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句論語的意思,其實很明白,翻譯成咱們現在的漢語解釋,大概是這個意思。”
“子禽向子貢問話說:孔子到這個國家啊,肯定會聽到這個國家的政事,自己求來的這些啊,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這些啊?子貢說:夫子溫和、善良、恭敬、儉樸、禮讓,以此來得到這些,孔子的獲求問題方法啊,大概不同于一般人的獲求問題方法吧。”
“這段翻譯很好理解,但是,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出現的‘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這五個字分別對應五經。”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重要經典。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很多人對于四書有些傻傻地分不清楚,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四書是指儒家的一脈傳承,在儒學門派當中,孔子思想傳給了曾子,曾子傳給了孔子的孫子,子思子,子思子傳孟子。這也就是四書的來源,這樣一想,其實不難記住了。孔子的《論語》,曾子的《大學》,子思子的《中庸》,以及孟老夫子的《孟子》,被儒家尊為正統。”
“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之所以講到四書五經,是因為《禮記》里面有一篇《經解》說,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所謂詩的教育,就是養成人的溫柔敦厚。這是孔子所說的詩教的精神。”
“疏通知遠,《書》教也。疏通知遠,是指人讀歷史,要明白其中事情的人情世故,要學會運用到現在的生活當中去,把握未來。《尚書》這本書是華國第一部歷史。”
“廣博易良,《樂》教也。在古代,樂包括了音樂、藝術、文藝、運動等。廣博易良,是指學識、胸懷寬廣博大、平易善良。”
“絜(jie,同潔)靜精微,《易》教也。”
“恭儉莊敬,《禮》教也。”
“屬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是孔子所做,也是歷史。屬詞比事,就是知道某一件事情發生過,古人也曾有這樣的一件事情,它的善惡,處理方式,都知道,這個就叫比事。古人是人,現在人也是人,是人都會有矛盾糾紛。所以,多讀史書也是很有用的。”
陳陽滔滔不絕,說的很認真,也真的很復雜。這些他說到的東西,陳陽自己也不知道對他人日后有沒有作用,會不會用到。但是,既然是講課,陳陽姑且大膽一講,知識這東西,不怕多,說不定他的這些聽眾,哪天有人真的能融會貫通、得以致用呢?
陳陽雖然是解讀《論語》,但陳陽也懷持著一顆孟老夫子說過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心態,他并不完全相信書本上的內容、以及言論。可這也不妨礙他學習古人經典,古人經典有它存在的意義,有時候有些言論,真的是當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你才會完全的明白,福至心靈,融會貫通。
讀書在于真當了那個時候,你有合適的方法去應對、解決。
陳陽講完這里,公屏上的觀眾才都稍微松了一口氣!紛紛在公屏上面打字,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
“呼!好深奧呀!這部分內容!”
“聽的我都頭大了!四書這個地方還比較好記住,但后面五經就很難了!真的懵逼!”
“古人的經典真的是微言大義,雖然是寥寥幾個字,但真的難以理解,真要解釋往往需要長篇大論,很多的話才足以解釋那么幾個字!”
“經典就是經典!真的不是一般的有難度!雖然有點聽不太懂陳陽講的,但還是很佩服他的學識淵博!”
...
公屏上,陳陽在喝水,觀眾們舒了口氣。但是,陳陽喝了幾口茶水,稍微休息一會兒后,他看了看公平上面的聊天內容,觀眾叫苦,不由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大家先別松氣,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好就有壞。即使咱們說的《詩》、《書》、《禮》、《易》、《春秋》也不例外!”
陳陽此言一出,直播間公屏上的觀眾們都有點不太相信!
“不是吧!這前腳剛夸了《詩》、《書》、《禮》、《易》、《春秋》,后面又馬上說也有壞的地方?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臺嗎?”
“還能有這種說法?剛夸完就自己給自己拆臺了?”
“不能吧?這都是古人的經典,前面不是講的很好嗎?怎么突然就轉變風格了呢?”
...
陳陽直播間的觀眾,都不太明白陳陽這到底是要表達什么想法,給他們有點前后不搭的奇怪感覺。
但是,陳陽對于這一幕,反而似乎早有心理準備,繼續在直播中說道:
“《經解》下面還有說,故《詩》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學的人,若是只知道死讀書,變成了讀書讀酸了的書呆子,很討厭,那就不是溫柔敦厚了。任何學問,都是有正反兩面的,五經也是如此。”
“后面還有,《書》之失,誣。大家讀歷史的時候,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心里銘記,特別是咱們的華國史。因為,宋朝的歷史,是元朝人編的。元朝的歷史是明朝編的,明朝的歷史是清朝人編的。這之間隔著一個朝代,時間這么久,有時候一件事情不一定那么完整準確。所以,研讀歷史也要注意這一點。”
“《樂》之失,奢。光是講藝術等等,很容易使社會風氣變得太奢靡了。”
“《易》之失,賊。一個人如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夠做到未卜先知,真的好嗎?這如果是好人做到這一點還好,但是壞人掌握了,那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大了。”
“《禮》之失,煩。禮很重要,但過分的講究禮儀,就很惹人討厭了。比如,有個人在街上不小心肩膀撞了你的肩膀一下,然后沒事人似的走了。你非要拽住他,讓他給你道歉,非要攔住人家不讓走了,這就很煩人了。鬧不好,也容易被揍。”
“《春秋》之失,亂。當一個人懂得了歷史,但是,用在了歪門邪道上面,挑起戰亂上面,那造成的壞的影響也是很不小的。”
陳陽講到這里,他直播間的觀眾才算對于陳陽、以及古人的經典心懷敬佩,這好壞兩方面因素說的真不錯!
太有道理了!
ps:第一更。。。謝謝書友華哥的打賞。謝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