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center style="font-size:15px">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r=red><b>Co/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center>
第二百六十三章天寧子道長
高敬這次兵入滎陽,滎陽境內(nèi)的大族郭馮兩家,被屠殺殆盡。
自高敬兵敗消息傳開后,兩家仕宦在外的族人,回鄉(xiāng)收斂親人的遺骨安葬,一時之間,滎陽境內(nèi),白幔飄揚,悲音哀樂環(huán)繞。
馮十一郎君和郭五郎君,亦遭罹難。
無論是馮十一郎君的下葬,還是郭五郎君的發(fā)喪,阿耶都沒有回滎陽,派了幾位兄長,回滎陽代為吊唁。
這次伯母諸葛氏,因讓三娘接去了平陽,從而逃開了這場禍?zhǔn)隆?br />
前兩日,已讓三姊夫王奐帶人親自送了回來,住進(jìn)了鄭家在滎陽鄉(xiāng)間的別院,也正因為此,幾位兄長和嫂子,陸續(xù)跟著回去滎陽居住,伯母回來的當(dāng)天,鄭綏也跟著幾位兄長和嫂子一起回去給伯母請安,鄭綏又代阿耶問候了一番。
一同過去的,還有四姊夫宗侃和啟郎,唯獨不見四娘和嬌嬌,路上的時候,鄭綏問起來時,大嫂只說是嬌嬌又吐奶了,四娘要留下來照顧嬌嬌,沒能過去。
因陳留離新鄭近,大兄鄭經(jīng)沒有回滎陽住,留在陳留,四娘一家也留在陳留。
桓裕還在,二兄去晉陽,沒有回來。
天氣越發(fā)地暖和起來,在*光明媚中,迎來了陽春三月,在春風(fēng)和煦中,迎來了百花綻放,仿佛預(yù)示著一個全新的開始,過往籠罩在天空中陰霾,開開漸漸消失,尤其是瞧著阿耶臉上的笑容,一日比一日燦爛,連帶著鄭綏心頭的些許忐忑與擔(dān)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回來后,鄭綏就一直懸著一顆心,因為馮十一郎君和郭五郎君的死,因為鄭家塢壁的毀掉,鄭家數(shù)十代傳承,百余年經(jīng)營毀于一旦,她是真害怕,怕阿耶郁結(jié)于胸,無法接受,并且,阿耶堅持不踏入滎陽,就是因為這些。
所以每當(dāng)阿耶嘆息被搗毀掉的宗廟祠堂,還有燒毀的那些書籍字畫時,鄭綏就會勸阿耶:只要人在,一切都有的。
這一日,風(fēng)和日麗,鄭綏正在屋子里給阿耶念《莊子?逍遙游》篇,“……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念到這兒時,忽然瞧見蒼叟走了進(jìn)來,鄭綏于是停了下來,轉(zhuǎn)頭望向蒼叟說,“阿叔,有什么事?”
“回十娘,齊云山道觀的天寧道長過來拜訪郎君,如今在側(cè)門那兒候著。”蒼叟說著,把手上的名刺遞了上前。
鄭綏伸手接過,打開看了一眼。
這個天寧道長,她有印象,前兩天聽過,是馮十一郎君的朋友,這回特意從齊云山道觀趕過來,吊唁馮十一郎君,大兄代阿耶去參加馮十一郎君的下葬時,見過這位道長,這位天寧道長,還特意遞了拜帖,托大兄帶回來,近期要來拜見阿耶。
“快請。”原本仰靠在坐榻后憑幾上的鄭瀚,連名刺都沒有看,便很快起了身,“熙熙,你先回其他地方轉(zhuǎn)轉(zhuǎn),晚上的時候,再過來。”
鄭綏哦了一聲,起了身,把名刺遞給阿耶,瞧著阿耶滿臉欣喜,不由疑惑,“阿耶,您前兩天不是說不認(rèn)識這位道長嗎?”
“這位天寧子,阿耶是久仰其名,一直無緣得見。”鄭瀚說著,揮手吩咐蒼叟,“你快去把天寧道長請進(jìn)來。”
蒼叟應(yīng)了一聲,領(lǐng)命下去,只是未走到門口,就讓鄭瀚給喝住了,“等等,我親自去迎接他。”說著,就往外走。
難得瞧見到阿耶這么熱情去招待一個人,鄭綏覺得好奇,這位天寧道長,到底有什么特別的,能讓一向眼高于頂?shù)陌⒁H自去側(cè)門迎接,于是趕上前去,拉著阿耶的手臂,“阿耶,既然這位天寧道長,這么得您青眼,我也想去瞧瞧,看他長的什么模樣。”
鄭瀚猶豫了一下,“好,一起去,不過,瞧完就回自己屋子里去。”
鄭綏忙地點頭,跟上阿耶的腳步。
蒼叟在前面領(lǐng)路,阿耶所住的院落,位于阮宅的后院,旁邊單獨有側(cè)門供進(jìn)出,轉(zhuǎn)過一個花園,很快就到了側(cè)門,側(cè)門處除了四個青衣仆從外,遠(yuǎn)遠(yuǎn)就瞧見一位身著黑袍,頭戴莊子巾,須發(fā)皆白的老翁,手執(zhí)著一柄玉麈尾,氣質(zhì)飄然于外,透著幾分仙風(fēng)道骨。
走近前去,鄭瀚朝著那位道長,揖了一禮,“某,滎陽鄭十,見過道長。”
鄭瀚族中排行第十。
那位道長,揮了一下玉麈尾,左手抱住右手,回之一禮,“貧道道號天寧子。”
“某常聽子集提起道長,一直是久仰道長之名,不想今日有緣得見道長,子集已不在。”說到后面,語氣無端悲愴起來。
子集,是馮十一郎君的表字。
天寧道長仰天長嘆一聲,“斯人已逝,非你我碌碌塵寰中人矣。”片刻,又道:“居士不必過于傷悲,正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耶。”
居士,是指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的士人。
聽了后面這句話,鄭瀚神情一凜,對這位天寧道長肅然起敬,“有請道長進(jìn)屋一敘。”
“居士先請。”天寧道長揮了下玉麈尾,目光看了一眼鄭瀚身邊的鄭綏,一掃而過。
鄭瀚伸手指著鄭綏道:“這是小女,讓道長見笑了。”
見阿耶說話了,鄭綏只得上前,行了一禮,“兒見過道長。”
天寧道長又抬頭看向鄭綏,這一回,目光停留得稍微長一些。
鄭瀚迎著天寧道長回了院子,鄭綏沒有再跟去,因有好幾日沒有見到四娘鄭紛了,便打算去一趟四娘他們所住的宅子。
他們已經(jīng)不住在阮宅了。
所住的宅子,是座三進(jìn)式的中等宅院,離著阮宅,中間隔了兩座宅子,是大兄想著阿耶既然不愿意回滎陽,總住在阮府,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就在這附近盤了座合適的宅子,供阿耶居住,只因阮世父不愿意阿耶搬,所以阿耶仍住在阮宅,只有大兄和四娘鄭紛一家,搬了出來,現(xiàn)在就住在這座三進(jìn)式的宅子里。
鄭綏因跟著阿耶,便沒有搬出來,仍舊住在阮宅。
因離得近,鄭綏乘得輛牛車,帶著幾個仆從就出了門。
來迎接她的,除了仆從外,是四姊夫宗侃,鄭綏很是奇怪,問:“姊夫,阿姊呢,阿姊不在宅子里?”
“是不在,沒想到十娘今日會來,你阿姊昨日接到五房練郎媳婦一封信,今日帶著嬌嬌,回滎陽去了。”
五房的練郎媳婦是阮七娘,未嫁入鄭家前,是四娘的手帕交。
這個鄭綏是知道的,自嘲地笑了笑,“看來,我來得還真不巧。”
“人已經(jīng)來了,十娘要不就進(jìn)來坐坐,正好,叔齊今日沒有出門,也在宅子里。”
聽說四娘不在,鄭綏原是想離開的,只是聽到宗侃后面提起,桓裕也在,頓時遲疑了一下,再瞧著宗侃滿臉笑意,一雙深褐色的眼睛,洞若明火,閃閃發(fā)亮,仿佛什么都已了如指掌了一般。
鄭綏先是一驚,爾后臉上一熱,再之后,不由埋怨起桓裕來,肯定是他把他們倆之間的事對四姊夫和大兄說了,要不然,四姊夫的目光,不會臨末了,還帶上打趣的意味,想到這一點,越發(fā)地肯定,四姊夫閃閃發(fā)亮的眼睛,明明就是十足地打趣。
宗侃方才明明已經(jīng)瞧出鄭綏的意動來,看來,桓裕還真沒說謊,真是郎有情,女有意,只是這會子,瞧著鄭綏沒有行動的意思,不由又出聲提醒道:“十娘,我和桓叔齊比劍,你要不要去看看。”
鄭綏晃過神來,輕嗯了一聲。
她想見桓裕,也想見見桓裕舞劍的樣子。
“那我就去瞧瞧,就不知姊夫和阿平,誰的劍法更厲害。”鄭綏雖這般說,卻并不敢看向宗侃的眼睛。
她今日出門沒帶帷帽,倒是失策了。
“十娘覺得誰的劍法更高一些?”
“若論劍法,當(dāng)然是阿平。”鄭綏回答得十分干脆,“熙熙只聞姊夫十五歲時,一桿長槍,連下羯胡十營,可沒聽說過,姊夫是一把長劍,連下羯胡十營,這么看來,在兵器方向,姊夫的長槍更勝一籌。”
聽著鄭綏說得有理有據(jù),宗侃不由笑贊了句:“你這丫頭,卻是機伶。”說完,又道:“其實長槍和長劍,我都比桓裕厲害。”
“我不信。”鄭綏這話幾乎沒經(jīng)過大腦,就脫口而出了。
宗侃呵呵一笑,“等會兒一并讓你這丫頭見見。”
只是一進(jìn)西廂,廂房前的空地上沒有人,護(hù)衛(wèi)也早就遣退了,今日這比武,不單是他和桓裕比,還有他和桓裕手下的護(hù)衛(wèi)比,“人呢,比武的人,都去哪兒了?”
“桓三郎說,郎君有客人到,讓把護(hù)衛(wèi)都遣了,”是一位從門口跑過來的僮仆,“三郎在西間候著郎君和小娘子。”
這還有護(hù)衛(wèi)?
鄭綏一愣,宗侃什么都沒有說,就直接把她帶進(jìn)來,她連帷帽都沒戴,心里頓時覺得宗侃是一點都不靠譜,視禮法為無物,要是她方才直接在這兒出現(xiàn),那成什么樣子。
所幸桓裕想得周全些。R1152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