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經過中國軍隊和晉商的掌握之后,資本更雄厚的中國商人集團又獲得了使用西伯利亞水道貿易的權力,現在中國商隊可以直接進入莫斯科進行貿易。
從西伯利亞一直到莫斯科都有天然河流可以利用,運輸費用相當低廉,雖說速度相對緩慢,可跟中國的大運河相比,也沒什么太大的區別,京杭大運河在明清時期的經濟規模,現在迅速在中俄之間復制。
中俄貿易迅速從拿破侖戰爭之前的500萬兩級別,兩年內擴張到1000萬兩,又一年半就又翻了一番達到了2000萬兩。俄國人此時發現,盡管放開了白銀出口禁令,但是俄國的貴金屬并沒有外流,因為俄國擴大的貿易量,主要是轉口貿易,結果流入中國的白銀,通過貿易,俄國反而賺到了更多的銀子。
大量茶葉、大黃、高端紡織品通過俄國陸路運輸轉口波羅的海和中東歐地區,甚至往南銷售到黑海沿岸的奧斯曼帝國周邊,甚至在地中海都很有市場。
由于陸路運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俄國運輸商品的成本雖然比海運要高一些,可是質量更有保證,許多不耐潮濕的商品,顯然俄國轉口貨比英國轉口貨更好,比如俄國來的商隊茶和大黃,都是優質品的代名詞。
俄國人也從持續擴大的貿易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利益,更需要維持跟中國的友好關系,當然最主要還是跟中國打了一場,知道這是一個比拿破侖底氣更厚的對手,跟中國正面沖突的話,可以耗死積貧積弱的俄國。
所以俄國開始一路向西,但忽視了中亞方向后,給了另一個對手悄然崛起的機會。
在中國奪取了哈薩克草原之后,嘉慶盤踞的費爾干納盆地跟俄國本土隔絕開來,少了來自俄國的援助,當然讓嘉慶政權感到不便,但同時他們的行動也不再受制于俄國的限制。
由于再次敗于中國,不得不從伊犁撤退,導致嘉慶的威望急劇下降,八旗各股勢力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回部八旗和浩罕八旗同為回教文化,內部的反叛力量以宗教為紐帶聯合起來,對嘉慶政權發起了內部挑戰,開始壓制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嘉慶這個人十分善于隱忍,默認了回部八旗和浩漢八旗的割據狀態,任由這兩部占據了費爾干那盆地最好的草場。但嘉慶始終利用手中文官的力量,掌控了農耕作業的漢八旗,并且通過漢八旗的農耕收入補貼蒙古八旗,將蒙漢八旗掌握在自己手中。
隱忍了三年,終于等到了機會。
回部和浩罕八旗遷居費爾干納盆地之后,開始恢復過去的游牧文化,開始跟周邊游牧部落產生沖突,主要是在錫爾河流域跟布哈拉汗國沖突很大,終于他們決定向持續衰落的布哈拉汗國發起攻擊。
嘉慶支持回部和浩漢八旗的行動,提供了大量糧草支持,可就在他們跟布哈拉汗國主力決戰的時候,嘉慶突然以蒙漢八旗的力量,向后方的回部和浩漢八旗牧地發動了攻勢,對留在后方的宗教領袖們進行了清洗,前方回浩八旗大亂,倉促之下回軍一擊,結果敗于漢軍步槍方陣和蒙古騎兵的聯合作戰之下。
經過這次政變式的洗禮,嘉慶重新掌控回部和浩罕八旗,同時按照他的方式對兩旗進行更加嚴密的控制和重組。依然是重新劃分牧區,嚴禁游牧。并且徹底的廢除了其內部自成一體的宗教組織,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官僚機構。
為了滿足回部底層百姓的宗教文化,嘉慶并沒有強行改變他們的宗教,而是對宗教進行了絕對的掌控,宗教成為他控制回部的一個工具。舊有的宗教組織完全消滅,然后向其各部派遣官員,所有的宗教活動都在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員管理下活動,而不是由過去的各種宗教領袖來主導,官員就是宗教組織者,官府就是唯一的宗教權力中心。
于是,****了!
而且對回部的控制極其嚴密,推行中國鄉村的保甲制度,采用傳統的,這是明朝王陽明制定出來的政策,是保甲制度的總結和完善。每十戶發一張十家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貫、職業,輪流巡查。一家隱匿盜賊,其余九家連坐。如有人口變動,需向官府申報,不然被認定為黑戶。
此舉極大的打擊了回部勢力以宗教為紐帶對官府的抵抗,首次用政治手段降服了這個宗教,也只有政治力量最強勢的中國文化,才有對其他各種力量絕對掌控的經驗和動機。
通過十家牌法,幾乎對當地回部完成了編戶齊民的傳統行政管理,穩定了回部和浩漢八旗之后,嘉慶開始對外擴張。
早在中國和俄國人戰爭的時候,他就已經趁著哈薩克南部權力真空,跟大中小玉茲建立了聯系,通過會盟的形勢,得到了對方的支持。將勢力推進到了哈薩克南部地區,但中國跟俄國戰爭結束之后,他主動跟中國談判,中國政府對哈薩克南部的沙漠興趣不大,跟滿清以楚河為界,楚河以南的莫因庫姆沙漠劃歸了滿清疆域。
跟中國劃清疆界之后,嘉慶沒有了后顧之憂,馬上就發動了對布哈拉汗國的戰爭。雙方之前的戰爭狀態有了新的變化,之前是以嘉慶的名義,由回部和浩罕八旗兩部內部割據的勢力跟布哈拉汗國的戰爭,但由于嘉慶對回部、浩罕的內部清洗,許多前線的回部、浩罕軍隊直接投降了布哈拉汗國,嘉慶要求布哈拉汗國歸還逃人,對方拒絕,結果引起了這場戰爭。
嘉慶也并不是有擴張的野心,他手下才不過兩百萬人口,農牧業各半,費爾干納盆地正在開發中,足夠他折騰。他主要是擔心回部、浩罕舊部跟自己治下的回部、浩罕百姓內外勾結,引起叛亂。所以除惡務盡,一定要置回部、浩罕叛軍于死地,尤其是其中的宗教領袖,是一定要除掉的。
嘉慶手下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火槍兵,由漢八旗訓練,蒙八旗的騎兵實力也已經恢復,并且也按照俄國,而不是傳統的方式組建,蒙八旗騎兵現在都配上了昂貴的胸甲,采用墻式沖鋒,而不是迂回的方式作戰,裝備著火槍和馬刀,而不是弓箭。
布哈拉汗國的軍隊則主要還是傳統形勢,雖然也裝備了大量的步槍、火炮,但組織形式卻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爆發后,嘉慶以少勝多,不斷向布哈拉國境推進。先后攻占塔什干、奇姆肯特,一直打到土耳其斯坦城,將布哈拉在錫爾河流域的勢力全部清除。揮軍南下,先后在撒馬爾干和布哈拉打了兩場決定性會戰,占領布哈拉之后,布哈拉汗國滅亡。
布哈拉汗國在中亞一直屹立不倒,有相當的農牧業基礎,人口一百多萬。而且統治范圍很廣,連阿富汗的一部分都在布哈拉汗國的統治之下,但真正的核心統治區只有以布哈拉、撒馬爾干為中心的,澤拉夫尚河到阿姆河之間的區域,周邊地區的統治十分薄弱,存在大量游牧部落。
嘉慶沒有急著進攻,而是迅速吞并消化布哈拉汗國的農業地區,將所有的農業人口都并入漢八旗,盡管這些農民的模樣跟漢人完全不一樣。將牧人編為布哈拉八旗,劃定牧場,嚴禁游牧,以十家牌法控制,比蒙古帝國時期的百戶、千戶制的控制力更嚴密,直達底層。
穩定了布哈拉汗國核心區域之后,嘉慶繼續追擊殘敵,進入了阿富汗境內。
此時的阿富汗,局勢十分復雜。
正處于杜蘭尼王朝統治的晚期,內斗不斷。
游牧民族總是因為一個英雄而興,又因為英雄之死而沒落。1747年以前,阿富汗出于波斯人的統治之下,1747年,波斯統治者納迪爾沙被他的禁衛軍闖入他休息的帳篷,把他刺殺。這個納迪爾沙也是一個英雄人物,在他之前,波斯被阿富汗人統治,他即位后先后驅逐了阿富汗人把入侵的奧斯曼人趕出波斯,但他死后,波斯帝國迅速分裂。
阿富汗從波斯分離,各大部落首領到坎大哈舉行臨時支爾格大會,選出了年輕的二十五歲的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為可汗,杜蘭尼王朝建立。
艾哈邁德沙即位后,開始著手統一國家。擊敗了來自波斯、土庫曼和印度的各路勢力。還占領了印度河流域的白沙瓦。艾哈邁德沙隨后征服了巴爾赫、邁馬納等地區,大致統一了后世的阿富汗區域。
艾哈邁德不斷向印度發動進攻,把莫臥兒王朝從阿富汗驅逐了出去,之后多次劫掠印度,攻占過旁遮普甚至德里,劫掠了一億二千萬盧比的財富,還戰勝了強大的馬拉塔帝國,因為這些打擊,莫臥兒王朝名存實亡,再也無力阻止英國人的擴張,讓東印度公司輕松奪取孟加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