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料的大戰船原本是船隊主力,但在撤退時卻成了拖后腿的,笨拙的航行在最后,漸漸被清軍敏捷的中型戰船迂回包抄,雖然四周有不少己方的長舟和快蟹保護,巨大的船體依然不可避免的暴露在了清軍戰船的火炮之下,成了攻擊的靶子,不時地被火炮擊中,木屑橫飛。
明軍主力戰船和四周的長舟,快蟹用火銃,火炮奮力還擊,但和清軍戰船的火力比起來終究要弱了不少。一些中型戰船只要被清軍的火炮擊中,基本就是船毀人亡的結局。
清軍的船隊就像一群狼,而明軍的五百料大戰船此時則成了一只鹿,被群狼咬得遍體鱗傷。
“砰!”
一顆炮彈穿過甲板,鉆進了明軍主力戰船的船艙,所過之處血肉橫飛,一片摧枯拉朽,船體被破壞的很嚴重,操作不靈,移動的速度越來越慢。漸漸被清軍的戰船追上。
洪習山迅速傳令軍士跳幫而上,高利勛則帶著一干水兵拼死抵擋,本著殺一個不賠,殺倆賺一個的信念,始終堅持著與跳幫而上的清軍進行殘酷的肉搏。
生與死的差異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就在麾下的明軍士卒一個個倒下,船上的火焰越燒越旺的危急關頭,朱由榔和余龍的中軍船隊即時趕到了。
到了地方,仔細一看前軍已被人家合圍了,于是為了盡快救出前軍,朱由榔當機立斷,命余龍率領戰船就是一波猛沖。
清軍先鋒船隊雖然因突然出現的明軍援軍而顯出了些許的慌亂,但在十分精通海戰戰術的洪習山的指揮下,清軍們也迅速地冷靜了下來,開始組織防御型攻擊陣勢,等待中軍合兵一處對敵。
明軍的前軍這才成功擺脫清軍的追咬,成功與援軍合并,此役明軍前軍的損失較大,副統制高利勛等人也多少掛了彩,然而萬幸的是除了主力戰船受到一定的損傷外,其他中型戰船被火炮擊沉的并不多,前軍水師并沒有傷到元氣,而水師統制余龍在聽前軍差被人一鍋端后也極為氣憤,發誓要一雪此恥,與清軍對戰到底。
為了提高水戰的勝算,朱由榔此行將六門葡式新式紅夷炮和剩余的四門千斤佛朗機火炮都帶來了,分批安裝在各個戰船上,以增強船隊的火力。
當清軍水師統帥施瑯看到了增援而至的明軍水師主力時,也不愿示弱,于是準備列隊迎戰。明,清兩軍的水師主力至此終于相遇,展開了廝殺。
清軍大戰船多,火力強,不過中型船只數量相對較少,以海滄船為主,而明軍大戰船少,火力相對薄弱,中型戰船數量多,特別是長舟和快蟹,有明顯的西洋風格,船體不大,流暢性,協調性好,機動性也很強,轉向和移動較為靈活,可以做進攻主力,在水量不大的北江上,其實用性比大戰船還要強出不少。
由于雙方都將自己麾下擁有的力量不做任何保留地投入了戰場,所以這場水戰一打就是整整一天,海盜軍對水盜軍。
上午,清軍憑借優勢火力,干掉了明軍十幾艘中戰船,像舢板那樣的船只,幾乎是一炮擊中就瞬間解體沉沒了;下午明軍的長舟快蟹憑借靈活的轉向和風一般的速度,相互配合著干翻了一艘清軍的五百料大戰船。
到了傍晚十分,清軍一共損失了大戰船一艘,中戰船二十幾艘,明軍一方也損失不,原先就已經傷痕累累的一條大戰船在經過幾時不停地炮戰后,再次不幸中彈,巨大的桅桿被擊中,戰船只能原地打轉,無法移動,雖然沒有沉沒,實際卻已廢了。外加三四十艘中戰船,總體損失在清軍之上,不過差之不大,清軍水師略占上風。
于是互有損傷的雙方最終鳴金收船,等待明日再戰。如果就此堅持死磕下去,清軍主將施瑯很有把握,能堅持到最后的肯定是自己一方的船隊,然而施瑯卻不愿意那么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四千水師是他和叔父立足的根本,豈能浪擲出去?要以最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收獲,這不僅是海盜出身的施瑯所一直堅持的原則,也是作為一名水師統領保全麾下兒郎的一種方式。一時未能想到好的破敵之策的施瑯將船隊停在了光口一帶,大明的船隊則順勢停泊在了橫石磯。
收兵之后,水師營兵們都紛紛下船,在橫石磯筑營休息,以求養精蓄銳來日接著打,但是作為全軍的最高指揮,朱由榔卻沒有停下他對于戰事的思考。
晚上,朱由榔召集統制余龍、副統制高利勛等人細細詢問戰斗的每個細節,他們一邊觀察橫石磯的地形,一邊吹著江風商議擊破清軍水師的方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