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行嗎?”秦嬤嬤一聽是這個理由,倒是少了幾分驚嚇,只是這個師父真的能制住母老虎嗎?要知道自家小郎君還不到一歲啊!
想到這里,秦嬤嬤緊緊抱著小郎君,那不是小貓,而是一只大老虎啊!
“行啊!嬤嬤看,陽陽是不是長得壯壯的?”余穎笑著說,輕輕摸摸睡熟的陽陽,其實這么小的小孩子,食物還是要喝奶的。.org
雖然小孩子沒有母乳,喝羊奶、牛奶都可以,可是這里找不到,唯一找到了一只在哺乳期的是母老虎。
所以余穎最后就只能讓虎媽媽當(dāng)了陽陽的奶娘,當(dāng)然余穎既然打譜讓虎媽媽給陽陽喂奶,那么虎媽媽就不用親自去打獵,每天專門喂它。
看到秦嬤嬤還是一臉擔(dān)心的樣子,余穎不得不告訴秦嬤嬤實情道:“而且這里就沒有什么人,可以做給陽陽哺乳的奶娘,所以只能找產(chǎn)奶的動物。”
秦嬤嬤這才想起來,這里事小山村,而不是她們曾經(jīng)呆過的高門大戶,也沒有什么奶娘。
看看圓滾滾的小郎君,秦嬤嬤最終嘆了一口氣,問道:“那么小郎君絕對不會受傷?”這時候的秦嬤嬤,感覺這件事實在是不靠譜。
“放心,我?guī)煾敢恢倍⒅^對保證安全。而且過一陣,陽陽就可以吃別的東西,那時候虎媽媽就可以讓它回歸山林。”余穎看到秦嬤嬤還是不放心,于是說出讓秦嬤嬤安心的話。
其實余穎一直盯著虎媽媽,因為老虎的舌頭上,可是長著倒刺的,如果不盯著,老虎舔一口小寶寶,絕對是要出事,細皮嫩肉的嬰兒傷不起。
當(dāng)然余穎是絕口不提這件事,唯恐秦嬤嬤嚇壞。
“其實,陽陽的身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些不足,如果現(xiàn)在不趕緊彌補,那么就會影響到陽陽將來的健康。”余穎輕輕地說道。
尤其是陽陽小寶寶從出生那天起,身子骨就弱,因為在娘胎里,母親就被人擄走,自然心情郁結(jié),甚至是早產(chǎn),后來又被秦嬤嬤抱著逃走,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
甚至要不是碰到余穎,陽陽說不定就會夭折。
要知道在古代,孩子最容易夭折,因為他們身弱,而且生病了也不見得能找到藥。種種原因,比如自然淘汰法則,讓身弱的孩子早早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不過余穎因為照顧過不少孩子,還是很有經(jīng)驗的,照顧起陽陽來很是一板一眼的,所以陽陽很快就養(yǎng)好了身體,變得和正常兒童一樣。
“三娘子,怎么知道的?”秦嬤嬤帶著驚訝的神情問道。
“師父說的,后來師父為了陽陽好,還特意是找奶給陽陽吃。”余穎說道。
最終秦嬤嬤什么也沒有說,因為別人是特意為了孩子好才這樣做的,要是太不識相的話,以后還有誰可以幫助他們家做事?
于是秦嬤嬤在心里對自己說:趕緊自己身體好了再說。
只是這么聰明而且大膽的女孩子,將來會有郎君娶回去做妻子嗎?這一絲憂慮浮現(xiàn)在秦嬤嬤的心里,看了一眼笑瞇瞇看著陽陽的余穎。
但是就在這時候,陽陽突然間醒了,所以秦嬤嬤就被引開這種想法。
就這樣時間過的很快,余穎已經(jīng)穿過來有五年,這段時間就沒有離開小山村。
不過在這五年的最后時刻,余穎倒是派阿一,將原主娘親的尸骨找回來,這個可憐可敬的女人,明明只是去寺院里給死去的丈夫。一盞長明燈,就被擄走。
為了腹中的孩子,她忍辱偷生,直到兒子出生,熬到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她終于熬不下去,為了送走兒子,她最后把自己的命都搭上,在被藏嬌的房間里,放了一把火。
知道這一切的余穎,決定把月牙、陽陽照顧好,應(yīng)該算是對原主以及原主娘親最好的回報。而且這一次的復(fù)仇,余穎決定讓兩個孩子也加入進來。
秦嬤嬤知道衛(wèi)晚晚的尸骨已經(jīng)找回的時候,大哭了一場,其實說起來秦嬤嬤的身體原本還是不錯,但是因為經(jīng)歷被擄走的經(jīng)歷后,她的身體衰落下來。
當(dāng)秦嬤嬤看到衛(wèi)晚晚燒焦的尸骨時,差閉過氣,因為她在最后走的時候,衛(wèi)晚晚是用一種解脫與壯烈的神情,送秦嬤嬤走的,她要引開別人注意力,讓秦嬤嬤帶著孩子走。
曾經(jīng)活生生的人,就這樣化成焦炭一樣的尸骨。
“嬤嬤,不要這么激動,要知道母親為什么這么慘?應(yīng)該是有人設(shè)計的,你總不希望母親沉冤未雪吧?”余穎緩緩地說道。
這時候的余穎,看懂秦嬤嬤的心思,這一刻的她,是不想活下去。
“三娘子,你怎么知道的?”秦嬤嬤驚愕無比地脫口道,這段時間,秦嬤嬤一直絕口不提衛(wèi)晚晚的事,還以為這位小娘子不知道什么。
但是這一刻,秦嬤嬤有些猶豫,她能感覺自家小娘子竟然察覺出什么。
“只從他們夫妻對我們姐妹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來,這中間有什么貓膩?不過大伯父是有些愧疚,因為父親的死,高家沒有出手。”余穎沒有掩飾自己的聰明,說道。
“但是大伯母就不太一樣,恨不得我們?nèi)ニ赖纳駪B(tài),那時候我的年紀(jì)還小,所以大伯母根本就沒有掩飾,我看的是清清楚楚。”余穎也沒有隱瞞秦嬤嬤的想法,直接說了出來。
“三娘子,等在再過幾年,我再說。”秦嬤嬤有些虛弱地道。
不知道為什么秦嬤嬤心里涌出一股暖流,以前她只想著讓三個小主人好好的活著就行,但是這一刻,她想著衛(wèi)晚晚的仇能不能報?
有句話不是說:有仇不報非君子,那么作為兒女怎么不為自己的母親報仇?這時候的秦嬤嬤,是怎么也沒有想到余穎早就毫不客氣地下手。
不過秦嬤嬤也算是從衛(wèi)家出來的,以為現(xiàn)在報仇還沒有什么把握,他們這邊就這幾個人,而那個司徒府大夫人,她是李氏王朝的王族比較遠的旁支,但也和王族有關(guān)系。
和李氏對上之后,說不定會和朝廷對上。而現(xiàn)在站在自己面前的人,還是小女娃,甚至陽陽才六歲,所以這時候搶著去報仇,并不好。
但是這一刻的秦嬤嬤,覺得自己還不能死,因為仇還沒有報!
看到秦嬤嬤終于有了活下去的想法,余穎松了一口氣,說起來秦嬤嬤只是原主娘親的奶娘,卻是真真正正疼愛著衛(wèi)晚晚,可以為衛(wèi)晚晚生,也可以為衛(wèi)晚晚死。
所以余穎才想著,能讓秦嬤嬤多過幾年好日子,不想著秦嬤嬤現(xiàn)在就去死。
等到秦嬤嬤情緒穩(wěn)定下來之后,余穎決定搬家,因為她要取得一定的權(quán)勢,不然怎么和司徒府的人斗?
除非找時間暗殺他們,對于這一,余穎不接受,她要讓始作俑者的家族,都跟著完蛋。
這件事看上去很難,但是余穎知道她可以借勢,因為李氏王朝的地盤快要亂了。
說起來余穎在這些勢力里,最終看中的是那個北平王的勢力,早早讓人在北平王的我領(lǐng)地里,比較安全的地方買了不少地。
說起這個王爺務(wù)實踏實肯干,手下還有不少兵馬,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掃蕩那些北方別的勢力。這讓不少人都察覺到,這天下之勢已經(jīng)開始整合。
一旦北平王平定北方之后,就會來準(zhǔn)備攻打這個李氏王朝,一統(tǒng)天下,那么李氏王朝的名門望族,都在這場波折中逃不掉。
就這樣余穎打定了主意,去了政治上最有前途北平王的領(lǐng)地,當(dāng)然還帶著不少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余穎想著一件事,該怎么讓原主的妹妹、弟弟在這個社會活下去?
首先第一選擇是當(dāng)官,畢竟士農(nóng)工商,所謂的士其實就是當(dāng)官的人。但現(xiàn)在還沒有科舉制度的,官員們多是靠推薦這種情況。
雖然說起來,原主的父親就是官,那么陽陽、月牙也都屬于士的階層。但是當(dāng)官的父親已經(jīng)過世,而且這官還是李氏王朝的。
那么做官的話,只能找別的渠道,只是陽陽是適合當(dāng)官嗎?
于是余穎看向陽陽,這個孩子此刻正在和人嬉戲,但是作為撫養(yǎng)過好多個孩子的人,余穎很快就發(fā)現(xiàn)陽陽天生是一種過于執(zhí)拗的性格。
要是去當(dāng)官的話,絕對是不怎么受歡迎。
像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人,最多能當(dāng)個御史,就是當(dāng)上御史,在別人看來也是又臭又硬的性子,碰到一個暴躁一的君主,會常常挨揍,甚至是死。
其實秦嬤嬤倒是說過,陽陽的性格很像原主的親爹,原主的親爹就是那種執(zhí)拗的脾氣,甚至連死也是因為他的執(zhí)拗病犯了,非要做某件事,結(jié)果把自己的命給搭上。
當(dāng)余穎知道這個消息,幾乎是驚愕無語的,遺傳果然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于是余穎狠狠設(shè)計陽陽幾次,讓陽陽在他自己執(zhí)拗的時候,摔了幾個大跟頭,這種人不吃過苦頭,就不知道變通,明明一件事也許換個方式,就能成功,但是就認準(zhǔn)了一條路走到黑。
陽陽在吃了還多次苦頭之后,倒是知道不少好歹,變得審時度勢起來。
余穎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起來被滅了十族的方孝孺,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皇帝硬杠,皇帝惱羞成怒之后,要滅方孝孺九族,這已經(jīng)是很殘酷的一件事。
結(jié)果方孝孺還是相當(dāng)?shù)膱?zhí)拗,不認為自己說錯了什么,又嘴欠地說了一句:“滅十族又何妨?”
皇帝聞言大怒,明明滅了方孝孺的九族,就已經(jīng)是把方家的人都一網(wǎng)打盡,根本就沒有什么十族,但是皇帝還是扒拉和方孝孺有關(guān)的人,成為第十族,殺了。
所以一個不會審時度勢,一味追求自己心里理想的人,在古代社會,對家人來說,其實有時候堪比定時炸彈,不知道什么時候爆炸。
于是余穎最怕的是陽陽也是這樣,幸而這時候的陽陽還小,應(yīng)該要加強注意,要知道這脾氣秉性是天生的,而且男人一旦熱血上頭的時候,常常就會干出不尋常的事。
琢磨一下,余穎還是有信心的,陽陽應(yīng)該會學(xué)會考慮一下。
至于準(zhǔn)備做什么,就看將來陽陽這個孩子自己的選擇,人的性子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以調(diào)教。
但不管怎么樣都是需要讀書,因為讀書明理。
只是要怎么讀書,又是一個問題。
余穎也算是穿過不少世界,所以對儒家學(xué)說可以說頗為了解,其實儒家的東西,的確是有精華的部分,比如有位大家就說過:君為輕,民為貴。
但是圣人的話,不等于后人一定認同,后來往往是民為輕,君為貴。
事實上,為了把儒家推銷給統(tǒng)治者,所以儒家的很多東西都遭到了閹割,而三綱五常倒是應(yīng)運而生,搞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還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也就是說,臣子受到別人的冤屈,被皇帝殺了,也不應(yīng)該怨恨皇帝。
其實余穎認為這些話都是狗屁,要真的是這樣,就應(yīng)該沒有朝代的更替,也就沒有那些造反人員,而那些尊貴皇族的人員,更加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所以余穎是在陽陽開始讀書啟蒙的時候,親自給他開蒙,因為余穎不希望陽陽成為第二個方孝孺,竟然和皇帝直接對著干,那是不知道變通的人。
就算是對皇帝不滿意,也絕對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來,這是需要講策略的。當(dāng)然對于這一,余穎不會明晃晃地說出來,只會悄悄地談。
而他們現(xiàn)在居住的小山村,屬于李氏王朝,將來早早晚晚就卷入這場戰(zhàn)爭中。那么居住在這里的他們,也會麻煩,所以余穎打算換地方住了。
“三娘子,真的是打算走了嗎?”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就有人來問。
這些人里,不乏有心想跟著余穎一起走,畢竟小山村其實就沒有幾畝田,他們生活來源多是靠山吃山,但是在三娘子一家沒有來的時候,勉勉強強能過活下去。
后來三娘子一家來了之后,算是有了更多的收入,日子過得好了不少,但是一旦三娘子一家走了之后,這日子可就難說了。
畢竟他們家里的人,沒有三娘子的師父那么厲害的人。
當(dāng)然也有認為三娘子離開對他們來說,并沒有什么大礙的,甚至其他人走了的話,他們可以活得更好,沒有人和他們搶奪資源了。
對于這一,余穎倒是沒有在意,因為有些人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
于是有人要跟著余穎一家人走,有人卻要留在這里,不管怎么樣,余穎都沒有干涉他們的選擇。
等著他們做好決定之后,余穎就帶著人上路了。
當(dāng)然他們都是選擇能繞開那些李氏王朝的地方,終于進入新的地方,小山村的人聚集在一處,余穎甚至幫著他們買好地,那些村里的人很快就安下家來。
余穎倒也是把家建在附近,但是底盤比較大。
因為余穎打算建一所書院,畢竟陽陽是個男的,這時候雖然沒有科舉,但是有名士,有時候名士的頭銜。還是蠻不錯的。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