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近半個小時的激烈巷戰,最終以英軍登陸部隊招致大量傷亡、先頭部隊后撤固守碼頭區而告終,當近岸處的英軍驅逐艦和掃雷艦以火力覆蓋德軍陣地時,羅根又果斷將麾下的傘兵們后撤到了外圍。
地面上的戰斗進入了短暫的中場休息,空中不可避免地成了英德兩**人爭奪榮譽的角斗場。第三批英軍轟炸機轟鳴著越過海峽,羅根沒有細數,但看著應該比前面兩批只多不少。德軍一方率先升空攔截的戰斗機仍然有三、四十架,阿道夫.加蘭德和他勇敢的飛行員們連續作戰,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增加個人戰績的效率。隔著幾百上千米的距離,戰斗機快速機動時的低吼、機槍機炮開火時的嘶叫還有飛機墜落前的哀鳴編織成一曲抑揚頓挫的交響樂。每當有雙發的英國轟炸機墜毀爆炸,羅根身邊的傘兵們都會小小地雀躍一下,那聲音,聽著可遠比英國戰艦萬惡的炮擊悅耳得多!
“十六……十六……十六……啊哈哈,第十七架!”
坐在羅根身旁的布倫.哈特曼就像是天真的孩童般掰著手指計算有多少架英國飛機被擊落,而當有德國飛機不幸被擊中的時候,他又會急切地關注德國飛行員是否及時跳傘。若是有白色的傘花在空中綻放,這家伙便會很積極地提醒羅根派出騎軍用摩托車的偵察兵前去營救!
羅根習慣性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包煙,不知不覺中抽上了今天的第11根。最近一段時間,這個幸運兒的軍銜和職務如火箭般攀升,煙癮也不甘其后,熬夜布置作戰方案的時候,他甚至一晚上抽掉兩包煙外帶一根雪茄,以至于洗過澡之后還是滿身的煙味。在后方還能肆無忌憚地抽煙,而這前線的條件畢竟要差一些,尤其是空降作戰,傘兵們只能在作戰服的口袋還有隨身攜帶的包囊里塞兩包煙,羅根稍微好一點,因為哈特曼這個不抽煙的年輕副官還能幫著揣幾包——可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用不了幾天也準保“斷糧”。
看著蹲在旁邊擺弄無線電設備的凱倫.莫爾特和另一名年輕通訊兵有意無意的目光,羅根將還剩小半包的香煙拋了過去。說起德軍的無線電設備,人們所知最多的莫過于恩尼格瑪,也就是“啞迷”,其實這種發報機主要用于遠距離聯絡和公文傳送,而德軍在戰場上的實時通訊依靠的是西門子公司生產的語音通訊器,除了體形偏大(不是一點點)之外,功效跟美軍的“摩托羅拉步話機”相差無幾,而且在波蘭戰役時就已經普及到了基層連排。至于空軍作戰飛機和陸軍裝甲部隊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些精密的戰場通訊設備,完全稱得上是德國閃擊戰的粘合劑和潤滑油!
凱倫.莫爾特負責那臺笨重的恩尼格瑪,作為行動指揮官,羅根必須與后方保持密切的聯絡,而那名年輕通訊官使用的就是一部能夠有效覆蓋戰場的通話器,小伙子剛剛點上煙,耳機里就有了動靜。
“長官,8號坦克車組報告說,他們和重機槍組擊傷了英國船只兩艘、斃敵若干,剩下的船只已經退往灣口,他們請示是否及時退回公路一線?”
考慮到徘徊在灣口的英國艦艇隨時可能發起報復性的炮擊,羅根說:“讓他們立即撤回來!”
不多會兒,北面也傳來了激烈的槍聲——埋伏在北面沿岸樹叢里的傘兵排,看準了英軍搭乘小船登岸的時機,用機槍和“鐵拳”好好招呼了一頓,十幾分鐘竟然斃敵五十余人,在惹得遠處的英國艦艇施以猛烈炮火時,他們又迅速后撤到了農田之中,利用高低不平的田埂再次打了個小伏擊,這才悉數返回港區與羅根的大部隊會合。
收攏起兩支外派部隊,羅根讓軍官們清點了一下人數,從占領東考斯港算起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又一刻鐘時間,四號坦克安然無恙——由于沒怎么運動,油料相對充足,唯獨彈藥消耗了三分之二;4個傘兵排尚有正常戰斗人員17人,輕重傷號1人,總的陣亡人數還是超過了40人;彈藥方面,每個機槍組平均下來還有兩條50發的彈鏈,步槍手們的冗余更多,平均每人0發,倒是“棒槌神兵”們把自己的反坦克火箭彈耗得七七八八——由于是傘降和機降作戰,加上需要徒步行軍,每個“神兵”最多攜帶兩根“棒槌”,在后援部隊將彈藥補給運來之前,他們就只好使用手槍或者英軍留下的武器參加戰斗了!
所幸的是,不論是成群結隊的英軍轟炸機群,還是單架出擊的戰斗轟炸機,要么把注意力放在紐波特機場和島東的本布里奇港,要么在德國戰斗機的糾纏下無力施展,加上原本留守懷特島的英軍沒有采取游擊戰術而是集結起來固守港口,島上主要公路尤其是從紐波特到東考斯和考斯的道路一直處于暢通狀態。在羅根的期盼中,隸屬于元首警衛旗隊的輛三號坦克、輛輪式裝甲車和6輛半履帶式裝甲車終于風馳電掣地趕到了,他們還運來了足量的彈藥(尤其是棒槌神器,嘿嘿嘿)、一個全副武裝的黨衛軍步兵排外加4門7型的75毫米口徑步兵炮!
“啊哈,伙計們,讓我們來個漂亮的反擊,把英國佬趕回海里去吧!”羅根高舉雙拳,大聲鼓舞著疲憊且士氣稍顯低落的傘兵們——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人要比平常更容易感到疲勞,短短4個小時經歷了三場攻防戰,加上早上的空降行動和爭奪機場的戰斗,就連羅根自己也覺得體力虛乏。
越是這樣的時候,精神的作用越重要,而德軍官兵又是人們公認的意志戰士。在羅根的鼓動下,補充了彈藥的傘兵們重新亢奮起來,養精蓄銳了好一陣子的四號坦克也隆隆地開進港區。接下來,除留一個排的兵力以倉庫為依托阻擊北面登陸之敵,羅根將手中的主力悉數投入反擊:身形敦厚的四號坦克和姿態敏捷的三號坦克當仁不讓地扮演起突破者的角色,手持8和“棒槌”的傘兵們與黨衛軍的機槍手、迫擊炮手搭乘半履帶式裝甲車跟進,熟悉地形的步槍手與機槍手從廢墟之間分散包抄,再加上黨衛軍的沖鋒槍手和步槍手。百余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投入到反擊當中,在他們正對面,是超過400名已登陸的英軍步兵,而隨著第三批運輸船的抵達,登岸的英軍數量將進一步激增。
看似以少打多、以弱擊寡,羅根的信心依然十分充足。這位給德軍傘兵部隊帶來了“巨人”和“鐵拳”這兩種“秘密武器”的菜鳥軍官,經過多場戰斗的歷練,對于德軍指揮官的角色揣摩得愈發成熟,一些看似隨性的發揮,往往也成了以往戰例中有跡可循的巧妙策略。
距離碼頭還有一個街區的時候,酷似捷克zb6輕機槍的英軍布朗式開火了,嘎嘎嘎的脆響飄蕩在已經找不到制高點的街道上。視線中,戴著托尼盔的英軍步兵們同樣以瓦礫堆或者半高的斷墻作為掩體,緊隨而至的迫擊炮彈似乎在告誡德國人:俺們英軍也是裝備齊整的作戰部隊!
不過隨著霸氣十足的四號坦克出現(在虎豹出現之前確實是德軍裝甲部隊里最猛的,至于強悍的虎豹會不會隨著主角的出現而提前登場,嘿嘿嘿,敬請關注后續情節,不會太久哦),尤其是它那敦厚結實的炮塔微微轉動之時,瓦礫堆后面的英軍官兵們分明露出了極端驚恐的神色。
轟!轟!
75毫米口徑的炮彈輕而易舉地將幾個穿著卡其布軍服的倒霉蛋拋出陣位,在步兵與坦克的對抗中,前者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受害者,尤其是此時的英國陸軍中,還沒有出現高效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槍丑而無用,反坦克手雷與炸藥包作用距離太過有限,以致于使用時往往要搭上步兵們的性命。
如果是區區一輛德國坦克,英軍步兵們還有對付的機會,但緊隨其后的兩輛式裝甲車正用有著“步兵殺手”之稱的0毫米機關炮不斷向那些以廢墟為依托進行抵抗的英軍機槍手和步槍手掃射,而在另外幾輛半履帶輕型裝甲車上,黨衛軍士兵也操縱著配備小型護盾的-4機槍瘋狂射擊,擁有50發子彈的彈鏈在提供持續火力方面遠比步兵們手中的50發彈鏈更為理想。此時藏身于車廂之中的迫擊炮手們,也在行進間使用威力更大的80毫米迫擊炮向碼頭方向接連開火!
靠北的一個街口,一群英軍步兵試圖憑借半坍塌的倉庫樓房抵御德軍進攻,激戰當中,李.恩菲爾德步槍快速射擊的聲音格外清脆,這種十發彈匣的手動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沒少讓裝備毛瑟98的德國步兵吃到苦頭,可惜時過境遷,當年英軍士兵的兒孫們再次手持李.恩菲爾德登上戰場,面對的卻是大量裝備坦克、裝甲車以及-4、8這等先進裝備的德軍官兵,三號坦克遠遠地報以精準炮擊。幾枚反坦克火箭彈飛來,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危樓倒下了大半面墻,那些僥幸沒被砸死的英國兵,隨即面對德軍機槍手和沖鋒槍手的無情摧殘……
坦克陷陣,“棒槌神兵”強拆,4壓制,8突擊,依靠這種簡單實用的戰術,德軍全面推進,很快就將英軍步兵們趕回到了碼頭區——巷戰環境下,坦克、裝甲車加步兵,機槍、迫擊炮配反坦克火箭筒,兵種與兵器的理想組合輕而易舉地主宰了戰場。也許英軍指揮官們在抱怨自己缺乏裝甲突擊力量的同時,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基層步兵的火力配備——然而英國皇家海軍的強盛必然意味著其他兵種在經費上作出犧牲,德軍眼下也是將主要財力物力放在陸軍和空軍建設上。這個戰略層面的大問題,偶爾也會出現在羅根的腦海之中。
********
喜歡二戰軍文的,用你們的雄心把《帝國雄心》在月票榜上頂起來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