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氏族志的修訂,將世家第一的博陵崔家崔民干列為了三等后,李世民起駕從洛陽回返長安
臨走前還特意拐到滎陽鄭氏的地盤逛了一圈,李世民的意思太明顯了,滎陽在洛陽以東,和回返長安的路完是南轅北轍,再了去年去泰山以及從泰山回洛陽的時候都途徑過滎陽,完沒必要再走一遭
但現在皇帝偏要走這一遭,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對滎陽鄭氏以及五姓七望的其他幾家表示一種不滿還有威懾
估摸著要不是范陽盧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這幾家不在附近,要不然李世民都有可能往他們的地頭上跑一跑的
五姓七望里邊李世民也就比較對隴西李氏還有太原王氏有些好感,這兩家都是在大唐建立中支持過他們父子的,盧氏,崔氏,鄭氏這幾家可就不一樣了
到滎陽饒了一圈,李世民沒有接見鄭氏的任何族人,就那么傲嬌的在人家地盤上得瑟了一圈后溜溜達達開始返程回家
二月初五離開的洛陽,在十三日就河北縣,這個地方可和后世的省份沒關系,這個地方是屬于河東郡的,不過倒是和后世的省份名字由來一樣,是因為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
要具體的位置的話就差不多是后世的三門峽對面的運城平陸那一片
到了這里李世民別的美景都沒看,就乘坐船只好好看了看砥柱山
砥柱山在后世可能聲明不顯,但在古時候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載:“砥柱者,山名也。rg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砥柱山既然為山所占面積就絕對不,所以大禹治水時候才因為這座山擋住了黃河的河道要開山,將山兩側挖開,讓黃河之水繞山而過
在后世隨便河道里有一塊凸出的石頭也好意思稱砥柱山,實乃可笑就是三門峽的砥柱山也是如此
雖然那里真的就是砥柱山原址,可修水庫的時候早已經將砥柱山炸毀了,只剩下一塊不大的石塊存在著,水位高的時候還會被淹沒,這么個玩意叫砥柱山也好意思,還拿來當個景觀叫人看,也真真是懶得,太笑話了
古時候的砥柱山才真的是砥柱山,山腳就不了,就光是上到峰頂都有差不多一個籃球場那么大的
上邊修建著一個的道觀,在云霧繚繞中真有種神仙福地的感覺
往下看去,兩邊是波濤洶涌的河水卷著浪花傾瀉而下,撞擊的石壁轟隆作響
這種氣勢才能讓晏子出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的諫言
而砥柱中流這個成語也是因此山,因晏子的這句諫言而來的
“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在砥柱山好好看了個夠的李世民,最后詩興大發還寫了首短詩,然后自覺寫的很不錯,還讓魏征找人銘刻在了砥柱山的背面
在此地盤桓一日后,十五日李世民率領文武大臣盛大祭祀了禹廟,兩日后到達柳谷,觀看鹽池
鹽池就是后世的運城鹽湖,也叫解池
鹽池產鹽,是最有名的池鹽產地,起重要性不用多都能明白的鹽是任何時候任何動物包括人都不能缺少的東西
而鹽池則是中原幾千年歷史上最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產鹽基地史學家稱它囊括了“九分天下鹽“,誰能夠占領這里,就意味著誰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脈。所以不管是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每代帝王都要派重兵把守著這里
《左傳》里記載晉大夫們決意定居在這一帶的理由都是因為此地土地肥沃而且“近鹽“
鹽池周圍幾乎是禁地,普通人都不的靠近而且因為近年來大唐打下了好幾個地方,像青藏高原上吧,就有大大的咸水湖,鹽是不缺的,可草原上那龐大的地盤就不同了,對鹽的需求量非常大的
首先是遷移過去的漢人百姓以及當地的牧民需要大量的鹽,而且中原對羊毛的需求量龐大,草原上的人養的牛羊,尤其是羊都不知道多了多少倍,這些牲畜也需要大量的鹽才行
后世武元慶的家里養過羊的,那不是每天讓它吃草就完了的,定時還的喂它吃鹽,他們家還就養了一只羊讓他打發時間養的,那鹽都消耗很大的,別草原上那不知道幾十萬只還是幾百萬只的羊了
當然草原上也有鹽出產的,可草原上的牧民讓他們放牧還行曬鹽什么的不是他們特長,草原上的鹽是遠不夠滿足需求的
再一個,商貿發展,薛延陀,高句麗等地方都從大唐購買食鹽,一來二去鹽池對大唐的重要性更加大了好多倍
李世民和大臣們都開始計劃這要在鹽池周圍修建禁墻了
而原時空,解池周圍后來也是修建了禁墻的鹽鐵這種官營的東西,自然最怕的就是走私倒賣了,要是不圍上光靠駐軍巡邏,怎么也是防不住的,防不住,不光可能販私鹽的會走私鹽賣到敵對國家,還會大大損害朝廷鹽稅的收入
所以,原時空就是從大唐開始就草劃修建禁墻,宋代繼建,明代續修,前后歷經一千多年,“終鹽池一周,屹然如城”,長一百多里。
李世民計劃修禁墻不過是走上了原有的道路罷了因為對鹽池很重視,李世民在此停留了三天才啟程到了蒲州
蒲州,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這里為“天下之中”。蒲州城據堯舜禹里舜的帝都蒲板就是建在這里的《帝王世紀》云“堯舊都在蒲,舜都蒲坂!
蒲州是北方的雄城重鎮之一,不但歷史追溯可到上古時期,就連后世這里也非常有名
有名的學課上學過的黃河鐵牛就出土于這里,而張生崔鶯鶯的故事也源于這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