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明接見過這些自己在后世時非常崇敬的人以后,就在武英殿召開了軍機處的第一次會議,專門商議如何補發九邊軍餉的事情。
山西巡撫張曉和遼東巡撫畢自肅的請餉折子,孫承宗等軍機處一干人等都看過了,也有自己的想法。
朱大明讓鹿善繼把這些折子交給張惟賢先看,然后問孫承宗等人,九邊的欠餉應該如何發放。
孫承宗當即回道:“陛下,九邊的欠餉由來已久,從天啟四年到如今,三年的餉銀皆未如數足額發放,臣以為要補欠餉,當務之急則是核實兵員口數,冒領餉銀在九邊是個頑癥,若不先除掉這個頑癥,再多的餉銀也填不上這個窟窿。”
趁著皇帝沉思的時候,孫承宗又示意一邊站著的王則古話,朱大明看了看王則古點了點頭,王則古往前站出來一步,恭敬地道:“陛下,微臣在軍機處負責軍餉錢糧有關事宜,微臣以為如今九邊各鎮將官冒餉、士卒逃亡的情況決不可等閑視之,如不查實如今在籍軍卒,九邊餉銀發放的問題,就是一盤糊涂賬。
“天啟四年以來,兵部、戶部之所以沒有足額如數發放,一則固然是因為國庫緊張,太倉缺銀,二則是考慮到士卒逃亡,各邊鎮均不滿編的情節,如數足額發放不過是便宜了那一部分軍中的蛀蟲而已。
“是以微臣懇請陛下,在補足九邊欠餉之前,首先派員核查九邊士卒人數,如此按員發放,一來可以省下部分餉銀,二來對九邊防務也可做到心中有數。臣請陛下明鑒。”完退回一邊。
朱大明聽完沒有表態,看著英國公張惟賢,道:“英國公是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對此怎么看?”
張惟賢略一沉吟,道:“陛下,九邊諸鎮之重要自不待言,對拖欠餉銀的問題,朝廷不能久拖不決,更不能視而不見。
“如今內閣將補發餉銀的事體交給軍機處處置,對軍機處未必不是一個機會。
“五軍都督府替陛下掌管京營、衛所及九邊各鎮軍籍戶口,但是據臣所知,如今的軍籍戶口在萬歷十五年至今就沒有在重新統計更正過,有的占役,有的逃散,有的絕戶,都督府留存的舊檔與實際的口數差距甚大,如今除了重新派員分赴九邊一一核實,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弄清楚了。
“所以臣倒是很贊同孫閣老的法,補發欠餉之前,請先核實九邊軍卒口數,按實有員額發放。
“另外臣也建議陛下,京營欠餉也頗為嚴重,還請陛下將京師三大營與九邊諸鎮的欠餉一同補齊。”
大明剛剛建立的時候,大明軍隊也是打遍東亞無敵手的一支強軍,可惜經過二百多年的蹉跎,如今大明軍隊的衰落實在是到了歷史的一個低點。
當然了,與崇禎十一年以后相比,如今的大明軍隊外表上看起來還保持著一副強軍的樣子,雖然外強中干,已經朽不可用了,但在建虜女真、蒙古各部以及各地百姓的眼中,至少九邊諸鎮募兵組成的軍隊還是有一定戰斗力的,還稱得上是一支軍隊。
事實上從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衛所制度開始,除了募集而來的軍隊,衛所的軍戶當兵是沒有餉銀的。
因為軍戶當兵是世襲的義務,朝廷給你分配土地耕種,同時不讓你納稅,不讓你服徭役,就是為了讓你當兵打仗,為朝廷效勞的,這是衛所軍戶的義務,怎么會再給你餉銀。
正是因為這個制度,明初的時候朱元璋才會很自豪地,大明可以養兵百萬而不費朝廷一錢。
可惜的是,這樣的制度沒能維持太久,隨著和平日久,僅僅過了一百年,衛所制度就逐漸廢弛了。
各級勛貴武臣以及衛所軍官不僅占役嚴重,而且占地嚴重,來地位不低的軍戶,逐漸成了勛貴武臣和衛所軍官家中的奴仆,衛所的耕地也逐漸流失,集中到了各種權貴的手中。
一些不堪欺壓或者不堪重負的衛所軍戶開始逃亡,然后成為流民或者隱匿權貴之家,成為權貴們的家奴。
就這樣,衛所制度的存在沒有積極的作用,反而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羈絆。
到了嘉靖年間的時候,南北各地衛所的軍戶已經不能用來打仗了。他們生活貧困、地位低下,也很少參加訓練,在抗擊倭寇的時候,根就不能用。
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拿銀子從社會上招募青壯,然后訓練成軍隊,用來抵抗倭寇的襲擾。
戚繼光的戚家軍,俞大猷的俞家軍就是這么招募訓練來的,都是給餉銀的。
再后來從遼東到延綏的九邊各鎮,在衛所的基礎上紛紛采取這種辦法招募青壯從軍,并且給予服役的軍戶子弟也發放一定的軍餉,如此才算是勉強維持住了北方邊防的平靜。
孫承宗和張惟賢你一言、我一語了半天,總算是讓皇帝明白了如今的情況。
盡管這些情況朱大明其實在后世的時候就約略知道一些,但是聽著如今最有發言權的兩個人娓娓道來,還是感到一股深深的悲哀。
孫承宗和張惟賢看著皇帝陷入沉思,也不再話。
又過了片刻,朱大明道:“如今九邊的情況,朕已經知悉了。問題雖然嚴重,但并非不能解決。朕成立軍機處就是為了一個個地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
完看了看殿中諸人,朱大明又接著道:“如今大明天下共有都指揮使司十七個,包括京師在內的內外衛三百多個,按祖宗成法,每衛定額五千六百人,算起來,天下在冊的軍官士卒,將近一百七十萬。
“若是人均每人每年發放餉銀十兩,那就是一千七百萬兩啊,這樣一個數字,朝廷是無論如何承受不起的。
“所以朕看,諸位愛卿所的意見很有道理,在補發九邊欠餉之前,還是要先遣人分赴九邊各鎮實際點驗,然后按照實有的員額發放。”
完這些,朱大明停頓了一下,又道:“朕只要九邊軍卒的實數,至于缺編缺員的問題,朕不予追究,過去冒領占役的,朕也不予追究,已經逃散的,若是愿意回歸,朕也可以一律赦免。
“總之,天啟四年以來,九邊所欠的餉銀,一律按照現在實有的人數補發。京營也是如此,賬面上經制兵員數當不得真了,也要參照九邊的辦法,先核實人數,按實有人數補發。若是仍有人膽敢冒領,則以欺君之罪殺無赦。”
朱大明完,看了看張惟賢,然后繼續道:“英國公回去之后,三日之內,照朕剛才所的意思,拿出一個條陳,報與軍機處,朕同意后,由五軍都督府先行發往京營和九邊,由其向大都督府如實奏報現在實有軍卒人數,大都督府核實無誤后報軍機處知曉。”完看著張惟賢。
張惟賢則躬身行禮道:“陛下,若是京營及九邊所報人數與實有人數不符,臣該如何核實?又該如何奏報?”
朱大明先是微微一笑,然后斂容道:“英國公世代將門,對軍中情弊想來也是一清二楚。若是京營和九邊,在大都督府的清查核算中,膽敢繼續虛報冒領,不管是誰,也不管官職大、爵位高低,皆以欺君之罪殺之。
“若是如此仍不足以震懾軍中敗類,沒關系,朕不會善罷甘休,九邊及京營上報實有人數之后,若是軍機處認為仍有虛報冒領情況,朕會委派都察院和戶部派員京營和九邊一一點驗,衛所有出入則罪其衛所官,若邊鎮有出入則罪其總兵官,若邊臣居中有罪,則殺邊臣。朕的這些話,英國公也可以寫進折子里,發到京營和九邊,朕也想看看,誰來當這個出頭鳥。”
看著張惟賢再無言語,朱大明又對孫承宗道:“九邊餉銀的折子,卿可以軍機處的名義,先回復張曉和畢自肅,就對他們,朝廷近日內即將核查九邊軍卒口數,年底之前必能一并補發。此旨意今日即可發給京營及九邊各鎮。”
對于京營和九邊的餉銀,若是按照賬面上的人數發放,朱大明確實是發不起。京師三大營,在冊人數號稱三十萬,但是實際上可能連十萬都沒有,能拉出來上陣打仗的,估計湊夠兩萬都夠嗆。
而九邊各鎮在冊人數更是接近百萬,然而實際上,能有三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可見賬面上的人數,與實有的人數之間差距有多大。
若是都按照募兵算,人均十兩銀子,那就是一千三百萬與四百萬的差距。若是四百萬的話,朱大明捏著鼻子也就認了。畢竟,四百萬兩銀子,他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若是補發餉銀能夠換來邊軍士卒的忠誠,那么這點銀子也是值得的。
怕就怕銀子拿出去了,最后也落不到底層軍卒的手里,打起仗來該逃亡的還是逃亡,該投降的還是投降。
如果還是這樣,那么這些銀子就花的太冤枉了,反倒不如拿來給孫承宗,用來招募流民、實行屯田、選練新軍了。
朱大明的擔心并不是沒有理由。歷史上,崇禎帝也曾嚴重懷疑自己拿出的銀子最后能否到達底層士卒的手上,一次他拿出十萬兩銀子補發遼東鎮的軍餉,事后派人跟蹤問責,結果發現,從內庫撥付的十萬兩銀子,最后連一分一毫也沒有發到士卒手上,從戶部到兵部,再到上海關的兵部分司,然后再到遼東鎮將官手上,這十萬兩銀子就蒸發不見了。
經過層層克扣、層層截留,不管朝廷發下來多少,到最后士卒依舊拿不到應有的軍餉,這樣的軍隊怎么會忠誠,遇到強敵怎么會死戰?
這樣的問題,當然不能在朱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再發生,否則即便是他了解歷史的走向,面對流賊和建虜,他也一樣會無能為力,一樣要面臨歷史上崇禎皇帝的宿命。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