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鋼軌和下面的方木采用大鐵栓固定得非常牢實。那木頭是間隔一尺一根,采用的還是柏木,非常的浪費。 “你們試著抬一下。”武炎之安排周圍的士兵。 也是一名校尉領著二十人,排成兩排,一聲令下:“起。” 那十五米長的固定好的鋼軌被二十名大漢輕松舉起來。 “來少監(jiān),你明日帶領100名金吾衛(wèi)士兵,負責沿途的警戒和開路,有不聽指揮,擅自圍觀者,一律緝捕。”武炎之安排道。 “遵命!”來俊臣恭敬地點頭。 接下來,幾人又去看了已經(jīng)鑄造好的九鼎。 但見金光閃閃處,九個巨大的鼎一字排開。有一個鼎明顯比其余的鼎倒高了不少。 判官孫恒介紹道:“王爺及各位長官,這最大的鼎,名叫豫州鼎,又叫神都鼎,賜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 其余的八個鼎:冀州鼎名武興,雍州鼎名長安,兗州鼎名日觀,青州鼎名少陽,徐州鼎名東原,揚州鼎名江都,荊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圖山川物產(chǎn)于其上,共用銅56萬余斤。” 這九個大銅鼎重新澆鑄好以后,武炎之還是第一次來查看。 但見這金光閃閃的黃銅大鼎,比以前的青銅大鼎,壯觀無數(shù)! “孫判官,崔少監(jiān),在后日九鼎安放完成后,給負責制作九鼎的兩名監(jiān)作和五名胥吏,記上中考一次!”武炎之道。 “遵命!” 隨后武炎之領著他們,查看了整個線路。隨后又仔細看了看色,氣也不錯,現(xiàn)在是春季,也不會下大雨。看來明后兩,運輸九鼎應該不成問題。 …… 第二日,由于要運輸九鼎,朝參暫停。 根據(jù)武則的旨意,與運輸九鼎有關的各司長官全部參加。總指揮當然是武炎之。其實也就增加了左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左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左羽林衛(wèi)將軍、將作大匠。這些人昨日有事,都沒能參加勘察線路。 玄武門外,九鼎作坊大門口。 旌旗招展,鑼鼓喧。 一千多名士兵和將校整齊排列。 在幾通鑼鼓響后,武炎之看看自己帶著的一只大銅鐘的指針已經(jīng)指向八點,于是一揮手,敲鑼打鼓之人立刻停手。 那只大銅鐘,還是皇帝武則,特意賞賜給尚方監(jiān)的!這東西全國也沒幾只,倒是把在場的所有人,眼饞得不得了! 特別是那幾位大將軍,有人問道:“東萊王,聽這報時儀是尚方監(jiān)工匠制作的,不知如何才能買到一個?” “買一個?”武炎之冷笑道,然后他又道:“這東西可不好買,宮城里皇帝那里有五只,還有幾只在司府寺,當然還要加上這一只,除此就沒有了!” 那幾個人一聽,頓時就斷了念頭! 不過隨后武炎之的一句話,讓他們立刻又興奮起來:“不過嘛,有人投資。讓那幾個制作報時儀的工匠,利用業(yè)余時間,培養(yǎng)些工匠,制作這報時儀。 當然啦,數(shù)量有限,估計一年也超不過一百只。不過現(xiàn)在可以接受預定,只是這價格可能會稍貴些!” “貴一些?東萊王,不知道貴多少?不會要幾千貫吧?那就算了。”那左金吾衛(wèi)王大將軍問道。 “那倒也不用,不過由于材料和工藝的不同,價格自然不同。最高級的報時儀,他們準備生產(chǎn)十只,好像準備上面鑲寶石,里面也有一些部件是采用黃金的。算下來這個要800貫左右一個。 次一等的呢,可能要400到600貫;就是最便宜的,也要一百貫……” 他們聽武炎之完話,倒是松了一口氣。這些大將軍,可都是從戰(zhàn)場上過來的,哪個不是身家巨富?幾千貫一只鐘,雖然也買得起,不過肯定覺得不太值。 不過幾百貫對于他們來講,那就是兒科了! “東萊王,老父親幾個月后就是90大壽,不知道能否先給別人做一只那800貫的報時儀?”那王大將軍問道。 “今應該沒問題,好像才預訂出去六只,不過再過幾就難了!”武炎之道。 那些人一聽,不覺心里很是慌亂:“東萊王,麻煩也給鄙人來一只……” “鄙人也要一只……” “張將軍急什么,東萊王還沒答應鄙人呢……” 接下來,居然有五個人訂購了大鐘。 “李將軍,你晚了,那800貫的沒有了,你若要,只有600貫的了……” “那……就要了600貫的吧!”那李將軍還很不甘心! …… 今日順便預銷售出去好幾只時鐘,武炎之頗有些意外! 看樣子果然是“一招鮮,吃遍!”,早知道這時鐘如此好銷,還去費勁制造什么玻璃呢?就因為去找純堿,還差點被突厥騎兵偷襲! 不過又一想,自己前世是工程師,也不能光想著賺錢。發(fā)展大的工業(yè),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水泥、鋼鐵、石油、煤炭、機器等等都要慢慢來。 最后當然是鐵路、公路和輪船! 與幾名將軍談完購買報時儀的事,那旁邊大鐘的指針,已經(jīng)到了8點一刻。 “諸位,今日是起運九鼎的隆重日子,下面請東萊王講話。”孫恒道,他是儀式的主持人。 武炎之上去隨便講了幾句,接著是殺雞宰羊的儀式。在古代,特別重視祭祀工作。 如此大的起運,如果不搞一個儀式,要是出了事,武炎之是承擔不起責任的。 在羊和雞擺上之后,武炎之又上去給神靈敬了酒。整個儀式搞完,時間已經(jīng)到了上午10點鐘。 “東萊王,可以起程了嗎?”孫恒問道。 武炎之看看色,又與周圍幾位大將軍、將軍商量了一下,覺得可以起程了。 于是他一聲令下:“起程!” 只聽得瞬間那大鑼鼓又響起來! 這次運輸工作的現(xiàn)場第一負責人是崔少監(jiān)。 只見他沖那左金吾衛(wèi)校尉一揮手,那些人立刻便推動早已經(jīng)放在軌道上的大銅鼎! 最前面的當然是最大的豫州鼎——也叫神都鼎! …… 在平路上運輸,是邊運輸邊加軌道,一次運輸一個大鼎或者2個鼎。也就是在一節(jié)十五米的軌道之上,最多間隔放置兩個鼎。 其實總重量算下來,最多不過12萬斤,不算太重。不用,運輸難度最大的,就是這個最大的鼎。 道路早已平整好,不過那軌道放上去,總還是需要調(diào)整。武炎之當然是按照鐵路的要求,早就準備好了若干大拇指出的碎石,用來墊木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