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90 班師回國

作者/熏香如風(fēng)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俯瞰一群痛哭流涕,痛徹心扉之豪酋。劉備不由心生慨嘆。

    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

    劉備常言,活在當(dāng)下。

    又說“百聞不如一見”。道聽途說,終不可信。

    少復(fù)祖爵,劉備名聲在外。時少年得志,欲大刀闊斧,做一番驚天動地,惠及萬民的大事來。有感于幼時宗祠大考。樓桑劉氏雖子嗣眾多,卻代代只能甄選四人,習(xí)文識字。便是如此精挑細選,還被某個不知名大儒,拒之門外。只愿收為著錄弟子。

    故而復(fù)爵后,劉備首當(dāng)其沖,便要大興儒學(xué)。

    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二大神技,皆排在首位。

    然待深思。劉備捫心自問:印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四書五經(jīng),經(jīng)史子集。莫過如此。

    于是便準備,著手施為。命耿雍網(wǎng)羅海量儒家經(jīng)典后,劉備卻發(fā)現(xiàn)。同樣是一部《尚書》。版本竟五花八門,不一而同。缺、漏、錯、別,不一而足。話說,劉備家學(xué)淵源,恩師亦精于《尚書章句》。奈何所學(xué),亦有出入。

    后又悉知,熹平四年(175年),議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得到靈帝許可。于是,參校諸體文字的經(jīng)書,由蔡邕等書石,鐫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xué)前。碑高一丈許,廣四尺。所刻經(jīng)書有《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除《論語》外,皆當(dāng)時學(xué)官所立。

    且石經(jīng)『以一家本為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xué)官所立諸家,異同于后(將各家不同注解,列于經(jīng)文之后)。

    “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

    史稱:《熹平石經(jīng)》。

    換言之,自熹平四年(175年)首刻,至光和六年(183年)碑成。《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天下才有了統(tǒng)一的法定版本。

    究其原因。正因流傳版本太多。甚至,皇家藏書范本:“蘭臺漆書”,亦遭內(nèi)外勾結(jié),而被人篡改。鑒于此,蔡邕等人才上疏,校正經(jīng)書、刊刻于石的奏請。得先帝許。

    即便如此。待光和六年,版本已定。因何劉備不加緊印刷,傳于后世?

    薊王亦如此想。然,又起分歧。

    如何注解?

    若類比石經(jīng),以一家本為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xué)官所立諸家,異同于后。

    且問:以何“家本為主”?

    后世觀古文,注解常見三人:蔡邕、鄭玄、顏師古。時下為各類經(jīng)文注解之大儒,多如過江之鯽。恩師盧植,四少師崔寔、劉寵、陳寔,皆有注解。幾人皆是經(jīng)學(xué)大家。便是所謂“一家之言”。各有“家本”。

    用誰不用誰。

    術(shù)業(yè)有專攻。誰人最擅長,便用誰。

    如此,便以蔡邕為例。

    或有人言,時蔡邕攜藏書百車來投。薊王為何只收錄于藏書閣,卻不大肆刊印。

    只因劉備所見,蔡邕勸阻護烏桓校尉夏育討伐鮮卑時,疏中有此句:“天設(shè)山河,秦筑長城,漢起塞垣,所以別內(nèi)外,異殊俗也(詳見:《臨鄉(xiāng)·1.34內(nèi)憂外患》。另,此章特意譯成白話)。”

    此種思潮,便是所謂“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

    然劉備卻以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非但與劉備認知相悖。亦與大漢國策相悖。終漢一朝,蠻人北上,胡人南下,羌人東歸。充而化之: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日月所照,皆為漢民。

    于是,郭奉孝言:“再有四百年,無分華夷。四海升平,光融天下。郭嘉竊以為,若我大漢做不到,再無人能做到(詳見:《四海·1.146大而化之》)。”

    故蔡邕藏書雖多,薊王不用。

    煌煌天漢,王者之心。必然兼容并蓄,海納百川。

    用于薊王。便喚作:光融天下。

    守護初火,焚盡蠻荒。

    還是那句話。不設(shè)身處地,活在當(dāng)下。如何能知漢人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切莫以后世經(jīng)驗,反推前朝。

    又謂“借古喻今”。國策開放與否,顯然與國力相關(guān)。今日之中華,可比昔日之大漢否?

    言歸正傳。

    一眾豪酋所求,薊王無不應(yīng)允。

    賜清鋼良鐵,堅兵利甲,以御仇敵。

    眾豪酋感激不盡。指天為誓,永不復(fù)反。

    中島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動。于是爭相獻媚于薊王,生怕為他部所先。

    戲志才之計,成矣。

    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所建海港,位于澶洲北島西南大灣入海口。又因此處海岬,巖石高峻,形如木杵,被當(dāng)?shù)夭孔宸Q為“呂宋”,故取名呂宋港(馬尼拉港)。薊王親眼所觀,當(dāng)不啻金蘭灣中象林港。乃是難得天然良港。

    二人確有眼光。

    北島毗舍邪人,性情溫順。善漁獵及農(nóng)作。只需引入薊國良種,稻作當(dāng)可一季數(shù)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呂宋平原),雨水豐沛,亦利圩田。

    應(yīng)中島毗舍邪人所請。薊王遂命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擇其一,泛舟南下,擇址督造新港。

    事有巨細,井然有序。

    如何施為,無需薊王親臨。待安撫一眾豪酋,薊王遂率船隊北上。經(jīng)由南醴、甬東等,中繼港。補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薊王遠征萬里,為大漢收復(fù)失地。功高蓋世,已不足以稱之。

    朝中又起賜加九錫之論。

    少帝六百里傳書,詢問太妃之意。

    被母親婉拒。

    言,薊國千里國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萬國民。古往今來。得此厚賜,未有如薊王者。既心滿意足,加九錫何用?

    少帝將太妃上表,當(dāng)?shù)钫b讀。

    百官聞之,無不慨嘆。

    于是賜加九錫,再次作罷。

    少帝亦得心安。

    薊國果是純臣。恪守臣節(jié),不愿專權(quán)。

    薊王上表,請立江表諸港,及象林苑等,諸多條陳,無不應(yīng)許。固然超出十港,然區(qū)區(qū)小事,何足道哉。

    薊王無難事矣。

    少帝穩(wěn)坐大位。待幽冀七國獻費抵京。內(nèi)憂外患,當(dāng)可一并剪除。

    太后深諳商賈之道。料想,開價雖高,卻終可商量。

    心念至此。環(huán)視百官,少帝不由得渙然冰釋。

    江山終入朕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沙坪坝区| 清水河县| 望都县| 道真| 谷城县| 高阳县| 阜新市| 贞丰县| 沽源县| 广饶县| 安国市| 屏南县| 长顺县| 滦平县| 页游| 明星| 治县。| 大城县| 彭州市| 石楼县| 贡觉县| 罗甸县| 星子县| 英德市| 绥阳县| 高州市| 旬邑县| 莒南县| 清流县| 藁城市| 祁阳县| 通山县| 多伦县| 彰化市| 浦县| 株洲县| 肃北| 大渡口区| 两当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