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只鵪鶉,也不知是不是柳杏梅喂飽后放飛的那一只?世上的事有偶然也有必然,究竟是與不是,也未可知!
錢二黑看到了這里,就忍不住笑道:“這真是煮熟了的鴨子,到了嘴邊還是給飛了!”
**笛說:“忘記帶槍了,不然說不定還能捎帶著打到野物呢!”
馮勉忽然指向遠處說:“快看,那里在冒煙,像是有人在攏火。”
姚威說:“肯定是誰在打獵,用不用過去看看?”
他所指的地方,正是“幽靈塔”和“地獄谷”的地方,那里正有一縷淡淡的青煙繚繞著升騰而起。
榮凡輝說:“不用去看了,他們已經來了!
四個人一回頭,果然就見遠處出現了一頭驢拉著一口大棺材在茫茫皚皚的深厚積雪里迤邐前進,出殯的人們行動緩慢,步履艱難,在運行不便的地方還得用人來幫著拉。在他們五個人的眼中,那是在這幅畫卷里無疑是增添的流動場景,恰似畫家無意中打翻了的墨汁潑灑而出的另一番景致。
那一行人等正是延著這五個人踩踏出來十條足跡逶迤而來。
靈幡和花圈在茫茫積雪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光彩絢麗,似乎有些從容和悲壯的感覺!
被拋向了空中的紙錢繽紛飛舞成了蝴蝶的模樣,悲怨與傷痛以及失落的表情爬上了每個人的臉龐,化作無聲的淚滴濺進已是疲憊的心里。
靈幡又稱引魂幡,招魂幡,為亡人引路去西方極樂世界。
怎樣從靈幡上區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
在靈幡中間和兩邊的飄帶最下邊來區分。
要求是:男剪箭頭,女剪凹。男的在最下邊剪五個箭頭;女的在最下邊剪出五個豁口。
靈幡中間飄帶的中間,要“男剪圓形、女剪方形”。取天圓地方之意,男剪十三個圓形,女剪十四個方形。男單女雙。
比如故父名叫陶其盛,終年四十三歲,可寫成:“世故顯考陶公諱其盛之引魂幡”。幡字必須落到生字上。
靈幡兩邊飄帶所寫的字,最后一個字必須占上生字。比如下邊這個靈幡的飄帶:
金童前引路乘龍東去;玉女送西方駕鶴西游。
上一聯“金童前引路乘龍東去”是九個字,從金字起“生旺墓絕”念到最后那個字使占上“生”。用此法差下聯,最后占生字。
靈幡中間的飄帶所寫最后一個字,要求男占生女占旺。如果姓名是兩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間加個寶字,“既引魂保幡”女占旺妨此。
在人們簇擁著驢拉著爬犁上的那口特大號棺材走出陶家院子時,土街上也站滿了男女老少,他們絕大多數人不是抱著看熱鬧心態來的,而是想目送陶其盛一程。男的淚眼婆娑,女的潸然而泣,在有些緊張忐忑的孩子們那單純的瞳孔里竟然也是一片迷惘。由此可見的是,一個好人在人們心里的份量了!
封棺時,四角的需四锨土,由兒女及死者的親戚朋友,在棺材四周撒一圈。為親人捧土封棺,封棺后,別人才能用锨挖土埋墳直到結束。
在東北地區殯葬習俗很多,簡短截說,在將棺木埋好后,陶振坤和柳杏梅跪在地上哭的是驚天動地,尤其是陶振坤,那真是死去活來,來自撕心裂肺的悲痛!
這真是:人吃土歡天喜地,土吃人叫哭連天!
有人說: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人都是雙層父母,爹娘,岳父岳母,公婆,在他們健在的時候,兒女及媳婦和女婿都能盡份誠摯孝心,那么當不在了后也會減少一份愧疚的。由此可見,孝心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美德。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的嘴里常掛著一句話:閨女哭是真心真意;女婿哭不如青草驢放個屁。又有一說則是:丈母娘疼女婿,一頓一個大母雞;女婿疼丈母娘,一頓一根棒子瓤。那個時候的年紀雖然小,但也懂得這都是當作取笑別人而說的,F在的人們,好像是都把這話給忘記了。之所以寫下來,就是為了提醒和回憶。)
至于凈宅一說,是死者死在家中,需除殃凈宅,免去污穢以保證活人的安康。這是出殯之后風水先生會讓一個家人負責打開所有的六窗,風水先生會用五谷糧扔打殃處,同時嘴里要念“灑五谷糧咒”,還有“凈宅護身咒”。
陶其盛是自己死在了棺材里的,這種做法不知是否還有意義?!
————————
就正月而言,禁忌頗多。正月初一至初三忌使針,意避扎傷諸神眼睛。正月初一至初三忌燒干鍋,意避“患疳瘡”。正月初五忌使針,意避扎“窮窟窿”。正月初七忌使針,意在避“扎魂”。正月十一、十二忌使針,意避黑旮旯出瘡;忌吃粥,意避爛牙。正月十五忌使針,意避扎雙眼,俗有“老驢老馬閑一天”之說。正月十六忌干活,以休閑“游百病”。正月十九(使針),“騎驢跌手”,意避跌跤。正月二十為“補天補地”日,紀念女媧之節。是日宜扎耳孔(女孩帶耳墜),意為不發炎或紅腫。正月二十一(使針)腸肚往出溢。意避大病災。正月二十三,為大出疳日,祀送灶爺,亦忌動刀子,忌灑水。正月二十四(使針)扎惡刺。意避蝎蜂蟄之患。正月二十五(使針)大肚鼓,意避臨死會得肚漲病。正月二十六(使針)學牛吼,意避臨死學牛吼。正月二十七八(使針)雙眼烏瞎,意避雙目失明。正月二十九(使針)出進肚瘡,意避出惡疙瘩。正月忌拆舊衣裳,意為日子越拆越爛場。正月忌擰繩子,意為日子越擰越拮據。正月忌做鞋。俗有“正月做鞋二月埋”之說。正月忌吃搓搓(棍棍面),意避見蛇。二月初一(使針)小兒抓心,孕婦之忌。二月二“龍抬頭”,忌動镢頭锨,意避觸犯龍威。二月初三娘娘婆(觀音)散豆,忌使針,意為小兒出麩子、麻疙瘩等不順當。二月初四娘娘婆放蛾,忌使針,意避小兒患禿痂。二月初五雷神爺繒鼓,是日勞作為白下苦。五六月忌縫棉衣,只縫壽衣(禁忌之事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即便是種種習俗蘊含了迷信色彩,但卻也代表著民族文化的傳統與繼承。
對于這些名目繁多的禁忌,在東北某些區域里用白話來講稱之為“令當”,不過那只是屬于曾經一個時代的事情了,如今這些都已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真是應了那句話了:窮講究這個多!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作者有話說editorbyJack014-09-19-->
#includevirtual="/fragnt/6/6.ht"<!--二維碼廣告Start-->.qrcode{idth:590p;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solid#ccc;padding:5p5p;overflo:hidden;}.qrcodei{float:left;}.qrcodeul{rgin-left:10p;font:14p/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qrcodeli{list-style:square;rgin-botto5p;padding-top:14p;}
關注微信公眾號“17K小說”(微信號ap_17K),《情天恨海鴛鴦夢》最新章節隨時隨地輕松閱讀!連續簽到即可獲得免費閱讀特權;更多精彩活動敬請關注!<!--二維碼廣告End-->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