縣修錢塘江堤,樂大人未動用尋常百姓分毫,如今又為縣學生員發放稟糧,縣實行免費啟蒙教育,立時不止是錢塘縣,連同杭州府也震動了,這不是空口無錢的好聽話,而是樂大人實實在在的施惠于民。

    大宋的地方官里有樂大人這般理想的大有人在,然而有樂大人這般氣魄的可就寥寥無幾了,即便是有這般氣魄,那白花花銀錢也是極大的的障礙,誰能像樂大人這般讓士紳商賈大把大把的捐錢,恐怕除了樂大人別人無法做到。

    至此,樂大人在杭州城內的聲望立刻達了一個新的巔峰,而且是近幾十年來杭州官員中的最高峰,便是幾百年前的前朝白樂天、幾十年前的蘇子瞻,在政績上也無法與錢塘縣的樂大人并駕齊驅,樂大人注定要被列為杭州名臣錄了。

    這個消息一經傳來,惹得杭州治下其余八縣百姓對錢塘百姓無比艷羨,那些等著看樂大人笑話的官員們更是一陣陣的瞠目結舌。

    錢塘縣衙門前再次鑼鼓喧天,錢塘百姓們抬著一個“父母楷模”的匾額送上縣衙,縣學生員也送了一個“重教愛才”的匾額,一時間樂大人萬民擁戴。

    樂大人是個好官,從杭州城到錢塘鄉下,上至八十的老翁下至幾歲的孩童口中皆是念叨著。

    熱鬧過后,樂大人一邊撥出銀錢在縣修建啟蒙學堂,一邊又組織人力征發勞伇修建錢塘大堤。

    就在樂大人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黃堪檢從縣衙后門溜了進來,手中捏著一封從汴梁來飛鴿傳信。

    在樂大人拆開信封查看之后,一張原盡是笑意的臉,漸漸變的無比難看起來,眉宇間泛出濃濃的怒意。

    手掌重重的拍在書案上,樂大人咬牙切齒道:“真是豈有此理,官不尋你這老匹夫的晦氣,你竟敢尋官的不是,官這就分分鐘教會你如何做人!”

    樂大人一怒,連同后世計量時間的單位都了出來。

    黃堪檢跟著樂大人己經四個月了,從未見樂大人發過如此大的脾氣,更不知道樂大人口中的分分鐘是什么意思,但看樂大人這般火氣定是出了極大的事情。但黃堪檢更是知道,以樂大人的行事風格與手段,絕對會讓那人難堪到了極點。

    皇城司消息靈通,更有自己專門的消息通道。幾日前,朝堂上關于樂大人封賞的爭論、還有杭州知州王漢之等人對樂天的彈駭,在第一時間內傳入提舉皇城司的鄆王趙楷的耳中,樂天是鄆王一手栽培的親信,鄆王趙楷絕對不會讓樂天翻了跟頭,立時著史勾當官用飛鴿傳書將消息傳遞過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蒙城县| 买车| 丽水市| 天津市| 江源县| 西平县| 阜平县| 五原县| 大田县| 南澳县| 英德市| 滦南县| 杨浦区| 绩溪县| 洮南市| 衢州市| 东至县| 静安区| 西平县| 黑河市| 康保县| 普兰县| 中牟县| 汤阴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临漳县| 丹凤县| 竹溪县| 曲阳县| 湘乡市| 延川县| 民权县| 司法| 桂东县| 永吉县| 景谷| 普格县| 石林| 新建县| 罗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