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87 溫故知新

作者/熏香如風(fēng)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論揣度圣意,一眾中常侍,可謂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一言一行,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張讓受黃門令左豐琉璃寶鈔,替薊王進(jìn)言增封。然,出人意料。張讓竟只字未提薊王之功。反一味言及陛下之利好。一對一答間,陛下渙然冰釋,如沐春風(fēng)。百無禁忌,后顧無憂,于是有功必賞,水到渠成。

    這便是“受人之托,終人之事”的高級境界:潤物細(xì)無聲。

    內(nèi)在邏輯如何運轉(zhuǎn)。一語道破,其實不難。

    大漢有功必賞,尤重軍功。然,薊王開疆辟土二千里,東及大海。為何遲遲不得封賞。陛下心中必有顧忌。

    歸根結(jié)底。功高蓋主,尾大不掉。恐薊國重蹈前漢時強(qiáng)藩覆轍,舉兵謀反。

    如何破解。武帝推恩令削藩便是指路明燈。

    薊王螽斯衍慶,百子降世。偌大封國,推恩令下,支離破碎。如先祖中山靖王故事。

    事出必有因。薊王抄掠百萬三韓之眾,在藪中筑列城七十余座。之所以吃相略顯難看,正因子嗣眾多。將心比心,陛下這才渙然冰釋。

    所謂人多粥少。正因家中子嗣太多,薊王才想盡辦法,積攢家業(yè)。奈何不過十有六縣。百子百女,封邑、湯沐邑,細(xì)分下來,人均亦不過一城。若百子再生子嗣,不過分城中一鄉(xiāng)一亭而已。不出三代,薊國何止支離破碎,分明是化為齏粉。

    還有何所懼。

    明知如此,為何陛下仍遲遲不決。只因,一切尚未坐實。“靴子尚未落地”。

    直到薊王遣族中長輩,輕車快馬,遠(yuǎn)赴洛陽報喜,這才塵埃落定。“靴子墜地”。“新誕麟兒八十有五。王子四十又一,公主四十又四。”還有大半待產(chǎn)。“百子百女,年內(nèi)當(dāng)見分曉。”

    兒女各百。人分一城,薊國終歸如曇花一現(xiàn)。

    陛下金口玉言,再增薊王數(shù)縣。即便如此,比起薊王眾多子嗣,亦不過杯水車薪。

    張讓與趙忠,從旁煽風(fēng)點火,推波助瀾。

    于是乎,神鬼無覺,把事情辦妥。

    然若問在場眾人:張常侍可曾為薊王增封進(jìn)言?

    眾人皆搖頭否認(rèn):未曾。

    張讓確也未曾口出“增封”二字。然事實果真如此么。

    實則不然。此事,正是在張讓與陛下的“一唱一和”中,悄然敲定。張讓行拋磚引玉,見風(fēng)使舵。引陛下水到渠成,自投羅網(wǎng)。

    同理,再看大宦官王甫。

    先帝延熹九年,方士牢修誣陷黨人,黨同伐異,圖謀不軌。“八顧“之范滂因而獲罪,被關(guān)進(jìn)黃門北寺獄。先帝遣中常侍王甫審訊。范滂等人身披枷鎖,布袋蒙頭,列為階下囚。然當(dāng)前人被審時,范滂、袁忠卻從后向前擠,爭先受審。

    王甫發(fā)現(xiàn),以為二人爭相自首,心中不屑,便斥責(zé)道:“爾等身為臣子,不思忠君報國,反結(jié)成私黨,相互褒舉,擅論朝政,憑空捏造事端。還不將所有陰謀勾當(dāng),從實招來,不得有絲毫隱瞞。”

    范滂答曰:“我聽孔仲尼說:“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039;。”我等之所以聚在一起,乃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不料卻被人誣陷結(jié)黨營私。”

    王甫又斥問:“爾等更相拔舉,如唇齒相依。凡遇意見相佐之人,皆悉數(shù)排斥在外。此舉,不是結(jié)黨又是何故?”

    范滂仰天長嘆:“古人遵循善道,能為自己求得更多福瑞今人遵循善道,卻使自身深陷死罪。我死之后,且葬在首陽山邊,上不辜負(fù)皇天,下不愧于伯夷、叔齊。”

    王甫遂被范滂,大義所動。在場士人,多得解桎梏。永康元年167年,審判結(jié)束,王甫判眾人無罪,范滂等皆被放歸鄉(xiāng)里。

    若單看此事,王甫其人如何,似另當(dāng)別論。且后又一力促成夏育等人北伐鮮卑檀石槐。亦是為國謀局。

    然而。竇武謀誅宦官,事泄,王甫與曹節(jié)劫持陛下,殺竇武、陳蕃,再與曹節(jié)、段颎等人弄權(quán)多年。后楊彪、陽球發(fā)其奸,下獄,死于杖下,尸被磔。

    王甫其人,生平看似矛盾,善惡難辨。

    實則,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一言蔽之,不牽扯到自身重大利益關(guān)切時,王甫其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再看勃海王劉悝。

    延熹八年,劉悝被劾奏意圖謀反,先帝不忍誅殺胞弟,將其貶為廮陶王,只剩一縣封邑。失去封邑,劉悝追悔莫及,于是暗通中常侍王甫,許諾若助其復(fù)國,答謝五千萬錢。

    永康元年,先帝駕崩,遺詔命劉悝復(fù)為勃海王。劉悝認(rèn)為,此乃先帝遺愿,非王甫之力,于是拒付五千萬錢。因此被王甫懷恨在心,乃至身死國除。累及宋皇后全家被誅。

    試想,以王甫之老奸巨猾,揣度圣意。“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時,是否也如張讓這般,滴水不漏,無跡可尋。潤物細(xì)無聲。

    一對一答間,將事情辦妥。

    再想,勃海王劉悝定會問先帝身邊親隨:王常侍可曾為復(fù)國進(jìn)言?

    親隨皆搖頭:未曾。

    于是,勃海王信以為真。自食其言,害人害己。

    再深想,見范滂大義凜然,置生死于度外。王甫竟將黨人盡數(shù)放歸。若無切齒之恨,豈能將勃海王劉悝滿門置于死地。甚是不惜累及宋皇后全家。

    劉備竊以為。勃海復(fù)國,王甫出力甚偉。

    勃海王,自尋死路,怨不得旁人。這便是缺少政治智慧。

    薊國六大謀主,凡有一人在勃海王劉悝身側(cè),又豈能令主公身死國滅。

    史家竹書紀(jì)事,常用春秋筆法。一人生平,本傳只有十之二三,需縱觀全史,方能拼湊出十之**。蛛絲馬跡,皆藏于書中。能否構(gòu)建,見仁見智。

    為何溫故能知新。

    正因隨見識、閱歷等,個人修養(yǎng)不斷積累,越發(fā)能體會出文中未盡之語,言外之意。能更加全面完整的構(gòu)建還原“歷史的風(fēng)貌”。

    或有人說,劉備一路走來,實在太過順利。

    其實不然。各種明槍暗箭,陰謀詭計紛至沓來。劉備不過是見招拆招,未雨綢繆。主臣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的好。

    別的不提。便說如何不斷消除,陛下心中對薊國日益滋生的疑慮。若得空閑,又有興趣,不妨從頭再看一遍。溫故必能知新。

    尤其是那句“無野心而有所求”。希望諸君能體會。

    生活從來不易。且行且珍惜。

    一言蔽之,且看劉三墩地獄難度下如何無傷通關(guān),解鎖三國完美真結(jié)局。

    洛陽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與胡人主事辭行,甯姐姐輕身而出,等車而去。

    遙看帝都晚照,甯姐姐胸臆輕抒:“洛陽,不必再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山县| 大埔区| 固阳县| 榕江县| 新和县| 菏泽市| 宜宾市| 沽源县| 铜陵市| 大新县| 化州市| 定西市| 邵阳市| 南充市| 桂平市| 白河县| 辽中县| 延吉市| 婺源县| 高州市| 海门市| 安徽省| 太谷县| 满洲里市| 屯留县| 长岭县| 扎鲁特旗| 驻马店市| 顺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洛阳市| 灵宝市| 迁安市| 宁海县| 城固县| 安岳县| 宁蒗| 玉田县| 海南省| 高密市|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