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處仁與趙挺之,素來交好,尤其是徐處仁這次重新啟用,官拜一品宰相,趙挺之也是心底里替老友高興,時不時過來串門
今天來了之后,就看到徐公一臉心事重重的樣子,索性直接開口詢問了
聽到趙挺之的詢問,徐處仁沉默了一會,隨后直接一聲嘆息
“哎!”徐處仁嘆息一聲,把手里的公函遞過去,無奈的說道“正夫你看看吧!”
趙挺之,字正夫,倆人私底下交談,都是稱呼表字,以顯關系親近
聽到徐處仁的話,趙挺之接過公函,雙目一掃,也是緊皺眉頭,不做言語
就在此時,徐處仁嘆息一聲開口說道“如今大宋,可真的算是內憂外患,北方形勢一觸即發,你我等人,為了維護祖宗基業,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松懈,就在此時,居然還有人想要從中牟利,真是....”
徐處仁越說,越是憤怒,這些人難道還沒弄清楚形勢么?都這個緊要時刻了,還忙著斂財,真是不知死活啊
趙挺之當然知道徐處仁說的是誰,也只能無奈的嘆息一聲:“此人甚得圣心,如之奈何啊!”
“哎!”徐處仁拍了拍桌子,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儒家,講究的便是天地君親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倫理綱常,不容違背,當今天子,志大才疏,更是性喜奢華,身邊圍繞的都是一群溜須拍馬的小人,弄得整個朝堂烏煙瘴氣...
就算如此,作為臣子,在背后誹謗天子,也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徐處仁就算在怎么憤怒,也只能默默的承受,心底里嘆息幾句而已
如今朝廷,算得上佞臣的,無非便是蔡京高俅之流,如果在算一個,童貫勉強算的上,這些人,根本不管那么多,就連此時此刻,大宋危機之時,還不忘記搜刮斂財,
“聽說遼國內亂,高永昌反了,這下子,我看,遼國是真的完了!”趙挺之不想再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索性岔開話題開口說道
“這可是咱們大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抓住,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威懾一下蠢蠢欲動的金國!”徐處仁當然明白趙挺之談這個話的意思,也接口說道
最近一段時間,金國使者頻繁出入汴京城,從金國使者的態度轉變就能看出來,大宋在金國心里的分量是越來越低了
這也難怪
金國此時正值軍容鼎盛的最強時期,跟遼國大大小小的打了不下上百場戰爭,卻次次大勝,從未敗過,前段時間,更是打出來2萬金軍破遼軍70萬的驚天戰績,而大宋這邊,卻遲遲不敢動手,一直在觀望
金國上層,沒有別的心思,那就真的是傻到家了
眼看金國使者也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甚至在汴京城內,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聽到順天府那邊的報告,都是金國使者飛揚跋扈,欺壓百姓云云一類的消息,讓徐處仁頭疼不已
此時可正是關鍵時刻,大宋君臣就算在是不滿,也只能忍著,但是看到金國眼睛越來越蔑視,這些人心里能好受了才怪
這次,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狠狠的打一場勝仗,勝的漂亮,尤其是要讓金國看看,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后免生事端
這個時候,徐處仁忽然想起登州城見過的那個年輕人了
那個叫祝彪的年輕人
當時祝彪說過,金國一定會南下,當時看到祝彪信誓旦旦的樣子,徐處仁雖然心里也有所警惕,卻仍舊覺得應該不會,金國畢竟人少,但是,看到金國使者的表現,徐處仁越來越覺得,這個可能很大,非常大,金國,真的有可能南下侵宋
如今,只有打腫臉充胖子了,外強中干也得裝下去,最少,不能讓金國人小瞧了大宋
此戰,許勝,不許敗,
勝,便給大宋爭取了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到時候,自己一定要好好整頓一下軍備,延續大宋百年氣運,
敗,那邊是滅頂之災,金國打的遼國節節敗退,如果遼國又打的大宋潰不成軍,那大宋就真的被人瞧不起了,到時候金國看到大宋這個軟柿子,想不捏也不行了
這是大宋百年氣運的一站,拼上一切,也得勝
不止是徐處仁,趙挺之,章惇還有蔡京,童貫,等等,都是知道這一戰的重要性,整個大宋都為了這一戰做準備
但是,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還有人忙著斂財,貪墨,怎么能讓徐處仁不憤怒,但是,憤怒也沒有辦法
趙官家的絕學嘛!異論相攪
找幾個能臣,能做實事的,然后找幾個言官挑刺的互相制約,而趙官家從中調和,省得一方勢大,架空帝權,這不過是帝王權術之流,這些官場打混一輩子的老家伙,也能不知道趙官家心里的想法
越是知道,越是無力,比如此時此刻,明知道蔡京童貫之流做的事,正在拖后腿,卻沒有辦法,因為,當今天子,覺得這樣有利于他的皇位統治,真是莫大的諷刺
二人交談了幾句,都是心事重重,當朝宰相,看起來風光,誰人可知,這個歌舞升平的盛世,還能維持多久,尤其是掌權以后,更是發現大宋此時此刻,內憂外患,外強中干,光是維持住,已經很吃力了
趙挺之告辭之后,徐處仁沉吟良久,忽然間像是下定了決心,急忙匆匆寫好一封書信,隨后看了看,點了點頭,吩咐人把信件裝好,送了出去
“這世道,怕是真的要亂了!”徐處仁嘆息一聲,覺得好累,自己這次回朝,怕是有點魯莽了
雖有救國之心,卻力所不能及,攔在他面前的障礙太多了,比如蔡京童貫之流,他們難道不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么?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金國到時候,真的南下,就算你有再多的錢,富可敵國又有何用?
蔡京和童貫之流不明白這個道理么?當然明白,但是,他們不在乎,一朝天子一朝臣,大不了到時候投降了便是,無論是金國還是遼國南下,大宋地界這么多人,總是需要人管理的,到時候開門投降,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還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大宋百年養士,重文輕武,結果,養出來這么一群東西,有句話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讀的書越多,懂得道理越多,就會越自私,聰明人,或者說,自以為自己聰明的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缺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