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該下車了。”
鄭綏頭腦昏沉地睜開眼,滿眼的惺忪與迷茫,牛車兩旁牢燭的火光,透過薄薄的車窗紗簾,映照進(jìn)車廂內(nèi),光亮大體上能夠視物。“阿媼,這是哪?”
“已經(jīng)到南城驛站了。”
“這么快。”鄭綏很驚訝,她覺得才閉了會眼,此去廬陵,大約三日路程,有三個晚上要在驛站借宿。
“請小娘子先下車,大娘子和四娘子都在外面等著。”
一聽這話,鄭綏立刻坐直了身,哪怕腦袋依舊有些暈沉,伸手扶著,因五嫂謝氏尚在孝中,五兄沒有過來,大房送嫁的是四郎鄭紜和四嫂殷氏,四房是族兄鄭紀(jì)夫婦,鄭紀(jì)即七伯父的長子,縉郎長兄,現(xiàn)官任始興內(nèi)史,娶妻高平郗氏,即為劉媼口中的大娘子。
五房來的人是十八從叔和十八嬸崔氏。
鄭綏扶著辛夷的手,踩著踏腳凳下了車,看見站在牛車不遠(yuǎn)處的郗氏和殷氏,走過去,喊了聲大嫂、四嫂。
“十娘,”殷氏上前一步,略顯親膩地拉著鄭綏的手道:“房間已經(jīng)安排好了,我和大嫂先送你去安置。”
因有旁人在,鄭綏并未急著抽回手,對著郗氏笑了笑,才道:“夜已深了,明日尚需早起趕路,兩位嫂子也早些回去安歇吧。”如今天氣炎熱,哪怕車廂內(nèi)放了冰,依舊酷暑難耐,故而要趕在早晚行路。
“也不差這一時半會的。”殷氏忙回道。
“四嫂,我身邊有阿媼和石蘭姐姐服侍,嫂子還有什么不放心的。”說著這話時,鄭綏垂下手從殷氏手中抽了出來。
“是有些晚了,我瞧著十娘眼睛都睜不開了,我們倆就不擾你了,早些安置吧。”郗氏多少看了出來,鄭綏與殷氏并不親近,含笑拉著殷氏離開。
鄭綏伸手扶了扶額頭,臉上帶著幾分無奈,出門的時候,喝的那三杯酒,這會子酒勁還沒有過去,心里免不得又埋怨五兄一番,隨著石蘭往這邊過來,郗氏與殷氏都已進(jìn)了房,牛車趕了出去,提著牢燈的七八個婢女也退了出去,院子里恢復(fù)了寧靜,也瞬間昏暗了下來。
臨近朔日,天上無月,但見夜空中一片星光閃爍,絢爛璀璨。
夜風(fēng)徐徐而來,衣袂飄動,拂來一陣清爽。
于是酒勁去了幾分,只覺得心明眼亮,忽地瞧見一個身影在門口轉(zhuǎn)悠。
鄭綏甩開辛夷的手,急急朝門口跑去。
“小娘子。”辛夷、劉媼以及走過來的石蘭都吃了一驚,忙地異口同聲地喊了聲,又連忙跟上,“小娘子要去哪?”
只是才走幾步,聽到前方,鄭綏喊了聲阿平,三人齊齊頓住了腳步,相視一瞧,石蘭和劉媼倆人的臉上,滿是詫異。
卻無人再上前半步。
星眸璀璨,一如天上明星。
鄭綏手扶門柱,側(cè)著腦袋,望著近在眼前的桓裕,那雙明亮的星眸,猶如隔世又還陽,與記憶中一般無二,一身玄衣纁裳,于莊重中透著幾分喜慶,長身玉立,面容俊美,一切都沒有變,連著氣息,都是熟悉的。
還是那個人。
漸漸的,她臉上的笑意嫣然,恰似春風(fēng)沐柳,柔軟和順。
“阿平,我們往后一定會同心同德的,對不對?”
“會的。”
“我就知道,你和阿兄一樣好。”低低的笑語,如夜風(fēng)呢喃,從耳邊拂過,撓得人,心頭微漾。
天黑,星光,子夜,云涌。
從來是夜半,涼風(fēng)醉人。
笑靨,如幻,凝眸,迷離。
所謂伊人,已近在咫尺。
桓裕一臉的笑意,語氣中又帶著幾許促狹,心情極好,“真與你五兄一樣好,也未曾聽你喚我一聲阿兄。”近前幾分,臉上的笑容越發(fā)地盛了,“要不從今往后,你改口喚我一聲阿兄。”
“可你不是阿兄。”鄭綏呵呵一笑,伸手想推開桓裕近前的臉,然而,不自覺地從臉頰移到眉角,“往后,你是我的桓郎。”
吐氣若蘭,蘭香馥郁,使得桓裕渾身一震,長臂一伸,忍不住把鄭綏摟入懷里,“熙熙,阿綏。”
一縷縷沁香入鼻,又夾雜著一絲酒氣,若有似無,再低頭瞧去,但見懷里人兩頰生暈,艷若桃李,眸光散漫,如秋水氤氳,身體軟綿無力,似玉山將傾,頓時臉色微變,問:“你喝了酒?”
“嗯,都怨阿兄。”鄭綏咕嘟道,新月眉微蹙,又舒展開來,“阿平,我還是喜歡你笑的樣子。”說著,玉指在眉梢流連。
熟悉的眉眼,一切都變得鮮活起來。
“阿平,我們以后一定會同心同德的,對不對?”
這一回,鄭綏臉上的笑容已隱去,聽著聲音不大,但語氣卻沉重許多。
一字一字的,似敲打在心口上。
這一回,桓裕沒有立即回答,半晌方問道:“你想要我說什么?”目光復(fù)雜地盯著懷里的人兒,兩靨紅暈,映得三月桃花猶自羞,水眸瀲滟,使得湖上波光暗失色,手上的勁兒,不由自主地又大力了幾分,直到鄭綏有些不舒服,微微掙扎了一下,方回過神來。
人已經(jīng)在他懷里了,他還計較什么,心之所求,原也不外如是。
漸漸,眼底多了幾分清明,在鄭綏耳邊輕輕說了聲,“你放心。”抱起鄭綏,往院子里走去。
天上的繁星,不知何時,已悄然隱去。
夜深人靜,偶爾有犬吠聲傳來。
——*——*——
迎親的隊(duì)伍抵達(dá)廬陵,已是三日后。
因吉時在晚上,婚禮也是在晚上舉行,一行人中,鄭家送親的人一律至別院停歇,桓家迎親的人,已先一步回郡公府。
“桓家的人都走了?”
“都走了,除了桓十郎君留了下來。”辛夷帶著終南等一干婢女,一邊給鄭綏脫禮服,一邊回道。
鄭綏倒不意外,桓十郎君,即桓覃,打小就一直跟在桓裕身邊,“稍后,你派人去把誡郎君請來,我有事找他。”她回來那陣子,誡郎和言姐兒兄妹,去了一趟吉州看望母親,她臨出嫁前才回來。
“喏。”辛夷應(yīng)了一聲。
坐了三天的馬車,渾身酸痛得厲害,鄭綏一身素色便服,靠在隱囊上,由著幾個小婢女給她揉肩捶腿,直到辛夷領(lǐng)著誡郎進(jìn)來,方把人都打發(fā)了出去,坐直了身。
“你們也下去。”看著還留了下來的辛夷、終南,鄭綏又開了口。
倆人心中吃驚不已,尤其是辛夷,自從采茯離開后,鄭綏的事從沒有瞞過她的,衣袖讓終南輕拉了一下,辛夷只愣神片刻,忙地應(yīng)聲喏,出了房門,又在門外守著,不讓其他人進(jìn)去。
“不知姑姑找侄兒來,可有什么事?”
“你先坐。”鄭綏望著站在面前的誡郎,不可否認(rèn),鄭家郎君的容貌皆不差,誡郎也不例外,眉目俊朗,神采英拔,自回鄭家后,幾年下來,更是儀止謙謙,談吐從容。
誡郎在對面的榻席上坐了下來。
“你母親可安好?”
“吃了宋疾醫(yī)開的湯藥,病情已經(jīng)轉(zhuǎn)好。”
這位宋疾醫(yī),當(dāng)年在京口給鄭綏瞧過傷,原本是濟(jì)和堂的一名醫(yī)者,五郎君鄭緯見他醫(yī)術(shù)不凡,后來,便親自請他來鄭家做供奉,這些年,憑著精湛的醫(yī)術(shù),在鄭家的名聲越來越大,乃至于能請他出診的機(jī)會越來越小。
前次還是因?yàn)槲謇删嵕暟l(fā)了話,才跟著誡郎去一趟吉州。
“我聽言姐兒說,你這趟來廬陵后,會直接跟著十四叔去北地見二叔公。”
鄭誡點(diǎn)了點(diǎn)頭,“剛一回鄭家,十四叔公就和我提過,伯曾祖來信,希望我能早日去一趟滎陽,拜見他老人家。”
“你是該回去一趟。”鄭綏極為贊同,上回誡郎去北地,是在阿耶喪禮之后,那時,家廟被毀后還沒有修建完成,哪怕不為拜見二叔公,為了家廟祭祀也要回去,“去家廟給祖宗上香告文,如若三叔公和叔祖母在天有靈,見了也能欣慰一二。”
“叔曾祖也這般說。”鄭誡微微垂了下頭,自從幾年前認(rèn)回鄭家,他便對三房當(dāng)年的遭遇了解得十分清楚,這些年,他漸漸有些明白,為什么當(dāng)年父親,明明自己滿腹文章,卻不允許他讀書,只教他識字,為的是不做睜眼瞎。
鄭綏自是明白,鄭誡口中的叔曾祖是指四叔公。
想著鄭誡會直接去北地,有些話,鄭綏便直接說了出來,“我找你過來,是有件事需要你幫忙。”
說到這,頓了一下,望去鄭誡,“你也知道,四房送了兩名小娘子做我的陪嫁,原本我是不答應(yīng)的,只是拗不過五兄,才帶著她們出門,眼下既已出了臨汝,到了廬陵,所以想請你把這兩名小娘子,今晚悄悄地送回我在臨汝的陪嫁莊子上。”
她都不明白的,這件事上五兄為什么會這么堅(jiān)持。
這估計是頭一回,五兄和四叔公說到一塊兒去了。
“姑姑。”
鄭誡剛詫異地喊了聲,聲音大了些,鄭綏忙地?fù)P了下手阻止,“你聽我先說完,十八叔不管事,十四叔熱衷結(jié)交,剩下的幾位兄長,只會盯著我,不會留意到你,等把兩位小娘子送到莊子上,你立即跟十四叔去北地,一來一回,大約需要小半年,待到那時節(jié),四叔公和五兄的氣怕是已經(jīng)消得差不多了。”
“姑姑,阿叔這么做,總是為了你好。”
“阿誡,說起來,那兩個小娘子也算是我的妹妹,和我一樣的,你該稱一聲姑姑,我想你也不愿意她們做媵妾,我們是姊妹,我不愿意她們嫁給桓將軍做媵妾,更別說,我不愿讓他納妾的。”
回憶起那晚的場景,那晚的話,說到后面,鄭綏的語氣更加堅(jiān)定起來,臉上笑容如嬌花般綻放,艷極而盛開。
心頭只余下歡躍,絲絲甜意膩纏。
然而,對面的鄭誡一聽此話,臉色大變,“可是姑姑……”
嘴唇微微嚅動了幾下,到嘴的話,終究咽了下去。
鄭綏沉浸在自己的歡喜中,沒有察覺到,只喊了辛夷,去叫阿爰和阿方過來。(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