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都是從沒有準備的謀略中出來的。”
——林軒。
在華夏國,謀略思想具有悠久的歷史,漢代以前就誕生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鬼谷子》、《太公兵法》、《三略》,其中,以春秋時期吳**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最著名,對東西方的影響頗大,尤其是美利堅、錫歐和太陽國。
《孫子兵法》早已不僅限于軍事指揮作戰,其思想已廣泛應用于商業、政治、社會等領域。事實證明,謀略是競爭各方勝敗的決定性因素,正如孫武在《孫子兵法·計篇》中所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未戰而廟算不生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不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謀略思維的用謀方法古往今來有很多種,但對企業領導者而言主要有知己知彼、把握先機、陰陽謀略、虛實謀略、奇正謀略。
很多企業領導者重視調查研究,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使企業能夠正常有序地發展。但也有很多企業領導者不重視“知己知彼”謀略原則,一切靠“想當然”決策,給企業帶來災難。知己知彼是對領導者主觀臆斷的直接批判,企業領導者應培養和堅持知己知彼的競爭觀念。《孫子兵法·謀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孫武把知己知彼作為決定勝負的最高原則!豆砉茸印吩唬骸安灰娖漕惗鵀橹咭娔妫坏闷淝槎f之者見非。必得其情,乃制其術!惫砉茸诱f的是認清規律、了解情況,而后再制定解決方案。
把握先機,就是把握競爭或對抗過程中的主動權。競爭或對抗中有兩個關鍵因素,即主體雙方的整體實力與主客形勢。占“勢”的一方就是占據先機、主動權較大的一方!秾O子兵法·勢篇》云:“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把握先機,要做到“先發制人”,但并非一定采取主動進攻的方式。企業領導者應根據實際情況既善攻又善守,應如《孫子兵法·形篇》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易傳·系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表明陰陽是宇宙萬物最基本的存在狀態,陰陽變化是萬事萬物永恒的原則!豆砉茸印ま汴H篇》云:“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表明陰陽思想是謀略思維的精髓。實際上,陰陽謀略的核心思想是“謀于陰而成于陽”。運用陰陽謀略的關鍵是把握全局,設置一真一假的計謀,并使一真一假渾然一體,即使被領導者滿足了意愿,又使領導者功成于不顯,制人于無形。
對企業領導者而言,掌握虛實謀略是至關重要的。領導者能不能避實擊虛是決定競爭成敗的關鍵。因此,避實擊虛也就成了企業競爭或對抗過程中的指導原則!秾O子兵法·虛實》云:“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強調擊敗對手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打擊對手的虛弱之處!豆茏印吩疲骸肮ヨt堅者瑕,攻堅則瑕者堅”,也強調避實擊虛的指揮作戰思想。
奇正謀略是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重要法則,在企業領導工作中也有其突出的地位。《孫子兵法·勢篇》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意思是說大凡作戰,要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
奇與正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正是正兵,奇是偏師,正兵是從正面與敵方對壘,偏師則是不合常規的策略。
“奇”的用兵令人難以捉摸、不可思議,常常取得奇效。這是在軍事作戰上的奇正謀略。奇正謀略思想已廣泛應用于現當代的商業領域里。商業領域的用奇表現在產品、營銷、廣告宣傳等諸多方面。如中國商界有一句名言,即“一招鮮,吃遍天”,表明企業經營要學會用奇。
謀略思維的主體條件,是指進行謀略思維的人或謀略思維主體應該具備的條件。就是說,不是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隨意間都可以進行謀略思維,做到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相反,只有具備了某些條件的人才能夠創造性進行謀略思維。
謀略思維主體的主體性,是指進行思維的人應該有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能夠維護和遵從自己的自主選擇。
主體性是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加強的。在原始社會,人類的思維剛剛處于萌芽狀態,談不上自主性,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和謀略思維,只是到了奴隸社會,才有哲學,人類的思維才得到一定發展,人類也在主體--客體兩極世界中擔任起應有的角色,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也才由消極直觀發展到積極能動的反映,并能通過實踐加以改造。主體性的成熟和確立,是進行謀略思維的必要條件。
謀略思維的運用不是從外面強加給思維主體的,而是主體長期鍛煉和培養的一種內在思維能力的自覺體現。離開了主體的自覺自主,就不會有謀略思維。因而,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處于領導崗位的人,就應該加強和培養自己的主體性,培養自己對工作、職業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這對于我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調解人際關系和調動其他人的積極性,以及在對外活動中維護本集團利益等,都具有很大幫助。
謀略思維主體的獨立性,是指思維主體在各種場合要具有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擾,獨立作出判斷的能力。
任何人在思考問題、采取行動時,都會遇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這些因素有的是來自競爭對手,有的是來自環境的不適應或突然變更環境下的心理不安。思維主體需要暫時拋開不利因素,既不受他人誘導,也不為不適環境所困,獨立地、專心地作出判斷。
否則,就或是為人所利用、圍著他人轉;或者因環境而心浮意燥,作出錯誤決策。
例如,任何一位國家領導人都會有很多顧問,在他周圍形成“智囊團“,向他獻計獻策,然而,在對待某一問題上,“智囊團“成員不可能意見一致,有支持的,有反對的,也有持保留意見的。
尤其是在西方議會制國家的議會的聽會上,各位議員你一言我一語,多種聲音在議會大廈上空回響。
此時,就需要領導人有獨立性,也最能表現領導的獨立性。不敢想象,如果一個領導人被其顧問的多種聲音撞擊得不知所措,這將是一個集體的不幸。所以,西方議會制國家的元首都擁有最后的否決權。這與其說是賦予元首的權利,不如說是要求他具有獨立作出判斷的能力。
思維主體的獨立性又離不開思維主體的應變性。應變性,即思維主體在遇到某些預料外的情況時,需要隨機應變。不顧情況的變化,一味強調獨立性,只會使獨立性走向僵化、模式化。強調這一點,對我們的思維活動和實際工作都很有意義,例如,古今中外的軍隊中都流傳這樣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就是說,在外作戰或執行任務的將領,遇到意外或緊急情況時,可以依客觀情況,做出決定,不用按正常程序,先報請總部討論、批準,否則,在外將領沒有應變能力或總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授予在外將領這種權力,那么,迎接他們的只有失敗。
因為,只要事物是動態的、發展的,就隨時都有新情況發生,任何偉大的軍事家都不敢夸口說,他能夠在戰前預見到戰爭過程將要發生的一切情況。所以,應變性非常重要。
而從這個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應變性在一定意義上,也就是獨立性,二者相通。
應變性不是主觀隨意性,不是任意地濫用權力。
應變是有條件的應變,是在分析客觀情況基礎上的應變。還是以上述例子為例。
在外將領是依據變化了的情況作出新的判斷,即他的新判斷反映了新情況,是對原計劃的補充,而不是一旦情況有變,就隨意地改變原計劃,隨意地搞一點新花招。
這是對原計劃的破壞,是一種兒戲,是抽象地理,即只要與原來的不同便就是“變“,而不問客觀實際。
所以,應變也是有規則的應變,是以客觀條件為轉移的
謀略思維方式的多樣性,是指謀略思維不能固守某一種方式或某一領域,應該由單一走向多向、多方位、多層次、多領域地進行謀略思維的特性。
在社會交往還不是很密切的時代,謀略思維僅僅局限于政治,或外交,或軍事等幾個有限的領域,運用的技巧也非常有限。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開放,各集團之間的往來十分頻繁,而且頻繁到一旦失去這種交往、失去與其他集團的聯系--這聯系也是多方位的,包括政治的、外交的、經濟的、文化的、民間的、科技的、勞動力的等--某個集團就難以發展,甚至難以生存。在集團內部,其各個構成部分或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為此,要求我們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采用具體的謀略思維,把謀略思維應用于日常行為之中。
靈活、具體地掌握和運用謀略思維,能夠使我們抓住各種機遇和事物發展的苗頭,了解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保證我們的行動獲得成功。
德曼拉長期致力于南非的統一,但他并非以武力恐怖行為為手段,而是通過國內的游行、示威,通過非國大黨巧妙地影響白人政府和南非國民,通過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而適時、適當地給白人政府施加壓力,最終實現了難非統一,舉行了難非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大選。曼德拉成為了難非第一位民選總統,并與白人組成內閣,共同執政。
然而,有了民選總統,有黑人白人共同執政,并不等于一切問題尤其是種族問題完全消失,所以,德曼拉總統對內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繼續解決種族糾紛;對外既要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引進外資和技術,使國家經濟騰飛,又要在同世界的聯系中繼續提高難非的國際地位。面對多元、動態的國際環境和復雜的國內情況,德曼拉總統依舊有步驟地、具體地加以解決,使難非在短短幾年內以新的形象立于國際關系舞臺。德曼拉的秘訣可以從他的言語中窺出,他說:面對復雜的情況,沒有固定的解決問題模式。
所以,環境的多樣化,必然使我們的謀略思維多樣化。謀略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沒有千篇一律、處處適用的謀略思維。
謀略思維的開放性,是指謀略思維善于接收外界信息,時刻同外界保持聯系,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公開化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封閉思維、閉門造車,或是以隱蔽的方式在背后施計。
謀略思維的開放性同其多樣性有聯系。保持謀略思維的多樣性,必然導致其開放性,多樣性本身就是在開放的形式下進行的;開放性又促進了多樣性。
如果說,謀略思維是封閉的,那么,其多樣性就成了一句空話。例如,太陽國大田汽車公司總裁就十分注意思維的開放性。為了能夠在競爭十分激烈、發達國家小汽車漸趨飽和的情況下,立于不敗之地,他十分注意了解世界范圍內同行業的生產情況,各類小汽車的功能、特性、成本造價,以及用戶對小汽車的要求和心態,了解社會對小汽車的要求即汽車行業及小汽車的社會效率,如對環境、能源、交通等方面帶來的全面效應等。
正是因為他保持思維的開放性,所以,無論是設計、生產方面,節能及保護環境方面,還是在因沖擊美利堅市場而美利堅進行的談判中,他都因自己的謀略思維方式使他處于領先和主動的位置。
謀略思維的開放性同公開性也有聯系。
過去,人們常常認為謀略就是陰謀,就是欺詐,以欺騙的手法騙取他人的信任和財物,誘導他人走進自己設計的圈套等。這種看法是對謀略思維的誤解。謀略思維的開放性,不僅在于思維主體使自己的思維處于開放狀態,與外界的情況互動,還在于不同思維主體之間以公開化的方式進行較量。
如談判,雙方面對面、在同一張談判桌上斗智斗勇,談判的結果是雙方認可的。而欺詐是單方面的我行我素、施以詭計,對被騙方根本沒有公開性可言,而一談到公開,木已成舟,已為他人所騙。也許談判的例子太標準化,說明不了問題,那么,我們再看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例如,某公司一名職工,因對一部門領導辦事不公感到氣憤,卻又不愿找該領導面談,也不愿向公司領導反映,于是,自己變得玩世不恭。公司總裁見他此等狀況,便同他談話。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從該員工的談話中,捕捉到一些信息:他本性不是如此,只是心中有怨,無法發泄。于是總裁不露聲色地從捕到的微弱信息入手,終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總裁對違紀的部門領導給以了懲處,該職工也受到口頭批評,但后來成了一名非常優秀的員工。公司總裁談話的過程,就運用了謀略思維,但不是欺騙。如果說,總裁以欺騙的手法讓該員工談出事情原委,那事情的結局決非實際情況所示。
所以,開放性,既是謀略思維的特性,又能為謀略思維洗去冤名。
謀略思維的動態性,是指謀略思維具有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不斷地調整思維程序,思維方向,思維計謀的特性。隨著時代的變動性加劇,社會實踐的步伐加快,謀略思維的動態性越來越重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